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1937U -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1937U
CN210331937U CN201920227686.6U CN201920227686U CN210331937U CN 210331937 U CN210331937 U CN 210331937U CN 201920227686 U CN201920227686 U CN 201920227686U CN 210331937 U CN210331937 U CN 210331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storage
grit chamber
waste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76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继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1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1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30Relating to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e.g. used for cooling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沉砂池、第一水管、第一储水仓、净水设备、储水装置和出水管;沉砂池与外部的废水进水管连接,用于对废水进水管排出的废水进行沉砂过滤,第一水管的一端与沉砂池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储水仓连接,用于将沉砂过滤后的废水输送至第一储水仓;第一储水仓连接净水设备的进水端,净水设备的出水端连接储水装置,储水装置密封设置于第一储水仓内,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储水装置,另一端接入用水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效回收利用了建筑物所产生的污水以及建筑物附近降落的雨水,节省了水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110多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多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除了缺水外,我国的部分城市还面临着严重的水患,在降雨充沛、台风暴雨频繁的城市中,其不仅面临着缺水的难题,在雨季还面临着洪涝灾害的隐患。
目前,无论是商业建筑物还是小区居民建筑物都受容积率的限制,因建筑面积紧张,无法将建筑物内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建筑物附近降落的雨水等废水集中回收利用,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流失的同时也难以缓解雨季洪涝带来的灾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建造于基坑的外侧壁和地下结构的外墙之间的空隙,包括:沉砂池、第一水管、第一储水仓、净水设备、储水装置和出水管;
所述沉砂池与外部的废水进水管连接,用于对所述废水进水管排出的废水进行沉砂过滤,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沉砂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仓连接,用于将沉砂过滤后的废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水仓;
所述第一储水仓连接所述净水设备的进水端,所述净水设备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水仓内,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另一端接入用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沉砂池以及净水设备,对收集并储存于第一储水仓内的废水进行沉砂以及过滤后,获得可供人们使用的净水并储存于储水装置中,最终经出水管进入到建筑物内供人们使用,有效回收利用了建筑物所产生的污水以及建筑物附近降落的雨水,节省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建造于小区内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储水仓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砂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推杆清理沉砂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板清理沉砂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驱动升降杆带动排水软管升降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浮球带动排水软管升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110多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多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这个数字无疑是十分惊人的,中国目前的水利工程面临严峻的挑战,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已成为主要的问题。此外,有专家预测,当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5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张标准。
