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0745U - 胎面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胎面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0745U
CN216610745U CN202122618883.0U CN202122618883U CN216610745U CN 216610745 U CN216610745 U CN 216610745U CN 202122618883 U CN202122618883 U CN 202122618883U CN 216610745 U CN216610745 U CN 216610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width
layer
composite
bo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88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斌
冯耀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188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0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0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0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轮胎的胎面组件,胎面组件包括胎面复合件、粘接片和防护层,粘接片设置在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以使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用于与带束层粘接;防护层贴附在粘接片的远离胎面复合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其中,粘接片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粘接片的宽度方向和胎面复合件的宽度方向均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沿胎面复合件的宽度方向,胎面复合件具有两端;通过使粘接片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会出现缝隙的问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面组件在经过冷却池时,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容易残留水分的问题。

Description

胎面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胎面组件。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尽力避免因缠绕程序波动导致的胎面尺寸过大的变化,部分工程胎产品需要改成压出胎面复合件,胎面复合件包括压合在一起的胎面层和胎基层。
为提高胎面复合件与带束层之间的粘性,并避免胎面复合件的胶料渗透进带束层内部,通常需要在胎面复合件和带束层之间敷贴胶片。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胶片50的宽度是按照比最宽的带束层宽20mm至30mm的标准进行设置,这就导致胶片50的宽度小于胎面复合件51的宽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胶片50的粘性,在胶片50与带束层粘接之前,通常在胶片 50的远离胎面复合件51的一侧贴上防护层52(在胶片50与带束层进行粘接时,需要先撕掉该防护层52),而防护层52的宽度通常与胎面复合件51的宽度相等(即胶片50的宽度比胎面复合件51的宽度和防护层52的宽度均窄),故在胎面复合件51的端部(沿胎面复合件51的宽度方向,胎面复合件51具有两端)处,胎面复合件51和防护层52接触并具有缝隙;当胎面复合件51、胶片50、防护层52所形成的胎面组件从挤出机压出后,会经过压出辅线冷却池,极易在胎面复合件51的端部和防护层52之间残留水分,残留的水分难以清理(通常采用吹风机来吹掉和吹干残留水分),不仅会导致胎面复合件51的端部和防护层52之间脱层,如果残留的水分清理不干净而被带进胎胚,还会使轮胎成品的胎面窝气,成为不良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面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面组件在经过冷却池时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容易残留水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轮胎的胎面组件,胎面组件包括:胎面复合件;粘接片,粘接片设置在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以使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用于与带束层粘接;防护层,防护层贴附在粘接片的远离胎面复合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其中,粘接片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粘接片的宽度方向和胎面复合件的宽度方向均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粘接片的宽度比胎面复合件的宽度大预定值,预定值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 20mm。
进一步地,防护层的宽度与粘接片的宽度相等,防护层的宽度方向与粘接片的宽度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沿粘接片的宽度方向,粘接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粘接部、第二粘接部和第三粘接部,第二粘接部用于与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接触,且第二粘接部的宽度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相等;第一粘接部和第三粘接部均位于胎面复合件的外侧。
进一步地,第一粘接部的宽度和第三粘接部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粘接部的宽度和第三粘接部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均为5mm至10mm。
进一步地,胎面复合件包括压合的胎面层和胎基层,胎基层的远离胎面层的一侧的侧面形成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胎面层的宽度和胎基层的宽度均小于粘接片的宽度。
进一步地,胎面层的宽度和胎基层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粘接片的材料与带束层的胶料相同。
进一步地,防护层为塑料垫布。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胎面组件包括胎面复合件、粘接片和防护层,粘接片设置在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以使胎面复合件的第一侧面用于与带束层粘接;防护层贴附在粘接片的远离胎面复合件的一侧的侧面上;其中,粘接片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粘接片的宽度方向和胎面复合件的宽度方向均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沿胎面复合件的宽度方向,胎面复合件具有两端;通过使粘接片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的宽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会出现缝隙的问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面组件在经过冷却池时,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容易残留水分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胎面复合件、胶片、防护层所形成的胎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胎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胎面组件的胎面复合件和粘接片与要粘接的多个带束层的爆炸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胎面复合件;20、粘接片;21、第一粘接部;22、第二粘接部;30、防护层;
40、带束层;41、第一带束层;42、第二带束层;43、第三带束层;44、第四带束层;
50、胶片;51、胎面复合件;52、防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轮胎的胎面组件,请参考图2和图3,胎面组件包括胎面复合件10、粘接片20和防护层30,粘接片20设置在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以使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用于与带束层40粘接;防护层30贴附在粘接片20的远离胎面复合件10的一侧的侧面上;其中,粘接片20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和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方向均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
沿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方向,胎面复合件10具有两端;通过使粘接片20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会出现缝隙的问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面组件在经过冷却池时,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容易残留水分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沿胎面复合件10的厚度方向,胎面复合件10具有两个侧面,胎面复合件10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为第一侧面。
可选地,轮胎为工程胎。
具体地,粘接片20的宽度比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大预定值,预定值的取值范围为10mm 至20mm。
具体地,防护层30的宽度与粘接片20的宽度相等,防护层30的宽度方向与粘接片20 的宽度方向相同。
