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6322U -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176322U CN214176322U CN202120049092.8U CN202120049092U CN214176322U CN 214176322 U CN214176322 U CN 214176322U CN 202120049092 U CN202120049092 U CN 202120049092U CN 214176322 U CN214176322 U CN 2141763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terminal
- conductive terminal
- insulating shell
- bend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固定于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和与第一连接器插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外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和导电端子,内绝缘壳体位于外绝缘壳体的内框中,内绝缘壳体上方设置有用以插入第二连接器的插槽,内绝缘壳体和外绝缘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多个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导电端子的两端部分别插入至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导电端子的中间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导电端子的两端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连接器因导电端子具有弹性,能够补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互连接时的三个正交方向的偏移,使得连接器的对插区域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组装偏差,且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包括固定于基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可以从第一连接器上拔下。目前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为“硬性”插接方式,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插接部分需精准对接,不能容许组装偏差,一旦组装出现偏差,则易造成连接器变形甚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式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和导电端子,所述外绝缘壳体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内绝缘壳体位于所述外绝缘壳体的内框中,所述内绝缘壳体上方设置有用以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插槽,所述内绝缘壳体和外绝缘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多个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部插入至所述第一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部插入至所述第二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间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两端部。
优选的,所述中间弹性变形部为弯折部。
优选的,所述弯折部包括弯折成倒U型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部具有两个头,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头再向外垂直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部连接;
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外绝缘壳体的内框侧壁和内绝缘壳体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第二弯折部从所述内绝缘壳体的下方绕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连接的末端止于所述第二端子槽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部为水平设置的焊脚部,所述焊脚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部的另一头垂直连接,所述外绝缘壳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壁的底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所述焊脚部水平插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
优选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部为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内绝缘壳体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排竖直的所述第二端子槽,所述接触部竖直插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
优选的,所述接触部包括垂直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竖直段、与竖直部的上方连接的倾斜段以及由所述倾斜段的上端向斜上方弯折的接触段,所述接触段用以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绝缘壳体的插槽内设置于定位部,所述第二端子槽延伸至所述定位部的侧壁上,至少所述接触段插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位于所述定位部的区段中。
优选的,所述外绝缘壳体和所述内绝缘壳体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后再分开而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式连接器因导电端子具有弹性,能够补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相互连接时的三个正交方向的偏移,使得连接器的对插区域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组装偏差,不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对插容差性较差的问题,且提高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的内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的内绝缘壳体和外绝缘壳体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的内绝缘壳体和外绝缘壳体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绝缘壳体和内绝缘壳体的一体成型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与第一连接器1插接的第二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器1包括外绝缘壳体11、内绝缘壳体12和导电端子13,外绝缘壳体11固定于基板上,内绝缘壳体12位于外绝缘壳体11的内框中,内绝缘壳体12上方设置有用以插入第二连接器的插槽122,外绝缘壳体11和内绝缘壳体12上分别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多个第一端子槽111和第二端子槽121,导电端子13的一端部131插入至第一端子槽111内,导电端子13的另一端部132插入至第二端子槽121内,导电端子13的中间弹性变形部133分别连接导电端子13的两端部。
中间弹性变形部133为弯折部,弯折部包括弯折成倒U型的第一弯折部133a和第二弯折部133b,第一弯折部133a的底部具有两个头,第一弯折部133a的一头再向外垂直折弯形成第二弯折部133b,第一弯折部133a与导电端子13的一端部连接,第二弯折部133b与导电端子13的另一端部连接;
第一弯折部133a位于外绝缘壳体11的内框侧壁和内绝缘壳体12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隙中,第二弯折部133b从内绝缘壳体12的下方绕过,第二弯折部133b与导电端子13的另一端部132连接的末端止于第二端子槽121的下方。
导电端子13的一端部为水平设置的焊脚部,焊脚部与第一弯折部133a的底部的另一头垂直连接,外绝缘壳体11长度方向的两侧壁的底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111,焊脚部水平插设于第一端子槽111内。
