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1267U -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1267U
CN216341267U CN202122557548.4U CN202122557548U CN216341267U CN 216341267 U CN216341267 U CN 216341267U CN 202122557548 U CN202122557548 U CN 202122557548U CN 216341267 U CN216341267 U CN 216341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nch
oil
main body
maintenance
oil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575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轩
刘谆
孟有田
刘彩霞
李龙龙
熊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chuan Group Nickel Cobal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chu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chua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chu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575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1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1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1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涉及维修地沟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维修地沟施工复杂、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问题,包括地沟主体,地沟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人行台阶,与人行台阶正对的一端设置有集油结构;集油结构包括设置在地沟主体底部的集油坑,地沟主体上方设置有收油盘,收油盘与集油坑连通;地沟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收油盘滑动的油盘滑轨;该维修地沟设计合理,施工简单,经济适用,能够使井下无轨设备在不起吊的情况下对车辆底部进行维修,同时在车辆维修保养需放油时,可根据不同的放油部位移动收油盘,达到很好的收油效果,避免维修地沟中油污对维修环境的破坏,移动可拆卸的收油盘,能够根据维修需要灵活调整所需的维修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维修地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各金属矿山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井下无轨设备,承担着打眼、装药、铲装、运矿等重要任务,为了保障各无轨设备正常运转,无轨设备的维护保养尤为重要,部分维修部位位于车辆的底部,由于受井下空间及起重设备的限制,大多数无轨设备需要在维修地沟内进行,同时,维修时产生的费油等对维修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为了保障井下无轨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增大维修空间,提升维修质量,保护维修环境,寻求一种施工简单、安全耐用、成本低的维修地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维修地沟施工复杂、使用寿命短、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包括地沟主体,所述地沟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人行台阶,与所述人行台阶正对的一端设置有集油结构;所述集油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地沟主体底部的集油坑,所述地沟主体上方设置有收油盘,所述收油盘与所述集油坑连通;所述地沟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收油盘滑动的油盘滑轨。
其中,地沟主体采用先开挖再支模用钢筋砼现浇而成,增加称重强度,有利于大型无轨设备停放。
其中,集油坑的大小可以根据收油盘的大小设计,也可以根据无轨设备一次的最大排放废油量设计。
本申请设置在地沟主体一侧的集油坑,有利于无轨设备维修时废弃油的回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人行台阶由钢筋砼支模现浇而成。
其中,人行台阶由6到8个阶梯构成。
本申请通过设置人行台阶,有利于维修人员上下地沟,使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油盘滑轨由槽钢焊接于沟壁的预埋件上,所述地沟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条槽钢,两条槽钢高度一致且相互平行,长度小于地沟主体的长度。
本申请将油盘滑轨由槽钢焊接于沟壁的预埋件上,便于收油盘前后移动,收集无轨设备不同部位的废弃油料。
进一步的,所述收油盘由铁皮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收油盘为斗型槽结构,斗锥部位连接塑料软管并延伸至集油坑,所述塑料软管的长度与所述地沟主体的长度一致。
其中软管的管径可根据排油量的大小自行选择。
进一步的,所述收油盘的两端制作有开口向下的槽状边,所述槽状边勾搭在所述油盘滑轨上。
本申请在收油盘的两端制作开口向下的槽状边,不仅使收油盘能在油盘滑轨上移动,同时也使收油盘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而且该结构的收油盘在收集完废油时收油盘可以从油盘滑轨上取下,达到增大维修空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设计合理,施工简单,经济适用,能够使井下无轨设备在不起吊的情况下对车辆底部进行维修,同时在车辆维修保养需放油时,可根据不同的放油部位移动收油盘,达到很好的收油效果,避免了维修地沟中油污对维修环境的破坏,移动可拆卸的收油盘,也能够根据维修需要灵活调整所需的维修空间;
(2)本申请可自行根据井下无轨设备的大小及所需的维修空间进行设计施工,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3)本申请通过设置人行台阶,有利于维修人员上下地沟,使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更加的方便;
(4)本申请在收油盘的两端制作开口向下的槽状边,不仅使收油盘能在油盘滑轨上移动,同时也使收油盘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而且该结构的收油盘在收集完废油时收油盘可以从油盘滑轨上取下,达到增大维修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收油盘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油盘滑轨断面图。
附图标记:1-地沟主体,2-人行台阶,3-集油坑,4-油盘滑轨,5-收油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包括地沟主体1,地沟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人行台阶2,与人行台阶2正对的一端设置有集油结构;集油结构包括设置在地沟主体1底部的集油坑3,地沟主体1上方设置有收油盘5,收油盘5与集油坑3连通;地沟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收油盘5滑动的油盘滑轨4。
其中,地沟主体1采用先开挖再支模用钢筋砼现浇而成,增加称重强度,有利于大型无轨设备停放。
其中,集油坑3的大小可以根据收油盘5的大小设计,也可以根据无轨设备一次的最大排放废油量设计。
本申请设置在地沟主体1一侧的集油坑3,有利于无轨设备维修时废弃油的回收,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人行台阶2由钢筋砼支模现浇而成。
其中,人行台阶2由6到8个阶梯构成。
本申请通过设置人行台阶2,有利于维修人员上下地沟,使工作人员的维修工作更加的方便。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油盘滑轨4由槽钢焊接于沟壁的预埋件上,地沟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条槽钢,两条槽钢高度一致且相互平行,长度小于地沟主体1的长度。
本申请将油盘滑轨4由槽钢焊接于沟壁的预埋件上,便于收油盘5前后移动,收集无轨设备不同部位的废弃油料。
实施例4
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收油盘5由铁皮制作。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收油盘5为斗型槽结构,斗锥部位连接塑料软管并延伸至集油坑3,塑料软管的长度与地沟主体1的长度一致。
其中软管的管径可根据排油量的大小自行选择。
实施例6
如图1-3所示,基于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收油盘5的两端制作有开口向下的槽状边,所述槽状边勾搭在所述油盘滑轨4上。
本申请在收油盘5的两端制作开口向下的槽状边,不仅使收油盘5能在油盘滑轨4上移动,同时也使收油盘5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稳定;而且该结构的收油盘5在收集完废油时收油盘5可以从油盘滑轨4上取下,达到增大维修空间的效果。
该维修地沟的安装方法:
地沟主体1按照设计尺寸开挖出地沟大样,地沟大样位于维修硐室的地面中央,地沟大样的长、宽较地沟主体1的长、宽分别大400-600mm,坑深度1.6m-1.8m为宜,在四周绑扎间隔100mm的Φ8-Φ10双层钢筋,并支模现浇200-300mm厚的地沟壁,在两侧地沟壁距地沟壁上沿约100mm处间隔1-1.5m留置4-6个预埋件。
人行台阶2布设在地沟内的一端,由6-8个台阶构成,台阶由Φ8-Φ10钢筋绑扎支模现浇而成,台阶长度与地沟主体1的宽度一致。
集油坑3设置在地沟内与人行台阶2对立的另一头沟底,直接开挖即可,开挖后用混凝土将四周抹光,集油坑3大小一般长、宽分别为400mm,深为500m,也可根据收油容器的大小设计或根据无轨设备的最大排放废油量自行设计。
油盘滑轨4选用5#槽钢,槽钢开口向上,焊接于地沟两壁的预埋件上,槽钢长度基本与地沟的长度一致,槽钢焊接后呈水平状。
收油盘5由铁皮裁切焊接而成,裁切焊接后形成长方形漏斗,两短边上焊接开口向下的槽状边,短边距与油盘滑轨4的间距相匹配,便于漏斗上的槽状边勾搭于油盘滑轨4上前后移动。漏斗锥部焊接漏油嘴,漏油嘴为φ15-φ20的钢管,漏油嘴上绑扎塑料软管,塑料软管的长度与地沟的长度基本一致,软管的管径可根据排油量的大小自行选择,收集完废油时收油盘5可从油盘滑轨4上取下,增大维修空间。
使用前需对整个金属构件的焊接部位及裁切边缘部位进行打磨。

