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76796U - 压铸夹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铸夹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76796U
CN216576796U CN202123125071.9U CN202123125071U CN216576796U CN 216576796 U CN216576796 U CN 216576796U CN 202123125071 U CN202123125071 U CN 202123125071U CN 216576796 U CN216576796 U CN 216576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ylinders
positioning
pressing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50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ingq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ingq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ingq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ingqi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250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76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76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76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夹具装置,该压铸夹具装置包括基座、定位组件、气缸按压组件以及支撑缸。工件放置在定位组件上,提高工件的放置效率以及定位精度。在工件的两个安装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分别锁紧工件两个不同层次的端部,提高了对工件的按压强度。同时,气缸按压组件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控制精度高。工件的下端由多个支撑缸对其进行支撑,在支撑缸与气缸按压组件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大大提高了锁紧的强度,减小了工件加工过程中的震动幅度,提高了加工的精度。

Description

压铸夹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放置在平台上,下面通过支撑缸对其进行支撑,再搭配夹具共同对工件进行锁定,便于对工件进行加工作业。但是,目前的夹具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过程中有时候锁紧出现问题,影响按压强度,在加工过程因震动过大,使得工件松动,导致切削精度低。
故需要提供一种压铸夹具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夹具装置,该压铸夹具装置通过定位组件对工件进行定位以及支撑,工件相对的两端分别由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间隔设置并配合按压,工件的下端由支撑缸支撑,结构紧凑,工件按压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按压强度较低导致震动过大、加工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一种压铸夹具装置,用于切削时夹紧工件,工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为用于被夹紧的定位侧,所述定位侧均包括第一按压端与第二按压端,第一按压端的按压面高于第二按压端的按压面,其包括:
基座;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工件定位;
气缸按压组件,所述气缸按压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两个所述定位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一按压端,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二按压端;以及,
支撑缸,所述支撑缸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缸与所述气缸按压组件错位设置;多个所述支撑缸用于切削时支撑工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中,第一气缸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按压块以及第一连杆。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按压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按压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按压块的另一端用于按压工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按压块转动连接,用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按压块转动并按压工件时对所述第一按压块提供支撑点。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工件,按压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二按压块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按压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按压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便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按压块转动。所述第二按压块的另一端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二按压端。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压块转动连接,用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按压块转动并按压工件时对所述第二按压块提供支撑点。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工件,按压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按压性能小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按压性能,所述第二驱动气缸是按压所述第二按压端,所述第二按压端按压稳固了,所述第一按压端振动较小,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按压性能要求可以降低,有利于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均呈三角形布设在所述基座上,结构紧凑,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支撑更牢固。