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75546U -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5546U
CN216675546U CN202220117343.6U CN202220117343U CN216675546U CN 216675546 U CN216675546 U CN 216675546U CN 202220117343 U CN202220117343 U CN 202220117343U CN 216675546 U CN216675546 U CN 216675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ner cavity
air inlet
air duct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73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强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73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5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5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5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属于家电设备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烹饪器具的散热效果和加热效果控制不便的问题。其中,锅盖包括壳体、隔热层和调风板,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壳体上还开设有的进风口,第一风道连通进风口和烹饪器具的内腔,隔热层设置于壳体内,第二风道连通进风口和隔热层,调风板可摆动地设置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端之间,以调整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端面的大小。本申请通过调节调风板摆动即可改变锅盖的散热效果和烹饪器具内的食材加热效果,结构精巧,操作方式简单,可在为烹饪器具提供可变的散热效果和食材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制备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表面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可将外部空气导入至烹饪装置内,从而实现对烹饪器具内的食材加热加工并对烹饪器具进行散热。
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烹饪器具的内部设置两个独立的风道,可将部分的外部气体导入至内腔中对食材进行加热加工,将另一部分气体导入至隔热层内对隔热层进行散热。这样的结构会导致隔热层的散热效果和内腔中的加热效果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而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烹饪器具的加热效果和散热效果调节不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所述锅盖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的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腔;
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隔热层;
调风板,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之间,以调整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端面的大小。
通过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可将壳体外部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导入至烹饪器具的内腔和隔热层中,气体进入至内腔中后可带动内腔中的热气体流动,从而使得内腔中的热量分布均匀,气体进入至隔热层中后可降低隔热层的温度,使得锅盖表面的温度降低。调风板可调节第一风道的进风端的大小和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的大小,从而改变进入至内腔和隔热层的气体的流量。通过控制由第一风道进入至内腔的气体流量可使得内腔中的热量分布均匀的同时,内腔中仍可保持较高的温度。同时由第一风道进入至内腔的气体流量可变使得通过第二风道进入隔热层的气体流量可随之而改变,这样可使得隔热层的散热效果更佳或者使得隔热层维持较高的温度,进而使得内腔也可保持较高的温度。
本申请通过调节调风板摆动即可改变锅盖的散热效果和烹饪器具内的食材加热效果,结构精巧,操作方式简单,可在为烹饪器具提供可变的散热效果和食材加热效果的同时,降低烹饪器具的制备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调风板一端可摆动地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
分隔板可为壳体内的空间分隔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且分隔板还可为调风板提供安装基础,从而简化壳体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的分隔板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调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调风板相对于所述分隔板摆动,以调整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端面的大小。
通过驱动器驱动调风板摆动可实现精确控制调风板的目的,使得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量控制更为精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隔热层内;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调风板摆动。
通过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可实现自动监测锅盖内的温度,并自动控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量大小,从而使得本申请更加智能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还包括发热管,发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发热管可对进入至内腔中的气体进行加热,从而提升内腔中的温度,以对内腔中的食材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发热管至少部分与所述出风口正对。
发热管的至少部分与出风口正对使得通过出风口进入至内腔中的气体均会与发热管接触,从而使得内腔中的加热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锅盖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风机可将壳体外部的气体通过进风口吸入至壳体内,进而使得部分外部气体可进入至内腔中以提升内腔的温度,另一部分外部气体可进入隔热层内对锅盖进行散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和上文所述的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本体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器具具体为空气炸锅、电烤箱、蒸箱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腔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调风板摆动。
