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0099U -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0099U
CN216660099U CN202123347499.8U CN202123347499U CN216660099U CN 216660099 U CN216660099 U CN 216660099U CN 202123347499 U CN202123347499 U CN 202123347499U CN 216660099 U CN216660099 U CN 216660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outer plate
main body
unmanned vehicle
fl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74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圣
宁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74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0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0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0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包括第一总成和第二总成,所述第一总成包括第一外板,所述第二总成包括有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包括第一外板主体和形成在该第一外板主体的侧缘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外板包括第二外板主体和形成在该第二外板主体的侧缘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外板主体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形成有第一圆角,第二外板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外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外板主体共面设置,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合并通过点焊形成的多个第一焊点相连,所述第一圆角和所述第二圆角共同构造出用于容纳密封胶的凹槽。本公开涉及的无人车的车身总成,能够有效降低无人车的车身的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人车领域,具体地,涉及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背景技术
无人车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系统来实现无人驾驶,例如,无人配送车能够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实现配送外卖和快递,无人车的车身一般包括前围、侧围和后围构成,侧围连接在前围和后围之间,其中前围或者后围与侧围之间通过点焊连接,为了进一步保证密封和美观,通常再安装一个装饰条对点焊部位进行密封和遮盖。在一些其它技术中,还可以采用激光连续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但是,对于装饰条的安装技术方案,需要考虑装饰条的安装精度和加工成本,这将增加车身的整体成本,而激光焊接设备初期投入成本比较高,尤其对于研发迭代较快的无人车车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能够有效降低无人车的车身的安装成本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包括构造车身前围或车身后围的第一总成,以及构造车身侧围的第二总成,所述第一总成包括第一外板,所述第二总成包括有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包括第一外板主体和形成在该第一外板主体的侧缘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外板包括第二外板主体和形成在该第二外板主体的侧缘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外板主体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形成有第一圆角,第二外板主体和所述第二翻边形成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外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外板主体共面设置,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合并通过点焊形成的多个第一焊点相连,所述第一圆角和所述第二圆角共同构造出用于容纳密封胶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总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外板的内侧的第一内板,所述第一内板与所述第一外板围成有操作空腔,所述第一内板上具有用于点焊设备穿设的工艺孔,所述操作空腔与所述工艺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板包括有与所述第一翻边焊接配合的第一搭接边,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一翻边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焊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总成还开设有用于嵌设车窗玻璃的车窗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总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外板的内侧且用于安装无人车内部零件的第二内板,所述第二内板包括有与所述第二翻边焊接配合的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形成有多个第三焊点。
可选地,所述第一焊点、所述第二焊点和所述第三焊点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焊点为多个并且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之间的接触面。
