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1229U -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1229U
CN216301229U CN202122657799.XU CN202122657799U CN216301229U CN 216301229 U CN216301229 U CN 216301229U CN 202122657799 U CN202122657799 U CN 202122657799U CN 216301229 U CN216301229 U CN 216301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uxiliary frame
frame body
stress
sub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77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维林
郭亮
吴稼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ingdeli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ingdel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ingdel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ingdel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77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1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1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1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装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应力副车架;当车辆通过颠簸路段时,车辆的大梁和副车架本体之间颠簸受到应力,通过衬套吸收一部分车辆颠簸受到的应力,副车架本体上的上部件受力绕着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的下部件上的固定轴进行前后扭曲和旋转,从而实现将副车架本体与原车纵梁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使得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和副车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柔性弯曲和运动,通过前后减震构件使得副车架本体与原车纵梁之间柔性连接,从而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颠簸,而车辆的厢体和副车架本体之间不会因为颠簸受到应力造成撕裂损坏,保证车辆驾驶使用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装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背景技术
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现有的国内越野旅居类车辆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完全固定式副车架,当车辆在野外颠簸路或非铺装道路上行驶时,车辆因为大梁以及底盘存在一定的扭曲,但是副车架又限制住了大梁的这种运动,导致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或副车架发生撕裂损坏,留下安全隐患,影响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应力副车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国内越野旅居类车辆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完全固定式副车架,当车辆在野外颠簸路或非铺装道路上行驶时,车辆因为大梁以及底盘存在一定的扭曲,但是副车架又限制住了大梁的这种运动,导致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或副车架发生撕裂损坏,留下安全隐患,影响驾驶车辆的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应力副车架,包括副车架本体和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部件、下部件、固定轴、衬套、连接构件和前后减震构件,所述上部件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下部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上部件连接,所述固定轴与所述下部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部件远离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一侧,所述衬套与所述固定轴拆卸连接,并套设在所述固定轴的外侧,所述前后减震构件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
描述出与独权对应的技术效果,独权部分为实现技术问题所对应的技术效果。
其中,所述前后减震构件包括上减震件、中间部件和下减震件,所述上减震件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上减震件拆卸连接;所述下减震件与所述中间部件拆卸连接。
通过所述衬套吸收一部分车辆颠簸受到的应力,所述副车架本体上的所述上减震件受力绕着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的所述中间部件上的所述固定轴进行左右扭曲和旋转,使得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和副车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柔性弯曲和运动,而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颠簸,而车辆的厢体和所述副车架本体之间不会因为颠簸受到应力造成撕裂损坏,保证车辆驾驶使用时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减震板和固定部件,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上部件与所述下部件之间;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上部件拆卸连接。
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上部件、所述减震板和所述下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所述减震板减少应力对所述副车架本体和纵梁产生的影响。
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钢套和自锁螺栓,所述钢套穿插在所述上部件、所述减震板和所述下部件上;所述自锁螺栓与所述钢套转动连接。
所述自锁螺栓与所述钢套螺纹连接,从而通过所述自锁螺栓将所述上部件、所述减震板和所述下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其中,所述无应力副车架还包括挡板螺栓,所述挡板螺栓与所述衬套转动连接。