第二温度传感器可监测内腔中的温度,从而可根据内腔中的温度状态针对性调节内腔的进风量,使得本申请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调风板摆动至使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缩小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调风板摆动至使第一风道的进风端缩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第一风道,120-第二风道,130-进风口,140-隔热层,150-分隔板,160-出风口,
200-调风板,
300-驱动器,
400-发热管,
500-风机,
600-本体,610-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可活动安装于烹饪器具上,其中,锅盖包括壳体100,壳体100是锅盖的基础构件,壳体100可为锅盖的其他的至少部分组件提供安装基础,同时壳体100还可以起到保护锅盖的其他至少部分组件的目的,使得锅盖的结构强度和一体性更佳。
烹饪器具内具有内腔610,内腔610中可放置需要加工烹饪的食材,锅盖盖合在烹饪器具上可将内腔610封堵,通过将内腔610内的温度提高以加热烹饪食材。
壳体100上开设有进风口130,壳体100外部的空气可通过进风口130进入到壳体100内,壳体100内部设置有第一风道110,第一风道110将进风口130和烹饪器具的内腔610连通,壳体100外部的气体可通过进风口130进入至壳体100内,并通过第一风道110进入至内腔610中。由壳体100外部进入至壳体100内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流速,因此该气体进入至烹饪器具的内腔610可仍可保持一定的流速,这样这部分气体可带动内腔610中原有的热气体流动,使得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相应的,内腔610中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从而使得食材加工的效率更高,食材的口感也更好。
壳体100内设置有隔热层140,隔热层140为壳体100内的腔体结构,设置隔热层140可使得烹饪器具的内腔610中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与壳体100的外壁接触,并使得内腔610中的热量可集中于内腔610中,这样壳体100的外壁的温度不会过高,可防止壳体100烫伤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壳体100内还设置有第二风道120,第二风道120将进风口130和隔热层140连通,部分由壳体100外部通过进风口130进入至壳体100内部的气体可通过第二风道120进入至隔热层140内。由于隔热层140与烹饪器具的内腔610接触,因此隔热层140相对壳体100外部的温度更高,壳体100外部的常温气体或冷气体通过第二风道120进入至隔热层140内后与隔热层140内温度较高的气体混合后可降低隔热层140内的温度,进而达到使壳体100的外壁温度降低的目的,最终可使锅盖的温度降低。
当壳体100外部的气体通过第二风道120持续进入至隔热层140内后,隔热层140内的热气体还可被由壳体100外部进入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气体从进风口130挤出隔热层140,以达到使隔热层140内换气的目的,这样可更进一步地降低隔热层140内的温度。
当然,还可在壳体100上开设与隔热层140连通的出气口,这样外部气体进入至隔热层140内后可将隔热层140内的热量从出气口排出。具体的,出气口可与第二风道120相对设置,这样可增加隔热层140内的对流效果,进一步提升隔热层140的散热效果。
壳体100内还设置有调风板200,调风板200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之间,具体来说,调风板200可摆动地设置在壳体100内,调风板200在摆动的过程中可调整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的端面大小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的端面大小,从而调整进入至第一风道110的气体的流量和进入至第二风道120的气体的流量。
当调风板200朝向第一风道110摆动时,可减小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的端面的大小,从而使得进入至第一风道110的气体的流量减小,这样可防止通过第一风道110进入至烹饪器具的内腔610中的外部气体的流量过大,以避免内腔610中的热量流失,进而使得内腔610内的热量分布均匀的同时,内腔610内还可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温度上升速率,这样通过烹饪器具加工食材的效率更高。
当进入至第一风道110的气体的流量减小后,由于进风口130的开口大小未改变,进入至壳体100内的总的气体流量未改变,这样增大进入至隔热层140内的气体的流量,使得隔热层140内的热气体的温度进一步地降低,同时进入至隔热层140内的气体流量增大意味着气体流速更快,这样可更高效地将隔热层140内的热气体带出至壳体100外,使得隔热层140内的换气效率更高,这样隔热层140内的温度更进一步地降低。
当调风板200朝向第二风道120摆动时,可减小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的端面的大小,使得进入至第二风道120的气体的流量减小,相应的,可增大进入至第一风道110的气体的流量,这样通过第一风道110进入至烹饪器具的内腔610中的气体流速更快,从而可使得内腔610中的热量可更高效地均匀分布于内腔610的各个部分。同时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减小使得进入隔热层140的气体流量减小,以使隔热层140内的温度可维持,相应的,锅盖的也可维持一定的温度。这样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均匀的同时,内腔610还可保持较高的温度,以提升烹饪器具的加工效率。
在烹饪器具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烹饪器具的内腔610中的温度状态和热量分布状况针对性地调节调风板200的位置,以改变进入至内腔610中的气体的流量,从而使得内腔610中可保持较高的温度的同时,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也可较为均匀,达到提高食材加工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当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不够均匀时会导致内腔610中的食材受热不均匀,可通过调整调风板200的位置,使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增大,这样进入至第一风道110内的气体流量和气流强度增大,可更高效地使热气体均匀扩散于内腔610中,以使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均匀。当隔热层140的温度较高而导致壳体100表面温度较高时,可通过调整调风板200的位置,使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减小,这样通过第二风道120进入至隔热层140内的气体流量增大,可降低隔热层140内的温度,进而使得壳体100的温度降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锅盖中,通过设置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可将壳体100外部的气体分别通过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导入至烹饪器具的内腔610和隔热层140中,气体进入至内腔610中后可带动内腔610中的热气体流动,从而使得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均匀,气体进入至隔热层140中后可降低隔热层140的温度,使得壳体100表面的温度降低。调风板200可调节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的大小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的大小,从而改变进入至内腔610和隔热层140的气体的流量。通过控制由第一风道110进入至内腔610的气体流量可使得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均匀的同时,内腔610中仍可保持较高的温度。同时由第一风道110进入至内腔610的气体流量可变使得通过第二风道120进入隔热层140的气体流量可随之而改变,这样可使得隔热层140的散热效果更佳或者使得隔热层140维持较高的温度,进而使得内腔610也可保持较高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100内设置有分隔板150,分隔板150可将壳体100内的区域分隔,以形成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这样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处于分隔板150的两侧。调风板200的一端可设置在分隔板150上,并且调风板200可摆动。
