CN216809966U - 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09966U CN216809966U CN202120586759.8U CN202120586759U CN216809966U CN 216809966 U CN216809966 U CN 216809966U CN 202120586759 U CN202120586759 U CN 202120586759U CN 216809966 U CN216809966 U CN 2168099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mwork
- formworks
- foundation
- foundation pit
- tem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4282 Grewia occidenta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69 building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78 waterproof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包括:内侧模板,该内侧模板本体包括围设形成矩形空间的四个内侧模板本体、连接于相邻两个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第一撑杆、连接于相对的两个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第二撑杆及固定于各内侧模板本体的顶部的内斜向模板,内斜向模板朝向各内侧模板本体的外侧倾斜并与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设于基坑内且顶部延伸到矩形空间内的多根灌注桩;围设于内侧模板的外侧并与内侧模板本体有间距的设置形成承台侧模的混凝土浇筑空间的外侧模板,外侧模板的顶部固定有外斜向模板;拉结相对的各内侧模板本体与各外侧模板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用于承台侧模施工,有利于提高承台侧模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进步,结构基础逐渐向大型、超深、复杂的趋势发展,承台基础成为强化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常用形式。传统的砖胎膜砌筑、抹灰承台侧模防水做法,由于块材强度低、侧模整体性差、施工工期紧张、人工造价高、用工荒等一系列问题,开始不能适应现阶段的需求,有必要找出一种新的承台侧模施工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通过测量定位安装、固定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再浇筑成型的承台侧模混凝土,提高了模板的整体性以及连接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及安全,解决了现有的砖胎墙强度低、侧模整体性差、施工工期紧张、人工造价高、用工荒等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包括:
内侧模板,包括围设形成矩形空间的四个内侧模板本体、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第一撑杆、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第二撑杆及固定于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顶部的内斜向模板,所述内斜向模板朝向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外侧倾斜并与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底部固定于基坑内;
多根灌注桩,多根所述灌注桩设于基坑内且多根所述灌注桩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矩形空间内;
外侧模板,围设于所述内侧模板的外侧并与所述内侧模板本体有间距的设置形成承台侧模的混凝土浇筑空间,所述外侧模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基坑内,所述外侧模板的顶部固定有朝向各所述外侧模板的外侧倾斜并与所述外侧模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的外斜向模板;
连接件,拉结相对的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与各所述外侧模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对拉螺栓或木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斜向模板与所述外斜向模板的倾斜角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斜向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内斜向模板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对的所述外斜向模板与内斜向模板之间界定形成承台侧模的混凝土浇筑口,所述混凝土浇筑口的端面与内斜向模板或外斜向模板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所述内斜向模板的长度与对应的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顶部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所述外斜向模板的长度与对应的各所述外侧模板的顶部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内侧模板本体之间采用第一撑杆、第二撑杆进行加固,内侧模板本体与外侧模板之间采用对拉螺栓或木方加固,保证了承台侧模模板的结构稳定性及整体性;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可整体吊装入基坑,整体性好,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承台侧模与砖胎膜相比,强度高,有利于减少基础沉降;
