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7378U -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7378U
CN217027378U CN202220918851.4U CN202220918851U CN217027378U CN 217027378 U CN217027378 U CN 217027378U CN 202220918851 U CN202220918851 U CN 202220918851U CN 217027378 U CN217027378 U CN 217027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side wall
fiber reinforce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88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鲍绪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ongjian Shangtuo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ongjian Shangtu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ongjian Shangtuo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ongjian Shangtuo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188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7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7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73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车库房中沉淀池内淤泥清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背景技术
在洗车库房的地面内开设有沉淀池,沉淀池的顶端口处的外边缘上开设有台肩,台肩的顶表面上支撑有玻璃钢格栅,沉淀池的侧壁与洗车库房内的水沟通过溢流通道连通。当要洗车时,驾驶人员将汽车开到洗车库房中,且将汽车停放在玻璃钢格栅上,而后洗车工人利用水枪来对汽车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冲洗下来泥沙和泥块穿过玻璃钢格栅中的通槽而掉落在沉淀池内,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和泥块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而形成淤泥,水则穿过溢流通道进入到水沟中,而后经水沟进入到地下管廊中。当淤泥沉淀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沉淀池内的淤泥进行清理,其操作步骤为:工人先将玻璃钢格栅吊起来,而后工人下入到沉淀池内,以将淤泥铲到地面上,最后工人将淤泥倾倒到土壤中,从而实现了淤泥的清理。
然而,这种清淤方式,虽然能够实现了清淤,但是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1、将玻璃钢格栅吊起来相当麻烦,且操作繁琐。2、沉淀池内操作空间小,增加了工人的清淤难度。3、沉淀池内清淤层的厚度无法用肉眼准确的观察到,经常导致工人下入到沉淀池内后,发现淤泥层的厚度并不厚,即不需要进行清淤,这无疑是进一步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因此,亟需一种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清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支撑于沉淀池顶部的玻璃钢格栅,所述沉淀池与水沟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沉淀池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连通,所述沉淀池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内壁相配合的机箱,沉淀池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之间的淤泥收集箱,淤泥收集箱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两个边缘板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溢流通道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上方的液位传感器;
两个机箱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的底表面上。
所述淤泥收集箱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的底部封闭。
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信号线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的开口、玻璃钢格栅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连接。
所述边缘板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垫块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的底表面接触。
两个升降油缸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的顶壁、玻璃钢格栅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
所述沉淀池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支撑于台肩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溢流通道的开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2-玻璃钢格栅,3-水沟,4-溢流通道,5-机箱,6-淤泥收集箱,7-边缘板,8-通孔,9-液位传感器,10-升降油缸,11-信号线,12-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1、支撑于沉淀池1顶部的玻璃钢格栅2,所述沉淀池1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2支撑于台肩上,所述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封闭,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5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溢流通道4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8上方的液位传感器9。
两个机箱5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10,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5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7的底表面上。两个升降油缸10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5的顶壁、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边缘板7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12,垫块12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2的底表面接触。
所述液位传感器9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11,信号线11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6的开口、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要洗车时,驾驶人员将汽车开到洗车库房中,且将汽车停放在玻璃钢格栅2上,而后洗车工人利用水枪来对汽车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冲洗下来泥沙和泥块穿过玻璃钢格栅2中的通槽而掉落在淤泥收集箱6内,而水则顺次穿过通孔8、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另一端口最后流入到水沟3内,而后经水沟进入到地下管廊中。
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和泥块沉积在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而形成淤泥,由于淤泥层的存在,从而使上层水的水位升高,当水位升高到达液位传感器9时,则说明淤泥层的高度已经达到待清理高度,此时液位传感器9发出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以通知工人将正在清洗的汽车从玻璃钢格栅2上开走,而后工人在控制器上控制两个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活塞杆带动边缘板7向上运动,边缘板7带动淤泥收集箱6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垫块12将玻璃钢格栅2顶起,当活塞杆完全伸出后,淤泥收集箱6处于沉淀池1的上方如图3所示,此时工人将玻璃钢格栅2从淤泥收集箱6上取走,随后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即可将淤泥收集箱6内的淤泥铲出来。由此可知,玻璃钢格栅2是直接被顶起来的,无需将玻璃钢格栅2吊起来,从而减轻了工人的操作难度。此外,工人是站在地面上进行铲出淤泥的,相比传统的清淤方式,无需下入到沉淀池1内进行铲出淤泥,增加了操作空间,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清淤难度。
当淤泥被全部铲出后,控制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活塞杆带动淤泥收集箱6缩回,当活塞杆完全缩回后,淤泥收集箱6复位,而后将玻璃钢格栅2重新安装在台肩上。由此可知,本清淤系统通过液位传感器9来判断淤泥层的厚度,从而判断出是否要进行清淤,无需工人定时或者盲目的下入到沉淀池1内清淤泥,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1)、支撑于沉淀池(1)顶部的玻璃钢格栅(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5)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溢流通道(4)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8)上方的液位传感器(9);
两个机箱(5)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10),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5)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7)的底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9)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11),信号线(11)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6)的开口、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板(7)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12),垫块(12)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2)的底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升降油缸(10)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5)的顶壁、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2)支撑于台肩上。
CN202220918851.4U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27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8851.4U CN217027378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18851.4U CN217027378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7378U true CN217027378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7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885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27378U (zh) 2022-04-20 2022-04-20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7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9175U (zh) 集水井清淤系统
CN217027378U (zh)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CN202644552U (zh) 围堰基坑轻型井点降水装置
CN213114166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道路排水装置
CN109056879A (zh)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6341267U (zh)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CN107178144B (zh) 市政雨、污水泵站自动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
CN210482220U (zh) 一种具有清淤功能的漂浮物收集水库闸门
CN208981482U (zh) 路面排水结构
CN215053378U (zh) 一种附挂于成槽机抓斗的地下连续墙接头刷壁器
CN107178143B (zh) 市政雨、污水泵站用污泥提升系统
CN203769054U (zh) 多功能清洗吸污联合疏通车
CN107012872B (zh) 淤泥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0904985B (zh) 一种建筑基坑全自动排水再利用系统
CN212331351U (zh) 一种管片模具独立盖板及盖板清洗装置
CN208949951U (zh)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CN210133089U (zh) 一种工程洗车机
CN210140898U (zh) 一种便于清淤的沉泥井结构
CN210331937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8396756B (zh) 快速安置及回收的快速排污降水装置及方法
CN112080990A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压实机
CN203213127U (zh) 沉淀淤泥清理器
CN21704143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工程车喷淋除尘装置
CN217679533U (zh) 一种新型河道排口雨污分流装置
CN217437569U (zh) 一种通沟污泥自动抓取电动液压抓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