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07918U -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07918U
CN216607918U CN202220014287.3U CN202220014287U CN216607918U CN 216607918 U CN216607918 U CN 216607918U CN 202220014287 U CN202220014287 U CN 202220014287U CN 216607918 U CN216607918 U CN 216607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eam
roller
arc
support
clamp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42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National Energy Group Guoyuan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Deyuan Fug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42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07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07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07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涉及一种滚筒拆装工具、工装领域。一种滚筒拆装工具包括:基座、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多个弧形托;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各自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均与所述基座连接;多个所述弧形托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弧形托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方向拱起。一种装载设备,包括上述滚筒拆装工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滚筒拆装不便、效率低等问题。

Description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滚筒拆装工具、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物料输送领域,由驱动机构转动产生驱动力、并凭借滚筒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移动,使物料在输送带上实现输送。滚筒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驱动输送带运行、改变输送带运行方向、增大输送带驱动摩擦力等多种功能。
然而,当带式输送机的滚筒需要检修更换时,由于滚筒重量较重且被输送带包裹,导致滚筒拆卸非常不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能够解决滚筒拆装不便、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滚筒拆装工具,该滚筒拆装工具包括:基座、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多个弧形托;
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各自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均与所述基座连接;
多个所述弧形托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弧形托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方向拱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载设备,该装载设备包括装载设备主体和上述滚筒拆装工具;
所述滚筒拆装工具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装载设备主体;
所述装载设备主体包括装载机或叉车。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多个弧形托形成一个具有支撑功能的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可以支撑、装载滚筒,并可以通过基座装配至其他装载装置(可以是装载设备主体)上,以通过支撑架对滚筒起到支撑、装载的作用,从而在检修、更换带式输送机的滚筒时,可以将滚筒托起并移动,以便于滚筒的拆卸或安装。基于上述设置,可以通过滚筒拆装工具承载滚筒替代人工搬运的方式,从而可以方便滚筒拆装,且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并提高了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滚筒拆装工具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滚筒拆装工具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滚筒拆装工具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形式的装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形式的装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滚筒拆装工具;110-基座;111-底板;112-固定夹;1121-第一夹板;1122-第二夹板;1123-限位孔;113-装配槽;114-加强筋;120-第一支撑梁;130-第二支撑梁;140-弧形托;141-内凹弧面;150-紧固件;
200-叉车;
300-装载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滚筒拆装工具100,用于支撑、托举滚筒。所公开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包括基座110、第一支撑梁120、第二支撑梁130和多个弧形托140。
其中,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各自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均与基座110连接。基于此,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相互平行设置,且两者通过基座110固定。可选地,第一支撑梁12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粘接、铆接、螺接等方式固定,同样地,第二支撑梁130与基座11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粘接、铆接、螺接等方式固定。
