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9352U - 绕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绕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9352U
CN216599352U CN202122806997.8U CN202122806997U CN216599352U CN 216599352 U CN216599352 U CN 216599352U CN 202122806997 U CN202122806997 U CN 202122806997U CN 216599352 U CN216599352 U CN 216599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stator
wire
driving shaft
rota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69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湘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28069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9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9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9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绕线工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绕线机构,包括:机架;主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机架的主动轴和设于主动轴的第一夹具;从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机架的从动轴和设于从动轴的第二夹具,主动轴的旋转轴线与从动轴的旋转轴线重合;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能够共同夹持定子,以在主动轴旋转时带动定子旋转;夹线机构,设于第一夹具或第二夹具上,以与第一夹具同步旋转;夹线机构能够夹持延伸至定子旁侧的线体,以在旋转时牵引线体并供线体绕设于定子的外周;剪切机构,设于机架上,以在定子绕线后切断线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绕线工艺十分简单,且工序非常少,有助于提高定子的绕线工艺的效率。

Description

绕线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绕线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在定子的组装工艺中,通常包括定子的绕线工艺,具体为在定子的外周卷绕铜线。一般的工艺中,先通过定位夹具定位定子,然后通过动力机构牵引铜线,且动力机构在定子的外周进行圆周运动,使得铜线在动力机构的牵引下卷绕在定子的外周;这样,动力机构的设计难度非常大,且这样的绕线方式使得动力机构在牵引铜线时容易与定子、定位夹具等结构产生干涉,进而使得定子的绕线工艺非常复杂,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定子的绕线工艺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绕线机构,包括:
机架;
主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所述机架的主动轴和设于所述主动轴的第一夹具;
从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所述机架的从动轴和设于所述从动轴的第二夹具,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从动轴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能够共同夹持定子,以在所述主动轴旋转时带动所述定子旋转;
夹线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夹具或所述第二夹具上,以与所述第一夹具同步旋转;所述夹线机构能够夹持延伸至所述定子旁侧的线体,以在旋转时牵引所述线体并供所述线体绕设于所述定子的外周;
剪切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以在所述定子绕线后切断所述线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具有用于定位所述定子的第一仿形槽,所述定子能够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一仿形槽的内侧壁,以供所述定子在所述第一夹具的带动下旋转;
所述第二夹具具有用于定位所述定子的第二仿形槽,所述定子能够沿所述从动轴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二仿形槽的内侧壁,以供所述第二夹具在所述定子的带动下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主动轴之间抵接有第一弹性件,以供所述定子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
和/或,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从动轴之间抵接有第二弹性件,以供所述定子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开设有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所述主动轴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夹具开设有沿所述从动轴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所述从动轴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组件还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机架的限位杆,所述从动轴背离所述第二夹具的一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能够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以形成所述从动轴于其旋转方向上的限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
第一架体,所述主动轴旋转设于所述第一架体;
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间隔分布,所述从动轴旋转设于所述第二架体;
第三架体,所述第一架体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活动于所述第三架体上,以供所述第一夹具朝向或者背向所述第二夹具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架体包括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延伸的导轨,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导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线机构包括:
夹线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夹具的本体部和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夹线部;
旋转臂,旋转设于所述本体部,所述旋转臂的一端和所述夹线部均延伸至所述第二夹具外;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能够朝向所述夹线部摆动,以与所述夹线部共同夹持所述线体;
第三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之间,并弹性抵推所述旋转臂,以使所述旋转臂的一端朝向所述夹线部摆动;
第一抵推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部上,并能够在外力下抵推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以供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背向所述夹线部摆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垂直轴线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作用方向不垂直也不平行;所述第一抵推件用于抵推所述旋转臂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适配,并能够相互抵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活动设有第二抵推件,所述第二抵推件能够抵推所述第一抵推件或者背向所述第一抵推件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绕线时,先将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共同夹持定子,夹线机构夹持住延伸至定子旁侧的线体;然后,驱动主动轴旋转,由于主动轴和从动轴的旋转轴线重合,则此时可使得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定子以及夹线机构均同轴旋转,这样,线体在夹线机构的牵引下卷绕在定子的外周;最后,剪切机构切断线体,从而完成定子的绕线工艺。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将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夹持住定子,然后驱动主动轴在机架上旋转,即可实现定子的绕线工艺,绕线工艺十分简单,且工序非常少,有助于提高定子的绕线工艺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绕线机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绕线机构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以及夹线机构的配合图;
图4为图1提供的绕线机构的第一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提供的绕线机构的第二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6图1提供的绕线机构的从动轴配合第二夹具、第二弹性件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提供的绕线机构的夹线机构配合第二抵推件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机架;11-第一架体;12-第二架体;13-导轨;14-滑块;20-主动组件;21-主动轴;22-第一夹具;2201-第一仿形槽;30-从动组件;31-从动轴;3101-限位槽;32-第二夹具;3201-第二仿形槽;3202-第二导向槽;33-第二弹性件;34-限位杆;40-夹线机构;41-夹线件;411-本体部;412-夹线部;42-旋转臂;4201-第一斜面;43-第三弹性件;44-第一抵推件;4401-第二斜面;50-剪切机构;60-第二抵推件;m-定子;n-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其中,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主要用于在定子m的外周卷绕线体n,其中,该线体n可以设置为铜线等金属线;当然,该线体n也可以为非金属线,可以理解的,绕线机构还可以用于其他待绕线件的绕线工艺。
绕线机构包括机架10、主动组件20、从动组件30、夹线机构40以及剪切机构50。
主动组件20包括主动轴21和第一夹具22,主动轴21可旋转地设于机架10上,第一夹具22设于主动轴21上。从动组件30包括从动轴31和第二夹具32,从动轴31可旋转地设于机架10上,并与主动轴21间隔分布,第二夹具32设于从动轴31上;其中,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与从动轴31的旋转轴线重合设置。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能够共同夹持定子m,以在主动轴21旋转时带动定子m旋转;可以理解的,主动轴21在机架10上旋转时,第一夹具22在主动轴21的带动下旋转,使得第二夹具32和定子m在第一夹具22的带动下旋转,从而使得从动轴31在机架10上与主动轴21同轴旋转。夹线机构40设于第一夹具22或第二夹具32上,则夹线机构40能够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同步旋转;其中,夹线机构40能够夹持延伸至定子m旁侧的线体n,以在旋转时牵引线体n并供线体n绕设于定子m的外周。剪切机构50设于机架10上,并能够在定子m绕线后切断线体n,且可选地,剪切机构50可设置为剪刀。
本申请实施例中,绕线机构的工作原理为:绕线时,先将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共同夹持定子m,将线体n牵引至定子m的旁侧,使得夹线机构40夹持住被牵引至定子m旁侧的线体n;然后,驱动主动轴21旋转,由于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和从动轴31的旋转轴线重合,且夹线机构40设于第一夹具22或第二夹具32上,则此时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32、定子m以及夹线机构40均在主动轴21的带动下同轴旋转,这样,位于定子m旁侧的线体n在夹线机构40的牵引下卷绕在定子m的外周;最后,剪切机构50切断线体n,完成定子m的绕线工艺。本实施例提供的绕线机构,只要将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夹持住定子m,然后驱动主动轴21在机架10上旋转,即可实现定子m的绕线工艺,绕线工艺十分简单,且工序非常少,有助于提高定子m的绕线工艺的效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和从动轴31的旋转轴线重合设置,使得主动轴21和从动轴31通过同轴旋转,即可实现定子m的绕线工艺,这样,无需通过动力机构在定子m的外周旋转,有助于减小整个绕线机构的体积。