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0832U -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0832U
CN216450832U CN202122627388.6U CN202122627388U CN216450832U CN 216450832 U CN216450832 U CN 216450832U CN 202122627388 U CN202122627388 U CN 202122627388U CN 216450832 U CN216450832 U CN 216450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wer
terminal
female sea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73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国鹏
冯显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atcon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atcon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atcon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atcon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73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0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0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0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包括有彼此可浮动对插连接的公头和母座;公头本体的前端凹设有一插接腔,该插接腔的底面延伸出有插接柱;母座本体的前端凸设有凸台,该凸台与插接腔相适配并插入插接腔中,该凸台的表面凹设有第二插接孔和第三插接孔,该第二插接孔与前述插接柱彼此对插,通过将在公头本体中设置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在对应的母座本体中设置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达到减小连接器外形的目的,使得本产品适合很小空间使用;同时,彼此可浮动对插连接的公头和母座分别增加了第一等高螺丝和第二等高螺丝,通过调节各个等高螺丝,实现了公头与母座相对浮动的距离可控,为使用带来便利。

Description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连接器领域对连接器外形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公头与母座的插拔导向间隙小、精度高;并且,由于整体制造需要适应小空间使用,导致自动化设备中各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会相应提高,但在自动生产连接器的加工时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如果插拔连接器时公头与母座的相对位置存在偏差,就会导致现有自动化测试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连接器外形较大导致不便在小空间使用以及不具备浮动空间导致插拔连接不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包括有彼此可浮动对插连接的公头和母座;
公头包括有公头本体、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该公头本体的前端凹设有一插接腔,该插接腔的底面延伸出有插接柱,该插接柱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公头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等高螺丝;该第一电源端子设置于公头本体内,第一电源端子具有第一电源接触部,该第一电源接触部位于第一插接孔中;该第一信号端子设置于公头本体内,第一信号端子具有第一信号接触部,该第一信号接触部位于插接腔中;
母座包括有母座本体、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该母座本体的前端凸设有凸台,该凸台与插接腔相适配并插入插接腔中,该凸台的表面凹设有第二插接孔和第三插接孔,该第二插接孔与前述插接柱彼此对插,母座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等高螺丝,第二等高螺丝与第一等高螺丝彼此相对;该第二电源端子设置于母座本体内,第二电源端子具有第二电源接触部,该第二电源接触部位于第二插接孔中并与第一电源接触部彼此对插连接;该第二信号端子设置于母座本体内,第二信号端子具有第二信号接触部,该第二信号接触部位于第三插接孔中并与第一信号接触部彼此对插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头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一耳部,该第一耳部上开设有第一螺孔,该第一等高螺丝与第一螺孔螺合连接,对应的,该母座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二耳部,该第二耳部上开设有第二螺孔,该第二等高螺丝与第二螺孔螺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该第一信号端子为九个,其呈纵向两排错位排布,对应的,该第二电源端子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该第二信号端子为九个,其呈纵向两排错位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头本体的后端成型有一第一包胶体,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焊线部和第一信号端子的焊线部均埋于第一包胶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母座本体的后端成型有一第二包胶体,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焊线部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焊线部均埋于第二包胶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公头与母座之间可浮动的距离为±0.5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在公头本体中设置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在对应的母座本体中设置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达到减小连接器外形的目的,使得本产品适合很小空间使用;同时,彼此可浮动对插连接的公头和母座分别增加了第一等高螺丝和第二等高螺丝,通过调节各个等高螺丝,实现了公头与母座相对浮动的距离可控,为使用带来便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之公头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之母座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公头 11、公头本体
111、插接腔 112、插接柱
113、第一插接孔 114、第一耳部
115、第一螺孔 12、第一电源端子
121、第一电源接触部 122、第一电源端子的焊线部
13、第一信号端子 131、第一信号接触部
132、第一信号端子的焊线部 14、第一等高螺丝
15、第一包胶体 20、母座
21、母座本体 211、凸台
212、第二插接孔 213、第三插接孔
214、第二耳部 215、第二螺孔
22、第二电源端子 221、第二电源接触部
222、第二电源端子的焊线部 23、第二信号端子
231、第二信号接触部 232、第二信号端子的焊线部
24、第二等高螺丝 25、第二包胶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彼此可浮动对插连接的公头10和母座20。
该公头10包括有公头本体11、第一电源端子12和第一信号端子13;该公头本体11的前端凹设有一插接腔111,该插接腔111的底面延伸出有插接柱112,该插接柱112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113,公头本体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等高螺丝14;该第一电源端子12设置于公头本体11内,第一电源端子12具有第一电源接触部121,该第一电源接触部121位于第一插接孔113中;该第一信号端子13设置于公头本体11内,第一信号端子13具有第一信号接触部131,该第一信号接触部131位于插接腔111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头本体11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一耳部114,该第一耳部114上开设有第一螺孔115,该第一等高螺丝14与第一螺孔115螺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12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该第一信号端子13为九个,其呈纵向两排错位排布;所述公头本体11的后端成型有一第一包胶体15,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焊线部122和第一信号端子的焊线部132均埋于第一包胶体15内。
