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6669U -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66669U
CN216466669U CN202122421605.6U CN202122421605U CN216466669U CN 216466669 U CN216466669 U CN 216466669U CN 202122421605 U CN202122421605 U CN 202122421605U CN 216466669 U CN216466669 U CN 216466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layer
fiber layer
density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216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BOND NONWOVE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195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7545U/zh
Priority to CN202122421605.6U priority patent/CN216466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66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66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该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密度为0.9~1.1 g/cm3,呈多层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胶料层、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第三纤维层和第二胶料层;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大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且各相邻纤维层中的纤维相互缠结。本实用新型以非织造纤维材料替代传统机织布作为印刷用纤维材料,具有制备流程短、的优点;且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常规非织造纤维材料可手撕性差、密度低、断裂伸长率高、布面平整度差,不适合用于印刷材料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织造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背景技术
印刷用纤维材料是指适合印刷加工的柔性纤维材料,广泛用于室内装饰、汽车内饰、商标标签、文化用品等领域。其中,印刷用标签材料(商标布)经过分切并印刷必要的文字和图案,主要用于服装、家纺、靴帽、玩具等产品的标签使用。根据加工和使用要求,印刷用纤维材料应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一定的干、湿态断裂强度;耐干洗和水洗;具有良好的适印性;纵、横向断裂强度差异小,形状稳定性好;良好的不透明性。另外,印刷用纤维材料还应具有柔软的手感、精美的外观及双面同性。
专利CN201510019619.1公开了一种易撕的商标布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该发明提供的易撕的商标布包括坯布层和胶料层,所述胚布层经由织布机将经纱及纬纱交织而成一平面的布料,所述经纱及纬纱选用70~100丹尼的醋酸纤维纱线,每丹尼的醋酸纤维纱线由12~36根细纱所组成;经纱密度为90根/cm~110根/cm,纬纱密度60根/cm~80根/cm。该易撕商标布是通过坯布层织造、染整退浆定型处理和涂层处理三个步骤制成。该发明选用醋酸纤维纱所织造的布料来代替一般市面上人造纤维的布料,醋酸纤维布易撕裂,因而能迅速地更换衣服上产地商标或轻易地撕下不必要的说明商标布,提高便利性。但是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醋酸纤维价格高;织造、染整、退浆和涂层处理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染整、退浆、涂层加工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专利CN201911157382.8公开了一种锦涤易撕布的生产方法,其以锦涤丝作为经丝和纬丝织成坯布,此锦涤并不局限于100%锦纶,也可以是复合丝即锦涤及再生涤或涤其它合成纤维。坯布在精炼和染色过程中用碱和醇类(如乙二醇,笨甲醇等)处理,再皂洗和定型得到锦涤易撕布。通过上述方式,该发明生产方法得到的易撕布能作为商标布行业使用,易撕布脆损后的撕破强力与锦涤复合布基本相同,其撕破强力测试结果为:经为2.5~5.8N、纬为3.5~9N,经与纬向强度不局限经是经纬是纬,也可倒置过来使用,大大地提高了原来的锦涤复合布基的经纬局限性。但是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坯布在精炼和染色过程中需要用碱和醇类(如乙二醇,笨甲醇等)处理,生产加工过程对环境不友好。
专利CN201610889876.5公开了一种丝绸易撕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丝绸易撕布包括经纱线和纬纱线,且所述经纱线和纬纱线由POY丝制成。该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丝绸易撕布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纺丝、卷绕、拉伸整经、坯布、精炼、酸处理、碱处理和定型。该发明提供的一种丝绸易撕布可应用于医用卫生材料、电子胶带、商标布等领域,大大扩展了易撕布的使用范围。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生产流程长;坯布需经过精炼、酸处理、碱处理等,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等。
综上,目前普通印刷用纤维材料主要为机织布,其经纬向大多为醋酸或其它合成纤维长丝或纱线,经传统纺织织造、整理、涂层及压光加工而成。现有印刷用纤维材料在加工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传统纺织工艺生产的印刷用纤维材料从纤维(长丝)原料到最终成品其生产过程较长,且生产中一般需要对坯布进行酸、碱处理、涂层加工等工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对于作为服装标签的印刷用纤维材料,很多制衣厂商将服装发往其它国家需更换其服装的产地商标,如需一件一件地将商标布剪下更换则非常的耗时耗力,故需要服装标签材料易于手撕;
