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3199U -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3199U
CN216583199U CN202123201374.4U CN202123201374U CN216583199U CN 216583199 U CN216583199 U CN 216583199U CN 202123201374 U CN202123201374 U CN 202123201374U CN 216583199 U CN216583199 U CN 216583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chanism
flexible film
panel
suctio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013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科良
张通
杨小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uh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filed Critical Huangpu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riority to CN2021232013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3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3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3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薄膜移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包括支撑架、吸合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三驱动机构,吸合机构包括具有密闭空腔的吸板及至少两个分别设于吸板顶部的连接头,吸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密闭空腔连通的吸孔,至少两个连接头分别用于连接真空装置以使吸板的底部形成有吸附力;第一驱动机构与吸板的顶部连接,用于驱动吸合机构沿上下方向往复滑动;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第三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架上,第三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机构沿左右方向往复滑动。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薄膜移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背景技术
移载装置是一种在工业领域中常见的设备/机构,一般用于产品在至少两个工位之间的转移。常见的移载装置有机械臂、模组、皮带装置、链条装置、或气缸装置等。随着各行业自动化程度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都需要使用自动化的移载共装置来实现产品的转移。针对柔性薄膜的生产领域,由于柔性薄膜具有质轻且易破损的特点,导致现有常用的移载装置难以应用于柔性薄膜的批量转移,同时柔性薄膜的接触面较小,现有常用的移载装置在夹取柔性薄膜后难以进行较长距离的转移,需要人工协助,导致自动化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移载装置难以应用于柔性薄膜进行自动化长距离的转移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包括:
支撑架;
吸合机构,所述吸合机构包括具有密闭空腔的吸板及至少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吸板顶部的连接头,所述吸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密闭空腔连通的吸孔,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头分别用于连接真空装置以使所述吸板的底部形成有吸附力;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吸板的顶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吸合机构沿上下方向往复滑动;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以及
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沿左右方向往复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为直线模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安装有相互电性连接的触摸屏及控制按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触摸屏或所述控制按钮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板包括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及所述第二面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有所述密闭空腔,所述吸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连接头设于所述第二面板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面板为呈方形状的平板体,且所述第一面板的长度尺寸为300mm、宽度尺寸为30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头为快速接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顶部的安装板,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开设有供所述吸合机构沿上下方向往复滑动的镂空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移动滑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为采用铝型材制备的一体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吸板底部产生的吸附力将柔性薄膜稳定吸附,避免现有的移载装置采用夹取方式存在难以长时间牢固夹持柔性薄膜的问题,同时采用吸附方式吸附柔性薄膜一方面保护柔性薄膜不因夹取而损坏,另一方面吸板产生吸附力稳定可靠,以使柔性薄膜能够进行较长距离的转移。此外,通过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及第三驱动机构实现吸合机构在上下反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往复滑动,以使吸合机构能够运动到三维空间中的任何位置,以使吸合机构能够自动化移动到上一个工位以将柔性薄膜吸附在吸板上,然后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将柔性薄膜释放,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且位置控制精准,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吸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中,
1、支撑架;11、机架;111、移动滑轮;12、安装板;121、镂空部;
2、吸合机构;21、吸板;211、第一面板;211a、吸孔;212、第二面板;22、连接头;23、密闭空腔;
3、第一驱动机构;
4、第二驱动机构;
5、第三驱动机构;
6、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包括支撑架1、吸合机构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吸合机构2包括具有密闭空腔23的吸板21及至少两个分别设于吸板21顶部的连接头22,吸板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分别与密闭空腔23连通的吸孔211a,至少两个连接头22分别用于连接真空装置以使吸板21的底部形成有吸附力;第一驱动机构3与吸板21的顶部连接,用于驱动吸合机构2沿上下方向往复滑动;第二驱动机构4与第一驱动机构3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第三驱动机构5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上,第三驱动机构5与第二驱动机构4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机构4沿左右方向往复滑动。
基于上述方案,利用吸板21底部产生的吸附力将柔性薄膜稳定吸附,避免现有的移载装置采用夹取方式存在难以长时间牢固夹持柔性薄膜的问题,同时采用吸附方式吸附柔性薄膜一方面保护柔性薄膜不因夹取而损坏,另一方面吸板21产生吸附力稳定可靠,以使柔性薄膜能够进行较长距离的转移。此外,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实现吸合机构2在上下反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往复滑动,以使吸合机构2能够运动到三维空间中的任何位置,以使吸合机构2能够自动化移动到上一个工位以将柔性薄膜吸附在吸板21上,然后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将柔性薄膜释放,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且位置控制精准,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为现有常用的直线驱动机构,例如为电机驱动丝杠、油缸、电缸、电机驱动皮带或直线模组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分别为直线模组,直线模组为本领域中常用结构,例如通过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以带动滑块滑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稳定性好的特点,以实现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吸合机构2沿上下方向滑动、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及第三驱动机构5驱动第二驱动机构4沿左右方向滑动。其中,第二驱动机构4与第一驱动机构3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驱动机构5与第二驱动机构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现有常规结构,此处省略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还包括控制箱6,控制箱6安装有相互电性连接的触摸屏及控制按钮(图中未显示);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分别与触摸屏或控制按钮电性连接。如此操作员能够通过操作触摸屏或控制按钮来分别独立驱动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或第三驱动机构5的工作,提高控制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板21包括第一面板211及第二面板212,第一面板211及第二面板212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有密闭空腔23,吸孔211a开设于第一面板211上,连接头22设于第二面板212上。