导电端子13的另一端部132为接触部,接触部与第二弯折部133b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内绝缘壳体12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排竖直的第二端子槽121,接触部竖直插设于第二端子槽121内。
接触部包括垂直于第二弯折部133b的竖直段132a、与竖直段132a的上方连接的倾斜段132b以及由倾斜段132b的上端向斜上方弯折的接触段132c,接触段132c用以与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13接触连接。
内绝缘壳体12的插槽122内设置于定位部123,第二端子槽121延伸至定位部123的侧壁上,至少接触段132c插设于第二端子槽121位于定位部123的区段中。
优选的,外绝缘壳体11和内绝缘壳体12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后再分开而形成。在成型时外绝缘壳体11和内绝缘壳体12在一套注塑模具中成型,成型后外绝缘壳体11和内绝缘壳体12之间具有连接点K,然后再连接点切除,即形成独立的外绝缘壳体11和内绝缘壳体12,从而用于连接器组装,如此,通过一套模具成型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产品尺寸的精确度,从而方便于后续的组装,同时降低了装配成本。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的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外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和导电端子,所述外绝缘壳体固定于基板上,所述内绝缘壳体位于所述外绝缘壳体的内框中,所述内绝缘壳体上方设置有用以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插槽,所述内绝缘壳体和外绝缘壳体上分别设置有并排分布的多个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部插入至所述第一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部插入至所述第二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的中间弹性变形部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两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弹性变形部为弯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弯折成倒U型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部具有两个头,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头再向外垂直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部连接;
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所述外绝缘壳体的内框侧壁和内绝缘壳体的外侧壁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第二弯折部从所述内绝缘壳体的下方绕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连接的末端止于所述第二端子槽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部为水平设置的焊脚部,所述焊脚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底部的另一头垂直连接,所述外绝缘壳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壁的底端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端子槽,所述焊脚部水平插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部为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内绝缘壳体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排竖直的所述第二端子槽,所述接触部竖直插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竖直段、与竖直段的上方连接的倾斜段以及由所述倾斜段的上端向斜上方弯折的接触段,所述接触段用以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壳体的插槽内设置于定位部,所述第二端子槽延伸至所述定位部的侧壁上,至少所述接触段插设于所述第二端子槽位于所述定位部的区段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壳体和所述内绝缘壳体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后再分开而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49092.8U CN214176322U (zh) | 2021-01-09 | 2021-01-09 |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49092.8U CN214176322U (zh) | 2021-01-09 | 2021-01-09 |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176322U true CN214176322U (zh) | 2021-09-10 |
Family
ID=7759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49092.8U Active CN214176322U (zh) | 2021-01-09 | 2021-01-09 |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176322U (zh) |
-
2021
- 2021-01-09 CN CN202120049092.8U patent/CN2141763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0403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4176322U (zh) |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 |
CN203218516U (zh) | 防插垮板对板电连接器 | |
CN216289114U (zh) | 一种折弯卡钩16p连接器 | |
CN219123618U (zh) | 一种新型type-c连接器 | |
CN218867525U (zh) | 一种板对板高频电连接器 | |
CN212412271U (zh) | 稳定型type-c 2.0公头连接器 | |
CN212209825U (zh) |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 |
CN219553964U (zh) | 一种以太网信号传输连接器 | |
CN219801314U (zh) | 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及连接器组合 | |
CN220692351U (zh) | 改进的插入式6pin连接器 | |
TWI404276B (zh) | Coaxi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1628930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2517546U (zh) | 缆线连接器结构 | |
CN220306560U (zh) | 插入式公头连接器 | |
CN113517584A (zh) | 连接端子和连接器 | |
CN213816601U (zh) | 可斜插拔的连接器 | |
CN114142285B (zh) | 一种type-c连接器 | |
KR100647882B1 (ko) | 접속력 향상구조를 갖는 전기접속기용 커넥터 | |
CN221596949U (zh) | 一种动力电池防水接口用贴片式连接器 | |
CN217956288U (zh) |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7158752U (zh) | 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8005410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 |
CN221226604U (zh) | 一种热插拔胶座 | |
CN220544340U (zh) | 一种fakra连接器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5000 No.98 Ruyuan Road, Chengyang street, Xi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Xinya Diant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98 Ruyuan Road, Chengyang street, Xi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Xinya Diantong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