3、对于一些消费者,经常因为商标布会使皮肤刺痒而选择将贴身商标布拆除,需要服装标签材料易于手撕。
4、常规非织造材料由于本身密度低、断裂伸长率高、布面平整度差等原因,不适合用于印刷用材料。
面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印刷用纤维材料。这种新型印刷用纤维材料应满足印刷材料的基本要求,并具有制备流程短、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等特点。同时,为了满足服装商标更换或去除需要,这种新型印刷用纤维材料还应当具有高密度、可撕性,方便手撕,提高商标标签使用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印刷用纤维材料制备流程长、材料不可手撕以及常规非织造材料密度低、断裂伸长率高、布面平整度差,不适合用于印刷材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及其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其呈多层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胶料层、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第三纤维层和第二胶料层;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大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且各相邻纤维层中的纤维相互缠结;所述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密度为 0.9~1.1 g/cm3
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纤维材料的纤维分布越均匀,越适于印刷。纤维的规格及排列方式影响纤网均匀性,其中,短纤维纤网比长纤维纤网更加均匀;杂乱排列的纤网比有方向性排列的纤网更加均匀。为此,本实用新型材料采用多层结构,其中,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第三纤维层相互叠加固结,使不同层纤维在层中随机排列,第二纤维层位于材料中间,其纤维长度小于上、下两层的纤维长度,因此纤维分布更加均匀,可弥补上、下两层较长纤维网均匀性不足的缺陷。如此可避免单层结构纤维排列不均匀,以及因纤网加固所带来的布面痕迹,影响材料表面平整度,降低产品适印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纤维层采用较短纤维,第一纤维层(上层)、第三纤维层(下层)采用较长纤维。由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短,分布面积大,因此,可以使较短纤维部分填充到较长纤维网中,弥补较长纤维层所带来的不均匀问题,改善材料的密度。
(3)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的印刷用纤维材料多为机织布,其经纬向纤维大多为醋酸或其它合成纤维长丝或纱线,从原料到最终成品其生产过程较长,且需要经过复杂的后处理工艺,不够环保。本实用新型以非织造纤维材料替代机织布,可显著缩短制备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且更为环保。但是印刷用纤维材料要求表面必须平整、光滑,而非织造材料是由纤维直接构成的,纤维网中充满了孔隙,表面并不光滑,不能满足印刷用材料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纤维层上表面和第三纤维层下表面设置有胶料层,其目的是将胶料填充到表层纤维的孔隙中,并将表层纤维固着,降低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材料的可手撕性。另外,在纤维材料两面设置胶料层还可使材料具有疏水性,满足材料的耐水洗性要求。
(4)本实用新型研发团队研究发现,密度是影响材料通透性和力学性能的关键指标。在相同条件下,较高的材料密度可以降低材料厚度,提高材料表面平整度,改善材料的适印性,有利于材料的手撕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团队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上材料密度的最佳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的20~40%;所述第一纤维层和第三纤维层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的40~60%;所述第二纤维层的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10~3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细度为0.1~1.2dtex,纤维长度为25~50mm;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之比为6~45。
第一纤维层和第三纤维层中采用长纤维,第二纤维层采用短纤维,通过合理控制长、短两种纤维长度的比例,既可以保证材料具有一定的断裂强度,又使材料具有可手撕性,同时可以使第二纤维层中的部分短纤维穿插到第一纤维层和第三纤维层的孔隙中,增加材料的密度,提高材料表面的平整性,有利于印刷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超细纤维为橘瓣型分裂纤维,开纤后的细度为0.1~0.5 dtex。
橘瓣型分裂纤维经开纤后的单纤细度可达0.1~0.5 dtex,纤维抗弯刚度小,手感柔软、细腻。
作为优选,所述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80~200 g/m2,纵、横向断裂伸长率为0.5~1.8%,透光率≤10%。
材料的单位面积质量直接影响材料的厚度。如果单位面积质量太小,则材料厚度太低,造成材料透光、影响印刷的清晰度;如果单位面积质量太高,则材料不容易撕开,影响材料的手撕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后,确定了上述单位面积质量的合适范围。
非织造材料中存在着众多孔隙,这些孔隙的多少会影响最终产品的适印性。在相同的材料密度下,孔隙率越高则透光率越高。本实用新型团队经研究发现作为印刷材料的非织造材料必须控制透光率在10%以下,才能得到较好的印刷效果。