具体地,第一面板211相对第二面板212的一侧、或第二面板212相对第一面板211的一侧形成有凹槽,当第一面板211与第二面板212相向连接以使凹槽形成密闭空腔23。连接头22的一端与密闭空腔23连通,连接头2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真空装置,真空装置例如为真空泵,利用真空装置将密闭空腔23内的空气抽出后以使密闭空腔23的内部呈负压状态,外界空气在压强差的作用下从吸孔211a一侧进入密闭空腔23,以使第一面板211形成一个吸附力,用于吸附柔性薄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211为呈方形状的平板体,且第一面板211的长度尺寸为300mm、宽度尺寸为300mm,如此设计能够确保第一面板211与柔性薄膜之间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增大对柔性薄膜的吸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头22为快速接头,其中快速接头为本领域中常用结构,此处省略赘述其结构及原理。采用快速接头能够使真空装置与吸板21快速拆装,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包括机架11及设于机架11顶部的安装板12,第三驱动机构5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2上,安装板12开设有供吸合机构2沿上下方向往复滑动的镂空部121。安装板12呈平板状,长度尺寸可以为2050mm、宽度尺寸为900mm、厚度尺寸为15mm,以使第三驱动机构5具有较大的承载面积以提高安装稳定性。其中镂空部121用于避让吸合机构2在上下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11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移动滑轮111。例如移动滑轮1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移动滑轮111分别设于机架11的底部四个角度,以边缘搬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载装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11为采用铝型材制备的一体件。铝型材具有质轻强度高的特点,以使减小支撑架1的整体重量以便于对移载装置的搬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过操作控制箱6的触摸屏,分别控制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工作以使吸板21移动到位于上一个工位的柔性薄膜的正上方;然后启动真空装置使吸板21的底部形成吸附力,将柔性薄膜平整吸附在吸板21的底部,再通过分别控制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工作以使吸板21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停止真空装置运作以使吸板21底部的吸附力消失,柔性薄膜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至下一个工位;最后分别控制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工作以使吸板21移动到上一个工位,以准备重新吸附上一个工位的柔性薄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利用吸板21底部产生的吸附力将柔性薄膜稳定吸附,避免现有的移载装置采用夹取方式存在难以长时间牢固夹持柔性薄膜的问题,同时采用吸附方式吸附柔性薄膜一方面保护柔性薄膜不因夹取而损坏,另一方面吸板21产生吸附力稳定可靠,以使柔性薄膜能够进行较长距离的转移。此外,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5实现吸合机构2在上下反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往复滑动,以使吸合机构2能够运动到三维空间中的任何位置,以使吸合机构2能够自动化移动到上一个工位以将柔性薄膜吸附在吸板21上,然后移动到下一个工位将柔性薄膜释放,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且位置控制精准,提高生产效率。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
吸合机构,所述吸合机构包括具有密闭空腔的吸板及至少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吸板顶部的连接头,所述吸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密闭空腔连通的吸孔,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头分别用于连接真空装置以使所述吸板的底部形成有吸附力;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吸板的顶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吸合机构沿上下方向往复滑动;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沿前后方向往复滑动;以及
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沿左右方向往复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为直线模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安装有相互电性连接的触摸屏及控制按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触摸屏或所述控制按钮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板包括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及所述第二面板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有所述密闭空腔,所述吸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面板上,所述连接头设于所述第二面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为呈方形状的平板体,且所述第一面板的长度尺寸为300mm、宽度尺寸为300mm。
6.如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快速接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顶部的安装板,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开设有供所述吸合机构沿上下方向往复滑动的镂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移动滑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为采用铝型材制备的一体件。
CN202123201374.4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Active CN216583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1374.4U CN216583199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1374.4U CN216583199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3199U true CN216583199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5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01374.4U Active CN216583199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3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2880B (zh) 一种玻璃搬运器
CN113401651A (zh) 一种半导体元件自动上料测试装置
CN111843266B (zh) 一种立柱焊接系统
CN113249774A (zh) 一种晶圆类产品电镀挂具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6583199U (zh) 一种柔性薄膜的移载装置
CN215923683U (zh) 一种半导体元件自动上料测试装置
CN211870560U (zh) 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轨道结构
CN210998680U (zh) 一种大跨度拾取装置
CN210824389U (zh) 一种变距机构及具有变距的拾取装置
CN215159058U (zh) 工件搬运系统及其真空吸附装置
CN214878377U (zh) 一种物料搬运机构
CN213438487U (zh) 一种自动装夹机构
CN215828905U (zh) 一种晶圆类产品电镀挂具的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6302623U (zh) 取料装置
CN214081003U (zh) 一种旋转式电机夹持装置
CN210709631U (zh) 移载机械手
CN211919799U (zh) 一种电芯转运机器人
CN211361223U (zh) 一种用于组装工件与载具的装置
CN210825296U (zh) 一种料盘顶升机构
CN216884020U (zh) 一种基于超声电机的多轴机械臂
CN215755270U (zh) 一种扩散板生产用堆料机械手
CN220031214U (zh) 一种膜片贴合装置
CN220641614U (zh) 一种卷芯夹取装置
CN214507501U (zh) 一种电路板调整治具
CN219009231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夹取式搬运的多功能一体式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510700 No. 388, Lianyun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ngpu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Dawan District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Patentee after: Zhang Tong

Address before: No. 388, Lianyun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30

Patentee before: Huangpu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Dawan District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3

Address after: Room 403, Block H, Self numbered Creative Building, No. 2, Tengfei Second Street, Huangpu District (Zhongxin Knowledge C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Puh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700 No. 388, Lianyun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ngpu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 Dawan District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Patentee before: Zhang T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