可选地,所述车身总成由钣金件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车,所述无人车包括有如上所述的无人车的车身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外板的第一翻边和第二外板的第二翻边通过点焊方案的多个第一焊点连接,将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连接成一体,进而将第一总成和第二总成连接起来,既可以实现无人车的车身前围和车身后围通过上述方式连接在车身侧围的两侧,并且由于两个外板均有圆角设计,当两个外板主体共面后,两个相邻的圆角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可以涂抹密封胶的凹槽,这样,可以在不增加装饰体的情况下,通过密封胶实现两个总成之间的密封。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点焊焊接这种简单的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圆角本身的平滑度也不需要另外再加装装饰条进行密封,节省了工序,提高了无人车车身装配的效率,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车身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车身总成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车的车身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总成,11-第一外板,111-第一外板主体,112-第一翻边,12-第一内板,121-工艺孔,122-第一搭接边,13-操作空腔,14-车窗孔,2-第二总成,21-第二外板,211-第二外板主体,212-第二翻边,22-第二内板,221-第二搭接边,3-密封胶,4-第一焊点,5-第二焊点,6-第三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参考图1-4所示,为了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提供一种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包括构造车身前围或车身后围的第一总成1,以及构造车身侧围的第二总成2,第一总成1包括第一外板11,第二总成2包括有第二外板21,第一外板11包括第一外板主体111和形成在该第一外板主体111的侧缘的第一翻边112,第二外板21包括第二外板主体211和形成在该第二外板主体211的侧缘的第二翻边212,第一外板主体111与第一翻边112之间形成有第一圆角,第二外板主体211和第二翻边212形成有第二圆角,第一外板主体111和第二外板主体211共面设置,第一翻边112与第二翻边212贴合并通过点焊形成的多个第一焊点4相连,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共同构造出用于容纳密封胶3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外板11的第一翻边112和第二外板21的第二翻边212通过点焊方案的多个第一焊点4连接,将第一外板11和第二外板21连接成一体,进而将第一总成1和第二总成2连接起来,既可以实现无人车的车身前围和车身后围通过上述方式连接在车身侧围的两侧,并且由于两个外板均有圆角设计,当两个外板主体共面后,两个相邻的圆角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可以涂抹密封胶3的凹槽,这样,可以在不增加装饰体的情况下,通过密封胶3实现两个总成之间的密封。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点焊焊接这种简单的方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圆角本身的平滑度也不需要另外再加装装饰条进行密封,节省了工序,提高了无人车车身装配的效率,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的表面还可以开设防滑纹,防滑纹可以增加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与密封胶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密封胶3的涂抹,当密封胶3凝固形成固结体后,防滑纹也增加了固结体与第一圆角和第二圆角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该固结体脱落。
第一翻边112弯折成型于第一外板主体111的侧缘,第二翻边212弯折成型于第二外板主体211的侧缘。
参考图2-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总成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外板11的内侧的第一内板12,第一内板12与第一外板11围成有操作空腔13,第一内板12上具有用于点焊设备穿设的工艺孔121,操作空腔13与工艺孔121连通。第一内板12连接于第一外板11的内侧以提高第一总成1的整体强度,可以有效防止第一外板11受到外界物体的碰撞和挤压,其中,第一内板12开设有工艺孔121,便于点焊设备穿设到操作空腔13内焊接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
工艺孔121设置有多个,多个工艺孔121的设置位置与多个第一焊点4的分布区域对应,以便于工人通过对应的工艺孔121完成多个第一焊点4的焊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内板12包括有与第一翻边112焊接配合的第一搭接边122,第一搭接边122与第一翻边112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焊点5。第一内板12与第一外板11通过上述同样的点焊焊接方式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总成1还开设有用于嵌设车窗玻璃的车窗孔14。在车身总成的形成过程,第一总成1和第二总成2先各自焊接成型,最后通过多个第一焊点4将第一总成1和第二总成2焊接在一起,其中,当第一总成1的第一翻边112和第二总成2的第二翻边212贴合在一起时,且第一总成1为车身前围或车身后围,操作人员只能从第一总成1的车窗孔14的位置将焊接设备伸入车内,然后,焊接设备再穿过第一内板12形成的工艺孔121,对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进行焊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总成2还包括连接于第二外板21的内侧且用于安装无人车内部零件的第二内板22,第二内板22包括有与第二翻边212焊接配合的第二搭接边221,第二搭接边221与第二翻边212形成有多个第三焊点6。第二内板22与第二外板21通过上述同样的点焊焊接方式连接,第二内板22也提高了第二总成2的整体强度,且第二内板22可以开设有多个便于紧固件穿设的紧固孔,以便于连接无人车内的其它部件和设备,第二内板22上还可以构造多种其它连接结构,便于车内设备的安装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焊点4、第二焊点5和第三焊点6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焊点5和第三焊点6形成于第一焊点4之前,第一焊点4形成时避开第二焊点5和第三焊点6,以免第一焊点4形成的过程对第二焊点5和第三焊点6造成干扰和破坏。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之间还可以通过穿设紧固螺栓连接,配合第一焊点4进一步提高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的连接强度,其中,第一翻边112和第一搭接边122之间也可以采用紧固螺栓的连接方式,第二翻边212和第二搭接边221之间也可以采用紧固螺栓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总成1和第二总成2焊接时,第一焊点4还可以将第一翻边112、第二翻边212、第一搭接边122和第二搭接边221同时焊接在一起。
