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4496U -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4496U
CN216334496U CN202220004487.0U CN202220004487U CN216334496U CN 216334496 U CN216334496 U CN 216334496U CN 202220004487 U CN202220004487 U CN 202220004487U CN 216334496 U CN216334496 U CN 216334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discharging
rack
guid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044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Kim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Kim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Kim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Kim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044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4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4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4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料架;下料滚道,其设置在料架上,且下料滚道由左至右向下倾斜;第一分料结构,其位于下料滚道相对的右侧,物料沿下料滚道向下滚落时被第一分料结构阻挡;升降结构,其可升降地设置在料架上,升降结构升起时顶起位于下料滚道上的物料,并沿倾斜的升降结构滚动,升降结构下降时物料落在第一分料结构上,并继续沿第一分料结构向下滚落;输送结构,其设置在料架上,物料沿第一分料结构滚落后会掉落在输送结构处,由输送结构将物料向前移动。通过第一分料结构和升降结构的设置,可将大批量的物料分出部分物料来进行上料,避免了大批物料向下滚落时的卡料或者堆叠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上料机用于物料如管材等的自动上料,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在工业生产领域使用的较为广泛。
但现有的上料装置仅能实现料架上所有物料的同时上料,这就导致了大批量物料同时向下滚落时,可能会出现交叉卡料或者物料堆叠的情况,需要人工将上述物料分开,降低了上料效率,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上料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上料装置容易出现卡料或者堆叠的现象,降低了上料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料架;
下料滚道,其设置在所述料架上,且所述下料滚道由左至右向下倾斜;
第一分料结构,其位于所述下料滚道相对的右侧,所述第一分料结构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所述第一分料结构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右侧的水平高度,使得物料沿所述下料滚道向下滚落时被所述第一分料结构阻挡;
升降结构,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料架上,且所述升降结构的左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下料滚道的右侧部分重叠,所述升降结构的右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部分重叠,且所述升降结构的上端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使得所述升降结构升起时顶起位于所述下料滚道上的物料,并沿倾斜的所述升降结构滚动,从而所述升降结构下降时物料落在所述第一分料结构上,并继续沿所述第一分料结构向下滚落;
输送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料架上,且所述输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末端的下方,使得物料沿所述第一分料结构滚落后会掉落在所述输送结构处,并由所述输送结构将物料向前移动。
物料在下料滚道上正常下料,之后被第一分料结构所阻挡,升降结构再顶起一部分被阻挡的物料,运输至第一分料结构上,因此实现了小批量物料的送料,之后再通过第一分料结构运送至输送结构处,物料由输送结构输送至下一道工序,完成了物料的上料。采用上述自动上料装置能实现大批物料的分批输送,避免了物料出现卡料或者堆叠的情况,提高了上料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料结构包括挡料架和第一下料件,所述挡料架安装在所述料架上,且所述挡料架位于所述下料滚道相对的右侧,所述挡料架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右侧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下料件位于所述挡料架上方,且所述第一下料件由左至右向下倾斜,所述第一下料件的末端伸出至所述输送结构正上方。
物料通过升降结构顶起后,再通过倾斜的第一下料件向下滚落,直至落在输送结构处实现出料。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料结构包括挡料架和第一下料件,所述挡料架安装在所述料架上,且所述挡料架位于所述下料滚道相对的右侧,所述挡料架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右侧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下料件位于所述挡料架上方,且所述第一下料件由左至右向下倾斜;还包括第二分料结构,所述第二分料结构包括第一驱动器和第二下料件,所述第一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料架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下料件连接,所述第二下料件的左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下料件的右侧部分重叠,所述第一下料件的末端伸出至所述第二下料件正上方,所述第二下料件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其末端伸出至所述输送结构正上方,所述第一下料件设有挡料段,使得物料沿倾斜的所述第一下料件滚落时被所述挡料段阻挡,所述第一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二下料件上升时,物料被所述第二下料件顶起并沿倾斜的所述第二下料件滚动至所述输送结构处。
本方案中可设置两组分料结构—第一分料结构和第二分料结构,第二分料结构用于对物料的进一步分料,用以控制具体的物料上料量,当设置有第二分料结构时,第一分料结构中的第一下料件端部需要设置挡料段,以防止物料自然滚落。
