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7378U -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27378U CN217027378U CN202220918851.4U CN202220918851U CN217027378U CN 217027378 U CN217027378 U CN 217027378U CN 202220918851 U CN202220918851 U CN 202220918851U CN 217027378 U CN217027378 U CN 2170273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tank
- side wall
- fiber reinforced
- glass fiber
- reinforced p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车库房中沉淀池内淤泥清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背景技术
在洗车库房的地面内开设有沉淀池,沉淀池的顶端口处的外边缘上开设有台肩,台肩的顶表面上支撑有玻璃钢格栅,沉淀池的侧壁与洗车库房内的水沟通过溢流通道连通。当要洗车时,驾驶人员将汽车开到洗车库房中,且将汽车停放在玻璃钢格栅上,而后洗车工人利用水枪来对汽车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冲洗下来泥沙和泥块穿过玻璃钢格栅中的通槽而掉落在沉淀池内,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和泥块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而形成淤泥,水则穿过溢流通道进入到水沟中,而后经水沟进入到地下管廊中。当淤泥沉淀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沉淀池内的淤泥进行清理,其操作步骤为:工人先将玻璃钢格栅吊起来,而后工人下入到沉淀池内,以将淤泥铲到地面上,最后工人将淤泥倾倒到土壤中,从而实现了淤泥的清理。
然而,这种清淤方式,虽然能够实现了清淤,但是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1、将玻璃钢格栅吊起来相当麻烦,且操作繁琐。2、沉淀池内操作空间小,增加了工人的清淤难度。3、沉淀池内清淤层的厚度无法用肉眼准确的观察到,经常导致工人下入到沉淀池内后,发现淤泥层的厚度并不厚,即不需要进行清淤,这无疑是进一步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因此,亟需一种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清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支撑于沉淀池顶部的玻璃钢格栅,所述沉淀池与水沟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沉淀池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连通,所述沉淀池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内壁相配合的机箱,沉淀池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之间的淤泥收集箱,淤泥收集箱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两个边缘板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溢流通道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上方的液位传感器;
两个机箱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的底表面上。
所述淤泥收集箱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的底部封闭。
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信号线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的开口、玻璃钢格栅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连接。
所述边缘板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垫块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的底表面接触。
两个升降油缸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的顶壁、玻璃钢格栅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
所述沉淀池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支撑于台肩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溢流通道的开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2-玻璃钢格栅,3-水沟,4-溢流通道,5-机箱,6-淤泥收集箱,7-边缘板,8-通孔,9-液位传感器,10-升降油缸,11-信号线,12-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2所示,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1、支撑于沉淀池1顶部的玻璃钢格栅2,所述沉淀池1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2支撑于台肩上,所述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封闭,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5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溢流通道4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8上方的液位传感器9。
两个机箱5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10,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5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7的底表面上。两个升降油缸10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5的顶壁、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边缘板7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12,垫块12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2的底表面接触。
所述液位传感器9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11,信号线11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6的开口、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要洗车时,驾驶人员将汽车开到洗车库房中,且将汽车停放在玻璃钢格栅2上,而后洗车工人利用水枪来对汽车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冲洗下来泥沙和泥块穿过玻璃钢格栅2中的通槽而掉落在淤泥收集箱6内,而水则顺次穿过通孔8、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另一端口最后流入到水沟3内,而后经水沟进入到地下管廊中。
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和泥块沉积在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而形成淤泥,由于淤泥层的存在,从而使上层水的水位升高,当水位升高到达液位传感器9时,则说明淤泥层的高度已经达到待清理高度,此时液位传感器9发出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以通知工人将正在清洗的汽车从玻璃钢格栅2上开走,而后工人在控制器上控制两个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活塞杆带动边缘板7向上运动,边缘板7带动淤泥收集箱6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垫块12将玻璃钢格栅2顶起,当活塞杆完全伸出后,淤泥收集箱6处于沉淀池1的上方如图3所示,此时工人将玻璃钢格栅2从淤泥收集箱6上取走,随后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即可将淤泥收集箱6内的淤泥铲出来。由此可知,玻璃钢格栅2是直接被顶起来的,无需将玻璃钢格栅2吊起来,从而减轻了工人的操作难度。此外,工人是站在地面上进行铲出淤泥的,相比传统的清淤方式,无需下入到沉淀池1内进行铲出淤泥,增加了操作空间,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清淤难度。
当淤泥被全部铲出后,控制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活塞杆带动淤泥收集箱6缩回,当活塞杆完全缩回后,淤泥收集箱6复位,而后将玻璃钢格栅2重新安装在台肩上。由此可知,本清淤系统通过液位传感器9来判断淤泥层的厚度,从而判断出是否要进行清淤,无需工人定时或者盲目的下入到沉淀池1内清淤泥,从而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1)、支撑于沉淀池(1)顶部的玻璃钢格栅(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5)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溢流通道(4)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8)上方的液位传感器(9);
两个机箱(5)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10),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5)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7)的底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9)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11),信号线(11)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6)的开口、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板(7)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12),垫块(12)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2)的底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升降油缸(10)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5)的顶壁、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2)支撑于台肩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18851.4U CN217027378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18851.4U CN217027378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27378U true CN217027378U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17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1885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027378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27378U (zh) |
-
2022
- 2022-04-20 CN CN202220918851.4U patent/CN2170273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89175U (zh) | 集水井清淤系统 | |
CN217027378U (zh) |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 |
CN213114166U (zh) | 一种土木工程用道路排水装置 | |
CN109056879A (zh) |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16341267U (zh) | 一种矿山井下无轨设备维修地沟 | |
CN107178144B (zh) | 市政雨、污水泵站自动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 | |
CN210140898U (zh) | 一种便于清淤的沉泥井结构 | |
CN208981482U (zh) | 路面排水结构 | |
CN207512815U (zh) | 一种高效排淤装置 | |
CN215053378U (zh) | 一种附挂于成槽机抓斗的地下连续墙接头刷壁器 | |
CN107178143B (zh) | 市政雨、污水泵站用污泥提升系统 | |
CN203769054U (zh) | 多功能清洗吸污联合疏通车 | |
CN214832836U (zh) | 一种沉箱式地下车库施工设备 | |
CN110904985B (zh) | 一种建筑基坑全自动排水再利用系统 | |
CN212331351U (zh) | 一种管片模具独立盖板及盖板清洗装置 | |
CN208949951U (zh) | 一种河道淤泥清理装置 | |
CN210133089U (zh) | 一种工程洗车机 | |
CN210331937U (zh) |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8396756B (zh) | 快速安置及回收的快速排污降水装置及方法 | |
CN112080990A (zh) | 一种建筑混凝土浇筑压实机 | |
CN203213127U (zh) | 沉淀淤泥清理器 | |
CN217041430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工程车喷淋除尘装置 | |
CN217679533U (zh) | 一种新型河道排口雨污分流装置 | |
CN218785018U (zh) | 一种大块石自动化冲洗系统 | |
CN217437569U (zh) | 一种通沟污泥自动抓取电动液压抓斗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