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8139U - 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68139U CN216768139U CN202220146702.0U CN202220146702U CN216768139U CN 216768139 U CN216768139 U CN 216768139U CN 202220146702 U CN202220146702 U CN 202220146702U CN 216768139 U CN216768139 U CN 2167681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ubricating
- oil
- pin shaft
- pin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四个销轴,所述销轴上套装有轴承总成,所述轴承总成包括呈筒状的轴承套以及将轴承套外端封闭的封盖,所述轴承套的内侧面与销轴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多个滚针,所述轴承套通过滚针转动连接在销轴上,所述轴承套的内端与对应销轴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轴承总成与销轴之间的间隙为润滑间隙,所述本体上设有供润滑油进入的进油嘴,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与进油嘴连通的四条第一油路,所述销轴上开设有连通对应第一油路和润滑间隙的第二油路。操作人员往进油嘴中添加润滑油,润滑油会进入润滑间隙并对滚针进行润滑,对滚针进行润滑能够减小轴承总成与销轴件的磨损,从而提高十字叉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十字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背景技术
十字叉体又称十字节,即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于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它是汽车驱动系统的万向传动装置的 “关节”部件。
公告号为CN10445530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轴间差速器十字轴,包括长轴,短轴和圆形的连接块;长轴由轴径相同的左右两段长轴组成,其中左右两段长轴横向同轴设置,左右两段长轴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外侧;短轴由轴径相同的上下两段短轴组成,其中上下两段短轴纵向同轴设置,上下两段短轴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外侧;短轴的轴线与长轴的轴线呈90°,长轴的轴径与短轴的轴径的相等;连接块的内表面设有渐开线花键。
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十字轴在传动时会由于缺少润滑导致轴间磨损过大而出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小十字轴在传动过程中出现损坏的几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四个销轴,所述销轴上套装有轴承总成,所述轴承总成包括呈筒状的轴承套以及将轴承套外端封闭的封盖,所述轴承套的内侧面与销轴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多个滚针,所述轴承套通过滚针转动连接在销轴上,所述轴承套的内端与对应销轴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轴承总成与销轴之间的间隙为润滑间隙,所述本体上设有供润滑油进入的进油嘴,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与进油嘴连通的四条第一油路,四条第一油路分别对应四个销轴,所述销轴上开设有连通对应第一油路和润滑间隙的第二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往进油嘴中添加润滑油,润滑油会顺着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到润滑间隙中,从而对润滑间隙内的滚针进行润滑,由于滚针是轴承总成在销轴上转动的重要部件,所以对滚针进行润滑能够减小轴承总成与销轴件的磨损,从而提高十字叉体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第二油路与润滑间隙的连通处朝向并靠近封盖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油路与润滑间隙的连通处不会对滚针的滚动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封盖朝向销轴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供润滑油流动的十字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润滑油从第二油路出来后直接流至十字槽中,十字槽将润滑油导流至各个方向,使润滑油能够更好的在润滑间隙内流动,进一步提高十字叉体的耐用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油路正对十字槽的中心位置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十字槽是帮助从第二油路中出来的润滑油流动至滚针处,所以第二油路正对十字槽的中心位置设置能够使润滑油比较均匀的流向十字槽的四个端部,从而更好的对润滑间隙进行润滑。
优选的,所述进油嘴位于四条第一油路的中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油嘴进入的润滑油能够更均匀的分别流至四条油路中,从而使四个轴承总成都能得到满意的润滑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四个防松件,所述销轴可拆卸连接在本体上,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四个安装槽,所述销轴上固定有安装块,四个安装块分别对应四个安装槽,所述安装块与对应安装槽过盈配合,四个防松件分别对应四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本体之间采用防松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块和安装槽的配合先使销轴初步固定在本体上,然后再使用防松件进一步对销轴和本体之间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防松件包括防松螺栓和两个相互配合的防松垫圈,所述防松螺栓穿过两个防松垫圈以及安装块螺纹连接在本体上,两个防松垫圈相互自锁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本体出现运动时,防松垫圈的相互自锁能够防止防松螺栓朝向远离本体一侧移动,从而实现安装块与本体间的牢固固定。