具体来说,分隔板150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为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调风板200的一端与分隔板150的端部连接,这样调风板200的两侧也分别为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调风板200在朝向第一风道110摆动后可使得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减小,同时还可使得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增大,这样既可减小进入至烹饪器具的内腔610的气体流量,还能增大进入至隔热层140的气体的流量,使得隔热层140内温度降低且散热效果良好。同时朝向第一风道110摆动的调风板200位于第二风道120一侧的板面会随之倾斜,从而还可以引导气体,使得气体更易进入至第二风道120内,这样调风板200还具有导风板的作用。
调风板200朝向第二风道120摆动后可使得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减小,同时还可使得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增大,这样既可增大进入至第一风道110的气体流量,还可以减小进入至第二风道120的气体的流量。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文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还可以间隔设置,调风板200的数量可设置为两个,两个调风板200分别设置在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两个调风板200摆动可分别控制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大小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大小。这样也可起到调节进入至烹饪器具内腔610和隔热层140的气体的流量和流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锅盖还设置有驱动器300,驱动器300设置在壳体100内,并设置在分隔板150上,分隔板150为驱动器300提供安装基础,驱动器300的输出端与调风板200连接,驱动器300可驱动调风板200相对于分隔板150摆动,这样可调节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大小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大小。
具体来说,调风板200的一端可铰接于分隔板150的端部,驱动器300的输出端与铰接轴连接,这样可驱动调风板200转动。通过驱动器300调节调风板200使得调风板200的转动更加精确,从而使得调风板200的转动幅度精确可控,进而使得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的端部开口大小调节也更加精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在调风板200上设置延伸至壳体100外的拨片,这样可通过人工拨动拨片的方式使调风板200摆动,在拨片的一侧还可设置与拨片对应的刻度表,刻度表可显示拨片拨动的角度。这样也能够起到调节调风板200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锅盖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隔热层140内,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隔热层140内的温度,在隔热层140内的温度达到预设的温度后,驱动器300可驱动调风板200朝向第一风道110摆动,这样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增大,通过第二风道120进入至隔热层140的气体的流量增大,以降低隔热层140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隔热层140的温度下降至预设温度以下后,驱动器300可驱动调风板200摆动至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为正常大小,以使内腔610中的温度保持。
为了实现上述的控制过程,本申请的锅盖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和驱动器300均通信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内腔610中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向控制器传输信号,控制器可控制驱动器300工作以调节调风板200。相应的,当第一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内腔610中的温度在预设温度以下时,控制器可控制驱动器300工作,使调风板200处于正常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锅盖还包括发热管400,发热管400可设置在第一风道110内,这样通过第一风道110的气体均会与发热管400接触,发热管400可将这部分气体加热,从而使得高温气体进入烹饪器具的内腔610中,从而达到对内腔610中食材加热的目的。
第一风道110与内腔610的连接处具有出风口160,出风口160与第一风道110和内腔610均连通,发热管400可设置为其至少部分与出风口160正对,这样可使得进入至内腔610的气体均会与发热管400接触,从而使得进入至内腔610的气体的温度更高。
当内腔610中的温度较低时,可调节调风板200,使调风板200朝向第二风道120摆动,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增大,进入第一风道110的气体流量增大,使得气体可更高效地将发热管400产生的热量带动至内腔610中,达到提升内腔610中温度的目的。这样可提升食材加工的效率。
而当内腔610中的温度上升速率较慢时,可通过调节调风板200,使调风板200朝向第一风道110摆动,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减小,进入第一风道110的气体流量减小,这样可防止内腔610中的热量过多地流失,从而提升内腔610中温度上升的速率,使内腔610中的温度可更快地达到食材加工所需的温度。这样也可提升食材加工的效率。
具体来说,在实际通过应用本申请的锅盖的烹饪器具烹饪食材时,可先通过调节调风板200使调风板200朝向第二风道120转动,以增大进入至内腔610内的气体流量,这样气体可将发热管400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带入至内腔610中。随后可通过调节调风板200使调风板200朝向第一风道110转动,使得进入至第一风道110内的气流量减小,以使内腔610中的气流稳定,这样内腔610中温度上升速率更快。在内腔610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可再次调节调风板200,使调风板200朝向第二风道120转动,使得隔热层140内的温度可保持,进而使得内腔610中的温度可保持。而当内腔610中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后,可调节调风板200使其朝向第一风道110转动,以增大进入至第二风道120和隔热层140的气体流量,从而达到降低内腔610内温度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锅盖还包括风机500,风机500可设置在壳体100内部,并且设置于第一风道110的进风端和第二风道120的进风端与进风口130之间。风机500可将壳体100外部的气体通过进风口130吸入,并分别通过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120导入至烹饪器具的内腔610和隔热层140中。风机500可设置为与进风口130正对设置,进风口130的开口大小与风机500的端面大小对应,这样风机500吸入外部的效果更好。
当然,风机500还可设置在壳体100外与进风口130相对,这样也可将外部的气体通过进风口130导入至壳体100内,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