本实用新型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越高,则越不容易手撕;而断裂伸长越低且纵向断裂伸长率与横向断裂伸长率两项指标越接近,则材料的手撕性能越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团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上纵、横向断裂伸长率的最佳范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生产装置,其按加工工序依次包括:涂层单元、轧光单元、冷却单元、成卷单元。
所述涂层单元依次包括一个或多个按加工工序串联的涂层子单元;每个所述涂层子单元包括按加工工序串联的涂层机构和烘干机构。
所述轧光单元包括若干按加工工序交替设置的正面轧光机构和反面轧光机构。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固定在机架上成对设置的冷却辊。
各单元间设有若干用于输送材料的导布辊。
作为优选,所述涂层机构包括可循环回转的环形胶带、用于驱动和输送环形胶带的若干胶带导辊、设于环形胶带上方的施胶机构和涂层刮刀。
作为优选,所述涂层刮刀的刀刃为圆形;所述烘干机构为红外线干燥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胶料粘度较高,采用圆形刮刀时,胶料在刀刃下有较长时间的停留,适合厚重及涂层量大的情况。红外线干燥具有速度快、质量好、效率高等特定,适合用于将涂层胶料快速固化在纤维材料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正面轧光机构包括正面导热辊、与正面导热辊配合的正面压辊以及连接于正面压辊上方的上加压机构;所述反面轧光机构包括反面导热辊、与反面导热辊配合的反面压辊以及连接于反面压辊下方的下加压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轧光机构还包括与正面导热辊和反面导热辊相连的加热机构。
上述生产装置的工作流程及原理为:将干态的水刺基材送入涂层机构,使水刺基材正面朝上置于环形胶带上;施胶机构将胶料涂到水刺基材正面,水刺基材在环形胶带的带动下从刮刀下通过,使胶料均匀分布到水刺基材正面;将已施胶基材通过烘干机构,将胶料固化到水刺基材正面;再将材料送入下一个涂层机构,使水刺基材反面朝上置于环形胶带上;施胶机构将胶料施加到水刺基材反面,水刺基材在环形胶带的带动下从刮刀下通过,使胶料均匀分布到水刺基材反面;将已施胶基材通过烘干机构,将胶料固化到水刺基材反面。将材料在张紧状态下送入轧光单元,材料从导热辊和压辊中间通过,分别对材料的正面和反面进行轧光处理,再将轧光后的材料送入冷却辊冷却,提高材料表面光洁度;将材料送入成卷机构,制得成品。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纤维规格、材料结构、材料单位面积质量等方面的严格优化和限定,使得原本不适用于印刷的非织造纤维布获得了良好适印性和可手撕性。
(2)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刮刀涂层,并将水刺基布置于环形胶带上施加,充分考虑了水刺非织造材料的特点,解决了高粘度胶料无法在柔性水刺材料上施加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生产装置采用可一次性对材料进行双面涂层,省去了中途换料、转移等工序,解决现有印刷用纤维材料生产中无法采用刮刀进行一次性双面涂层的问题。并且该生产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适合实际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生产装置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第一胶料层1、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第二胶料层5、水刺基材6、涂层单元7、轧光单元8、冷却单元9、成卷单元10、胶料11、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12、导布辊13、施胶机构701、环形胶带702、胶带导辊703、涂层刮刀704、烘干机构705、正面导热辊801、正面压辊802、上加压机构803、反面导热辊804、反面压辊805、下加压机构806、冷却辊9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总实施例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如图1所示,呈多层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胶料层1、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和第二胶料层5。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大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且各相邻纤维层中的纤维相互缠结;所述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密度为 0.9~1.1 g/cm3,单位面积质量为80~200 g/m2,纵、横向断裂伸长率为0.5~1.8%,透光率≤10%。
其中,第一胶料层和第二胶料层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的20~40%;第一纤维层和第三纤维层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的40~60%;第二纤维层的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10~30%。优选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含有占材料总质量20~30%的超细纤维、占材料总质量20~30%的人造纤维素纤维;第一纤维层与第三纤维层的质量相同;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细度为0.1~1.2dtex,纤维长度为25~50mm;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之比为6~45。
优选地,第二纤维层的原料为植物浆粕,进一步优选为木浆粕、棉浆粕、竹浆粕、麻浆粕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超细纤维为橘瓣型分裂纤维,成分为聚酯和聚酰胺,开纤后的细度为0.1~0.5 dtex;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人造纤维素纤维为粘胶纤维、竹纤维和天丝纤维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细度为0.4~1.2 dtex,纤维长度为30~40mm。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生产装置,如图2所示,按加工工序依次包括:涂层单元7、轧光单元8、冷却单元9、成卷单元10;各单元间设有若干用于输送材料的导布辊13。其中:
所述涂层单元依次包括一个或多个按加工工序串联的涂层子单元;每个所述涂层子单元包括按加工工序串联的涂层机构和烘干机构705。所述涂层机构包括可循环回转的环形胶带702、用于驱动和输送环形胶带的若干胶带导辊703、设于环形胶带上方的施胶机构701和涂层刮刀704;所述涂层刮刀的刀刃为圆形;所述烘干机构为红外线干燥机构。
所述轧光单元包括若干按加工工序交替设置的正面轧光机构和反面轧光机构。正面轧光机构包括正面导热辊801、与正面导热辊配合的正面压辊802以及连接于正面压辊上方的上加压机构803。反面轧光机构包括反面导热辊804、与反面导热辊配合的反面压辊805以及连接于反面压辊下方的下加压机构806;此外正面导热辊和反面导热辊与另行配置的加热系统相连。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冷却辊901。
上述生产装置的工作流程及原理为:将干态的水刺基材6送入涂层机构,使水刺基材正面朝上置于环形胶带上;施胶机构将胶料涂到水刺基材正面,水刺基材在环形胶带的带动下从刮刀下通过,使胶料均匀分布到水刺基材正面;将已施胶基材通过烘干机构,将胶料固化到水刺基材正面;再将材料送入下一个涂层机构,使水刺基材反面朝上置于环形胶带上;施胶机构将胶料11施加到水刺基材反面,水刺基材在环形胶带的带动下从刮刀下通过,使胶料均匀分布到水刺基材反面;将已施胶基材通过烘干机构,将胶料固化到水刺基材反面。将材料在张紧状态下送入轧光单元,材料从导热辊和压辊中间通过,分别对材料的正面和反面进行轧光处理,再将轧光后的材料送入冷却辊冷却,提高材料表面光洁度;将材料送入成卷机构,制得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12成品。
实施例1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为80 g/m2,材料密度为0.9g/cm3;如图1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胶料层1、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和第二胶料层5。第一胶料层1附着在第一纤维层2表面,第二胶料5层附着在第三纤维层4表面;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相互连接;第一纤维层2、第三纤维层4中的纤维长度大于第二纤维3层中的纤维长度。
其中,第一胶料层1和第二胶料层5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30%;第一纤维层2和第三纤维层4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百分比为40%;第二纤维层3的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百分比为30%。
第一胶料层1、第二胶料层5中含有水性聚氨酯、钛粉;第二纤维层4为木浆粕;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含有占材料总质量20%的超细纤维、占材料总质量20%的人造纤维素纤维。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三纤维层的质量相同;其中的超细纤维为橘瓣型分裂纤维,成分为聚酯和聚酰胺,开纤后的细度为0.1 dtex。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人造纤维素纤维为细旦粘胶纤维,纤维细度为0.4dtex,纤维长度为25mm。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生产装置,如图2所示,该生产装置按加工工序依次包括:涂层单元7、轧光单元8、冷却单元9、成卷单元10;各单元间设有若干用于输送材料的导布辊13。其中:
所述涂层单元依次包括两个按加工工序串联的涂层子单元;每个所述涂层子单元包括按加工工序串联的涂层机构和烘干机构705。所述涂层机构包括可循环回转的环形胶带702、用于驱动和输送环形胶带的若干胶带导辊703、设于环形胶带上方的施胶机构701和涂层刮刀704;所述涂层刮刀的刀刃为圆形;所述烘干机构为红外线干燥机构。
所述轧光单元包括若干按加工工序交替设置(各两个)的正面轧光机构和反面轧光机构。正面轧光机构包括正面导热辊801、与正面导热辊配合的正面压辊802以及连接于正面压辊上方的上加压机构803。反面轧光机构包括反面导热辊804、与反面导热辊配合的反面压辊805以及连接于反面压辊下方的下加压机构806;此外正面导热辊和反面导热辊与另行配置的加热系统相连。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一对冷却辊901。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超细纤维、人造纤维素纤维按比例混合,采用罗拉梳理机,将纤维制成薄纤维网;再经过交叉铺网,制成厚纤维网;将厚纤维网进行牵伸,改变纤维排列方向,使纤维杂乱排列,分别制成第一纤维网、第三纤维网。
(2)将干态木浆纸卷材退卷后送入到第一纤维网与第三纤维网之间叠合,制成三层复合纤维网。
(3)将三层复合纤维网送入水刺系统,先将三层复合纤维网进行预湿,先采用若干平网水刺头对三层复合纤维网正面进行水刺加固(其中,所述平网水刺头的水刺压力依次为25kg、30kg、35kg,再采用圆鼓水刺对复合纤维网反面进行水刺加固(其中:圆鼓水刺压力依次为25kg、30kg、35kg,使三层纤维网固结成一体;采用轧干方式去除纤维网中的多余水分;再将材料采用烘缸方式烘干(其中:烘缸温度依次为80℃、90℃、100℃,制成水刺基材6。
(4)将水刺基材送入涂层系统,将胶料分别施加到水刺基材正、反两面;经过烘噪,使胶料固化在水刺基材表面;其中,胶料成分为:水性聚氨酯60%、钛粉15%、消泡剂0.1%、交联剂7%、水15%、分散剂3%。
(5)将涂层后的材料经过多区轧光处理(其中:轧光温度100℃,压力为0.1Mpa),再将材料经过冷却辊冷却,使材料表面烫平;经成卷后制成一种80 g/m2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实施例2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为100g/m2,材料密度为1.0g/m3;如图1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胶料层1、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第二胶料层5;第一胶料层1附着在第一纤维层2表面,第二胶料5层附着在第三纤维层4表面;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相互连接;第一纤维层2、第三纤维层4中的纤维长度大于第二纤维3层中的纤维长度。