优选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第二驱动器和顶料件,所述顶料件的上方由左至右向下倾斜,所述第二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料架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顶料件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器带动所述顶料件自由升降,以顶起或放下物料。
通过第二驱动器带动顶料件自由升降,将被第一分料结构阻挡的部分物料顶起,顶起后物料会沿着倾斜的顶料件滚动,当第二驱动器带动物料下降时,物料会掉落至第一下料件上。
优选地,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顶料件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导向柱一一对应;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料架,所述导向件上设有若干个可活动的滑轮,且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件之间具有竖向的升降通道,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升降通道内,且所述导向柱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滑轮抵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器带动所述顶料件和所述导向柱同步升降时,两侧的所述滑轮均沿所述导向柱的外壁滚动,以对所述顶料件升降时进行导向。
由于升降结构需要保持长期的使用,因此需要设置导向组件防止第二驱动器和顶料件在升降时出现方向偏移,影响物料的继续移动,采用上述导向件和滑轮结合的结构,整体设计较为简单,且拆装较为方便,经济成本较低。
优选地,所述下料滚道的首端可拆卸地设有第一延长件,所述第一延长件由左至右向下倾斜。第一延长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物料的储存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长件的首端可拆卸地设有第二延长件,所述第二延长件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由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首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所述第一连接臂开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一延长件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活动槽实现所述第一延长件和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固定。
如此,第二延长件同样也是为了增大物料的储存空间,以便放置更多的物料,但与第一延长件不同的是,第二延长件可以调节储料空间的大小,通过固定杆插入在第一延长件的不同固定孔内,可以控制第一连接臂伸出的长度,由此控制储存面积的大小,便于对不同量的物料进行储存。
优选地,所述输送结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轮和随动轮,所述料架上设有多个传动轮和多个随动轮,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料架上,且其输出端与每一个所述传动轮连接,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传动轮相对物料的径向平行,所述随动轮相对物料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传动轮与所述随动轮之间具有送料间隙,物料的直径大于所述送料间隙的宽度,使得物料沿所述第二下料件滚落后掉落至所述送料间隙处。
物料通过倾斜的第一下料件或第二下料件向下滚动,直至掉落在送料间隙处,由于物料的直径大于送料间隙的宽度,因此物料会掉落在送料间隙处,落在传动轮和随动轮之间,驱动组件会带动传动轮转动,由于随动轮为倾斜设置,因此物料会向前输送。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转轴和传送链,所述第三驱动器安装在所述料架上,所述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料架上,且所述转轴穿过每一个所述传动轮,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传送链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使得所述第三驱动器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时,带动所述从动齿轮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轴和所述传动轮转动,物料通过倾斜的所述随动轮向前移动。
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带动传动轮的转动,动力更强,可以保证重量较大的物料持续向前输送,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优选地,所述料架上还设有用于识别是否存在物料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送料间隙内。传感器的设置可以用于识别送料间隙内是否存在物料,即传动轮和随动轮之间是否存在物料,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配合使用,在无物料存在时,传动轮不转动,当传感器识别到存在物料时,控制器驱动第三驱动器运行,带动传动轮转动,实现物料的向前输送,在无物料时可以停止运行,进一步降低了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分料结构和升降结构的设置,可以将大批量的物料分出部分物料来进行上料,避免了大批物料向下滚落时的卡料或者堆叠情况,并且上料过程较为规范,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提高了上料效率。在需要多次进行分料时,可以设置第二分料结构,用于保证设定分量的物料上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装置的输送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装置的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料架、11-传感器、2-下料滚道、21-第一延长件、211-固定孔、22-第二延长件、221-第一连接臂、2211-活动槽、222-第二连接臂、3-第一分料结构、31-挡料架、32-第一下料件、321-挡料段、4-升降结构、41-第二驱动器、42-顶料件、43-导向组件、431-导向件、432-滑轮、433-升降通道、44-导向柱、5-输送结构、51-驱动组件、511-第三驱动器、512-主动齿轮、513-从动齿轮、514-转轴、52-传动轮、53-随动轮、54-送料间隙、6-第二分料结构、61-第一驱动器、62-第二下料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料架1;
