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1238U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1238U
CN216331238U CN202122532028.8U CN202122532028U CN216331238U CN 216331238 U CN216331238 U CN 216331238U CN 202122532028 U CN202122532028 U CN 202122532028U CN 216331238 U CN216331238 U CN 216331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d
tire
width
thickness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20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斌
田建成
徐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lun Jiny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20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1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1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1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其包括胎面部、连接件和两个胎侧部,两个胎侧部的分布方向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胎面部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沿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胎面部具有两端,胎面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胎侧部一一对应,胎面部的各端的胎面本体朝向相应的胎侧部延伸以贴合在相应的胎侧部的外侧;连接件为一个或两个,当连接件为一个,该连接件贴附在胎面部的两端的其中一端的贴合处;当连接件为两个,两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地贴附在胎面部的两端的贴合处;通过设置连接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面部与胎侧部的贴合处容易裂开的问题。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胎胚成型时,通常是依次贴附内衬层41、胎体42、多个带束层43、子口胶、胎侧部10,以形成胎筒;其中,胎体42和带束层43之间通过垫胶粘接,相邻两个带束层43之间设置有填充胶,以隔开相邻两个带束层43;再对胎筒进行胎基44、胎面部20缠绕,以形成胎胚。
但是,由于胎面胶料本身需要超好的耐磨性能及抗刺扎性能,故导致胎面部20的端部的与胎侧部10的贴合处50在胶料硫化过程中容易产生裂口,即胎面部20与胎侧部10的贴合处裂开,胎面部20与胎侧部10分离;且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因轮胎下沉曲挠等作用容易造成胎面部20和胎侧部10之间的贴合处50出现裂口,造成轮胎的过早损坏,导致轮胎的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面部与胎侧部的贴合处容易裂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其包括:两个胎侧部,两个胎侧部的分布方向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胎面部,胎面部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沿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胎面部具有两端,胎面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胎侧部一一对应,胎面部的各端的胎面本体朝向相应的胎侧部延伸以贴合在相应的胎侧部的外侧;连接件,连接件为一个或两个,当连接件为一个,该连接件贴附在胎面部的两端的其中一端的贴合处;当连接件为两个,两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地贴附在胎面部的两端的贴合处。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贴附在胎面部的外侧,第二连接部贴附在胎侧部的外侧。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片状结构,第一连接部具有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第二连接部的自由端,自第一连接部的连接端至其自由端的方向,第一连接部的厚度逐渐减小;和/或第二连接部具有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第一连接部的自由端,自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端至其自由端的方向,第二连接部的厚度逐渐减小;和/或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和第二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分布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小为e,第二连接部的宽度大小为(2e+10)。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的厚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6mm至8mm。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指定位置,指定位置位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端和自由端之间,指定位置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端之间的宽度与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相等;指定位置处的厚度比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端处的厚度小2mm。
进一步地,沿连接件的厚度方向,连接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用于与胎面部和胎侧部接触,第二侧面为与连接件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第一侧面相对于第二侧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件的宽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100mm至180mm。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胶片。
进一步地,胶片的各处厚度均相等,胶片的厚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2mm至3mm;和/或胶片的宽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90mm至110mm,胶片的宽度方向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分布方向相同。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轮胎包括胎面部、连接件和两个胎侧部,两个胎侧部的分布方向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胎面部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沿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胎面部具有两端,胎面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胎侧部一一对应,胎面部的各端的胎面本体朝向相应的胎侧部延伸以贴合在相应的胎侧部的外侧;连接件为一个或两个,当连接件为一个,该连接件贴附在胎面部的两端的其中一端的贴合处;当连接件为两个,两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地贴附在胎面部的两端的贴合处;通过设置连接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面部与胎侧部的贴合处容易裂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的胎面部和胎侧部的贴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连接件贴附在胎面部和胎侧部的贴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在贴附之前的侧视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胎侧部;20、胎面部;30、连接件;301、第一侧面;302、第二侧面;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21、指定位置;
41、内衬层;42、胎体;43、带束层;44、胎基;
50、贴合处;60、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请参考图2和图3,轮胎包括胎面部20、连接件30和两个胎侧部10,两个胎侧部10的分布方向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胎面部20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沿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胎面部20具有两端,胎面部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胎侧部10一一对应,胎面部20的各端的胎面本体朝向相应的胎侧部10延伸以贴合在相应的胎侧部10的外侧;连接件30为一个或两个,当连接件30为一个,该连接件30贴附在胎面部20的两端的其中一端的贴合处;当连接件30为两个,两个连接件30一一对应地贴附在胎面部20的两端的贴合处。
通过设置连接件30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面部与胎侧部的贴合处容易裂开的问题,降低了轮胎硫化过程中的产品不良率,并减少或避免了轮胎在早期使用时出现贴合处裂口的问题,提升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将连接件30贴附在胎面部20的相应一端的贴合处后使用压辊进行压合,确保贴合均匀。
如图2所示,图2中的线段60与轮胎的中心轴线平行。图2中的胎胚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41、胎体42、多个带束层43、胎基44、胎面部20,两个胎侧部10位于胎胚的两侧。
具体地,连接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贴附在胎面部20的外侧,第二连接部32贴附在胎侧部10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的第一种结构设置方式为:连接件30为片状结构,第一连接部31具有与第二连接部32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第二连接部32的自由端,自第一连接部31的连接端至其自由端的方向,第一连接部31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二连接部32具有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第一连接部31的自由端,自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至其自由端的方向,第二连接部32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小于第二连接部32的宽度,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方向和第二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分布方向相同;这种结构设置可以避免胎侧部处的厚度过大。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大小为e,第二连接部32的宽度大小为(2e+10);即连接件30的宽度大小为(3e+10)。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处的厚度大小b的取值范围为6mm至8mm。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32上具有指定位置321,指定位置321位于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和自由端之间,指定位置321和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之间的宽度与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相等;指定位置321处的厚度a比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处的厚度b小2mm,即指定位置321处的厚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4mm至6mm;其中,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的厚度指的是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处的厚度;指定位置321和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之间的宽度方向与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方向平行或相同。