优选的,所述本体上外壁上还开设有四个定位槽,四个定位槽分别对应四个销轴,所述销轴靠近本体的端部插接在四个定位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能能够对销轴起到定位以及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销轴与本体之间连接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开设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操作人员往进油嘴中添加润滑油,润滑油会顺着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到润滑间隙中,从而对润滑间隙内的滚针进行润滑,由于滚针是轴承总成在销轴上转动的重要部件,所以对滚针进行润滑能够减小轴承总成与销轴件的磨损,从而提高十字叉体的使用寿命;
通过在封盖上开设十字槽,润滑油从第二油路出来后直接流至十字槽中,十字槽将润滑油导流至各个方向,使润滑油能够更好的在润滑间隙内流动,进一步提高十字叉体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轴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销轴;111、安装块;112、第二油路;113、安装槽;114、定位槽;12、轴承总成;121、轴承套;122、封盖;123、十字槽;124、导向槽;1241、导向面;125、润滑间隙;126、滚针;127、油封;13、进油嘴;131、第一油路;14、防松件;141、防松螺栓;142、防松垫圈;143、放射状凸纹面;144、内斜齿齿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包括本体1,本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四个销轴11,轴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11,本体1的四个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安装槽113,四个安装块111分别对应四个安装槽113,安装时,安装块111插入对应安装槽113中并与对应安装槽113过盈配合。本体1的四个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与销轴11匹配的定位槽114,四个定位槽114分别对应四个销轴11,定位槽114与对应安装槽113连通,当安装块111安装在安装槽113内后,销轴11靠近本体1的端部插接在四个定位槽114上。本体1上设有四个防松件14,四个防松件14分别对应四个安装块111,安装块111与本体1之间使用防松件14固定连接。
参照图2、图3,防松件14包括防松螺栓141和两个相互配合的防松垫圈142,两个防松垫圈142相互正对的一侧侧面分别开设有相互配合的内斜齿齿面144,令内斜齿的倾角为α角,防松螺栓141螺纹的螺纹角度为β角,α角大于β角,同时两个防松垫圈142相互远离的一侧侧面开设有放射状凸纹面143。在使用防松件14安装时,防松螺栓141的一端穿过两个防松垫圈142,然后伸至本体1内穿过安装块111最后螺纹连接在本体1上,防松螺栓141位于本体1外侧的一端抵接在放射状凸纹面143上。当本体1发生活动时,两个防松垫圈142会产生楔形效应,这种楔形效应制锁原理与弹性效应相结合,能够有效的防止螺栓松弛引起的旋转和松脱。
参照图1、图2,销轴11上套装有轴承总成12,轴承总成12包括呈筒状的轴承套121以及将轴承套121远离本体1一侧的外端封闭的封盖122,轴承套121的内侧面与销轴11的外侧面之间滚动连接有多个滚针126,多个滚针126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轴承套121的内侧面与销轴11的外侧面之间,轴承总成12与销轴11之间的间隙为润滑间隙125,轴承套121靠近本体1一侧的内端与对应销轴11之间设置有油封127,防止泥沙、灰尘、水气等自外侵入轴承总成12中,同时油封127也能够限制润滑间隙125中的润滑油漏出。
参照图1、图2,本体1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油嘴13,进油嘴13用于供油进入。本体1上开设有与进油嘴13连通的四条第一油路131,销轴11长度方向上远离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油路112,四条第一油路131分别对应四条第二油路112,第一油路131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油嘴13与对应第二油路112,第二油路112的两端分别连通对应润滑间隙125与对应第二油路112。进油嘴13位于本体1的中心位置,四条第一油路131的长度距离相同,当润滑油从进油嘴13进入时,润滑油能够比较均匀的流向四条第一油路131。
参照图1、图2,进油嘴13上螺纹连接有堵头,堵头用于堵塞住进油嘴13。操作人员打开堵头往进油嘴13中添加润滑油,然后重新安装回堵头,润滑油会顺着第一油路131和第二油路112到润滑间隙125中,从而对润滑间隙125内的滚针126进行润滑,由于滚针126是轴承总成12在销轴11上转动的重要部件,所以对滚针126进行润滑能够减小轴承总成12与销轴11件的磨损,从而提高十字叉体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图4,封盖122朝向销轴11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供润滑油流动的十字槽123,封盖122位于十字槽123的同一侧侧面开设有与十字槽123连通的导流槽,导流槽位于十字槽123的中心位置,导流槽的四个角上分别开设有四个导向面1241,十字槽123包括四个端部,导向面1241的两端分别连通十字槽123上相邻的两个端部,导向面1241两端距离十字槽123中心的距离相等,第二油路112正对导流槽设置。
参照图2、图4,封第二油路112出来的润滑油能够流至导流槽内,然后顺着导向面1241流至十字槽123的四个分叉端部,然后再从四面八方同时对多个滚针126进行润滑,使润滑油能够更好的在润滑间隙125内流动,进一步提高十字叉体的耐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润滑十字叉体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使用防松件14将销轴11安装在本体1上,使用前,操作人员打开堵头将润滑油倒入进油嘴13,润滑油通过第一油路131、第二油路112、导流槽以及十字槽123流至润滑间隙125中,对滚针126进行润滑,从而减小轴承总成12与销轴11件的磨损,提高十字叉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有四个销轴(11),所述销轴(11)上套装有轴承总成(12),所述轴承总成(12)包括呈筒状的轴承套(121)以及将轴承套(121)外端封闭的封盖(122),所述轴承套(121)的内侧面与销轴(1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