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53073U - 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53073U CN216353073U CN202121079963.7U CN202121079963U CN216353073U CN 216353073 U CN216353073 U CN 216353073U CN 202121079963 U CN202121079963 U CN 202121079963U CN 216353073 U CN216353073 U CN 216353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screen
- support
- supporting
- bending
- b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柔性屏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弯折部,弯折部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弯折部包括至少部分弯折区,第一支撑部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和/或,第二支撑部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弯折部为金属件或者弹性件,这样能够实现柔性屏的反复弯折,避免柔性屏支撑件出现断裂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延长柔性屏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屏被称作为可弯曲的显示屏,随着柔性屏技术的逐渐成熟,柔性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电子设备上,用以实现电子设备的多样化。
其中,为了保证柔性屏的平整度和刚度,通常在柔性屏背离显示面的一侧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贴合在柔性屏上。支撑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支撑片,多个支撑片之间粘接相连,以对柔性屏进行支撑。一般的,支撑片的材质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聚酯纤维材料、碳素钢、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材料。
然而,上述的支撑件无法保证柔性屏多次反复弯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柔性屏在进行反复弯折后,能够避免柔性屏支撑件出现断裂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延长柔性屏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弯折部包括至少部分弯折区;
所述第一支撑部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所述弯折部为金属件或者弹性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件,通过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弯折部,并且该柔性屏支撑件为平面拼接式结构,相比于现有中的层叠式复合板材而言,本申请中的柔性屏支撑件一方面能够对柔性屏进行支撑,从而确保柔性屏的平整度和刚度,另一方面便于在柔性屏支撑件的中部弯折部加工部分弯折区,从而有利于实现弯折,并且避免了柔性屏支撑件容易断裂的问题。
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并且该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均由低密度材料制成,这样能够降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重量,其次,设置弯折部为金属件或者弹性件,并且该金属件或者弹性件由弹性较好、刚度较大或者密度较低的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中部弯折区的弹性模量,同时密度较低,便于弯折区进行弯折,因此,解决了现有中的支撑件无法实现柔顺地反复弯折,并且不能有效的对柔性屏进行支撑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弯折部为由铬合金、钴合金、镍合金、钼合金、钨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金属基复合材料,或,所述弯折部为由轻质钢材、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非晶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件;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部为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三氧化二铝纤维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为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三氧化二铝纤维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
通过设置弯折部为由铬合金、钴合金、镍合金、钼合金、钨合金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金属基复合材料,且铬合金、钴合金、镍合金、钼合金、钨合金等材料均为高弹性模量材料,这样有利于提高中部弯折区的弹性模量。
其次,还可以设置弯折部为由轻质钢材、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非晶合金等材料制成的金属件,且轻质钢材、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非晶合金等材料均为低密度材料,这样便于在柔性屏支撑件的中部弯折部加工部分弯折区,从而有利于实现弯折,并且避免了柔性屏支撑件容易断裂的问题。
其次,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以为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三氧化二铝纤维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且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三氧化二铝纤维等材料的密度较低,这样能够降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重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支撑件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形成所述弯折区。
通过设置贯穿孔,并且该弯折部为镂空区,一方面能够减缓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受到的拉伸力,另一方面能够分担部分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受到的拉伸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由于拉伸力过大而造成断裂的问题,再一方面设置镂空区,能够减轻柔性屏支撑件的重量,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重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贯穿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贯穿孔沿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通过间隔设置多个贯穿孔,这样有助于提高缓冲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所述贯穿孔之间设置有连接部;