其中,第一胶料层1和第二胶料层5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30%;第一纤维层2和第三纤维层4的质量之和占材料总质量百分比为50%;第二纤维层3的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百分比为20%;第一胶料层1、第二胶料层5中含有水性聚氨酯、钛粉;第二纤维层4为植物浆粕;成分为木浆粕和棉浆粕两种组合;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含有占材料总质量25%的超细纤维、占材料总质量25%的人造纤维素纤维;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三纤维层的质量相同;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超细纤维为橘瓣型分裂纤维;成分为聚酯和聚酰胺,开纤后的细度为0.3 dtex;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人造纤维素纤维为细旦竹纤维;细度为0.6dtex之间,纤维长度为38mm。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生产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超细纤维、细旦竹纤维按比例混合,采用罗拉梳理机,将纤维制成薄纤维网;再经过交叉铺网,制成厚纤维网;将厚纤维网进行牵伸,改变纤维排列方向,使纤维杂乱排列,分别制成第一纤维网、第三纤维网;
(2)将干态植物浆粕材料退卷后送入到第一纤维网与第三纤维网之间叠合,制成三层复合纤维网;
(3)将三层复合纤维网送入水刺系统,先将三层复合纤维网进行预湿,先采用若干平网水刺头对三层复合纤维网正面进行水刺加固(其中,所述平网水刺头的水刺压力依次为40kg、45kg、50kg),再采用圆鼓水刺对复合纤维网反面进行水刺加固(其中:圆鼓水刺压力依次为40kg、45kg、50kg),使三层纤维网固结成一体;采用轧干方式去除纤维网中的多余水分;再将材料采用烘缸方式烘干(其中:烘缸温度为120kg、130kg、135℃,制成水刺基材;
(4)将水刺基材送入涂层系统,将胶料分别施加到水刺基材正、反两面;经过烘噪,使胶料固化在水刺基材表面;其中,胶料成分为:水性聚氨酯70%、钛粉13%、消泡剂0.15%、交联剂6%、水10%、分散剂1.85%;
(5)将涂层后的材料经过多区轧光处理(其中:轧光温度125℃,压力为0.3Mpa),再将材料经过冷却辊冷却,使材料表面烫平;经成卷后制成一种100g/m2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实施例3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为200 g/m2,材料密度为 1.1 g/cm3,;;如图1所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胶料层1、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第二胶料层5;第一胶料层1附着在第一纤维层2表面,第二胶料5层附着在第三纤维层4表面;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相互连接;第一纤维层2、第三纤维层4中的纤维长度大于第二纤维3层中的纤维长度。
其中,第一胶料层1、第二胶料层5的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为40%;所述第一纤维层2、第三纤维层4的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百分比为50%;第二纤维层3的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百分比为10%;第一胶料层1、第二胶料层5中含有水性聚氨酯、钛粉;第二纤维层4为植物浆粕;所述植物浆粕为木浆粕和麻浆粕的组合;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含有占材料总质量30%的超细纤维、占材料总质量30%的人造纤维素纤维;第一纤维层与所述第三纤维层的质量相同;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超细纤维为橘瓣型分裂纤维;成分为聚酯和聚酰胺,开纤后的细度为0.5 dtex;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人造纤维素纤维为细旦天丝纤维;细度为为1.2 dtex,纤维长度为50mm。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生产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超细纤维、细旦天丝纤维按比例混合,采用罗拉梳理机,将纤维制成薄纤维网;再经过交叉铺网,制成厚纤维网;将厚纤维网进行牵伸,改变纤维排列方向,使纤维杂乱排列,分别制成第一纤维网、第三纤维网;
(2)将干态植物浆粕材料退卷后送入到第一纤维网与第三纤维网之间叠合,制成三层复合纤维网;
(3)将三层复合纤维网送入水刺系统,先将三层复合纤维网进行预湿,先采用若干平网水刺头对三层复合纤维网正面进行水刺加固(其中,所述平网水刺头的水刺压力依次为35kg、45kg、55kg、65kg),再采用圆鼓水刺对复合纤维网反面进行水刺加固(其中:圆鼓水刺压力依次为35kg、50kg、65kg,水刺压力逐步增加),使三层纤维网固结成一体;采用轧干方式去除纤维网中的多余水分;再将材料采用烘缸方式烘干(其中:烘缸温度为130、140、150℃),制成水刺基材;
(4)将水刺基材送入涂层系统,将胶料分别施加到水刺基材正、反两面;经过烘噪,使胶料固化在水刺基材表面;其中,胶料成分为:水性聚氨酯50%、钛粉15%、消泡剂0.2%、交联剂7.8%、水25%、分散剂2%;