除了缺水外,我国的部分城市还面临着严重的水患,以某市为例:由于地理条件比较特殊,境内无大江大河大湖大库,蓄滞洪能力差,本地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七成以上的用水需从市外的江河引入,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与此同时,该市又是一个降雨充沛、台风暴雨频繁的城市,多年平均径流深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值。据统计,该市年降水日数平均值140多天,暴雨日近10天,年降水量为30多亿立方米,而水库、河流等多年年平均蓄水利用量却只有5亿立方米,大量降水白白流走。因此,该市不仅面临着缺水的难题,在雨季还面临着洪涝灾害的隐患。建立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及修建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虽然可以取得较为不错的成效,但是由于前期投入大且需要大面积动土开工,占用城市土地空间资源,因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及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往往难以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推广建造。
经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在现代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为便于基础施工(如地下结构、地下室等)以及为地基的建造提供空间,往往需要在开建前开挖基坑。基坑具体为在批地范围内,先建立基坑支护体系,基坑支护体系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而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然后按设计图纸尺寸及基坑底部标高开挖土坑。由于基坑支护体系的存在,基坑的外侧壁上往往与所建造建筑物的地基或地下室等主体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在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完毕后,需要回填土方至基坑的外侧壁和地下结构的外墙之间的空隙。可以理解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物开发对地下空间的应用也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建设多层地下室、地下商业街等各种地下建筑也越来越常见。当需要建造多层地下室或地下商业街等对地下空间利用较大的建筑物时,需要回填的基坑的外侧壁和地下结构的外墙之间的空隙也相应的较深,若将空隙利用起来,还降低了回填土方的成本。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建造于基坑的外侧壁和地下结构的外墙之间的空隙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如小区内的雨水、市政道路上的雨水)、生活排放污水(如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空调排水)等废水,将废水经过多级沉砂、微生物处理、消毒杀菌、过滤,并储存于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储水空间内,最后用于可供居民使用的生活用水或饮用水,实现废水的回收利用,节省了水资源的同时,有效节省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建造成本;同时,由于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建造于基坑的外侧壁和地下结构的外墙之间的空隙,不占据地面空间,不占用建筑面积,实用且值得推广应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建造于小区内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
沉砂池1、第一水管2、第一储水仓3、净水设备4、储水装置5和出水管6;所述沉砂池1与外部的废水进水管7连接,用于对所述废水进水管7排出的废水进行沉砂过滤,所述第一水管2的一端与所述沉砂池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仓3连接,用于将沉砂、沉淀后的废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水仓3;所述第一储水仓3连接所述净水设备4的进水端,所述净水设备4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5,所述储水装置5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水仓3内,所述出水管6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5,另一端接入用水系统。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以下简称本系统)为绕着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外墙进行建造的,因此本系统实际上为建造于建筑物的四周,为了便于收集废水,可以在本系统的顶部设置用于收集废水的废水进水管7(即废水进水管7),建筑物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建筑物附近的雨水管道内的雨水,道路上的市政雨水管道内的雨水等均可以引流至废水进水管7中,成为本系统回收利用的废水。在此基础上,在本系统的顶层,可以建造一个或多个并列设置的沉砂池1,在采用建造多个沉砂池1时,多个沉砂池1之间可以形成多级沉砂池1,每级沉砂池1之间可以采用隔墙13分隔开,有利于沉砂池1进行砂石的沉淀,避免在只设置一个沉砂池1时,废水进水管7内落下的废水对沉砂池1内正在进行的静置沉淀作用产生影响。