下料滚道2,其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下料滚道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
第一分料结构3,其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相对的右侧,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2右侧的水平高度,使得物料沿所述下料滚道2向下滚落时被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阻挡;
升降结构4,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升降结构4的左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下料滚道2的右侧部分重叠,所述升降结构4的右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部分重叠,且所述升降结构4的上端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使得所述升降结构4升起时顶起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上的物料,并沿倾斜的所述升降结构4滚动,从而所述升降结构4下降时物料落在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上,并继续沿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向下滚落;
输送结构5,其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输送结构5位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末端的下方,使得物料沿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滚落后会掉落在所述输送结构5处,并由所述输送结构5将物料向前移动。
具体的,自动上料装置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物料的上料,如圆管或方管等,特别适用于大管的运输上料。
下料滚道2倾斜设置在料架1上,物料沿着下料滚道2向下滚落,当滚落至第一分料结构3处时被其阻挡,升降结构4再向上升起,由于升降结构4与第一分料结构3存在部分重叠区域,因此升降结构4升起时会将重叠部分的物料向上顶起,其余物料仍旧在下料滚道2上,顶起的部分物料在升降结构4上,此处的部分物料可为一根直径较大的大管,也可为直径较小的几根小管,会沿着倾斜的升降结构4向下滚落,并掉落在位于升降组件右侧的第一分料结构3上,物料继续沿着倾斜的第一分料结构3滚落,直至掉落在输送结构5上,由输送结构5将物料运送出。通过第一分料结构3和升降结构4的设置,可以将大批量的物料分出部分物料来进行上料,避免了大批物料向下滚落时的卡料或者堆叠情况,并且上料过程较为规范,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直接设置上述结构直接设置在料架1上即可,生产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包括挡料架31和第一下料件32,所述挡料架3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挡料架31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相对的右侧,所述挡料架31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2右侧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下料件32位于所述挡料架31上方,且所述第一下料件3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所述第一下料件32的末端伸出至所述输送结构5正上方。
料架1上的挡料架31可以将物料阻挡,在本方案中设置为梯型结构,强度较高,挡料架31的左侧高出下料滚道2,能较好的阻挡物料。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料架31可为其他结构,能实现阻挡物料的作用即可。第一下料件32设置在挡料架31上方,同样也为倾斜设置,因此物料在被升降结构4顶起后,会沿着升降结构4继续滚动,直至滚出升降结构4掉落在第一下料件32上,物料继续沿第一下料件32向下滚动,由于第一下料件32的末端伸出至输送结构5处,因此,物料最终会掉落在输送结构5上,由输送结构5将物料运送至下一道工序,实现物料的上料。第一分料结构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能较好的实现分批上料的功能,且增设在料架1上不会占用较大的安装面积,生产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包括挡料架31和第一下料件32,所述挡料架3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挡料架31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相对的右侧,所述挡料架31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2右侧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下料件32位于所述挡料架31上方,且所述第一下料件3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还包括第二分料结构6,所述第二分料结构6包括第一驱动器61和第二下料件62,所述第一驱动器6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下料件62连接,所述第二下料件62的左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下料件32的右侧部分重叠,所述第一下料件32的末端伸出至所述第二下料件62正上方,所述第二下料件6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其末端伸出至所述输送结构5正上方,所述第一下料件32设有挡料段321,使得物料沿倾斜的所述第一下料件32滚落时被所述挡料段321阻挡,所述第一驱动器61带动所述第二下料件62上升时,物料被所述第二下料件62顶起并沿倾斜的所述第二下料件62滚动至所述输送结构5处。
当需要进行多次分料时,需要设置第二分料结构6,比如在对第一分料结构3上的几根小管再次进行分料时,第二分料结构6中的第一驱动器61带动第二下料件62向上顶起,由于第二下料件62与第一下料件32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区域,因此,可以将第一下料件32上的物料再分出一部分进行顶起,对这一小部分物料进行输送上料。在本方案中,当需要设置第二分料结构6时,第一下料件32的端部需要增设挡料段321,否则物料将会沿着第一下料件32直接掉落出去,导致第二分料结构6不能顶起物料,挡料段321可以将第一下料件32上的物料阻挡,便于第二分料结构6将物料顶起。在本方案中,如果需要进行多次分料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设置多组第一分料结构3,如可设置一组,两组或者更多组。物料在被第二分料结构6顶起后,物料将继续沿着第二下料件62向下滚落直至掉落在输送结构5处,在本实施例中,当设置有第二分料结构6时,第一分料结构3中的挡料架31和第一下料件32可对应缩短,物料能沿着第二分料结构6滚落至输送结构5即可。第一驱动件可为气缸等。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4包括第二驱动器41和顶料件42,所述顶料件42的上方由左至右向下倾斜,所述第二驱动器4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顶料件4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器41带动所述顶料件42自由升降,以顶起或放下物料。