在沿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贯穿孔交错排布。
通过设置连接部,并且连接部与贯穿孔交错排布,这样有利于保证弯折部的强度,避免当多个贯穿孔排成一列或者一排时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均具有连接面,通过设置连接面,能够实现弯折部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面倾斜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之间均具有重叠部,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重叠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重叠部。
通过设置重叠部,部分弯折部朝向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大弯折部的弯折面积,另一方面更大程度上分担了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受到的拉伸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由于拉伸力过大而造成断裂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嵌合连接,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嵌合连接处;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嵌合连接,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嵌合连接处。
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第一凹陷部、第二凸起部及第二凹陷部,能够实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弯折部之间的配合连接,并且便于用户安装或者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粘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导电涂层;
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柔性屏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端面。
通过设置导电涂层,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中的导电可以穿过导电涂层,并传递至柔性屏上,从而实现柔性屏与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模组,包括柔性屏和上述的柔性屏支撑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弯折区;
所述柔性屏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贴合,所述柔性屏支撑件的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贴合,所述柔性屏支撑件的弯折部与所述弯折区对应贴合。这样在使用时,一方面能够提高对柔性屏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柔性屏的平整度和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柔性屏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包括上述柔性屏模组,一方面确保了柔性屏的平整度和刚度,另一方面便于在柔性屏支撑件的中部弯折部加工部分弯折区,从而有利于实现弯折,并且避免了柔性屏支撑件容易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支撑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部加工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弯折部加工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结构的柔性屏支撑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支撑部; 11-第一凹陷部; 20-第二支撑部; 21-第二凹陷部;
30-弯折部; 301-贯穿孔; 302-连接部; 31-第一凸起部;
32-第二凸起部; 40-连接面; 50-重叠部; 60-第一表面;
70-第二表面; 80-导电涂层; 90-柔性屏; 91-第一显示区;
92-弯折区; 93-第二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柔性屏被称作为可弯曲的显示屏,随着柔性屏技术的逐渐成熟,柔性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电子设备上,用以实现电子设备的多样化,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柔性屏可以进行反复弯折或者展开,例如,当用户需要携带电子设备时,用户可以将柔性屏进行对折放入包中或者口袋中,当用户需要观看电子设备时,用户可以将柔性屏进行展开。
然而,当对柔性屏进行反复弯折或者展开时,柔性屏的相对两侧会不断受到向内的压缩力以及向外的拉伸力,这样在长时间的使用下,容易导致柔性屏的平整度和刚度不够高,其中,刚度被称作为弹性模量,是指材料或者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一般的,弹性模量或者刚度越大,弹性形变越小,弹性模量或者刚度越小,弹性形变越大。
因此,为了保证柔性屏在反复弯折或者展开时的平整度和刚度,通常在电子设备的内部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贴合在柔性屏上,以对柔性屏进行支撑,其中,支撑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支撑件与柔性屏在配合使用时,在保证柔性屏的平整度和刚度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柔性屏的反复弯折,一般的支撑件在配置时,支撑件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支撑片,多个支撑片之间粘接相连,以对柔性屏进行支撑。
然而,设置层叠式的支撑件结构,由于层叠式种各个支撑片的材料各不相同,这样不利于加工中间段的弯折区,并且对柔性屏进行弯折或者展开时,支撑件不断受到压缩力和拉伸力,容易导致支撑件出现断裂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实现柔性屏的反复弯折。
另外,现有的支撑件材质一般为不锈钢、钛合金或者铝合金,其中,采用不锈钢材质时,支撑件的重量较重,这样不利于实现整体的轻量化,采用钛合金或者铝合金时,钛合金、铝合金的密度较低,这样能够实现支撑件的轻量化,但是支撑件中部弯折区的弹性模量偏低,导致支撑件的弯折以及跌落可靠性较差,其中,跌落可靠性是指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该电子设备的结构是否变形。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多种不同结构、不同材质的支撑件,以对柔性屏进行支撑,其中,第一种实现方式为:支撑件为改进的纤维金属层压板,该纤维金属层压板包括相互粘合的纤维增强复合层和金属板的纤维金属层压板,该技术优先选用刚度和强度在适当范围内匹配的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通过交替堆叠金属薄层与纤维增强预浸料坯并热压复合,制备出具有刚度、静强度和抗疲劳性恰当组合的纤维金属层压板,这样能够增强复合材料的轻量化与金属的强韧性,并且可以用于压缩屈曲高度主导、对拉伸和疲劳载荷不敏感的结构中。