本实用新型灌注桩伸入承台的混凝土浇筑空间内,有利于提高承台与基坑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承台及基坑的结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在内侧模板本体与外侧模板的顶部分别设置内斜向模板与外斜向模板,有利于承台侧模施工完成后的防水施工,避免防水卷材在承台侧模的顶部割破,保证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坑开挖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的安装立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浇筑承台侧模混凝土并终凝后,拆除承台内侧模板、外侧模板,承台侧模闭合成型的立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承台侧模外侧回填土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浇筑承台底部及承台四周混凝土垫层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多根灌注桩1;内侧模板2;内侧模板本体21;第一撑杆22;第二撑杆 23;内斜向模板24;外侧模板3;连接件4;对拉螺栓41;木方42;回填土层5;混凝土垫层6;基坑7;承台侧模8。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3、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包括:多根灌注桩1、内侧模板2、外侧模板3、连接件4、回填的土层5、混凝土垫层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坑7内测量定位安装内侧模板2、外侧模板3、连接件4组成的承台侧模体系,再浇筑承台侧模混凝土,承台侧模体系可整体吊装入基坑7内,一次性浇筑承台侧模混凝土,与现有的砖胎膜相比,混凝土承台侧模强度大,可以减少基础沉降,且能够省略砖胎膜需要进行表面抹灰的步骤,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施工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块材强度低、侧模整体性差、施工工期紧张、人工造价高、用工荒等一系列问题。灌注桩1的顶部深入承台的混凝土浇筑空间中,提高了基坑7与承台的连接强度。
具体来说,所述内侧模板2包括围设形成矩形空间的四个内侧模板本体21、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之间的第一撑杆22、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之间的第二撑杆23及固定于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的顶部的内斜向模板,所述内斜向模板24朝向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的外侧倾斜并与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基坑7内;多根所述灌注桩1设于基坑7内且多根所述灌注桩1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矩形空间内;所述外侧模板3围设于所述内侧模板2的外侧并与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有间距的设置形成承台侧模8的混凝土浇筑空间,各所述外侧模板3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基坑7内,各所述外侧模板3的顶部固定有朝向各所述外侧模板3的外侧倾斜并与所述外侧模板3之间的夹角呈钝角的外斜向模板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对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与所述外侧模板3平行,所述连接件 4拉结相对的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与各所述外侧模板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撑杆22设置于矩形空间的角部,第二撑杆 23呈井字型布置于所述矩形空间内;为了提高内侧模板本体21的结构稳定性,第一撑杆22、第二撑杆23的数量均设置多组。优选的,第一撑杆 22的设置于矩形空间的四个角部,以提高内侧模板2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为对拉螺栓41或木方42,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4也可为对拉螺栓41与木方42,即设置一定数量的对拉螺栓41与一定数量的木方42拉结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提高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当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之间的高度差大于1.5m的坑中坑侧模,经过受力计算,可在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之间适当配筋或增加混凝土截面厚度来提高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拉螺栓41和木方42的数量均为多个,沿着承台侧模8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斜向模板24与内侧模板本体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外侧模板3与外斜向模板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能够使得浇筑形成的承台侧模的顶部向外延伸,有利于防水施工,避免防水层在承台侧模8 的顶部遭到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承台侧模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对应地匹配不同形状的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
进一步地,所述内斜向模板24与所述外斜向模板31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外斜向模板31的高度小于所述内斜向模板24的高度。优选地,相对的外斜向模板3与内斜向模板24之间界定形成承台侧模混凝土的浇筑口,且该浇筑口的端面与内斜向模板24或外斜向模板3垂直,使得浇筑口的开口较大,提高浇筑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各所述内斜向模板24的长度与对应的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21的顶部的长度相同;各所述外斜向模板31的长度与对应的各所述外侧模板3的顶部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承台侧模体系在使用完毕后可以拆除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承台侧模混凝土终凝后,拆除内侧模板2和外侧模板3,在承台侧模8的外部与基坑7的开挖槽之间回填土层5,土层5回填至基坑开挖槽等高时,在土层5上浇筑混凝土垫层6,在承台侧模8内部浇筑混凝土垫层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土层5为2:8或3:7的拌制土。回填土层5的作用是填充承台侧模8后面多挖部分的空隙,保证基础土层密实能受力。浇筑混凝土垫层6是作为基础防水卷材水平方向的粘贴面。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以下说明其施工方法。
第一步:如图1所示,挖掘机分段、分层开挖至承台基坑;