通过所述挡板螺栓对安装在所述固定轴外侧的所述衬套固定,防止所述衬套从所述固定轴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应力副车架,当车辆通过颠簸路段时,车辆的大梁和所述副车架本体之间颠簸受到应力,通过所述衬套吸收一部分车辆颠簸受到的应力,所述副车架本体上的所述上部件受力绕着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的所述下部件上的所述固定轴进行前后扭曲和旋转,从而实现将所述副车架本体与原车纵梁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使得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和副车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柔性弯曲和运动,通过所述前后减震构件使得所述副车架本体与原车纵梁之间柔性连接,从而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颠簸,而车辆的厢体和所述副车架本体之间不会因为颠簸受到应力造成撕裂损坏,保证车辆驾驶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应力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应力副车架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应力副车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应力副车架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副车架本体、2-减震组件、3-挡板螺栓、21-上部件、22-下部件、23-固定轴、24-衬套、25-连接构件、26-前后减震构件、100-无应力副车架、251-减震板、252-固定部件、261-上减震件、262-中间部件、263-下减震件、2521-钢套、2522-自锁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应力副车架100,包括副车架本体1和减震组件2;
所述减震组件2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1上;
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上部件21、下部件22、固定轴23、衬套24、连接构件25和前后减震构件26,所述上部件21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下部件22通过所述连接构件25与所述上部件21连接,所述固定轴23与所述下部件2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部件22远离所述副车架本体1的一侧,所述衬套24与所述固定轴23拆卸连接,并套设在所述固定轴23的外侧,所述前后减震构件26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副车架本体1的左右纵梁、前横梁、中横梁和后横梁均采用高强度的纵梁钢制成,并采用高强度的螺栓进行连接,左右纵梁和横梁之间可设置斜拉筋进行支撑,从而提高纵梁和横梁的受力强度,所述副车架本体1与原车大梁连接的点为柔性连接,前后与左右连接点为相互垂直的圆管与聚氨酯套进行连接,并在两个支架中间垫上聚氨酯板,使得所述副车架本体1可以通过四个连接点与原车底盘进行连接的同时,所述副车架本体1与原车底盘之间具有一定的柔性间隙,使得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和所述副车架本体1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柔性弯曲和运动,所述上部件21通过螺栓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下部件22与原车纵梁平行方向,并使用原车纵梁孔位安装固定在车辆纵梁外侧,所述下部件22的上部设置有所述固定轴23,所述固定轴23与所述下部件22焊接为一体,所述上部件21与所述下部件22通过所述连接构件25连接在一起时,在所述固定轴23外侧镶嵌一个厚度为10mm的所述衬套24,所述衬套24为聚氨酯套,具有很好地隔热性和抗震性,如此,当车辆通过颠簸路段时,车辆的大梁和所述副车架本体1之间颠簸受到应力,通过所述衬套24吸收一部分车辆颠簸受到的应力,所述副车架本体1上的所述上部件21受力绕着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的所述下部件22上的所述固定轴23进行前后扭曲和旋转,从而实现将所述副车架本体1与原车纵梁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使得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和副车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柔性弯曲和运动,通过所述前后减震构件26使得所述副车架本体1与原车纵梁之间柔性连接,从而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颠簸,而车辆的厢体和所述副车架本体1之间不会因为颠簸受到应力造成撕裂损坏,保证车辆驾驶使用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前后减震构件26包括上减震件261、中间部件262和下减震件263,所述上减震件261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中间部件262与所述上减震件261拆卸连接;所述下减震件263与所述中间部件262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减震件261通过螺栓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安装固定在一起,所述中间部件262的上部设有一个相同的所述固定轴23,所述固定轴23与中间部件262焊接为一体,所述上减震件261与所述中间部件262连接时,所述固定轴23的外部镶嵌有一个相同的所述衬套24,所述下减震件263与车辆纵梁方向平行,并通过原车纵梁孔与车辆纵梁之间固定,同时所述下减震件263与所述中间部件262通过相同的所述连接构件25连接,当车辆通过颠簸路段时,车辆的大梁和所述副车架本体1之间颠簸受到应力,通过所述衬套24吸收一部分车辆颠簸受到的应力,所述副车架本体1上的所述上减震件261受力绕着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的所述中间部件262上的所述固定轴23进行左右扭曲和旋转,使得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和副车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柔性弯曲和运动,而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颠簸,而车辆的厢体和所述副车架本体1之间不会因为颠簸受到应力造成撕裂损坏,保证车辆驾驶使用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连接构件25包括减震板251和固定部件252,所述减震板251设置在所述上部件21与所述下部件22之间;所述固定部件252与所述上部件21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固定部件252包括钢套2521和自锁螺栓2522,所述钢套2521穿插在所述上部件21、所述减震板251和所述下部件22上;所述自锁螺栓2522与所述钢套2521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件21和所述下部件22平面接触的位置安装有长度为6mm的所述减震板251,所述减震板251同样由聚氨酯制成,通过所述减震板251减少应力对所述副车架本体1和纵梁产生的影响,所述上部件21、所述减震板251和所述下部件2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