然而,采用这种加工方式,由于该纤维金属层压板的材料主要是低弹性模量纤维复合材料的复合,容易导致压板整体的弹性模量下降,从而不利于实现柔性屏的反复弯折,并且,复合层压板在弯折时容易出现当拉伸力过大时而导致弯折部出现断裂的问题,因此,不能有效的对柔性屏进行支撑。
其中,第二种实现方式为:支撑件为聚酯纤维金属复合板,适用于车辆中,该技术通过上粘结层将上层金属板粘结于聚酯纤维芯层板的上表面,通过下粘结层将下层金属板粘结于聚酯纤维芯层板的下表面,该金属复合板在保证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支撑件的重量,实现支撑件的轻量化,另外,具有一定的吸音效果,并且防火等级也较高。
然而,该技术中利用低密度的聚酯纤维作为芯层,有效降低了整体重量,但是多层层叠胶黏及中心的聚酯纤维层不利于支撑件实现弯折,并且由于低弹性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复合,容易导致层压板整体弹性模量下降,从而无法实现柔顺地反复弯折,不能有效的对柔性屏进行支撑。
其中,第三种实现方式为:支撑件为焦化设备用不锈钢复合板,该技术通过胶粘、高温辊压复合不锈钢基板、碳素钢基板和碳纤维板,并在碳纤维板上方与不锈钢基板之间填充有玻璃纤维层,碳纤维板下方与碳素钢基板之间填充有碳纤维层,玻璃纤维层和碳纤维层内部均设有加强筋,使得不锈钢复合板具有良好的刚性支撑结构,其中,玻璃纤维层和碳纤维层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使得不锈钢复合板整体也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然而,该技术采用不锈钢、碳素钢、碳纤维板,并利用聚氨酯胶层与碳纤维、玻璃纤维过渡层连接,辅以加强筋,能够获得兼具耐高温、耐蚀以及隔音效果的复合板材。但是碳素钢、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材料的弹性模量较低,这样导致复合材料整体的弹性模量下降,并且层叠复合板材不利于支撑件实现弯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柔性屏支撑件可用于支撑柔性屏,柔性屏与柔性屏支撑件共同组成柔性屏模组,并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柔性屏的移动或固定电子设备。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手机为可折叠手机,其中,可折叠手机可以包括柔性屏、柔性屏支撑件、后壳、金属中框、电路板及电池,金属中框位于柔性屏与后壳之间,柔性屏支撑件设置在背离柔性屏的一侧,并贴合在柔性屏上,其中,柔性屏作为可折叠手机的显示屏,柔性屏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连接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弯折区,柔性屏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弯折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一显示区对应贴合,第二支撑部与第二显示区对应贴合,弯折部与弯折区对应贴合,这样柔性屏支撑件与柔性屏在配合使用时,柔性屏支撑件能够对柔性屏起到支撑的作用,另外柔性屏在反复进行弯折后还能够保证平整度和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与普通智能电子设备不同的是,具有柔性屏的电子设备是采用柔性显示触摸屏,这种柔性显示屏是在柔性OLED的基础上,将原本刚性的保护玻璃变成了可以弯折的柔性材料,其中,选用的柔性材料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柔韧性,还要具有低厚度、高硬度、高透光及耐高温的特性。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其中,柔性屏支撑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及弯折部30,弯折部30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0与第二支撑部2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均为独立设置,这样在使用时便于拆卸或者安装。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柔性屏支撑件采用平面拼接式结构,这样柔性屏在使用时,可以沿着图1中的箭头a方向或者箭头b方向进行弯折,其中,将柔性屏支撑件沿着图1中a方向进行弯折时,第一支撑部10会同时受到两个作用力,其中,第一支撑部10靠近柔性屏90一侧的端面会受到第二支撑部20的压缩力,第一支撑部10背离柔性屏90一侧的端面会受到第二支撑部20的拉伸力,同样的,将柔性屏支撑件沿图1中b方向进行弯折时,第二支撑部20会同时受到两个作用力,其中,第二支撑部20靠近柔性屏90一侧的端面会受到第一支撑部10的压缩力,第二支撑部20背离柔性屏90一侧的端面会受到第一支撑部10的拉伸力。
其中,为了避免柔性屏支撑件在不断受到压缩力和拉伸力时而出现断裂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弯折部30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弯折区,通过设置弯折区,这样柔性屏90在使用时,一方面弯折区能够减缓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受到的拉伸力,另一方面将弯折部30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之间,这样从第一支撑部10向第二支撑部20处弯折,或者是从第二支撑部20向第一支撑部10弯折,弯折部30上的弯折区均能够承担部分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所受到的拉伸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由于拉伸力过大而造成断裂的问题。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弯折部30可以为金属件,并且该金属件可以由刚度较大的材料制成,这样有利于提高中部弯折区的弹性模量,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为高弹性模量的材料,例如:高弹性模量的材料包括铬合金、钴合金、镍合金、钼合金、钨合金或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另外,弯折部30的材料还可以为低密度材料,例如:低密度材料可以包括轻质钢材、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非晶合金等材料,这样便于在柔性屏支撑件的中部弯折部加工部分弯折区,从而有利于实现弯折,并且避免了柔性屏支撑件容易断裂的问题,其中,当弯折部30的材料为轻质钢材时,轻质钢材可以为铝含量大于或者等于5wt.%的轻质钢材。需要说明的是,弯折部3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材料。