一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两组所述的第二气缸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定位侧,所述第一气缸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气缸之间。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一组所述第二气缸位于另一个所述定位侧;所述第二气缸位于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之间。所述定位侧的一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两组所述的第二气缸靠近所述基座端部的中心设置,所述定位侧的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所述定位侧的两组所述第二气缸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缸设置有5-8个,多个所述支撑缸分三排设置。两个所述支撑缸分别布设在所述定位侧的一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两组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支撑缸。两个所述支撑缸分别位于另一所述定位侧的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一组所述第二气缸的两侧。其余的所述支撑缸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合围成的区域内。合理分布所述支撑缸,使所述支撑缸与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对工件的按压更稳固,提高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座垂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杆分散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用于工件的粗定位,提高安装效率以及加工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尺寸。所述第二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上,所述第二定位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定位块垂直设置,且高出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定位杆用于工件的细定位,其与所述第一定位杆配合使用,使定位精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缸包括缸体、锥形活塞、活塞杆组件以及后盖。所述缸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缸体内部中空。所述锥形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部,所述锥形活塞内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外壁与所述锥形活塞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钢珠,所述夹套的外壁上端设置有用于挡住所述钢珠的环形挡边,利于提高所述锥形活塞的性能。所述间隙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间隙的大小的微调螺母,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提高兼容性。所述活塞杆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套内,用于切削时支撑工件的底部。所述后盖盖设在所述缸体的底部,用于密封所述缸体。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支撑柱塞杆、圆头螺栓、活塞杆、杯头螺丝、第一弹簧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支撑柱塞杆设置在所述夹套内,所述支撑柱塞杆内部设置有弹簧安装槽。所述圆头螺栓与所述支撑柱塞杆的上端螺纹连接,且所述圆头螺栓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缸体的外部,所述圆头螺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圆头螺栓与所述支撑柱塞杆的上端部之间还设置有顶杆圆环,所述顶杆圆环用于密封所述支撑柱塞杆与所述圆头螺栓。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柱塞杆内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杯头螺丝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杯头螺丝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圆头螺栓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杯头螺丝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缓冲作用,避免重力过大,导致所述活塞杆受力弯折。所述第二弹簧的套设在所述杯头螺丝的外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压铸夹具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夹具装置,该压铸夹具装置包括基座、定位组件、气缸按压组件以及支撑缸。工件放置在定位组件上,提高工件的放置效率以及定位精度。在工件的两个安装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分别锁紧工件两个不同层次的端部,提高了对工件的按压强度。同时,气缸按压组件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控制精度高。工件的下端由多个支撑缸对其进行支撑,在支撑缸与气缸按压组件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大大提高了锁紧的强度,减小了工件加工过程中的震动幅度,提高了加工的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按压强度较低导致震动过大、加工精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夹具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夹具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夹具装置的支撑缸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