多个弧形托140均连接于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之间,且多个弧形托14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基于此,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可以通过多个弧形托140连接在一起,以保证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之间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多个弧形托140、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可以共同组成一个支撑架,通过该支撑架可以对滚筒起到支撑和托举作用。可选地,弧形托140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滚筒的重量而选定。当然,多个弧形托140还可以通过弧形板替代。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弧形托140均朝向背离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的方向拱起。基于此,多个弧形托140、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共同围成一弧形的容纳空间,当滚筒位于容纳空间时,多个弧形托140、第二支撑梁130和第二支撑梁130分别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一方面可以对滚筒起到支撑、托举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滚筒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滚筒滚动脱离容纳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滚筒拆装工具100的工作过程为:
需要安装滚筒时,将滚筒放置滚筒拆装工具100的容纳空间中,如,采用吊装机构将滚筒吊装放置于滚筒拆装工具100的容纳空间中。此时,滚筒受到滚筒拆装工具100的托举和限位作用,使得滚筒不会脱离容纳空间,移动滚筒拆装工具100,以将滚筒移送至待安装位置;当运送至待安装位置时,直接将滚筒插入滚筒安装底座,而后抽出滚筒拆装工具100,至此完成滚筒的安装。
需要拆卸滚筒时,将滚筒拆装工具100探入滚筒的下方,并使滚筒位于容纳空间中,而后起升滚筒拆装工具100,并对滚筒进行托举,以使滚筒脱离安装位置,而后通过滚筒拆装工具100携带滚筒移动,以将滚筒移送至指定位置。
基于上述设置,在安装滚筒或拆卸滚筒时,均可以通过滚筒拆装工具100直接托举滚筒,并携带滚筒移动,从而无需人工对滚筒进行搬动、托举,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与此同时,滚筒拆装工具100直接托举滚筒较为方便,且缩短了滚筒的拆装时间,提高了滚筒的拆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120朝向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与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的一端相切。基于此,使得弧形托140与第一支撑梁120的连接处较为平整,不存在凸起,从而使第一支撑梁120朝向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与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位于同一面,如此,在滚筒位于滚筒拆装工具100上时,滚筒的外表面能够与第一支撑梁120的一侧面以及多个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分别接触良好,使得滚筒所受到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可以使滚筒在移送过程中更加稳定,且不易出现受力集中而导致滚筒拆装工具100变形甚至损坏的问题。
同理,第二支撑梁130朝向第一支撑梁120的一侧面与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的另一端相切。基于此,可以使第一支撑梁120朝向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与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位于同一面,如此,在滚筒位于滚筒拆装工具100上时,滚筒的外表面能够与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以及多个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分别接触良好,使得滚筒所受到的支撑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可以使滚筒在移送过程中更加稳定,且不易出现受力集中而导致滚筒拆装工具100变形甚至损坏的问题。
考虑到滚筒为圆柱形状,其外表面为圆弧状,本申请实施例中,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为圆弧面。基于此,可以增加内凹弧面141与滚筒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内凹弧面141与滚筒的外表面接触良好,进而可以保证滚筒在滚筒拆装工具100上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支撑梁120朝向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可以为平面,此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滚筒拆装工具100的敞口,以便于滚筒的放置;当然,第一支撑梁120朝向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还可以为弧面,此时,弧面与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相切,从而可以增加与滚筒外表面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滚筒在滚筒拆装工具100上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可以均为长条板。可选地,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均为横截面为长方形的长条板,而长条板的长度可以根据滚筒的轴向尺寸而选定,长条板的厚度可以根据滚筒的实际重量而选定,长条板的宽度可以根据弧形托140的长度以及滚筒的外表面直径而选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120朝向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与第二支撑梁130朝向第一支撑梁120的一侧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θ,且100°≤θ≤160°,具体包括100°、120°、135°、145°、150°、160°等,除此以外,还可以是其他度数,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夹角θ的具体度数,具体可根据滚筒的外表面直径而选定。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设置上述夹角,可以使滚筒拆装工具100的敞口相对较大,从而可以方便滚筒的放置,与此同时,还可以保证滚筒能够与多个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接触良好,进而保证滚筒的稳定性。
为了将滚筒拆装工具100与其他装载装置安装,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0包括底板111和固定夹112,其中,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均固定于底板111的一侧面,固定夹112固定于底板111的另一侧面,此时,第一支撑梁120及第二支撑梁130与固定夹112分别位于底板111相背的两个侧面,从而可以使滚筒拆装工具100的一侧可以实现对滚筒的托举,另一侧可以与装载装置安装,进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夹112具有装配槽113,通过装配槽113可以与装载装置上的装配凸起安装,从而可以将滚筒拆装工具100安装至装载装置,以通过装载装置携带滚筒拆装工具100移动,进而实现对滚筒的运送。