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弯折区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弯折区本身可以为弹性件或者橡胶件,或者,弯折区上可以设置有弹性件,这样,柔性屏90在使用时,一方面确保了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实现弯折或者展开,另一方面弹性件可以为弯折部30提供弹性恢复力,能够辅助弯折部30在弯折后可以快速复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可以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第二支撑部20可以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并且该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均由低密度材料制成,这样能够降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重量,从而便于实现弯折,例如,第一支撑部10的材料可以为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纤维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三氧化二铝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包括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硅醚树脂、聚烯烃、聚酰胺、聚甲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轻质金属材料包括轻质钢材(Al含量大于或者等于5wt.%)、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第二支撑部20的材料也可以包括上述材料,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材料,还可以为其他低密度纤维复合材料或者轻质金属材料。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弯折区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直线型、弧形或者其他的形状,能够起到减缓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受到的拉伸力,避免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由于拉伸力过大而造成断裂即可,也就是说,弯折区的形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具有弯折区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柔性屏支撑件为平面拼接式结构,相比于现有中的层叠式复合板材而言,本申请中的柔性屏支撑件一方面能够对柔性屏90进行支撑,从而确保柔性屏90的平整度和刚度,另一方面便于在柔性屏支撑件的中部弯折部30加工部分弯折区,从而有利于实现弯折,并且避免了柔性屏支撑件容易断裂的问题。
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并且该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均由低密度材料制成,这样能够降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重量,其次,设置弯折部30为金属件或者弹性件,并且该金属件或者弹性件由弹性较好、刚度较大或者密度较低的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中部弯折区的弹性模量,同时,材料的密度较低,这样便于实现弯折区的弯折,因此,解决了现有中的支撑件无法实现柔顺地反复弯折,并且不能有效的对柔性屏90进行支撑的问题。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弯折部30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之间,其中,弯折部30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弯折部30相对的两侧可以通过卡接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上,或者,也可以通过紧固件紧固在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上,还可以通过粘合方式,例如可以采用胶粘剂将弯折部30相对的两侧粘接在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尺寸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可以实现柔性屏支撑件的反复弯折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之间的组装工艺流程主要可以包括胶粘、热压、轧制、嵌合或者机构连接这几个步骤,具体详细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第一步:将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依次平铺,将弯折部30相对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进行粘接;第二步:通过热压机对粘接后的复合板进行热压,其中,热压是指对铺装成型后的板材加热同时加压制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耐水性能的纤维板材的工艺过程;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的轧制速度和压下量,对热压粘接后的板材进行轧制,从而获得无段差的复合板材,其中,无段差是指部件与部件之间完全配合,没有产生多余的毛边或者毛刺等;第四步:对轧制后的复合板材进行分片处理,将复合板材切边为产品所需大小;第五步:对复合板材进行粗整平、精整平、覆膜或油印、曝光及显影;第六步:对复合板材进行蚀刻、脱膜和清洗,最终获得所需要的柔性屏支撑件。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胶粘时,首先需要对粘接面进行砂纸打磨或者喷砂处理,这样能够清除板材表面上的毛刺,使得粘接面表面平滑、平整,打磨完后对其胶粘,胶粘结束后需要进行挥发,使其达到最大的粘接效果,这个挥发过程也被叫做固化过程,当固化结束后,对复合后的板材进行矫直以及整形。另外,在进行热压时,热压主要包括预压实、加热压实、冷却脱膜以及矫正和整形这几个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弯折部30上可以设置有贯穿柔性屏支撑件的贯穿孔301,贯穿孔301形成弯折区,并且如图3中可以看出,弯折区为镂空区,镂空区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之间,通过设置弯折部30为镂空区,一方面能够减缓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受到的拉伸力,另一方面能够分担部分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受到的拉伸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由于拉伸力过大而造成断裂的问题,再一方面设置镂空区,能够减轻柔性屏支撑件的重量,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重量。需要说明的是,贯穿孔301的形状和数量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例如,贯穿孔301的形状可以为长圆孔、圆孔、六边形或者为异型孔,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以设置贯穿孔301为长圆孔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贯穿孔301可以为多个,多个贯穿孔301沿第一支撑部10至第二支撑部20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支撑部10至第二支撑部20的方向可以如图2中箭头c方向所示,也就是说,多个贯穿孔301可以在横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或者,多个贯穿孔301也可以在纵向上依次间隔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通过对弯折部30进行蚀刻,并加工成规则的贯穿孔301,这样有助于提高缓冲效果,其中,加工前的弯折部30如图4a中所示,加工后的弯折部30如图4b所示。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3所示,相邻的贯穿孔301之间可以设置有连接部302,在沿第一支撑部10至第二支撑部20的方向上,连接部302与贯穿孔301交错排布,通过设置连接部302,并且连接部302与贯穿孔301交错排布,这样有利于保证弯折部30的强度,避免当多个贯穿孔301排成一列或者一排时容易出现断裂的问题。