图中:10.压铸夹具装置,20.基座,30.定位组件,31.定位块,311.第三端部,312.第四端部,32.第一定位杆,33.第二定位杆,40.气缸按压组件,41.第一气缸,411.第一驱动气缸,412.第一按压块,413.第一连杆,42.第二气缸,421.第二驱动气缸,422.第二按压块,423.第二连杆,50.支撑缸,51.缸体,52.锥形活塞,53.夹套,531.环形挡边,54.钢珠,55.微调螺母,561.支撑柱塞杆,5611.弹簧安装槽,562.圆头螺栓,563.活塞杆,564.杯头螺丝,565.第一弹簧,566.第二弹簧,567.顶杆圆环,57.后盖,571.后盖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顶部」以及「底部」等词,仅是参考附图的方位,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该压铸夹具装置10用于切削时夹紧工件,工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为用于被夹紧的定位侧,定位侧均包括第一按压端与第二按压端,第一按压端的按压面高于第二按压端的按压面。该压铸夹具装置10包括基座20、定位组件30、气缸按压组件40以及支撑缸50。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组件30包括多个定位块31、多个第一定位杆32以及多个第二定位杆33。多个定位块31设置在基座20上,工件的底端放置在定位块31上。定位块31的上端包括第三端部311与第四端部312,第三端部311的上表面低于第四端部312的上表面。工件的第一按压端位于第四端部312上,第二按压端位于第三端部311上,高低差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工件的横向移位。其中,定位块31可以设置四个,每个定位侧均设置两个。
第一定位杆32竖直分散设置在基座20上,且每个第一定位杆32均位于定位块31的一侧,实现快速的定位。第一定位杆32用于工件的粗定位,提高安装效率以及加工精度。第二定位杆33的尺寸小于第一定位杆32的尺寸。第二定位杆33设置在定位块31的第三端部311上,第二定位杆33的长度方向与定位块31垂直设置,且高出定位块31的第四端部312的上表面,便于提高定位效果。第二定位杆33用于工件的细定位,其与第一定位杆32配合使用,使定位精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杆32与第二定位杆33均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一定位杆32与三个第二定位杆33均呈三角形布设。其中两个第一定位杆32与一个第二定位杆33设置在一个定位侧,且位于工件的相邻两侧。另一个第一定位杆32与另两个第二定位杆33设置在另一个定位侧。呈三角形布设,定位精度更高,也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2,该气缸按压组件40包括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两个定位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第一气缸41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一按压端,第二气缸42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二按压端。第一驱动气缸411的按压性能小于第二驱动气缸421的按压性能,第二驱动气缸421是按压第二按压端,第二按压端按压稳固了,第一按压端振动较小,第一驱动气缸411的按压性能要求可以降低,有利于节约成本。
第一气缸4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411、第一按压块412以及第一连杆413。第一驱动气缸411设置在基座20上,第一按压块4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按压块41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气缸41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第一驱动气缸411的输出轴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一按压块412的另一端用于按压工件。第一连杆413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气缸41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13的另一端与第一按压块412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气缸411驱动第一按压块412绕着第一连杆413转动,使第一按压块412的端部按压工件。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工件,第一气缸41也能更好的对工件提供按压力,使工件按压稳定。
第二气缸42包括第二驱动气缸421、第二按压块422以及第二连杆423。第二驱动气缸421设置在基座20上,第二按压块4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按压块422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气缸421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第二驱动气缸421的输出轴位于第二凹槽内,便于第二驱动气缸421驱动第二按压块422转动。第二按压块422的另一端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二按压端。第二连杆423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气缸421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23的另一端与第二按压块422转动连接,用于第二驱动气缸421驱动第二按压块422转动并按压工件时对第二按压块422提供支撑点。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工件,第二气缸42也能更好的对工件提供按压力,使工件按压稳定。
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分别设置有三组,三组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均呈三角形布设在基座20上,结构紧凑,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支撑更牢固。一组第一气缸41与两组的第二气缸42设置在其中一个定位侧,第一气缸41位于两个第二气缸42之间。两组第一气缸41与一组第二气缸42位于另一个定位侧;第二气缸42位于两组第一气缸41之间。定位侧的一组第一气缸41与两组的第二气缸42靠近基座20端部的中心设置,定位侧的两组第一气缸41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定位侧的两组第二气缸42之间的距离。切削加工过程中,工件中间部分是一直在受力过程中,居中设置可以大大减缓工件的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支撑缸50设置有5-8个,多个支撑缸50分三排设置。两个支撑缸50分别布设在定位侧的一组第一气缸41与两组第二气缸42之间,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之间设置一个支撑缸50。两个支撑缸50分别位于另一定位侧的两组第一气缸41与一组第二气缸42的两侧。其余的支撑缸50分别间隔设置在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合围成的区域内。合理分布支撑缸50,使支撑缸50与第一气缸41、第二气缸42对工件的按压更稳固,提高加工精度。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缸50设置有8个,两个定位侧各设置两个支撑缸50,其中一侧的支撑缸50分别放置在第二气缸42与第一气缸41之间,另一侧的两个支撑缸50放置在两端,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位于两个支撑缸50之间。工件放置区域的中间放置4个支撑缸50,4个支撑缸50并排间隔设置。合理分布,支撑均匀,保证了支撑与按压的强度。