具体地,沿连接件30的厚度方向,连接件30具有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2,第一侧面301用于与胎面部20和胎侧部10接触,第二侧面302为与连接件3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第一侧面301相对于第二侧面302倾斜设置。
具体地,连接件30的宽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100mm至180mm,即(3e+10)的取值范围为100mm至180mm;如果连接件30的宽度小于100mm,则防护效果不佳,尤其对部分肩下过渡不太好的产品;如果连接件30的宽度大于180mm,则会增加操作难度且存在一定的浪费。其中,连接件3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分布方向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的第二种结构设置方式为:连接件30为胶片。
具体地,胶片的各处厚度均相等;如果胶片的厚度较小,胶片容易打褶,胶片的厚度较大会导致压延难度大,进而影响粘接效果,且会增加胎侧部处的厚度,故胶片的厚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2mm至3mm。
具体地,如果胶片的宽度较大,会增加操作难度,如果胶片的宽度较小,起到的粘接效果有限,故胶片的宽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90mm至110mm;胶片的宽度方向与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的分布方向相同。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中,轮胎包括胎面部20、连接件30和两个胎侧部10,两个胎侧部10的分布方向与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胎面部20沿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沿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胎面部20具有两端,胎面部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胎侧部10一一对应,胎面部20的各端的胎面本体朝向相应的胎侧部10延伸以贴合在相应的胎侧部10的外侧;连接件30为一个或两个,当连接件30为一个,该连接件30贴附在胎面部20的两端的其中一端的贴合处;当连接件30为两个,两个连接件30一一对应地贴附在胎面部20的两端的贴合处;通过设置连接件30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胎面部与胎侧部的贴合处容易裂开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胎侧部(10),所述两个胎侧部(10)的分布方向与所述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胎面部(20),所述胎面部(20)沿所述轮胎的周向延伸设置;沿所述轮胎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所述胎面部(20)具有两端,所述胎面部(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胎侧部(10)一一对应,所述胎面部(20)的各端的胎面本体朝向相应的所述胎侧部(10)延伸以贴合在相应的所述胎侧部(10)的外侧;
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为一个或两个,当所述连接件(30)为一个,该所述连接件(30)贴附在所述胎面部(20)的两端的其中一端的贴合处;当所述连接件(30)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30)一一对应地贴附在所述胎面部(20)的两端的贴合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贴附在所述胎面部(20)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32)贴附在所述胎侧部(10)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为片状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31)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自由端,自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连接端至其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厚度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32)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连接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自由端,自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至其自由端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厚度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宽度,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分布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大小为e,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宽度大小为(2e+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处的厚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6mm至8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上具有指定位置(321),所述指定位置(32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和自由端之间,所述指定位置(3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之间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宽度相等;所述指定位置(321)处的厚度比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连接端处的厚度小2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件(30)的厚度方向,所述连接件(30)具有第一侧面(301)和第二侧面(302),所述第一侧面(301)用于与所述胎面部(20)和所述胎侧部(10)接触,所述第二侧面(302)为与所述连接件(30)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所述第一侧面(301)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面(302)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的宽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100mm至180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0)为胶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片的各处厚度均相等,所述胶片的厚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2mm至3mm;和/或
所述胶片的宽度大小的取值范围为90mm至110mm,所述胶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分布方向相同。
CN202122532028.8U 2021-10-20 2021-10-20 轮胎 Active CN216331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028.8U CN216331238U (zh) 2021-10-20 2021-10-20 轮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028.8U CN216331238U (zh) 2021-10-20 2021-10-20 轮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1238U true CN216331238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2028.8U Active CN216331238U (zh) 2021-10-20 2021-10-20 轮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1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038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neumatic tire
US20200112079A1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6030392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ire
EP3632664B1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20297482A1 (en) Ti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ire
US20200398616A1 (en) Tire
US11338624B2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00338933A1 (en) Tire
CN216331238U (zh) 轮胎
EP3736120B1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6972061B1 (en) Compound apex for vehicle tire
JPH1012920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415381U (zh) 轮胎
CN216610745U (zh) 胎面组件
JP6660254B2 (ja) タイヤの修理方法および修理済みタイヤ
CN217073940U (zh) 胎体帘布及具有其的轮胎
CN216610742U (zh) 带束层结构及具有其的轮胎
US11440356B2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1084333B2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16300233U (zh) 压合段,胎圈包布传递鼓及其组合结构
JPS60132745A (ja) タイヤの成形方法
US20200338934A1 (en) Tire and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6691233A (zh) 一种新型胎圈结构的轿车轮胎及其生产方法
US20210309054A1 (en)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4130215A1 (en) Tire having an offset body ply constr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