其中,弯折部30在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相连时,第一支撑部10与弯折部30的连接处,以及第二支撑部20与弯折部30的连接处,均可以具有连接面40,其中,连接面40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四种:
其中,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如图5a至图6b所示,连接面40可以垂直于第一支撑部10至第二支撑部20的方向,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面40可以为连接面A,这样通过设置连接面A,弯折部30的两端可以通过连接面A连接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从而实现弯折部30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相连;其中,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支撑部10至第二支撑部20的方向上,连接面40还可以倾斜设置,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面40可以为连接面B,这样通过设置连接面B,弯折部30的两端可以通过连接面B连接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从而实现弯折部30与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的相连。
其中,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如图5a至图6b所示,在垂直于第一支撑部10至第二支撑部20的方向上,第一支撑部10和弯折部30之间,以及第二支撑部20和弯折部30之间均具有重叠部50,通过设置重叠部50,弯折部30的两端分别通过重叠部50连接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其中,连接面40位于重叠部50中。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重叠部50的重叠面积不做限定,例如,重叠部50可以如图5a中所示设置,或者,重叠部50可以如图6a中所示设置,其中,部分弯折部30朝向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设置,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大弯折部30的弯折面积,另一方面更大程度上分担了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受到的拉伸力,从而避免第一支撑部10和第二支撑部20由于拉伸力过大而造成断裂的问题。
其中,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如图9a和图9b所示,第一支撑部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凸起部31,弯折部3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1,或者,第一支撑部1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1,弯折部3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凸起部31,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以第一支撑部10上设置第一凹陷部11,弯折部30上设置第一凸起部3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凸起部31与第一凹陷部11嵌合连接,连接面40位于第一凸起部31与第一凹陷部11的嵌合连接处。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2,弯折部3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凹陷部21,或者,第二支撑部2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凹陷部21,弯折部3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2,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以第二支撑部20上设置第二凹陷部21,弯折部30上设置第二凸起部32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凸起部32与第二凹陷部21嵌合连接,连接面40位于第二凸起部32与第二凹陷部21的嵌合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31、第一凹陷部11、第二凸起部32及第二凹陷部21,这样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及弯折部30在配合使用时,第一凸起部31与第一凹陷部11嵌合连接,第二凸起部32与第二凹陷部21嵌合连接,从而完成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及弯折部30之间的配合连接,并且便于用户安装或者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凸起部31、第一凹陷部11、第一凸起部31及第二凹陷部21的形状和尺寸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一凸起部31和第一凸起部31可以设置为插槽形状,具体的可以为U型槽、直线型槽或者其他的形状,第一凹陷部11和第二凹陷部21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凸起部31和第一凸起部31相互匹配的形状,也就是说,第一凸起部31、第一凹陷部11、第一凸起部31及第二凹陷部21的形状和尺寸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能实现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及弯折部30之间的连接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包括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均可以设置有导电涂层80,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表面60可以为弯折部30朝向柔性屏90一侧的端面,第二表面70可以为弯折部30背离柔性屏90一侧的端面,通过设置导电涂层80,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中的导电可以穿过导电涂层80,并传递至柔性屏90上,从而实现柔性屏90与电子设备内部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涂层80可以包括铝、铁、镁、钛、锌、隔、锡、铜、镍、铬、银等金属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厚度可以为0.02~0.05mm,导电涂层80可以通过胶粘、轧制、电镀、PVD等方式附着在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当导电涂层80附着完成后并经过轧制,这样能够消除因加工精度不高而导致出现段差或者毛边,从而提高柔性屏支撑件的整体平面度。