具体地,沿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粘接片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粘接部21、第二粘接部22和第三粘接部,第二粘接部22用于与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接触,且第二粘接部22 的宽度与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相等;第二粘接部22的宽度方向和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相同。沿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第一粘接部21和第三粘接部均位于胎面复合件10的外侧。
可选地,第一粘接部21的宽度A和第三粘接部的宽度相等;第一粘接部21的宽度方向和第三粘接部的宽度方向均与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相同。
可选地,第一粘接部21的宽度和第三粘接部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均为5mm至10mm;沿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粘接片20具有两端,如果第一粘接部21的宽度和第三粘接部的宽度小于5mm,容易造成粘接片20的两个端部与带束层的相应的端部齐平;如果第一粘接部21的宽度和第三粘接部的宽度大于10mm,容易造成粘接片20的端部卷边现象。
具体地,胎面复合件10包括压合的胎面层和胎基层,胎基层的远离胎面层的一侧的侧面形成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胎面层的宽度和胎基层的宽度均小于粘接片20的宽度;胎面层的宽度方向和胎基层的宽度方向均与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方向相同。
可选地,胎面层的宽度和胎基层的宽度相等。
具体地,粘接片20的材料与带束层40的胶料相同。
具体地,防护层30为塑料垫布;可选地,塑料垫布的材质为聚乙烯材质。
具体实施过程中,胎面复合件10用于设置在带束层40的外侧,且通常自内向外依次设置多个带束层40,多个带束层40中位于最外侧的带束层为外侧带束层,胎面复合件10用于与外侧带束层粘接。例如,如图3所示,设置有四个带束层40,分别为第一带束层41、第二带束层42、第三带束层43、第四带束层44,第四带束层44为外侧带束层。
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对多个带束层40进行依次贴合,再将胎面复合件10贴合在外侧带束层上,再对胎面复合件10的外侧进行滚压,此贴合和滚压过程在贴合辅鼓上进行,以形成此阶段的胎体筒;在贴合辅鼓上形成的胎体筒传递至定型鼓上,并在定型鼓上对胎体筒进行带束层垫胶的设置,再对此时的胎体筒进行定型和滚压;最后进行胎侧反包并完成滚压。
使用本申请的胎面组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能够有效降低轮胎成品因残留水分导致窝气而成为不良品的问题;2、通过增加粘接片20的宽度,使胎面复合件10和带束层40之间的粘性增强,避免了因胎面复合件10和带束层40之间粘性不足而导致胎面复合件10的端部翘起的问题,降低了胎面复合件10和带束层40的压合难度,进而降低了因胎面复合件10 和带束层40压合不良而产生的不良品的概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轮胎的胎面组件中,胎面组件包括胎面复合件10、粘接片20 和防护层30,粘接片20设置在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以使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用于与带束层40粘接;防护层30贴附在粘接片20的远离胎面复合件10的一侧的侧面上;其中,粘接片20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和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方向均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沿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方向,胎面复合件10具有两端;通过使粘接片20的宽度大于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会出现缝隙的问题,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胎面组件在经过冷却池时,胎面复合件的端部和防护层之间容易残留水分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胎面组件,适用于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组件包括:
胎面复合件(10);
粘接片(20),所述粘接片(20)设置在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以使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用于与带束层(40)粘接;
防护层(30),所述防护层(30)贴附在所述粘接片(20)的远离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一侧的侧面上;
其中,所述粘接片(20)的宽度大于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所述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和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方向均与所述轮胎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片(20)的宽度比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大预定值,所述预定值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0)的宽度与所述粘接片(20)的宽度相等,所述防护层(30)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粘接片(20)的宽度方向,所述粘接片(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粘接部(21)、第二粘接部(22)和第三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22)用于与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接触,且所述第二粘接部(22)的宽度与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粘接部(21)和所述第三粘接部均位于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21)的宽度和所述第三粘接部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21)的宽度和所述第三粘接部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均为5mm至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复合件(10)包括压合的胎面层和胎基层,所述胎基层的远离所述胎面层的一侧的侧面形成所述胎面复合件(10)的第一侧面;所述胎面层的宽度和所述胎基层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粘接片(20)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层的宽度和所述胎基层的宽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片(20)的材料与所述带束层(40)的胶料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0)为塑料垫布。
CN202122618883.0U 2021-10-28 2021-10-28 胎面组件 Active CN216610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8883.0U CN216610745U (zh) 2021-10-28 2021-10-28 胎面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8883.0U CN216610745U (zh) 2021-10-28 2021-10-28 胎面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0745U true CN216610745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4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8883.0U Active CN216610745U (zh) 2021-10-28 2021-10-28 胎面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0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1124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WO2004103688A1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WO20101441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 lamination
CN216610745U (zh) 胎面组件
KR101337838B1 (ko) 공정용 박리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4004784A (ja) ゴム帯状部材の巻取りライナー
US20090229723A1 (en) Pneumatic tire, tire mo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olding
JP5209951B2 (ja) タイヤ用プライ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994403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ndless belt and endless belt
JP2007160845A (ja) 樹脂フィルムの接合方法
EP0859699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abels
KR101251424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공기입 타이어
CN217415381U (zh) 轮胎
CN216331238U (zh) 轮胎
CN217073940U (zh) 胎体帘布及具有其的轮胎
WO2009157472A1 (ja) ゴム材巻取り用の複合ライナー
JP3349038B2 (ja) フィルム貼着缶体の製造方法
CN109532040B (zh) Tpu膜的连续化涂布生产系统及其方法
JP2009000861A (ja) 更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更生タイヤの製造装置
JPS6028586Y2 (ja) 押出チユ−ブ用ブランク
CN217705381U (zh) 轮胎
JP716920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H07156355A (ja) 表面保護シート
CN110194004B (zh) 一种带胶材料双面同时印刷工艺
JP2014014996A (ja) インプリン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