具体地,如图5所示,升降结构4中的第二驱动器41将顶料件42顶起,顶料件42升起时带动下料滚道2末端处的部分物料上升,物料沿倾斜的顶料件42滚动直至滚出顶料件42掉落至第一下料件32上,当前一批物料上料完成后,第二驱动器41下降循环之前的动作,直至完成所有物料的上料。本方案中,在顶料件42的两端分别设有两组下料滚道2、第一分料结构3和第二分料结构6,第二分料结构6的运动趋势保持一致,能实现物料更好的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阵列更多组下料滚道2、第一分料结构3和第二分料结构6。第二驱动器41也可为气缸等。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4还包括导向组件43,所述顶料件42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柱44,所述导向组件43和所述导向柱44一一对应;所述导向组件43包括导向件431,所述导向件431设置在所述料架1,所述导向件431上设有若干个可活动的滑轮432,且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件431之间具有竖向的升降通道433,所述导向柱44位于所述升降通道433内,且所述导向柱4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滑轮432抵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器41带动所述顶料件42和所述导向柱44同步升降时,两侧的所述滑轮432均沿所述导向柱44的外壁滚动,以对所述顶料件42升降时进行导向。
为了更好的保证升降结构4的竖直升降,本方案设置了导向组件43用于导向,顶料件42两端的下方设有导向柱44,料架1上设有多个导向件431,其中两个导向件431配合使用,具体为两个导向件431相对设置,使两个导向件431之间形成升降通道433,导向柱44位于该升降通道433内,且导向柱44的移动不会被该升降通道433所干涉,由于导向柱44上设有多个滑轮432,滑轮432与导向柱44的外表面抵接,并可沿导向柱44的外表面自由滑动,在本方案中,导向件431设有两个滑轮432,因此导向柱44一端的左右两侧一共有四个滑轮432对其进行导向,对导向柱的升降导向作用更好,可以确保导向柱和顶料件42竖直升降,导向组件43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且安装体积较小,在导向作用较好的同时保证了自动上料装置的生产成本较低。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431也可设置两个滑轮432,两个滑轮432分别位于导向件431的左右两侧,六个滑轮432,导向件431的两侧各设有3个滑轮432等。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滚道2的首端可拆卸地设有第一延长件21,所述第一延长件21由左至右向下倾斜。第一延长件21可以用于加长下料滚道2,因此物料的储存空间变长,便于对更多物料进行存放,不需要频繁的放置物料,且第一延长件21拆装方便,物料储存空间可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长件21的首端可拆卸地设有第二延长件22,所述第二延长件22包括第一连接臂221和第二连接臂222,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由所述第一连接臂221的首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221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所述第一连接臂221开设有活动槽2211,所述第一延长件2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211,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211和所述活动槽2211实现所述第一延长件21和所述第一连接臂221的固定。
可以理解,第二延长件22用于进一步增加物料的储存空间,但不同于第一延长件21的是,第二延长件22的长度可调,由于第一延长件21上沿其长度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11,因此,固定杆(图中未示出)可以插设在不同的固定孔211内,再穿过活动槽2211,本方案中的固定杆可为螺栓等,以保证第一连接臂221和第一延长件21的稳定固定。第一连接臂221竖直向上或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二连接臂222,尽管第一连接臂221、第一延长件21均倾斜设置,但为了避免物料从第一连接臂221的一端掉出至料架1外,设置了第二连接臂222进行阻挡,保证物料不容易从下料滚道2掉出。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结构5包括驱动组件51、传动轮52和随动轮53,所述料架1上设有多个传动轮52和多个随动轮53,所述驱动组件5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其输出端与每一个所述传动轮52连接,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传动轮52相对物料的径向平行,所述随动轮53相对物料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传动轮52与所述随动轮53之间具有送料间隙54,物料的直径大于所述送料间隙54的宽度,使得物料沿所述第二下料件62滚落后掉落至所述送料间隙54处。
可以理解,输送结构5用于带动物料向前移动实现出料,物料在第二下料件62上滚落后会掉落在传动轮52和随动轮53之间的送料间隙54处,由驱动组件51带动料架1上的传动轮52不断转动(从动轮水平投影的延长线与物料径向的夹角为直角),物料也跟随传动轮52同步转动,由于随动轮53倾斜设置(随动轮53水平投影的延长线与物料径向的夹角并非直角),因此物料转动时会被倾斜设置的随动轮53带着向前移动,直至物料输送至下一道工序,再重复进行下一批物料的上料。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三驱动器511、主动齿轮512、从动齿轮513、转轴514和传送链,所述第三驱动器51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所述第三驱动器511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512连接,所述转轴51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转轴514穿过每一个所述传动轮52,所述转轴514的一端设有所述从动齿轮513,所述传送链连接所述主动齿轮512和所述从动齿轮513,使得所述第三驱动器511驱动所述主动齿轮512转动时,带动所述从动齿轮51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轴514和所述传动轮52转动,物料通过倾斜的所述随动轮53向前移动。