第二步:如图2、图3所示,测量放线定位,根据图纸定制承台立面内外两侧模板;将内侧模板本体21之间采用第一撑杆22、第二撑杆23进行加固,将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之间固定木方42或混凝土撑棍,并用对拉螺栓41加固;
第三步:如图4所示,在内侧模板2与外侧模板3之间振捣浇筑细石混凝土并养护,养护完成后拆除内侧模板本体21与外侧模板3得到混凝土侧模8;
第五步:如图5所示,在承台侧模8外侧与基坑开挖槽之间回填并夯实土层5,土层5为水泥:砂浆比例为2:8或3:7的拌置土;
第六步:如图6所示,在承台(图未示)的混凝土浇筑空间内及土层 5上浇筑混凝土垫层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凝土垫层6的高度与承台侧模8的顶面平齐。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侧模板,包括围设形成矩形空间的四个内侧模板本体、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第一撑杆、连接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第二撑杆及固定于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顶部的内斜向模板,所述内斜向模板朝向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外侧倾斜并与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底部固定于基坑内;
多根灌注桩,多根所述灌注桩设于基坑内且多根所述灌注桩的顶部延伸至所述矩形空间内;
外侧模板,围设于所述内侧模板的外侧并与所述内侧模板本体有间距的设置形成承台侧模的混凝土浇筑空间,所述外侧模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基坑内,所述外侧模板的顶部固定有朝向各所述外侧模板的外侧倾斜并与所述外侧模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的外斜向模板;
连接件,拉结相对的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与各所述外侧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对拉螺栓或木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斜向模板与所述外斜向模板的倾斜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斜向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内斜向模板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的所述外斜向模板与内斜向模板之间界定形成承台侧模的混凝土浇筑口,所述混凝土浇筑口的端面与内斜向模板或外斜向模板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内斜向模板的长度与对应的各所述内侧模板本体的顶部的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外斜向模板的长度与对应的各所述外侧模板的顶部的长度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86759.8U CN216809966U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86759.8U CN216809966U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09966U true CN216809966U (zh) | 2022-06-24 |
Family
ID=8203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86759.8U Active CN216809966U (zh) | 2021-03-23 | 2021-03-23 | 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09966U (zh) |
-
2021
- 2021-03-23 CN CN202120586759.8U patent/CN2168099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87710B (zh) | 一种装配整体式扶壁式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592426A (zh) | 横向预应力全宽钢筋混凝土桥面板预制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112900854B (zh) | 一种斜坡底板施工用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11335355A (zh) | 一种异型块后浇式轻型挡土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6809966U (zh) | 基坑内基础承台侧模施工结构 | |
CN113235645B (zh) | 一种塔吊基础预留插筋装配式胎模施工方法 | |
CN212452765U (zh) | 一种二墙合一式地下管廊结构 | |
CN214940226U (zh) | 带支撑系统工作井 | |
CN215106098U (zh) | 预制柱连接结构 | |
CN212835365U (zh) | 一种phc管桩的施工结构 | |
JPH0579049A (ja) | 地下躯体工事における梁、スラブの構築工法 | |
CN210507502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板胎膜结构 | |
CN109881699B (zh) | 装配式企口密勒型通用筏板基础混凝土胎模制作安装方法 | |
CN208023601U (zh) | 一种互扣式的预制桩基承台侧模 | |
CN111608248A (zh) | 一种现浇雨水盖板渠施工方法 | |
CN218990240U (zh) | 一种基础底板深坑处侧模体系 | |
CN217998141U (zh) | 一种建筑物多桩地基承台及浇筑该承台的模板 | |
CN211736198U (zh) | 一种混凝土地坪 | |
CN213173747U (zh) | 一种主楼地下室消防电梯深基坑节点构造 | |
CN217812514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柱加大截面加固结构 | |
CN217325448U (zh) | 一种具有高效夹紧功能的砌体侧模 | |
CN107620400B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t型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7581421U (zh) | 一种后浇带支撑系统 | |
CN112482362B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冠梁的施工方法 | |
CN217580128U (zh) | 一种支护侧模结构及人工挖孔桩桩壁支护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