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第二翻边212、第一搭接边122和第二搭接边221的厚度一样,且均为同样的材料制成,如此,第一焊点4、第二焊点5和第三焊点6形成的熔核将均匀地形成在被焊接的两个焊接边上,提高焊点连接的稳定性,其中,材料可以是钢或者其它合金,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焊点4为多个并且等间距分布在第一翻边112与第二翻边212之间的接触面。多个第一焊点4等间距间隔布置,使得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212各处连接强度保持一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车身总成由钣金件制成。钣金件通过拉延、切边、焊接、冲孔等工序形成。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无人车包括有如上所述的无人车的车身总成。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包括构造车身前围或车身后围的第一总成(1),以及构造车身侧围的第二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成(1)包括第一外板(11),所述第二总成(2)包括有第二外板(21),所述第一外板(11)包括第一外板主体(111)和形成在该第一外板主体(111)的侧缘的第一翻边(112),所述第二外板(21)包括第二外板主体(211)和形成在该第二外板主体(211)的侧缘的第二翻边(212),所述第一外板主体(111)与所述第一翻边(112)之间形成有第一圆角,第二外板主体(211)和所述第二翻边(212)形成有第二圆角,所述第一外板主体(111)和所述第二外板主体(211)共面设置,所述第一翻边(112)与所述第二翻边(212)贴合并通过点焊形成的多个第一焊点(4)相连,所述第一圆角和所述第二圆角共同构造出用于容纳密封胶(3)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成(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外板(11)的内侧的第一内板(12),所述第一内板(12)与所述第一外板(11)围成有操作空腔(13),所述第一内板(12)上具有用于点焊设备穿设的工艺孔(121),所述操作空腔(13)与所述工艺孔(1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板(12)包括有与所述第一翻边(112)焊接配合的第一搭接边(122),所述第一搭接边(122)与所述第一翻边(112)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焊点(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成(1)还开设有用于嵌设车窗玻璃的车窗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总成(2)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外板(21)的内侧且用于安装无人车内部零件的第二内板(22),所述第二内板(22)包括有与所述第二翻边(212)焊接配合的第二搭接边(221),所述第二搭接边(221)与所述第二翻边(212)形成有多个第三焊点(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点(4)、所述第二焊点(5)和所述第三焊点(6)沿水平方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点(4)为多个并且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第一翻边(112)与所述第二翻边(212)之间的接触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总成由钣金件制成。
9.一种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车包括有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车的车身总成。
CN202123347499.8U 2021-12-28 2021-12-28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Active CN216660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7499.8U CN216660099U (zh) 2021-12-28 2021-12-28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7499.8U CN216660099U (zh) 2021-12-28 2021-12-28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0099U true CN216660099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9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7499.8U Active CN216660099U (zh) 2021-12-28 2021-12-28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0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4898B (zh) 用于蓄电池壳体的下壳和用于机动车的牵引蓄电池
CN103569208B (zh) 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
US20180138477A1 (en) Battery support with tolerance equalization element
US11485414B2 (en) Cross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rossmember
US11214154B2 (en) Battery support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US20070163121A1 (en) Metal fr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16660099U (zh)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CN21010177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顶盖与侧围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04843087A (zh) 轻型客车车身及制造方法
JP5957721B2 (ja) 車両構造
CN114313066A (zh) 无人车的车身总成和无人车
CN113895522A (zh) 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1519676U (zh) 车身前地板总成、车身地板结构及汽车
CN205206530U (zh) 尾门锁扣加强板、尾门锁扣安装结构和车辆
JP2007126151A (ja) 車両用ドア
CN115366814A (zh) 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重型汽车驾驶室
CN201442606U (zh) 新型客车车顶结构
CN215621327U (zh) 一种后背门总成及汽车
CN201442607U (zh) 新型客车车身结构
CN219789870U (zh) 掀背门内板加强板、掀背门总成和车辆
CN214729135U (zh) 用于车辆的尾灯板总成及车辆
CN215851486U (zh) 一种侧围前延伸板、侧围总成及车辆
CN219544924U (zh) 一种货厢的组装件、组装式货厢以及载货汽车
US11904945B2 (en) Outer panel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JP6381633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