Claims (6)

1.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包括地沟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沟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人行台阶(2),与所述人行台阶(2)正对的一端设置有集油结构;所述集油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地沟主体(1)底部的集油坑(3),所述地沟主体(1)上方设置有收油盘(5),所述收油盘(5)与所述集油坑(3)连通;所述地沟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收油盘(5)滑动的油盘滑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台阶(2)由钢筋砼支模现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盘滑轨(4)由槽钢焊接于沟壁的预埋件上,所述地沟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一条槽钢,两条槽钢高度一致且相互平行,长度小于地沟主体(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盘(5)由铁皮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盘(5)为斗型槽结构,斗锥部位连接塑料软管并延伸至集油坑(3),所述塑料软管的长度与所述地沟主体(1)的长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盘(5)的两端制作有开口向下的槽状边,所述槽状边勾搭在所述油盘滑轨(4)上。
CN202122557548.4U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Active CN216341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7548.4U CN21634126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57548.4U CN21634126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1267U true CN216341267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8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57548.4U Active CN216341267U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12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2818A (zh) * 2022-06-16 2022-08-09 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装载机前车架装配线的agv转运小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2818A (zh) * 2022-06-16 2022-08-09 三一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装载机前车架装配线的agv转运小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5821B (zh) 逆作法施工土方垂直运输装置及方法
CN216341267U (zh)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CN111519734A (zh) 一种河道暗涵涵内淤泥清淤方法
CN109653225A (zh) 钢板桩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CN108149695A (zh) 用于车站附属结构基坑传力构件的钢短撑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8798775A (zh) 一种顶管施工工作井
CN205276324U (zh) 顶管工作井
CN210712963U (zh)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排水结构
WO2016155657A1 (zh) 移动式围堰明挖法
CN107178144B (zh) 市政雨、污水泵站自动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
CN214738107U (zh) 一种电缆基坑支护装置
CN213038444U (zh) 一种可供河道暗涵涵内淤泥筛分的临时装置
CN112459834B (zh) 集水井、反坡隧道及反坡隧道排水方法
CN219733464U (zh) 一种狭小空间内竖井出渣和抽排水结构
CN218563142U (zh) 超深基坑混凝土封堵墙拆除施工体系
CN111456143A (zh) 一种综合管廊的明挖施工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21627264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预制混凝土沟盖板
CN217027378U (zh)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CN109555130A (zh) 地铁主体结构中板兼作临时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204366U (zh) 用于炉排炉渣坑的活动格栅排水系统
CN103866685A (zh) 一种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多功能上料栈桥
CN209760240U (zh) 一种移动式环保型灌浆设备摆放平台
CN210421131U (zh) 复合式钢板桩围堰封底装置
CN210366711U (zh) 一种地铁车站钢支撑结构安拆装置
CN217732081U (zh) 一种吊装平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3

Address after: 737100 No. 2 Lanzhou Road, Beijing Road Street, Jinchuan District,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chuan Group Nickel Cobal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37104 No. 98, Jinchuan Road, Jinchuan District,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CHUAN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