并且,主动轴21和从动轴31同轴旋转的设置,使得绕线机构能够设置为包括多个主动组件20、多个从动组件30以及多个夹线机构40,且每个主动组件20和每个从动组件30一一对应夹持每个定子m,以配合每个夹线机构40实现每个定子m的绕线工艺,这样,绕线机构能够设置多个工位,绕线机构的多个工位能够同时进行定子m的绕线工艺,且多个工位之间的线体n不会发生干涉,有助于提高绕线机构的绕线效率;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绕线机构包括六个从动组件30、六个主动组件20、六个夹线机构40以及六个剪切机构50,可以理解的,绕线机构包括六个工位,工作时,绕线机构能够同时进行六个定子m的绕线工艺,且六个工位之间互不干扰,有助于提高绕线效率。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保证绕线机构的自动化,机架10上还可设置用于驱动主动轴21旋转的驱动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第一夹具22具有第一仿形槽2201,第一仿形槽2201用于定位定子m的一端部;定子m的一端部和第一仿形槽2201的内侧壁能够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相互抵接,从而使得当第一夹具22绕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发生旋转时,定子m能够在第一夹具22的带动下发生旋转。
第二夹具32具有第二仿形槽3201,第二仿形槽3201用于定位定子m的另一端部;定子m的另一端部和第二仿形槽3201的内侧壁能够沿从动轴31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相互抵接,从而使得当定子m在第一夹具22的带动下绕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发生旋转时,第二夹具32能够在定子m的带动下发生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仿形槽2201的内侧壁与定子m的一端部配合,第二仿形槽3201的内侧壁与定子m的另一端部配合,使得在主动轴21发生旋转以使得第一夹具22旋转时,定子m在第一夹具22的带动下发生旋转,且第二夹具32在定子m的带动下发生旋转,此时从动轴31也相应发生旋转,可以理解的,主动轴21、第一夹具22、定子m、第二夹具32、从动轴31设置为依次驱动,从而使得当主动轴21被驱动时,主动轴21、第一夹具22、定子m、第二夹具32以及从动轴31能够同轴旋转,实现定子m的绕线工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夹具22通过定子m来驱动第二夹具32旋转,则第二夹具32不需要通过第一夹具22直接驱动,可以理解的,第二夹具32和第一夹具22之间可不直接形成连接,也即是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可间隔分布,定子m抵接于间隔分布的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这样,在绕线工作中,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不会干涉线体n,从而有助于保证定子m的绕线工艺的顺利进行。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牵引至定子m旁侧的线体n,具体为牵引至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的线体n,则夹线机构40延伸至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以夹持位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的线体n,也即是夹持位于定子m旁侧的线体n。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动组件2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延伸设置,且第一弹性件抵接于第一夹具22和主动轴21之间,从而使得定子m弹性抵持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
和/或,如图6所示,从动组件3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3,第二弹性件33沿从动轴31的旋转轴线延伸设置,且第二弹性件33抵接于第二夹具32和从动轴31之间,从而使得定子m能够弹性抵持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33的设置,使得定子m能够弹性抵持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也即是使得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能够弹性夹持定子m,这样,一方面,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能够给定子m提供一定的缓冲,使得定子m能够在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调整位置,从而能够更好地定位于第一仿形槽2201和第二仿形槽3201之间,有助于定子m的定位,进而有助于第一夹具22带动定子m旋转,且定子m带动第二夹具32旋转,也即是有助于定子m、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32的同步旋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使得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能够给定子m提供一定的预紧力,有助于提高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共同对定子m的夹持力度,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使得定子m在第一夹具22旋转时带动第二夹具32和定子m旋转。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具22开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延伸设置,第一弹性件收容于第一导向槽内,且主动轴21沿其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活动插接于第一导向槽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槽能够导向第一弹性件和主动轴21,则第一夹具22和主动轴21能够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有助于保证定子m在第一夹具22上的定位精度。