支撑缸50包括缸体51、锥形活塞52、活塞杆563组件以及后盖57。缸体51设置在基座20上,缸体51内部中空。锥形活塞52设置在缸体51内部,锥形活塞52内设置有夹套53,夹套53外壁与锥形活塞5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钢珠54,夹套53的外壁上端设置有用于挡住钢珠54的环形挡边531,利于提高锥形活塞52的性能。间隙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间隙的大小的微调螺母55,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提高兼容性。活塞杆563组件活动设置在夹套53内,用于切削时支撑工件的底部。
其中,活塞杆563组件包括支撑柱塞杆561、圆头螺栓562、活塞杆563、杯头螺丝564、第一弹簧565以及第二弹簧566。支撑柱塞杆561设置在夹套53内,支撑柱塞杆561内部设置有弹簧安装槽5611。圆头螺栓562与支撑柱塞杆561的上端螺纹连接,且圆头螺栓562的一端部位于缸体51的外部,圆头螺栓562的另一端位于弹簧安装槽5611内。圆头螺栓562与支撑柱塞杆561的上端部之间还设置有顶杆圆环567,顶杆圆环567用于密封支撑柱塞杆561与圆头螺栓562。
杯头螺丝564的一端设置在弹簧安装槽5611内,杯头螺丝564的另一端与活塞杆563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65设置在弹簧安装槽5611内,第一弹簧565的一端与圆头螺栓562的端部连接,第一弹簧565的另一端与杯头螺丝564连接。第一弹簧565用于缓冲作用,避免重力过大,导致活塞杆563受力弯折。第二弹簧566的套设在杯头螺丝564的外周,第二弹簧566的一端与活塞杆563连接。
活塞杆563的一端位于支撑柱塞杆561内部,活塞杆563的另一端与后盖57连接。活塞杆563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塞杆563油封,活塞杆563油封套装在活塞杆563的中部,活塞杆563的外圈还设置有后盖57,活塞杆563卡装在后盖57的内部,后盖57卡装在缸体51的底部。后盖57与缸体51之间还设置有后盖圆环571,后盖57通过后盖圆环571与缸体51紧密装配。当油压为零时,锥型活塞可自主位移。
工作时,油压使得支撑柱塞杆561逐步上升,并使其中心处的圆头螺栓562与工件产生接触。当接触发生时,支撑柱塞杆561在工件重力的影响下缓缓停止,而供油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柱塞杆561被抱紧,即使施加下压力,支撑柱塞杆561也不会产生异动,并且妥善的达到支撑的作用,圆头螺栓562与工件产生接触时,支撑柱塞杆561持续上升,而锥型活塞受油压作用向下位移,锥型活塞与夹套53通过钢珠54对支撑柱塞杆561产生夹紧力,并形成稳定的支撑力,提高支撑效果。
下面对其具体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第一、将工件上的孔与第一定位杆32准确对位,下放过程中,工件与第二定位杆33准确对位,将工件放置在定位块31上。
第二、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定位侧两侧的第一气缸41与第二气缸42下压,第一按压块412压紧工件的第一按压端,第二按压块422压紧工件的第二按压端,直至达到设定的压力值。
第三、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支撑缸50顶升圆头螺栓562,圆头螺栓562与工件的下表面抵触,直至达到设定值。
第四、开始切削加工作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压铸夹具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夹具装置,该压铸夹具装置包括基座、定位组件、气缸按压组件以及支撑缸。工件放置在定位组件上,提高工件的放置效率以及定位精度。在工件的两个安装侧均设置有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分别锁紧工件两个不同层次的端部,提高了对工件的按压强度。同时,气缸按压组件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控制精度高。工件的下端由多个支撑缸对其进行支撑,在支撑缸与气缸按压组件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大大提高了锁紧的强度,减小了工件加工过程中的震动幅度,提高了加工的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件按压强度较低导致震动过大、加工精度较低的问题。
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压铸夹具装置,用于切削时夹紧工件,工件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为用于被夹紧的定位侧,所述定位侧均包括第一按压端与第二按压端,第一按压端的按压面高于第二按压端的按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工件定位;
气缸按压组件,所述气缸按压组件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两个所述定位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一按压端,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二按压端;以及,
支撑缸,所述支撑缸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缸与所述气缸按压组件错位设置;多个所述支撑缸用于切削时支撑工件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包括:
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第一按压块,所述第一按压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按压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按压块的另一端用于按压工件;以及,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按压块转动连接,用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按压块转动并按压工件时对所述第一按压块提供支撑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包括:
第二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第二按压块,所述第二按压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按压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按压块的另一端用于按压工件的第二按压端;以及,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按压块转动连接,用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按压块转动并按压工件时对所述第二按压块提供支撑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按压性能小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按压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置有三组,三组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均呈三角形布设在所述基座上;
一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两组所述的第二气缸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定位侧,所述第一气缸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气缸之间;