在本系统的顶层设置多级沉砂池1可以对收集得到的废水进行初步的沉砂过滤,以便于将废水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砂石沉淀过滤掉。在多级沉砂池1的下层,可以相应的设置多个横向排列的用于储存废水的第一储水仓3,利用第一水管2可以将沉砂池1内经过沉砂过滤后的废水导流至第一储水仓3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第一水管2直接通入到沉砂池1进行废水导流时容易吸入沉砂池1底部的砂石而将砂石一并导流至第一储水仓3中,可以设置一个排水室14,先将沉砂池1内的废水经沉砂池1底部的硬管排入到排水室14中,再由连接到排水室14内的第一水管2将排水室14内的废水导流至下层的第一储水仓3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储水仓的底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第一储水仓3,不同深度的竖直平面上分层设置多层所述第一储水仓3,每一层还可以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一储水仓3,相邻上下层之间的第一储水仓3通过第二水管31连接,所述第二水管31的一端设置于上层的第一储水仓3的顶部,另一端设置于下层的第一储水仓3的顶部。如此一来,上层的第一储水仓3在储存满废水后,可以由顶部的第二水管31将废水直接导流至下层的第一储水仓3中。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对第一储水仓3的维护,可以在多层第一储水仓3的外侧设置有供工作人员爬动的爬梯32,以及方便工作人员穿过的人孔33,用于通风透气的通气孔34,工作人员在维护第一储水仓3时可以通过爬梯32在多层第一储水仓3之间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本系统中将用于储存经净水设备4过滤净化的净水的储水装置5密封设置于第一储水仓3内,在第一储水仓3储存有废水后,废水经净水设备4进行过滤净化后进入到设置于第一储水仓3内的储水装置5中,此时,第一储水仓3内的废水逐渐减少,而储水装置5内的净水则逐渐增多,此消彼增之下,第一储水仓3实际上储存的水的容积不变,此外,由于储水装置5为密封设置于第一储水仓3内,因此储水装置5外的废水不会对储水装置5内的净水产生影响。本系统中将储水装置5设置于第一储水仓3的这种设置方式,大大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废水的容纳量,在暴雨时期或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时期,可以腾出所有的第一储水仓3先将废水进行储存,然后再通过净水设备4对废水进行过滤净化,最后再将过滤净化后获得的净水充至储水装置5内,实际上储水装置5内所储存的净水总量则为第一储水仓3储存的废水总量。通过在第一储水仓3内设置可以将废水和净水分隔开的储水装置5,可以使得第一储水仓3可以同时作为储存废水以及净水的物理空间,提高了本系统的容水量。
此外,考虑到居民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水大致可以分为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两种,即用于进行日常洗漱或冲洗等净化程度一般的日常生活用水以及用于饮用的净化程度要求较高的饮用净化水。因此,本系统中还可以分级设置净水设备4,即所述净水设备4可以包括一级净水设备41和二级净水设备42,所述储水装置5包括第一储水装置51和第二储水装置52,所述第一储水仓3与所述一级净水设备41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一级净水设备41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51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水仓3内的废水过滤为生活用水并储存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51内;所述二级净水设备42的进水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储水仓3和/或所述第一储水装置51,所述二级净水设备42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二储水装置52,用于将废水和/或生活用水过滤为饮用水并储存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52内。其中,一级净水设备41主要将废水过滤为生活用水,并由第一储水装置51进行生活用水的单独储存;过滤级别较高的二级净水设备42主要将废水或第一储水装置51内的生活用水过滤净化为可供居民直接饮用的饮用水,并由第二储水装置52进行饮用水的单独储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减轻二级净水设备42的负担,并提高二级净水设备42的效率,可以将二级净水设备42的进水端连接到第一储水装置51,即二级净水设备42主要负责将经一级净水设备41过滤得到的生活用水过滤为饮用水。
因此,在二级净水设备42主要负责过滤生活用水的基础上,还可以单独设置第二储水仓8,例如,在上层的第一储水仓3的下层设置第二储水仓8,将第一储水仓3内的第一储水装置51与所述第二储水仓8连通,在所述第二储水仓8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储水装置52,第二储水仓8可以直接连接二级净水设备42,由二级净水设备42将第二储水仓8内的生活用水进行过滤后排入至第二储水装置52中进行储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居民的饮用水需求量通常远小于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量,因此第二储水仓8的数量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第一储水仓3的数量,相应的,第二储水装置5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第一储水装置51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系统的第一储水装置51和第二储水装置52上均可以安装有水压报警装置,预先根据第一储水装置51和第二储水装置52的容积设置相应的水压阈值,在一级净水设备41或二级净水设备42不断进行过滤,并输入生活用水至第一储水装置51中以及输入饮用水至第二储水装置52中时,当水压报警装置感应到第一储水装置51或第二储水装置52上的水压达到预设的水压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储水已满,可以发出信号至一级净水设备41或二级净水设备42中,以使得一级净水设备41或二级净水设备42停止充入净水,防止储水压力过大而将第一储水装置51或第二储水装置52撑爆。而经过供水后,第一储水装置51或第二储水装置52的水压逐渐降低,水压报警装置可以解除报警信号,从而启动一级净水设备41或二级净水设备42重新启动开始工作,并充入过滤后的净水。