该母座20包括有母座本体21、第二电源端子22和第二信号端子23;该母座本体21的前端凸设有凸台211,该凸台211与插接腔111相适配并插入插接腔111中,该凸台211的表面凹设有第二插接孔212和第三插接孔213,该第二插接孔212与前述插接柱112彼此对插,母座本体2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等高螺丝24,第二等高螺丝24与第一等高螺丝14彼此相对;该第二电源端子22设置于母座本体21内,第二电源端子22具有第二电源接触部221,该第二电源接触部221位于第二插接孔212中并与第一电源接触部121彼此对插连接;该第二信号端子23设置于母座本体21内,第二信号端子23具有第二信号接触部231,该第二信号接触部231位于第三插接孔213中并与第一信号接触部131彼此对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上述公头10,该母座本体21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二耳部214,该第二耳部214上开设有第二螺孔215,该第二等高螺丝24与第二螺孔215螺合连接,该第二电源端子22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该第二信号端子23为九个,其呈纵向两排错位排布;所述母座本体21的后端成型有一第二包胶体25,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焊线部222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焊线部232均埋于第二包胶体25内;所述公头10与母座20之间可浮动的距离为±0.50mm。
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分别成型出第一电源端子12和第一信号端子13,同时成型出第二电源端子22和第二信号端子23;然后,在第一电源端子12和第一信号端子13外成型出公头本体11,同时,在第二电源端子22和第二信号端子23外成型出母座本体21;接着,将焊线与第一电源端子的焊线部122和第一信号端子的焊线部132连接,同时,将焊线与第二电源端子的焊线部222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焊线部232连接;最后,将第一包胶体15成型于公头本体11的后端,以及,将第二包胶体25成型于母座本体21的后端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将在公头本体中设置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以及,在对应的母座本体中设置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达到减小连接器外形的目的,使得本产品适合很小空间使用;同时,彼此可浮动对插连接的公头和母座分别增加了第一等高螺丝和第二等高螺丝,通过调节各个等高螺丝,实现了公头与母座相对浮动的距离可控,为使用带来便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彼此可浮动对插连接的公头和母座;
公头包括有公头本体、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信号端子;该公头本体的前端凹设有一插接腔,该插接腔的底面延伸出有插接柱,该插接柱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孔,公头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等高螺丝;该第一电源端子设置于公头本体内,第一电源端子具有第一电源接触部,该第一电源接触部位于第一插接孔中;该第一信号端子设置于公头本体内,第一信号端子具有第一信号接触部,该第一信号接触部位于插接腔中;
母座包括有母座本体、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该母座本体的前端凸设有凸台,该凸台与插接腔相适配并插入插接腔中,该凸台的表面凹设有第二插接孔和第三插接孔,该第二插接孔与前述插接柱彼此对插,母座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等高螺丝,第二等高螺丝与第一等高螺丝彼此相对;该第二电源端子设置于母座本体内,第二电源端子具有第二电源接触部,该第二电源接触部位于第二插接孔中并与第一电源接触部彼此对插连接;该第二信号端子设置于母座本体内,第二信号端子具有第二信号接触部,该第二信号接触部位于第三插接孔中并与第一信号接触部彼此对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一耳部,该第一耳部上开设有第一螺孔,该第一等高螺丝与第一螺孔螺合连接,对应的,该母座本体的两侧均向外延伸有第二耳部,该第二耳部上开设有第二螺孔,该第二等高螺丝与第二螺孔螺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该第一信号端子为九个,其呈纵向两排错位排布,对应的,该第二电源端子为并排间隔设置的三个,该第二信号端子为九个,其呈纵向两排错位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本体的后端成型有一第一包胶体,该第一电源端子的焊线部和第一信号端子的焊线部均埋于第一包胶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本体的后端成型有一第二包胶体,该第二电源端子的焊线部和第二信号端子的焊线部均埋于第二包胶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与母座之间可浮动的距离为±0.50mm。
CN202122627388.6U 2021-10-29 2021-10-29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Active CN216450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7388.6U CN2164508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7388.6U CN2164508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0832U true CN216450832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51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7388.6U Active CN216450832U (zh) 2021-10-29 2021-10-29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0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2207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7546521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5995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20090111330A1 (en) Triple mating configurations of connector
CN103779711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3850558U (zh)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205790687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1112941Y (zh) 电连接器
CN216450832U (zh) 电源与信号组装连接器
CN113346290A (zh) 一种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CN108565583A (zh) 正反插usb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71740B (zh) 一种含信号端子的正反双面电连接器
CN212412271U (zh) 稳定型type-c 2.0公头连接器
CN214204044U (zh) 便于生产制作的连接器结构
CN210607765U (zh) 结构改良型连接器
CN113764923A (zh) 结构可靠且性能稳定的Type-C连接器母座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TWI840656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15816531U (zh) 压合式组装的sff连接器结构
CN104538773A (zh) 可正反插的电源插头连接器
CN2927381Y (zh) 电连接器
CN208489486U (zh) 公母座电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14176322U (zh)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CN213602042U (zh) 一种并列多插口电连接器
CN212485692U (zh) 一种高频的板对板连接器
CN216450831U (zh) 可横向浮动的母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