其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取,并组合使用制作复合板,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组合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六种:
其中,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组合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镍合金-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其中,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均贴合铝合金薄片,制备过程如下:
a、将碳纤维布(厚度0.02mm)两侧表面浸润环氧树脂后得到单层预浸料(厚度0.025mm),然后将单层预浸料按0°/90°/0°/0°/90°/0°的叠合角度进行层叠,形成厚度为0.15mm的环氧树脂碳纤维叠层预浸料。
b、选取宽30mm、厚0.15mm、弹性模量≥220MPa的镍合金,如NiCr21Mo14W,在中部弯折区(宽20mm)刻蚀出多孔镂空结构,同时在两侧截面加工出宽5mm的台阶、斜坡等结构,并可打孔作为搭接嵌合部。
c、将环氧树脂碳纤维叠层预浸料、多孔镂空镍合金片、环氧树脂碳纤维叠层预浸料依次平铺,各有5mm宽的搭接嵌合部;将热压机升温到150℃,模具间隙为0.15mm,在150℃下压合30min,得到厚度0.15mm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镍合金-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
d、将复合板上下表面与将要贴合的金属薄片(厚度为0.05的铝合金薄片)用砂纸打磨并清洗,将金属薄片、复合板、金属薄片依次层叠轧制,压下量10%,轧制速度50mm/s,获得无段差、电连接性好的复合板材。
e、将复合板材进行切边,分切为产品所需大小。
其中,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组合为: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轻质钢-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板,其中,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均电镀锌,制备过程如下:
a、将玻璃纤维布(厚度0.02mm)两侧表面浸润环氧树脂后得到单层预浸料(厚度0.025mm),然后将单层预浸料按0°/-45°/+45°/0°/0°/+45°/-45°/0°的叠合角度进行层叠,形成厚度为0.15mm的酚醛树脂玻璃纤维叠层预浸料。
b、选取宽30mm、厚0.15mm轻质钢材(Al含量≥5%)在中部弯折区(宽20mm)刻蚀出多孔镂空结构,同时在两侧截面加工出宽5mm的台阶、斜坡等结构,并可打孔作为搭接嵌合部。
c、将酚醛树脂玻璃纤维叠层预浸料、多孔镂空轻质钢片、酚醛树脂玻璃纤维叠层预浸料依次平铺,各有5mm宽的搭接嵌合部;将热压机升温到150℃,模具间隙为0.15mm,在150℃下压合30min,得到厚度0.15mm的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轻质钢-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板。
d、将复合板上下表面碱洗除油,酸洗,粗化,中和处理,化学活化后电镀20~30μm的锌层,随后轧制,压下量10%,轧制速度50mm/s,获得无段差、电连接性好的复合板材。
e、将复合板材进行切边,分切为产品所需大小。
其中,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组合为: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钼合金-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其中,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均通过PVD镀银,制备过程如下:
a、将芳纶纤维布(厚度0.02mm)两侧表面浸润环氧树脂后得到单层预浸料(厚度0.025mm),然后将单层预浸料按0°/90°/0°/0°/90°/0°的叠合角度进行层叠,形成厚度为0.15mm的环氧树脂芳纶纤维叠层预浸料。
b、选取宽30mm、厚0.15mm钼合金(如钼365),在中部弯折区(宽20mm)刻蚀出多孔镂空结构,同时在两侧截面加工出宽5mm的台阶、斜坡等结构,并可打孔作为搭接嵌合部。
c、将环氧树脂芳纶纤维叠层预浸料、多孔镂空钼合金片、环氧树脂芳纶纤维叠层预浸料依次平铺,各有5mm宽的搭接嵌合部;将热压机升温到150℃,模具间隙为0.15mm,在150℃下压合30min,得到厚度0.15mm的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钼合金-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
d、将复合板上下表面碱洗除油、酸洗、粗化、中和处理和化学活化,电镀20~30μm的铬层,随后PVD镀银,接着进行轧制,压下量10%,轧制速度50mm/s,获得无段差、电连接性好的复合板材。
e、将复合板材进行切边,分切为产品所需大小。
其中,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组合为: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钴合金-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其中,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贴合铝合金薄片;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组合为: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铬合金-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板,其中,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贴合铝合金薄片;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可以组合为: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钨合金-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板,其中,第一表面60和第二表面70上贴合铝合金薄片。其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以及弯折部30的材料之间的组合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组合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柔性屏模组,其中,该柔性屏模组可以包括柔性屏90和上述任一的柔性屏支撑件,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90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91、第二显示区93以及连接第一显示区91和第二显示区93的弯折区92,这样柔性屏支撑件和柔性屏90在配合使用时,柔性屏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部10与第一显示区91对应贴合,柔性屏支撑件的第二支撑部20与第二显示区93对应贴合,柔性屏支撑件的弯折部30与弯折区92对应贴合,这样在使用时,一方面能够提高对柔性屏90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柔性屏90的平整度和刚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上述的柔性屏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包括柔性屏模组,一方面确保了柔性屏的平整度和刚度,另一方面便于在柔性屏支撑件的中部弯折部加工部分弯折区,从而有利于实现弯折,并且避免了柔性屏支撑件容易断裂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柔性屏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弯折部包括至少部分弯折区;