和/或,如图6所示,第二夹具32开设有第二导向槽3202,第二导向槽3202沿从动轴31的旋转轴线延伸设置,第二弹性件33收容于第二导向槽3202内,且从动轴31沿其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活动插接于第二导向槽3202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槽3202能够导向第二弹性件33和从动轴31,则第二夹具32和从动轴31能够沿从动轴3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有助于保证定子m在第二夹具32上的定位精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夹具22和/或第二夹具32能够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产生一定的缓冲,从而有助于定子m在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的定位精度,从而有助于保证定子m的绕线工艺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7,从动组件30还包括活动设于机架10的限位杆34,第二夹具32设于从动轴31的一端,从动轴31背离第二夹具32的一端设有限位槽3101;限位杆34能够插接于限位槽3101内,以形成从动轴31于其旋转方向上的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34能够插接于限位槽3101内的设置,使得在定子m夹持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之前,从动轴31不会在其旋转方向上发生旋转,这样,有助于定子m准确地定位于第一夹具22上,以保证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准确地夹持、定位定子m,从而保证定子m的绕线工艺的顺利进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夹持好定子m后,限位杆34背离限位槽3101移动以脱离限位槽3101,此时,从动轴31可在第二夹具32的带动下与主动轴21同轴旋转于机架10上。
可选地,如图7所示,限位杆34用于插接限位槽3101的一端设置为一字型,限位槽3101设置为“V”型槽;当限位杆34插接至限位槽3101内时,从动轴31和限位杆34沿从动轴31的旋转方向相对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机架10包括第一架体11、第二架体12以及第三架体。主动轴21可旋转地设于第一架体11上,第二架体12与第一架体11间隔分布,且从动轴31可旋转地设于第二架体12上。第一架体11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活动于第三架体上,以供第一夹具22朝向或者背向第二夹具32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时,第一架体11先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背向第二夹具32移动,使得第一夹具22背向第二夹具32移动;然后,将定子m定位于第二夹具32上,同时将第一架体11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朝向第二夹具32移动,使得第一夹具22朝向第二夹具32移动,以与第二夹具32共同夹持住定子m;最后,主动轴21旋转,使得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32、定子m、夹线机构40、从动轴31均与主动轴21同轴旋转,实现绕线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夹持定子m时,仅需第一架体11朝向第二夹具32移动,然后通过第二弹性件33使得第二夹具32给定子m提供一定的缓冲,调整定子m的位置,即可保证定子m在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的定位,无需第二架体12带动第二夹具32朝向第一夹具22移动,有助于保证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夹持定子m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三架体包括导轨13,导轨13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延伸设置;第一架体11上设有滑块14,滑块14滑设于导轨13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架体11沿主动轴21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朝向或背向第二夹具32移动时,滑块14滑设于导轨13上,保证第一夹具22能够沿预定的方向稳定地发生移动,从而保证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对定子m的定位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8,夹线机构40包括夹线件41、旋转臂42、第三弹性件43以及第一抵推件44。夹线件41包括本体部411和夹线部412,本体部411设于第二夹具32上,夹线部412设于本体部411上。旋转臂42可旋转地设于本体部411上,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均延伸至第二夹具32外;当旋转臂42在本体部411上旋转时,旋转臂42的一端能够朝向夹线部412摆动,以与夹线部412共同夹持延伸至定子m旁侧的线体n。第三弹性件43抵接于本体部411和旋转臂42的另一端之间,并弹性抵推旋转臂42的另一端,以使旋转臂42的一端朝向夹线部412摆动。第一抵推件44活动设于本体部411上,并能够在外力下抵推旋转臂42的另一端,使得旋转臂42在本体部411上旋转,从而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背向夹线部412摆动,以松开线体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线时,先给第一抵推件44施加外力,使得第一抵推件44抵推旋转臂42的另一端,进而使得旋转臂42在本体部411上旋转,则旋转臂42的一端背向夹线部412摆动,此时旋转臂42的另一端抵推第三弹性件43,使得第三弹性件43处于蓄力状态;然后,将线体n延伸至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之间,也即是使得线体n延伸至定子m的旁侧;然后,撤去第一抵推件44的外力,第三弹性件43复位并抵推旋转臂42的另一端,使得旋转臂42在本体部411上旋转,进而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朝向夹线部412摆动,以与夹线部412共同夹持线体n,此时旋转臂42的另一端抵推第一抵推件44,使得第一抵推件44远离旋转臂42;最后,主动轴21旋转,使得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32、定子m、夹线机构40、从动轴31均与主动轴21同轴旋转,进而使得线体n在夹线机构40的牵引下绕设于定子m的外周,实现绕线工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通过第一抵推件44和第三弹性件43实现旋转臂42在本体部411上的旋转,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共同夹持线体n或者松开线体n,进而使得夹线机构40夹持线体n的操作非常省力,且结构十分简单。