钢套2521插设在通孔中,同时所述钢套2521上下端的长度,高出所述上部件21和所述下部件22厚度3mm,所述钢套2521具有内螺纹,所述自锁螺栓2522具有外螺纹,所述自锁螺栓2522与所述钢套2521螺纹连接,从而通过所述自锁螺栓2522将所述上部件21、所述减震板251和所述下部件2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中间部件262与所述下减震件263连接时,中间设置有一个长度为20mm的所述减震板251,同样设置有所述钢套2521和所述自锁螺栓2522,将所述中间部件262和所述下减震件263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无应力副车架100还包括挡板螺栓3,所述挡板螺栓与所述衬套24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轴23上具有螺纹孔,所述挡板螺栓3与所述固定轴23螺纹连接,通过所述挡板螺栓3对安装在所述固定轴23外侧的所述衬套24固定,防止所述衬套24从所述固定轴23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应力副车架100,当车辆通过颠簸路段时,车辆的大梁和所述副车架本体1之间颠簸受到应力,通过所述衬套24吸收一部分车辆颠簸受到的应力,所述副车架本体1上的所述上部件21受力绕着安装在车辆纵梁上的所述下部件22上的所述固定轴23进行前后扭曲和旋转,从而实现将所述副车架本体1与原车纵梁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使得车辆过颠簸路时车辆的厢体和副车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柔性弯曲和运动,通过所述前后减震构件26使得所述副车架本体1与原车纵梁之间柔性连接,从而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颠簸,而车辆的厢体和所述副车架本体1之间不会因为颠簸受到应力造成撕裂损坏,保证车辆驾驶使用时的安全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无应力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本体和减震组件;
所述减震组件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
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部件、下部件、固定轴、衬套、连接构件和前后减震构件,所述上部件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下部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上部件连接,所述固定轴与所述下部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部件远离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一侧,所述衬套与所述固定轴拆卸连接,并套设在所述固定轴的外侧,所述前后减震构件设置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应力副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减震构件包括上减震件、中间部件和下减震件,所述上减震件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上减震件拆卸连接;所述下减震件与所述中间部件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应力副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减震板和固定部件,所述减震板设置在所述上部件与所述下部件之间;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上部件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应力副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钢套和自锁螺栓,所述钢套穿插在所述上部件、所述减震板和所述下部件上;所述自锁螺栓与所述钢套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应力副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应力副车架还包括挡板螺栓,所述挡板螺栓与所述衬套转动连接。
CN202122657799.XU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Active CN216301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7799.XU CN2163012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7799.XU CN2163012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1229U true CN216301229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7799.XU Active CN2163012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1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7380B2 (en) Suspension tow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210191597U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前端模块总成
KR100599263B1 (ko) 차량용 프론트 서스펜션의 마운팅 구조
CN101117087B (zh) 装有空气弹簧的载货车的组合横梁
KR100448791B1 (ko) 자동차 플로어의 리어 서스펜션 연결부 구조
CN216301229U (zh) 一种无应力副车架
CN211196357U (zh) 一种用于越野房车的新型副梁连接装置
US20080203120A1 (en) Spare Tire Tuned Mass Damper
CN214823699U (zh) 装饰组件以及内部安装的底架
JP2019518658A (ja) シャーシアセンブリ及び陸上車両
CN102514632B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以及汽车
CN102717857A (zh) 全地形四轮摩托车的独立前悬挂结构
CN110775161A (zh) 一种装配式货车车架总成
CN216139770U (zh) 一种车辆底盘及扫路机
CN202754085U (zh) 四轮全地形摩托车的前独立悬挂
CN216102616U (zh) 一种后减震器连接结构及电动车
CN215621240U (zh) 矿用无轨胶轮人员输送车后悬挂系统
CN217048768U (zh) 一种车身框架加强总成
CN217994046U (zh) 一种应用于挂车的空气悬挂
CN214928773U (zh) 一种挂车独立悬架系统
CN219989329U (zh) 一种便于对接的车架支撑梁
CN209833287U (zh) 一种汽车及其麦弗逊悬架系统
CN216467229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支架总成
CN214138729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14689499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组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