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夹112与底板111的另一侧面围成装配槽113,此时,同样可以通过装配槽113可以与装载装置上的装配凸起安装,从而可以将滚筒拆装工具100安装至装载装置,以通过装载装置携带滚筒拆装工具100移动,进而实现对滚筒的运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夹112包括第一夹板1121和第二夹板1122,且第一夹板1121与第二夹板112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例如,第一支撑梁120和第二支撑梁130沿左右方向延伸,也即,第一方向可以是左或右方向,而第一夹板1121与第二夹板1122可以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也即,第二方向可以是上或下方向。可选地,第一夹板1121与第二夹板112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3-5cm,以满足装配要求。
其中,第一夹板1121和第二夹板1122均固定于底板111的另一侧面,且第一夹板1121、第二夹板1122和底板111共同围设成装配槽113。基于此,在安装滚筒拆装工具100时,可以将装配凸起插入装配槽113中,并通过第一夹板1121和第二夹板1122对装配凸起进行限制,以防止装配凸起脱离装配槽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121和第二夹板112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限位孔1123,该限位孔1123与装配槽113连通。相应地,在装配凸起上也可以设置安装孔,在装配凸起穿入装配槽113中时,使限位孔1123与安装孔对齐,而后将紧固件150依次穿入限位孔1123和安装孔,从而通过紧固件150可以将装配凸起和装配槽113紧固连接,以防止滚筒拆装工具100脱离装载装置。
可选地,可以同时在第一夹板1121和第二夹板1122上设置限位孔1123,并使两个限位孔1123对齐,在安装时,将两个限位孔1123与安装孔对齐,从而可以通过紧固件150穿入两个限位孔1123和安装孔,实现紧固。
可选地,紧固件150可以是销轴、销钉、螺栓、螺钉等。
考虑到滚筒拆装工具100安装至装在装置上时,第一夹板1121受力,为提高强度,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板1121与底板111之间连接加强筋114,通过加强筋114可以增强第一夹板1121与底板111之间的刚性和连接强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夹板1121与底板111之间不会断裂。
另外,滚筒拆装工具100安装至装在装置上时,第二夹板1122也会受力,为提高强度,还可以在第二夹板1122与底板111之间连接加强筋114,通过加强筋114可以增强第二夹板1122与底板111之间的刚性和连接强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二夹板1122与底板111之间不会断裂。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0采用金属材质。可选地,底板111、第一夹板1121和第二夹板1122均为金属板材,从而可以提升基座110的强度,使基座110在承受荷载时不易变形或损坏,进而提高了滚筒拆装工具100的托举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120采用金属材质。可选地,第一支撑梁120为长条形的金属板材,以提高第一支撑梁120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滚筒拆装工具100的托举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130采用金属材质。可选地,第二支撑梁130为长条形的金属板材,以提高第二支撑梁130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滚筒拆装工具100的托举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托140采用金属材质。可选地,弧形托140为弧形长条形的金属板材,以提高弧形托140的承载能力,从而可以提高滚筒拆装工具100的托举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120与基座110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具体为,第一支撑梁120与底板111之间焊接固定,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130与基座110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具体为,第二支撑梁130与底板111之间焊接固定,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托140与第一支撑梁120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具体为,弧形托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梁120焊接固定,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弧形托140与第二支撑梁130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具体为,弧形托14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梁130焊接固定,以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基于上述滚筒拆装工具100,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装载设备,所公开的装载设备包括装载设备本体和上述滚筒拆装工具100,其中,滚筒拆装工具100可拆卸地设置于装载设备主体。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装载设备主体即为上述装载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装载设备主体具有装载凸起,滚筒拆装工具100具有装载槽,在安装时,将装载凸起插入装载槽中,并通过紧固件150紧固,从而实现了滚筒拆装工具100与装载设备主体之间的安装。当需要拆卸时,只需将紧固件150拆下,而后便可以将装载凸起与装载槽分离,以将滚筒拆装工具100从装载设备主体上拆下。基于上述设置,方便于滚筒拆装工具100与装载设备主体之间的拆装。
一些实施例中,装载设备主体可以包括装载机300或叉车200,如此,可以通过装载机300或叉车200安装滚筒拆装工具100,以实现对滚筒的运送。
可选地,可以将装载凸起设置在装载机300的铲斗前端,或者设置在叉车200的叉头前端,以便于与装载槽装配。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拓展了叉车200或装载机300的适用作业领域,通过将滚筒拆装工具100安装在叉头和铲斗上,使叉车200或装载机300具备了开展滚筒运输和拆装作业的能力。
滚筒拆装工具100集滚筒的运输、拆装功能于一体,待滚筒运输到位后直接安装,或带滚筒拆卸完成后直接将滚筒运出,使滚筒的运输、拆卸环节整体统一。
滚筒拆装工具100采用了“探入”型结构,从侧面探入拆卸滚筒,不受滚筒安装地点上方其他设备的影响。
滚筒拆装工具100结构简单,且弧形结构与滚筒外形相适配,占用空间小,且呈“探入”型结构,可以直接将滚筒从输送带包裹中运出,或直接将滚筒插入输送带内侧进行安装。
滚筒拆装工具100为金属焊接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不存在伸缩或转动结构,故障率低且日常无需维护。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10)、第一支撑梁(120)、第二支撑梁(130)和多个弧形托(140);
所述第一支撑梁(120)和所述第二支撑梁(13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支撑梁(120)和所述第二支撑梁(130)各自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均与所述基座(110)连接;