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均延伸至第二夹具32外,则当定子m夹持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32之间时,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延伸至定子m的旁侧,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能够共同夹持位于定子m旁侧的线体n,这样,当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32、夹线机构40以及定子m旋转时,线体n能够在夹线机构40的牵引下卷绕于定子m的外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旋转臂4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斜面4201,第一斜面4201的垂直轴线与第三弹性件43的弹性作用方向不垂直也不平行;第一抵推件44用于抵推旋转臂42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4401,第一斜面4201和第二斜面4401相适配,并能够相互抵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斜面4201和第二斜面4401相适配,并能够相互抵推,使得第一抵推件44能够通过抵推旋转臂42的另一端来实现旋转臂42在本体部411上的顺利旋转,相应的,第三弹性件43复位时,旋转臂42的另一端也能够抵推第一抵推件44来实现旋转臂42在本体部411上的顺利旋转,这样,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之间的夹线操作十分省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8,机架10上活动设有第二抵推件60;第二抵推件60能够朝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以抵推第一抵推件44,或者,第二抵推件60能够背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可以理解的,绕线时,第二抵推件60朝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并抵推第一抵推件44,使得旋转臂42在第一抵推件44的抵推下旋转,进而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背向夹线部412摆动;然后,将线体n牵引至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之间;然后,第二抵推件60背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以脱离第一抵推件44,此时,第一抵推件44上的外力被撤去,第三弹性件43复位时可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朝向夹线部412摆动,以与夹线部412共同夹持线体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抵推件60能够朝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以抵推第一抵推件44,也能够背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以脱离第一抵推件44,从而实现第一抵推件44上的外力的提供和撤去操作,有助于夹线机构40的夹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中,可选地,机架10上可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抵推件60移动的驱动器,这样,通过驱动器驱动第二抵推件60,使得第二抵推件60朝向或背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也即是通过驱动器来驱动第一抵推件44,无需人工进行驱动,提高绕线机构的自动化程度。
基于上述构思,本实施例提供的夹线机构40的工作原理为:先将限位杆34插接至从动轴31的限位槽3101内,以限制从动轴31及其上的第二夹具32的旋转动作;然后,将定子m定位于第二夹具32的第二仿形槽3201内,此时,第一架体11朝向第二夹具32移动,使第一夹具22在第一架体11的带动下朝向第二夹具32移动,以与第二夹具32共同夹持定子m,此时,基于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33的设置,定子m定位于第一夹具22的第一仿形槽2201和第二夹具32的第二仿形槽3201之间;第二抵推件60抵推第一抵推件44,使得旋转臂42在第一抵推件44的抵推下旋转,进而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背向夹线部412摆动,将线体n牵引至旋转臂42的一端和夹线部412之间;然后,第二抵推件60背向第一抵推件44移动,以撤去第一抵推件44的外力,第三弹性件43复位以抵推旋转臂42的另一端,使得旋转臂42的一端朝向夹线部412摆动,以与夹线部412共同夹持位于定子m旁侧的线体n;然后,主动轴21旋转,以带动第一夹具22旋转,定子m在第一夹具22的带动下与第一夹具22同步旋转,第二夹具32在定子m的带动下与定子m同步旋转,且从动轴31和夹线机构40在第二夹具32的带动下旋转,可以理解的,此时主动轴21、第一夹具22、定子m、第二夹具32、夹线机构40以及从动轴31同轴旋转,使得线体n在夹线机构40的牵引下绕设于定子m的外周;最后,剪切机构50剪切线体n,完成定子m的绕线工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工作顺序不唯一限定,事实上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来设置具体的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主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所述机架的主动轴和设于所述主动轴的第一夹具;
从动组件,包括旋转设于所述机架的从动轴和设于所述从动轴的第二夹具,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从动轴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能够共同夹持定子,以在所述主动轴旋转时带动所述定子旋转;
夹线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夹具或所述第二夹具上,以与所述第一夹具同步旋转;所述夹线机构能够夹持延伸至所述定子旁侧的线体,以在旋转时牵引所述线体并供所述线体绕设于所述定子的外周;
剪切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以在所述定子绕线后切断所述线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具有用于定位所述定子的第一仿形槽,所述定子能够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一仿形槽的内侧壁,以供所述定子在所述第一夹具的带动下旋转;
所述第二夹具具有用于定位所述定子的第二仿形槽,所述定子能够沿所述从动轴的旋转轴线的垂直方向抵接所述第二仿形槽的内侧壁,以供所述第二夹具在所述定子的带动下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主动轴之间抵接有第一弹性件,以供所述定子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