本方案中采用齿轮和传送链(图中未示出)的结构带动传动轮52的不断转动,驱动力更强,可以更好的保证多个传动轮52同时转动,也可以更好的保证重量较大的物料的输送。当第三驱动器511运行后,带动主动齿轮512转动,主动齿轮512带动传送链和从动齿轮513的转动,由于转轴514的末端与从动齿轮513固定,因此从动齿轮513转动时会带动转轴514不断转动,从而带动转轴514上的所有传动轮52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料架1上还设有用于识别是否存在物料的传感器11,所述传感器11位于所述送料间隙54内。传感器11的设置可以用于识别送料间隙54内是否存在物料,即识别传动轮52和随动轮53之间是否存在物料,通过传感器11和控制器配合使用,在无物料存在时,传动轮52和驱动组件51不需要运行,当传感器11识别到存在物料时,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器511开始运行,带动传动轮52转动,实现物料的向前输送,由于在无物料时可以控制部分结构停止运行,减少了自动上料装置的运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架(1);
下料滚道(2),其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下料滚道(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
第一分料结构(3),其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相对的右侧,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2)右侧的水平高度,使得物料沿所述下料滚道(2)向下滚落时被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阻挡;
升降结构(4),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升降结构(4)的左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下料滚道(2)的右侧部分重叠,所述升降结构(4)的右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部分重叠,且所述升降结构(4)的上端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使得所述升降结构(4)升起时顶起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上的物料,并沿倾斜的所述升降结构(4)滚动,从而所述升降结构(4)下降时物料落在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上,并继续沿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向下滚落;
输送结构(5),其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输送结构(5)位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末端的下方,使得物料沿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滚落后会掉落在所述输送结构(5)处,并由所述输送结构(5)将物料向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包括挡料架(31)和第一下料件(32),所述挡料架(3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挡料架(31)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相对的右侧,所述挡料架(31)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2)右侧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下料件(32)位于所述挡料架(31)上方,且所述第一下料件(3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所述第一下料件(32)的末端伸出至所述输送结构(5)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料结构(3)包括挡料架(31)和第一下料件(32),所述挡料架(3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挡料架(31)位于所述下料滚道(2)相对的右侧,所述挡料架(31)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下料滚道(2)右侧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下料件(32)位于所述挡料架(31)上方,且所述第一下料件(3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
还包括第二分料结构(6),所述第二分料结构(6)包括第一驱动器(61)和第二下料件(62),所述第一驱动器(6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下料件(62)连接,所述第二下料件(62)的左侧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下料件(32)的右侧部分重叠,所述第一下料件(32)的末端伸出至所述第二下料件(62)正上方,所述第二下料件(62)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其末端伸出至所述输送结构(5)正上方,所述第一下料件(32)设有挡料段(321),使得物料沿倾斜的所述第一下料件(32)滚落时被所述挡料段(321)阻挡,所述第一驱动器(61)带动所述第二下料件(62)上升时,物料被所述第二下料件(62)顶起并沿倾斜的所述第二下料件(62)滚动至所述输送结构(5)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4)包括第二驱动器(41)和顶料件(42),所述顶料件(42)的上方由左至右向下倾斜,所述第二驱动器(4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顶料件(42)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器(41)带动所述顶料件(42)自由升降,以顶起或放下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4)还包括导向组件(43),所述顶料件(42)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柱(44),所述导向组件(43)和所述导向柱(44)一一对应;