所述第一支撑部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为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所述弯折部为金属件或者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为由铬合金、钴合金、镍合金、钼合金、钨合金中任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金属基复合材料,或,所述弯折部为由轻质钢材、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非晶合金中任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件;
和/或,所述第一支撑部为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三氧化二铝纤维中任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为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三氧化二铝纤维中任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件或者纤维复合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支撑件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形成所述弯折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贯穿孔沿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贯穿孔之间设置有连接部;
在沿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贯穿孔交错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均具有连接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连接面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至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之间均具有重叠部,所述弯折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重叠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重叠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嵌合连接,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嵌合连接处;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嵌合连接,所述连接面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嵌合连接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粘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均设置有导电涂层;
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柔性屏一侧的端面,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弯折部背离所述柔性屏一侧的端面。
13.一种柔性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和上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支撑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弯折区;
所述柔性屏支撑件的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对应贴合,所述柔性屏支撑件的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贴合,所述柔性屏支撑件的弯折部与所述弯折区对应贴合。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和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79963.7U CN216353073U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79963.7U CN216353073U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53073U true CN216353073U (zh) | 2022-04-19 |
Family
ID=81128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79963.7U Active CN216353073U (zh) | 2021-05-18 | 2021-05-18 | 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53073U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22268A (zh) * | 2022-05-31 | 2022-07-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支撑板、显示屏组件及柔性屏电子设备 |
CN114973952A (zh) * | 2022-05-26 | 2022-08-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 |
CN114980587A (zh) * | 2022-05-16 | 2022-08-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支撑板、壳体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990551A (zh) * | 2022-06-10 | 2022-09-02 | 湖北可俐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金属折叠屏衬板制造方法 |
CN115100960A (zh) * | 2022-06-22 | 2022-09-2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CN115116338A (zh) * | 2022-07-25 | 2022-09-2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CN115404523A (zh) * | 2022-09-02 | 2022-11-29 | 深圳市久维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钛合金折叠手机衬板的制作工艺 |
WO2022253089A1 (zh) * | 2021-05-31 | 2022-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结构、柔性屏组件和可折叠终端 |
CN116517950A (zh) * | 2023-04-10 | 2023-08-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