和/或,所述第二夹具和所述从动轴之间抵接有第二弹性件,以供所述定子弹性抵持于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开设有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所述主动轴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夹具开设有沿所述从动轴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弹性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且所述从动轴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还包括活动设于所述机架的限位杆,所述从动轴背离所述第二夹具的一端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能够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以形成所述从动轴于其旋转方向上的限位。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
第一架体,所述主动轴旋转设于所述第一架体;
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间隔分布,所述从动轴旋转设于所述第二架体;
第三架体,所述第一架体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活动于所述第三架体上,以供所述第一夹具朝向或者背向所述第二夹具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架体包括沿所述主动轴的旋转轴线延伸的导轨,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设于所述导轨上。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机构包括:
夹线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夹具的本体部和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夹线部;
旋转臂,旋转设于所述本体部,所述旋转臂的一端和所述夹线部均延伸至所述第二夹具外;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能够朝向所述夹线部摆动,以与所述夹线部共同夹持所述线体;
第三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之间,并弹性抵推所述旋转臂,以使所述旋转臂的一端朝向所述夹线部摆动;
第一抵推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部上,并能够在外力下抵推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以供所述旋转臂的一端背向所述夹线部摆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垂直轴线与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弹性作用方向不垂直也不平行;所述第一抵推件用于抵推所述旋转臂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适配,并能够相互抵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活动设有第二抵推件,所述第二抵推件能够抵推所述第一抵推件或者背向所述第一抵推件移动。
CN202122806997.8U 2021-11-16 2021-11-16 绕线机构 Active CN216599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6997.8U CN216599352U (zh) 2021-11-16 2021-11-16 绕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6997.8U CN216599352U (zh) 2021-11-16 2021-11-16 绕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9352U true CN216599352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44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6997.8U Active CN216599352U (zh) 2021-11-16 2021-11-16 绕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93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32531A (zh) * 2022-10-25 2023-01-20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构及绕线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32531A (zh) * 2022-10-25 2023-01-20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构及绕线设备
CN115632531B (zh) * 2022-10-25 2023-09-15 深圳市金岷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构及绕线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99352U (zh) 绕线机构
CN212095263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快速装夹工作台
CN113351797B (zh) 一种信息与通信工程施工用电缆切割机及其方法
CN211588368U (zh) 一种电缆切割设备
CN101357407B (zh) 锯条夹紧装置
CN216781031U (zh) 一种铣刀夹持设备
CN212946200U (zh) 一种具有多种自由度的机械焊接臂
CN210060936U (zh) 一种便于调节夹距的电动扭矩扳手装置
CN111844335A (zh) 一种竹制笔筒连续生产设备
CN112620727A (zh) 一种工件旋转加工装置
CN213206975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铣床
CN213289544U (zh) 一种平行夹爪装配体
CN215267017U (zh) 线缆接头全自动焊接装置
CN218225718U (zh) 一种自动进给机构
CN209792804U (zh) 一种螺母用精密制造用加工装置
CN210306744U (zh) 一种用于表壳加工机床的旋转加工头
CN217798263U (zh) 数控折弯机
CN213795655U (zh) 一种汽车轴类配件加工用定位夹持装置
CN214640754U (zh) 一种减速机连体齿轮加工夹具
CN210335983U (zh) 一种卡盘卡推槽机用机械手
CN114193548B (zh) 一种智能控制分段式的胶带模切工艺
CN219747173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精密旋转夹具
CN216173414U (zh) 清洁生产的工件固定支架
CN213106096U (zh) 一种冲压型铝制手模成品打磨装置
CN219685662U (zh) 一种应用于保温杯的机械手臂及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