所述导向组件(43)包括导向件(431),所述导向件(431)设置在所述料架(1),所述导向件(431)上设有若干个可活动的滑轮(432),且两个相对的所述导向件(431)之间具有竖向的升降通道(433),所述导向柱(44)位于所述升降通道(433)内,且所述导向柱(4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滑轮(432)抵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器(41)带动所述顶料件(42)和所述导向柱(44)同步升降时,两侧的所述滑轮(432)均沿所述导向柱(44)的外壁滚动,以对所述顶料件(42)升降时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滚道(2)的首端可拆卸地设有第一延长件(21),所述第一延长件(21)由左至右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长件(21)的首端可拆卸地设有第二延长件(22),所述第二延长件(22)包括第一连接臂(221)和第二连接臂(222),所述第二连接臂(222)由所述第一连接臂(221)的首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221)由左至右向下倾斜,且所述第一连接臂(221)开设有活动槽(2211),所述第一延长件(2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211),固定杆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211)和所述活动槽(2211)实现所述第一延长件(21)和所述第一连接臂(221)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5)包括驱动组件(51)、传动轮(52)和随动轮(53),所述料架(1)上设有多个传动轮(52)和多个随动轮(53),所述驱动组件(5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且其输出端与每一个所述传动轮(52)连接,在水平投影面上,所述传动轮(52)相对物料的径向平行,所述随动轮(53)相对物料的轴向倾斜设置,所述传动轮(52)与所述随动轮(53)之间具有送料间隙(54),物料的直径大于所述送料间隙(54)的宽度,使得物料沿所述第二下料件(62)滚落后掉落至所述送料间隙(54)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三驱动器(511)、主动齿轮(512)、从动齿轮(513)、转轴(514)和传送链,所述第三驱动器(511)安装在所述料架(1)上,所述第三驱动器(511)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齿轮(512)连接,所述转轴(51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料架(1)上,且所述转轴(514)穿过每一个所述传动轮(52),所述转轴(514)的一端设有所述从动齿轮(513),所述传送链连接所述主动齿轮(512)和所述从动齿轮(513),使得所述第三驱动器(511)驱动所述主动齿轮(512)转动时,带动所述从动齿轮(51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转轴(514)和所述传动轮(52)转动,物料通过倾斜的所述随动轮(53)向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架(1)上还设有用于识别是否存在物料的传感器(11),所述传感器(11)位于所述送料间隙(54)内。
CN202220004487.0U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Active CN216334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4487.0U CN216334496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04487.0U CN216334496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4496U true CN216334496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6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04487.0U Active CN216334496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4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9725A (zh) * 2022-05-03 2022-07-22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管料上料装置及锯切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9725A (zh) * 2022-05-03 2022-07-22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管料上料装置及锯切设备
CN114769725B (zh) * 2022-05-03 2024-01-12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管料上料装置及锯切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34496U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111824725A (zh) 一种链条生产自动上料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7585559A (zh) 型材自动下料装筐和上料出筐智能装置及其方法
CN203581979U (zh) 一种自动供板机
CN112571006B (zh) 穿管装置
CN115339849A (zh) 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及激光切管机
CN216638194U (zh) 一种包装袋自动码垛系统
CN207015674U (zh) 一种托盘规格可调的包装生产线
CN210676787U (zh) 一种多工位加热自动化上料装置
CN110962291B (zh) 一种注塑机用下料装置
US5700126A (en) Spool feeding method and spool feeder
CN105625780B (zh) 电梯设有单侧出口的塔式停车楼
CN108147096A (zh) 板状产品用的不停歇上料设备
CN114776039A (zh) 一种土建施工节能墙体的施工辅助装置
CN210394462U (zh) 一种自动化上料装置
CN207890969U (zh) 一种专用移载小车自动升降装置
CN202807152U (zh) 奶嘴上料机构及奶嘴自动整理设备
CN220316373U (zh) 便于搭配机械手使用的管类工件上料定位机构
CN216103187U (zh) 中心管上料装置
CN219507174U (zh) 一种管材上料机构
CN212686607U (zh) 链板输送装置
CN217126272U (zh) 一种纸箱生产线自动码垛的托盘分发机构
CN206088243U (zh) 一种纺织皮辊磨床自动上料装置
CN220316022U (zh) 一种可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筛杯防堵料结构
CN214263299U (zh) 一种方矩管成型机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