具体地,为了将储水装置5稳定可靠地放置于第一储水仓3内,所述第一储水仓3的底部从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网板35、网板支撑架36和沉淀槽37,所述储水装置5可以设置于所述网板35上,由网板35实现对储水装置5的支撑作用,网板支撑架36实现对网板35的固定作用。此外,由于网板35上具有网格,第一储水仓3内的废水经过静置后,还会有一部分的砂石沉淀到网板35底部的沉淀槽37中。所述沉淀槽37上还连接有沉淀排污管38的一端,所述沉淀排污管38的另一端连接到连接到沉砂池1,沉淀排污管38可以将沉淀槽37中的砂石排出到沉砂池1中。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沉砂井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对沉砂池1内沉淀的砂石进行处理,本系统中还包括有:沉砂井9,所述沉砂池1的底部设置有沉砂槽11,所述沉砂井9的高度低于所述沉砂槽11的高度,且所述沉砂井9的顶部与所述沉砂槽11连接,所述沉砂池1内沉淀的泥砂经所述沉砂槽11排至所述沉砂井9。废水进入到沉砂池1后,废水中的砂石经过静置沉淀到沉砂池1底部的沉砂槽11上,在沉砂池1静置沉淀完毕后,可以将沉砂池1中静置沉淀后的废水经排水软管12排到第一储水仓3中,此时,沉砂槽11上的砂石可以排入到沉砂井9中储存起来,以避免沉砂池1内累积过多的砂石,而影响正常的沉砂。其中,所述沉砂井9的底部可以设置有出砂口91和渗水口92,为了储存较多的砂石,沉砂井9的高度可以设置得较深,并且,沉砂井9的出砂口91的位置可以设置于地下一层或地下二层等楼层的地下室外墙墙壁上,在清理沉砂井9的砂石时,只需要将卡车倒车至出砂口91底部,打开出砂口91,便可将沉砂井9中的砂石卸到卡车上。沉砂井9底部的渗水口92上接有渗水管93的一端,所述渗水管93的另一端连接到沉砂池1。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推杆清理沉砂的剖面示意图。为了实现沉砂槽11上的砂石的自动清理,所述沉砂池1与所述沉砂槽11之间可以设置有升降门111。其中,由隔墙13将多个沉砂池1分隔开,升降门111设置在隔墙13上,废水进入沉砂池1时升降门111下落隔断各个沉砂池1之间相通的沉沙槽11,废水由隔墙13上方的缺口处流过,避免废水在沉沙槽11和升降门111处流过,一起把沉沙冲走进入储水仓3中;当废水沉淀后升降门111提起,沉沙槽11贯通,便于排沙。所述沉砂槽11上设置有螺旋推杆112,所述螺旋推杆112由控制电机113通过传动装置114驱动,用于旋转带动所述沉砂槽11内的沉砂排至所述沉砂井9。在需要进行清理砂石时,升起升降门111,使得多级沉砂槽11可以连通起来,控制电机113带动传动装置114转动,传动装置114进而带动螺旋推杆112螺旋旋转,由螺旋推杆112上的螺旋桨叶带动沉砂槽11上的砂石流至沉砂井9中。其中,传动装置114与螺旋推杆112之间的配合可以为蜗杆之间的配合,以实现垂直平面上的动能转换。
此外,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推板清理沉砂的剖面示意图。在另外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沉砂池1与所述沉砂槽11之间设置有升降门111,所述沉砂槽11上设置有竖直的推板115,所述推板115固定于横向设置的推杆116上,所述推杆116经曲柄连杆机构117连接有旋转电机118,用于在所述旋转电机118的带动下驱动所述推板115升降来回推动所述沉砂槽11内的沉砂排至所述沉砂井9。在曲柄连杆机构117的作用下,推板115的运动方向为:向左运动-往上升起-向右运动-往下降落-向左运动,形成在竖直平面上的类似四边形的运动方式,从而逐步将沉砂槽11内的沉砂推至沉砂井9中。
另外,除了以上的提供的两种实施方式,还可以将沉砂槽11设置为倾斜的斜坡,通过清水的冲力作用可以将沉砂槽11内的沉砂冲至沉砂井9中。
具体地,为实现沉砂池1内的排水,所述沉砂池1内倾斜设置有L型的排水软管12,所述排水软管12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水管2,所述排水软管12的另一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沉砂池1内的废水经过的过程和废水沉淀的过程中浮于水面上以及在所述沉砂池1排水的过程中浸于所述沉砂池1的废水内。由于沉砂池1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静置沉砂,因此,本系统中通过控制L型的排水软管12弯曲来实现沉砂池1的排水,在排水软管12伸直非弯曲的状态下,排水软管12的另一端的端口浮于水面上且探出于沉砂池1外,沉砂池1内的废水无法进入排水软管12内;在排水软管12向下弯曲的状态下,排水软管12的另一端的端口浸于废水中,废水从端口进入并流至第一水管2,最终流入第一储水仓3。
如图8所示,所述排水软管12上连接有由控制器151驱动的升降杆152,所述升降杆152用于在所述控制器151的控制驱动下带动所述排水软管12的另一端升高或降低。
或者,如图9所示,所述排水软管12的另一端的背面可以设置有浮球161,所述浮球161通过可伸缩的气管162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用于充气至所述浮球161内或吸取所述浮球161内的气体,以使得所述浮球161膨胀浮于水面并顶起所述排水软管12或收缩沉入废水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浮球161收缩后浮球161所提供的浮力不足以撑起排水软管12,排水软管1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沉入沉砂池1中。