CN117153042A (zh) * | 2023-01-13 | 2023-12-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屏设备以及纤维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
WO2024016672A1 (zh) * | 2022-07-20 | 2024-01-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终端设备 |
WO2024046338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屏幕支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
WO2024124549A1 (zh) * | 2022-12-16 | 2024-06-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支撑件、支撑件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5-18 CN CN202121079963.7U patent/CN2163530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53089A1 (zh) * | 2021-05-31 | 2022-1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复合结构、柔性屏组件和可折叠终端 |
CN114980587A (zh) * | 2022-05-16 | 2022-08-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支撑板、壳体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980587B (zh) * | 2022-05-16 | 2024-09-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支撑板、壳体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973952A (zh) * | 2022-05-26 | 2022-08-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组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 |
CN114822268A (zh) * | 2022-05-31 | 2022-07-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支撑板、显示屏组件及柔性屏电子设备 |
CN114990551A (zh) * | 2022-06-10 | 2022-09-02 | 湖北可俐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轻量化金属折叠屏衬板制造方法 |
CN115100960A (zh) * | 2022-06-22 | 2022-09-23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CN115100960B (zh) * | 2022-06-22 | 2023-06-0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WO2024016672A1 (zh) * | 2022-07-20 | 2024-01-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终端设备 |
CN115116338A (zh) * | 2022-07-25 | 2022-09-2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支撑件及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WO2024046338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屏幕支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5404523A (zh) * | 2022-09-02 | 2022-11-29 | 深圳市久维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钛合金折叠手机衬板的制作工艺 |
WO2024124549A1 (zh) * | 2022-12-16 | 2024-06-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支撑件、支撑件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7153042A (zh) * | 2023-01-13 | 2023-12-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折叠屏设备以及纤维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
CN116517950A (zh) * | 2023-04-10 | 2023-08-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353073U (zh) | 柔性屏支撑件、柔性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0062687B (zh) | 一体化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476329B (zh) | 夹层板及夹层板的制造方法 | |
TWI487619B (zh) | A metal foil composite body and a flexible printed board using the same, and a molded body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EP2383113B1 (en) | Metal foil with carrier | |
US9992874B2 (en) | Metal foil with carrier | |
KR20180104582A (ko) | 전자파 실드재 | |
CN108715065A (zh) | 一种保护膜复合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0840179U (zh) | 一种柔性线路板层压叠板结构 | |
JP5015449B2 (ja) | 電子写真用ブレードの曲げ加工方法 | |
JPH06165842A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
JP2581239B2 (ja) | 積層板成形用金属体及び該金属体とプリプレグの構成体並びに金属張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 |
WO2020001331A1 (zh) |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产品 | |
CN216031344U (zh) | 模切装置及模切机 | |
JP4304262B2 (ja) | 支持体付き銅箔及び銅箔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2791079B (zh) | 挠性电路板制作方法及用该方法制作的挠性电路板 | |
CN219981149U (zh) | 一种软性电路板补强压合避位工具 | |
JPH01163059A (ja) | 金属箔張り積層板 | |
CN218183621U (zh) | 一种带胶钢片补强板 | |
WO2009020243A1 (ja) | ウェーハ用フレーム | |
KR100395266B1 (ko) | 인쇄회로기판의 부품 | |
JPH08290434A (ja) | 熱プレス用クッション板 | |
CN210120697U (zh) | 一种耐磨绝缘覆铜板 | |
CN220613636U (zh) | 一种复合砂纸 | |
CN114110410A (zh) | 一种平板式高压差承压可定压力单向翻转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