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一组所述第二气缸位于另一个所述定位侧;所述第二气缸位于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之间;
所述定位侧的一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两组所述的第二气缸靠近所述基座端部的中心设置,所述定位侧的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之间的距离小于另一所述定位侧的两组所述第二气缸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缸设置有5-8个,多个所述支撑缸分三排设置;两个所述支撑缸分别布设在所述定位侧的一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两组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支撑缸;两个所述支撑缸分别位于另一所述定位侧的两组所述第一气缸与一组所述第二气缸的两侧;其余的所述支撑缸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合围成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座垂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杆分散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用于工件的粗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尺寸;所述第二定位杆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上,所述第二定位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定位块垂直设置,且高出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定位杆用于工件的细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缸包括:
缸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缸体内部中空;
锥形活塞,设置在所述缸体内部,所述锥形活塞内设置有夹套,所述夹套外壁与所述锥形活塞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内间隔设置有多个钢珠,所述夹套的外壁上端设置有用于挡住所述钢珠的环形挡边;所述间隙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间隙的大小的微调螺母;
活塞杆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套内,用于切削时支撑工件的底部;以及,
后盖,所述后盖盖设在所述缸体的底部,用于密封所述缸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铸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
支撑柱塞杆,所述支撑柱塞杆设置在所述夹套内,所述支撑柱塞杆内部设置有弹簧安装槽;
圆头螺栓,与所述支撑柱塞杆的上端螺纹连接,且所述圆头螺栓的一端部位于所述缸体的外部,所述圆头螺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圆头螺栓与所述支撑柱塞杆的上端部之间还设置有顶杆圆环,所述顶杆圆环用于密封所述支撑柱塞杆与所述圆头螺栓;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柱塞杆内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
杯头螺丝,所述杯头螺丝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杯头螺丝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
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圆头螺栓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杯头螺丝连接;以及,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套设在所述杯头螺丝的外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杆连接。
CN202123125071.9U 2021-12-10 2021-12-10 压铸夹具装置 Active CN216576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5071.9U CN216576796U (zh) 2021-12-10 2021-12-10 压铸夹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5071.9U CN216576796U (zh) 2021-12-10 2021-12-10 压铸夹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76796U true CN216576796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3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5071.9U Active CN216576796U (zh) 2021-12-10 2021-12-10 压铸夹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76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56134Y2 (ja) 横形工作機械用ワーククランプ装置
CN110480542B (zh) 一种翻转定位支撑工装系统
CN111941110B (zh) 一种变速器侧盖的加工定位夹具及使用方法
CN108266460B (zh) 一种rv减速器角接触球轴承装配工装机构及装配方法
CN216576796U (zh) 压铸夹具装置
CN110587520B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齿轮箱加工工装
CN210335198U (zh) 一种薄壁筒形工件加工工装
CN216326511U (zh) 一种液压泵缸体九孔加工的工艺装备
CN215146805U (zh) 一种凸轮分割器法兰定位治具
CN210756479U (zh) 一种用于加工薄壁筒形工件的减振工装
CN210523852U (zh) 一种胀紧式夹紧装置
CN209754635U (zh) 一种摇臂轴钻孔攻丝气动夹具
CN210099822U (zh) 用于铝模板加工的调节型机械夹持结构
CN218695526U (zh) 一种受电弓框架焊接用柔性工装
CN112461621B (zh) 用于小试件的拼焊板分块压边成形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286747U (zh) 一种汽车桥壳钢板托铣削加工夹具
CN215788325U (zh) 一种采用推动翻转下压锁紧的零点定位系统
CN212610803U (zh) 异形从动锥齿轮全自动压淬工装
CN219026567U (zh) 一种阀体组合件的压配工装
CN219113448U (zh) 雪地摩托马达散热器外壳加工治具
CN214602940U (zh) 一种摩托车刹车配件装配装置
CN216730627U (zh) 一种焊接叉的加工夹具
CN213672039U (zh) 一种冷却模块悬置总成的安装座铣面用夹具
CN216066700U (zh) 一种外圆磨床的套筒磨削夹具
CN218193883U (zh) 一种轴承保持架倒角用工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