当所有的第一储水仓3水满后,关闭废水进水管7的进水阀门,沉砂池1以及第一储水仓3内的废水同时进入沉淀状态,静置一定时间后第一储水仓3内的废水开始进行过滤。当通过水位传感器感应到第一储水仓3内的废水过滤接近完毕后,排水软管12被降低至废水中,沉砂池1内经沉淀后的废水流入排水软管12中并通过第一水管2流至第一储水仓3。当沉砂池1内的废水流完后,沉砂池1底部的水位传感器感受到水位的变化,则发出升起信号,排水软管12在升降杆152的作用下被升起或在浮球161的顶起作用下被顶起。
进一步地,可以参阅图3,为了方便将废水进行汇流并过滤废水中所携带的一些垃圾(如树叶、纸屑等)所述沉砂池1的顶部还设置有废水进水口,所述废水进水口上设置有汇流罩17,所述废水进水管7接到所述汇流罩17上;所述汇流罩17的底部设有连接有传送带过滤网18,所述传送带过滤网18用于过滤废水中的垃圾并将所述垃圾传送至垃圾池19。在图3中,废水经汇流罩17汇流后,穿过传送带过滤网18后直接流至沉砂池1内。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设备4还内置有自清洗模块,所述净水设备4连接有自清洗排污管43的一端,所述自清洗排污管43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沉砂池1,用于将所述自清洗模块清洗所述净水设备4后的污水排至所述沉砂池1。可以理解的是,一级净水设备41和二级净水设备42上具有自清洗功能,通过水流量的监测,达到预警值(即水流总量达到一定值)后,开始自动清洗过滤芯,清洗时自动关闭进水口,并将过滤后的水倒流进入净水设备4内进行清洗,最后将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排污管口排出,并经自清洗排污管43排至外部的废水进水管7。
针对本系统,可以采取人工进行管理或互联网智能控制管理,人工管理具体为:根据天气预报降雨的地区、范围、大小,管理人员提前将废水进水管7内的污水适量排入市政水管道,让该系统各个第一储水仓3空出足够的空间,吸收降雨时的地面雨水及市政管道所收集的雨水,减轻大雨及暴雨时雨水对市政水管道的巨大压力,避免市政排污管道无法及时排除积水时,造成水淹现象的发生。
互联网智能控制管理具体为:本系统通过设置智能后台管理模块,根据天气预报降雨的地区、范围、大小,由智能后台管理模块通过控制废水进水管7等管道的控制阀提前将废水进水管7内的污水适量排入市政水管道,让该系统各个第一储水仓3空出足够的空间,吸收降雨时的地面雨水及市政管道所收集的雨水,减轻大雨及暴雨时雨水对市政水管道的巨大压力,避免市政排污管道无法及时排除积水时,造成水淹现象的发生。
在小区内建造本系统后,可节约开发商建设雨水收集池的成本投入,增加建筑面积的空间利用率,且本系统投入使用后,可提供循环供水,降低居民用水的费用,并且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另外,本系统还可以减轻市政供水压力,不再担心水库低水位时用水紧张问题,且本系统可以解决降雨后水淹的现象,减少国家和地方在水淹方面较大的经济投入,减少国家及公司、个人因水淹造成的经济损失。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建造于基坑的外侧壁和地下结构的外墙之间的空隙,包括:沉砂池、第一水管、第一储水仓、净水设备、储水装置和出水管;
所述沉砂池与外部的废水进水管连接,用于对所述废水进水管排出的废水进行沉砂过滤,所述第一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沉砂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水仓连接,用于将沉砂过滤后的废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储水仓;
所述第一储水仓连接所述净水设备的进水端,所述净水设备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密封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水仓内,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水装置,另一端接入用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设备包括一级净水设备和二级净水设备,所述储水装置包括第一储水装置和第二储水装置,所述第一储水仓与所述一级净水设备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一级净水设备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水仓内的废水过滤为生活用水并储存于所述第一储水装置内;
所述系统还包括有第二储水仓,所述第一储水装置与所述第二储水仓连通,所述第二储水仓内设置有所述第二储水装置;
所述二级净水设备的进水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储水仓和/或第二储水仓和/或所述第一储水装置,所述二级净水设备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二储水装置,用于将废水和/或生活用水过滤为饮用水并储存于所述第二储水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为储水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第一储水仓分别设置于不同深度的竖直平面上,每一层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一储水仓,相邻层之间的第一储水仓通过第二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设置于上层的第一储水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于下层的第一储水仓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仓的底部从高到低依次设置有网板、网板支撑架和沉淀槽,所述储水装置设置于所述网板上,所述沉淀槽上还连接有沉淀排污管的一端,所述沉淀排污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沉砂池并与外部的废水进水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砂井,所述沉砂池的底部设置有沉砂槽,所述沉砂井的高度低于所述沉砂槽的高度,且所述沉砂井的顶部与所述沉砂槽连接,所述沉砂池内沉淀的泥砂经所述沉砂槽排至所述沉砂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井的底部设置有出砂口和渗水口,所述渗水口上接有渗水管的一端,所述渗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沉砂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与所述沉砂槽之间设置有升降门,所述沉砂槽上设置有螺旋推杆,所述螺旋推杆由控制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用于旋转带动所述沉砂槽内的沉砂排至所述沉砂井;