进风口130处可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可对由壳体100外部进入至壳体100内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脏污进入至壳体100内,以使烹饪器具的食材加工过程干净卫生。
实施例二
参考图1,基于上文的锅盖,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本体600和上文的锅盖,锅盖可盖合在本体600上,本体600内设置有内腔610用于放置待加工的食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的本体600的内腔610中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本体600的内腔610中的温度,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所监测到的内腔610的温度来调整调风板200的状态,从而改变进入至内腔610的气体的流量。
具体来说,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内腔610的温度在预定温度以下时,驱动器300可调节调风板200,使调风板200朝向第二风道120摆动,这样进入至内腔610的气体流量增大,可更高效地将发热管400产生的热量带入至内腔610中,从而提升内腔610的温度。
而当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到内腔610中的温度上升速率缓慢时,驱动器300可调节调风板200,使调风板200朝向第一风道110摆动,这样进入内腔610的气体流量减小,从而可防止内腔610中的热量过多地流失,达到提升内腔610温度上升速率的目的。
当然,第二温度传感器还可设置多个,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可分布设置,以对应于内腔610中的各个区域,这样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可监测内腔610中各个区域的温度,以监测内腔610中的热量分布是否均匀。当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差超过预设温度后,驱动器300可调节调风板200朝向第二风道120摆动,这样进入内腔610的气体流量增大,气流强度增大可使得搅动内腔610中的热气体,使得内腔610中的热气体均匀分布在内腔610中,从而使得内腔610中的各个区域的温度接近。
上文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为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这样可实现根据内腔610的温度自动控制调风板200摆动,从而使得本申请的烹饪器具更加智能化。
本申请的烹饪器具具体为空气炸锅、电烤箱、蒸箱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烹饪装置,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的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腔;
隔热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隔热层;
调风板,可摆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之间,以调整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端面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调风板一端可摆动地固定于所述分隔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之间的分隔板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调风板连接,以驱动所述调风板相对于所述分隔板摆动,以调整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端面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隔热层内;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调风板摆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还包括:
发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发热管至少部分与所述出风口正对。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还包括: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本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具体为空气炸锅、电烤箱、蒸箱中的一种。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本体和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所述锅盖盖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腔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值,控制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调风板摆动。
CN202220117343.6U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675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7343.6U CN216675546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7343.6U CN216675546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5546U true CN216675546U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21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7343.6U Active CN216675546U (zh) 2022-01-17 2022-01-17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5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4812B (zh) 一种具有冷藏保鲜功能的烤箱
CN216724130U (zh) 一种均匀控温的电饭煲
CN109157107A (zh) 烹饪电器的控制方法和烹饪电器
CN208755753U (zh) 一种采用加热丝加热的空气炸锅
CN211933708U (zh) 空气炸锅
US6392211B2 (en) Convection device of microwave oven
CN21667554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12546589U (zh) 烹饪器具
CN110403488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317824U (zh) 一种排气流量可控的烹饪器具
KR101411760B1 (ko) 전기오븐
CN212972745U (zh) 烹饪设备用内胆结构及烤制烹饪设备
CN209090977U (zh) 家用面包机
CN209564021U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216166950U (zh) 一种多士炉
CN216256747U (zh) 旋开式排气装置及空气炸锅烤箱
CN220859922U (zh) 烹饪设备、集成灶
CN209300873U (zh) 烹饪装置
KR100676135B1 (ko) 이중 컨벡션팬이 구비된 가열조리기
CN110731707A (zh) 一种空气烤箱
CN214230900U (zh) 蒸烤装置和蒸烤箱
CN214760665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腔体结构及电烤箱
CN220859923U (zh) 烹饪设备
CN212878981U (zh) 一种空气烤箱的风道机构
CN210871157U (zh) 一种多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