多个滚针(126),所述轴承套(121)通过滚针(126)转动连接在销轴(11)上,所述轴承套(121)的内端与对应销轴(11)之间设置有油封(127),所述轴承总成(12)与销轴(11)之间的间隙为润滑间隙(125),所述本体(1)上设有供润滑油进入的进油嘴(13),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与进油嘴(13)连通的四条第一油路(131),四条第一油路(131)分别对应四个销轴(11),所述销轴(11)上开设有连通对应第一油路(131)和润滑间隙(125)的第二油路(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112)与润滑间隙(125)的连通处朝向并靠近封盖(122)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122)朝向销轴(11)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供润滑油流动的十字槽(1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112)正对十字槽(123)的中心位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嘴(13)位于四条第一油路(131)的中心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防松件(14),所述销轴(11)可拆卸连接在本体(1)上,所述本体(1)上开设有四个安装槽(113),所述销轴(11)上固定有安装块(111),四个安装块(111)分别对应四个安装槽(113),所述安装块(111)与对应安装槽(113)过盈配合,四个防松件(14)分别对应四个安装块(111),所述安装块(111)与本体(1)之间采用防松件(14)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件(14)包括防松螺栓(141)和两个相互配合的防松垫圈(142),所述防松螺栓(141)穿过两个防松垫圈(142)以及安装块(111)螺纹连接在本体(1)上,两个防松垫圈(142)相互自锁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润滑十字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外壁上还开设有四个定位槽(114),四个定位槽(114)分别对应四个销轴(11),所述销轴(11)靠近本体(1)的端部插接在四个定位槽(114)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46702.0U CN216768139U (zh) | 2022-01-19 | 2022-01-19 | 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46702.0U CN216768139U (zh) | 2022-01-19 | 2022-01-19 | 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68139U true CN216768139U (zh) | 2022-06-17 |
Family
ID=81978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46702.0U Active CN216768139U (zh) | 2022-01-19 | 2022-01-19 | 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68139U (zh) |
-
2022
- 2022-01-19 CN CN202220146702.0U patent/CN2167681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03251A (zh) | 差速装置的润滑结构 | |
US4605363A (en) | Gear pump with pivoted bushings that can deflect | |
CN216768139U (zh) | 一种润滑十字叉体 | |
CN212804168U (zh) | 自密封差速器结构润滑系统 | |
CN219361197U (zh) | 一种用于橡胶履带底盘的支重轮 | |
CN207814363U (zh) | 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 | |
CN109404497B (zh) | 一种摆线轮及减速机 | |
CN100408402C (zh) | 高速列车动力车驱动齿轮箱的密封装置 | |
CN110195777A (zh) | 一种差速器润滑系统 | |
CN213322514U (zh) |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轮边减速机及车辆 | |
CN201705885U (zh) | 差速动力耦合装置 | |
CN213206520U (zh) | 用于减速电机输入轴花键的润滑结构 | |
CN213628563U (zh) | 一种润滑性更好的十字轴 | |
CN219139635U (zh) | 圆锥碳纤维轴承套 | |
CN208348428U (zh) | 用于与差速器的行星齿连接的齿轮轴及差速器 | |
CN212690778U (zh) | 一体化电驱动总成的转轴密封结构及一体化电驱动总成 | |
CN218720540U (zh) | 机油泵中间齿轮的安装结构 | |
CN109827059A (zh) | 一种双向供油的摆线齿轮泵 | |
CN117774561A (zh) | 一种电驱桥主减壳总成及加工方法 | |
CN115653806A (zh) | 一种高转速共轨泵驱动机构 | |
CN219549359U (zh) | 一种用于索鞍系统的滑轮装置及缆索索鞍系统 | |
CN221610549U (zh) | 一种行星架组合轴承 | |
CN217481357U (zh) | 用于无级变速发动机的曲轴 | |
CN104534067A (zh) | 直角式齿轮减速器 | |
CN118705336A (zh) | 一种十字轴-行星齿轮结构、差速器及安装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7699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y functional zone (jiefangtang farm), Yucheng street, Yuhuan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Pinjia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7699 Electromechanical industry functional zone (jiefangtang farm), Yucheng street, Yuhuan City,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PINJIA AUTO PART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