或,
所述沉砂池与所述沉砂槽之间设置有升降门,所述沉砂槽上设置有竖直的推板,所述推板固定于横向设置的推杆上,所述推杆经曲柄连杆机构连接有旋转电机,用于在所述旋转电机的带动下驱动所述推板升降来回推动所述沉砂槽内的沉砂排至所述沉砂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内倾斜设置有L型的排水软管,所述排水软管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水管,所述排水软管的另一端被配置为在所述沉砂池沉淀的过程中浮于水面上以及在所述沉砂池排水的过程中浸于所述沉砂池的废水内;
所述排水软管上连接有由控制器驱动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驱动下带动所述排水软管的另一端升高或降低;
或,
所述排水软管的另一端的背面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通过可伸缩的气管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用于充气至所述浮球内或吸取所述浮球内的气体,以使得所述浮球膨胀浮于水面并顶起所述排水软管或收缩沉入废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池的顶部还设置有废水进水口,所述废水进水口上设置有汇流罩,所述废水进水管接到所述汇流罩上;
所述汇流罩的底部设有连接有传送带过滤网,所述传送带过滤网用于过滤废水中的垃圾并将所述垃圾传送至垃圾池。
CN201920227686.6U 2018-11-14 2019-02-21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Active CN2103319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5814X 2018-11-14
CN201821875814 2018-1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1937U true CN210331937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7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7686.6U Active CN210331937U (zh) 2018-11-14 2019-02-21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19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255A (zh) * 2018-11-14 2019-08-30 杨继峰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0255A (zh) * 2018-11-14 2019-08-30 杨继峰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0068U (zh) 一种雨水弃流过滤收集池
CN202017224U (zh) 分流式屋面雨水自动弃流装置
CN206233333U (zh) 一种初期雨水过滤、沉淀、弃流及收集处理系统
CN109281352B (zh) 基于清洁能源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106930397B (zh) 一种可以在干旱期内持续处理初期雨水的生物滞留池
CN203741704U (zh) 一种用于立交桥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0331937U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KR101267377B1 (ko) 자연담수 홍수방지 저류 시스템
CN110180255A (zh) 一种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CN211772533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KR101588201B1 (ko) 빗물 활용시스템
CN110700386A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带有补给地下水功能的雨水井
CN113605490B (zh) 一种河床式地下取水构筑物
CN111287079A (zh) 一种新型高架桥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CN113187164B (zh) 一种公共建筑冷却塔综合节水一体化设备
CN104975644B (zh)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CN108360646A (zh) 综合管廊雨水过滤排污调蓄装置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111305362B (zh) 一种基于初期雨水截流净化的公园道路下渗层的结构
CN110904985B (zh) 一种建筑基坑全自动排水再利用系统
CN114319537A (zh) 一种可增强雨水净化下渗功能的海绵系统
CN108396756B (zh) 快速安置及回收的快速排污降水装置及方法
CN112554273A (zh) 一种生态雨水收集系统及其搭建方法
CN111663626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水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