多个所述弧形托(140)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20)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30)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弧形托(140)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支撑梁(120)和所述第二支撑梁(130)的方向拱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20)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与所述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的一端相切;
所述第二支撑梁(130)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梁(120)的一侧面与所述弧形托(140)的内凹弧面(141)的另一端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弧面(141)为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20)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梁(130)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30)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梁(120)的一侧面之间形成夹角θ,且100°≤θ≤1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包括底板(111)和固定夹(112);
所述第一支撑梁(120)和所述第二支撑梁(130)均连接于所述底板(111)的一侧面,所述固定夹(112)连接于所述底板(111)的另一侧面;
所述固定夹(112)具有装配槽(113),或者所述固定夹(112)与所述底板(111)的另一侧面围设成装配槽(1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112)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夹板(1121)和第二夹板(1122),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夹板(1121)和所述第二夹板(1122)均固定于所述底板(111)的另一侧面,所述第一夹板(1121)、所述第二夹板(1122)和所述底板(111)共同围成所述装配槽(1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121)和所述第二夹板(112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限位孔(1123),所述限位孔(1123)与所述装配槽(11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121)与所述底板(11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14);
和/或,所述第二夹板(1122)与所述底板(11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采用金属材质;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梁(120)采用金属材质;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梁(130)采用金属材质;
和/或,所述弧形托(140)采用金属材质;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梁(120)与所述基座(110)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梁(130)与所述基座(110)之间、所述弧形托(140)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20)之间,以及所述弧形托(140)与所述第二支撑梁(130)之间分别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10.一种装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设备主体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筒拆装工具(100);
所述滚筒拆装工具(10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装载设备主体;
所述装载设备主体包括装载机(300)或叉车(200)。
CN202220014287.3U 2022-01-04 2022-01-04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Active CN216607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287.3U CN216607918U (zh) 2022-01-04 2022-01-04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4287.3U CN216607918U (zh) 2022-01-04 2022-01-04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07918U true CN216607918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4287.3U Active CN216607918U (zh) 2022-01-04 2022-01-04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079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07918U (zh) 滚筒拆装工具及装载设备
CN212291560U (zh) 一种方便下托辊装卸及纠偏的下托辊吊架
JP3127117B2 (ja) 搬送用ベルトコンベアのリターンローラ支持ブラケット
AU2019201176A1 (en) H&B roller removal tool
JPH07315785A (ja) 鞘フォーク及びフォークリフト
CN213474473U (zh) 一种刮板机分体式阻链器
CN210555001U (zh) 应用于物流行业的分段式货物搬运工具
JPH07315784A (ja) フォーク爪及びフォークリフト
CN220663780U (zh) 一种汽车钣金件输送链节及其输送系统
CN214933480U (zh) 一种托辊支撑装置
CA3175393A1 (en) Guard assembly
CN220886914U (zh) 电池包装卸工装
CN214877994U (zh) 皮带机机身结构
CN216271872U (zh) 一种伸缩滑座
CN217349341U (zh) 一种转弯机
CN214527642U (zh) 操纵仓吊装装置
CN215046338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托辊支架
JP4739782B2 (ja) 除去機
JP6706516B2 (ja) 炉蓋取付方法、および、仮設台車
CN215395305U (zh) 一种机械式快换连接头及机械臂
CN219688309U (zh) 胶带输送机防护装置和胶带输送机
CN212893751U (zh) 一种升降叉车用装卸料斗
JP6678484B2 (ja) 炉枠取付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用いる治具
CN217971266U (zh) 一种应用于3c锂电池组包柔性快换载具循环生产线
CN219566742U (zh) 一种落料装置及组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