(5)将涂层后的材料经过多区轧光处理(其中:轧光温度150℃,压力为0.4Mpa),再将材料经过冷却辊冷却,使材料表面烫平;经成卷后制成一种200 g/m2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实用新型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其特征在于:呈多层结构,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胶料层(1)、第一纤维层(2)、第二纤维层(3)、第三纤维层(4)和第二胶料层(5);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大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且各相邻纤维层中的纤维相互缠结;所述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密度为0.9~1.1 g/cm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细度为0.1~1.2dtex,纤维长度为25~5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第三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与第二纤维层中的纤维长度之比为6~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与第三纤维层的质量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80~200 g/m2,纵、横向断裂伸长率为0.5~1.8%,透光率≤10%。
CN202122421605.6U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Active CN216466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9598.4U CN219187545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可手撕印刷用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生产装置
CN202122421605.6U CN216466669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21605.6U CN216466669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9598.4U Division CN219187545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可手撕印刷用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66669U true CN216466669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21605.6U Active CN216466669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CN202220919598.4U Active CN219187545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可手撕印刷用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生产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9598.4U Active CN219187545U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可手撕印刷用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的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466669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7545U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7482B (zh) 一种超细纤维织造布合成革及其制造方法
US4774110A (en)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RU2527367C1 (ru) Искусственная кожа со сверхтонкими волокнами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A1267272A (en) Napped sheet having a pattern thereon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109154135B (zh) 一种超细纤维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CN107675357B (zh) 一种双面提花水刺无纺布及制作方法
CN103057219A (zh) 一种高强度涤纶超纤针刺面料
CN102061630A (zh) 一种直纺超细纤维人工皮革及其制造方法
US6671936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fibrous laminate structures with variable color
CN216466669U (zh)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布
JP2004521194A (ja) 磨耗耐性およびドレープ性不織布
CN109881523B (zh) 适用于高车速高克重大辊径压榨造纸毛毯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07746A1 (zh) 水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加工方法
EP1416077A2 (en) Three-dimensional microfibrous fabric with a suede-like effect and method for its preparation
CN101255671B (zh) 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环保型墙纸
CN101849066B (zh) 湿纸搬送用传送带
CN114086397B (zh) 一种高密度非织造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9129A (zh) 一种环保人工皮革的制备方法
CN2706492Y (zh) 提花水刺无纺布
KR100336430B1 (ko) 3층 구조를 갖는 의류용 섬유 시이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H0267197A (ja) 熱孔版印刷用原紙
JP6709059B2 (ja) 広幅且つ伸びを有する人工皮革
JPS62282986A (ja) オフセツト印刷用ゴムブランケツト
CN109763260A (zh) 一种超细旦黏胶纤维与莱赛尔纤维的复合布及其制备工艺
CN210596339U (zh) 一种涤纶长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