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1847U - 出餐机构 - Google Patents

出餐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1847U
CN216271847U CN202121952685.1U CN202121952685U CN216271847U CN 216271847 U CN216271847 U CN 216271847U CN 202121952685 U CN202121952685 U CN 202121952685U CN 216271847 U CN216271847 U CN 216271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nch box
box
cover
meal
recyc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526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宗稳
黄日灵
雷营生
李志文
梁继洪
李佩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526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1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1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1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餐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暂存餐盒,且所述承载组件开设有至少一个回收口;取盖组件,所述取盖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能够将所述餐盒的餐盒盖取离,而后将所述餐盒盖投入所述回收口;倒料组件,所述倒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倒料组件用于抓取所述餐盒的餐盒本体并完成倒料操作,而后将空置的所述餐盒本体投入所述回收口;以及餐盒回收组件,所述餐盒回收组件设置于所述回收口的下方并用于承接被投放的所述餐盒本体和所述餐盒盖。本方案的出餐机构集成了倒料和餐盒回收两项功能,集成化程度高,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利于降低整机成本,同时保证出餐节拍和效率。

Description

出餐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餐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餐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地不断提升,餐饮行业也在不断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表现比较突出的则是原先依靠人力进行手动操作的各类餐饮设备,实现了半自动化或完全自动化无人操控运行。对于市面上大多数的自动化餐饮设备而言,其工作流程一般为:原材料被投加倒入烹饪器具进行烹制,加工好的食物被倒入餐盒内封装保鲜并运输至出餐位置,最后由机械手抓取盛装有成品食物的餐盒,并将食物倒入餐具内,以便顾客取用。
然而,目前机械手完成倒料后,空置的餐盒一般不能进行回收而被直接丢弃,造成成本升高和环境污染问题。部分自动化餐饮设备即便加装了餐盒回收机构,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复杂,导致整机成本升高,出餐节拍和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餐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不具备倒料和餐盒回收的集成化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出餐机构,所述出餐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暂存餐盒,且所述承载组件开设有至少一个回收口;
取盖组件,所述取盖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能够将所述餐盒的餐盒盖取离,而后将所述餐盒盖投入所述回收口;
倒料组件,所述倒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倒料组件用于抓取所述餐盒的餐盒本体并完成倒料操作,而后将空置的所述餐盒本体投入所述回收口;以及
餐盒回收组件,所述餐盒回收组件设置于所述回收口的下方并用于承接被投放的所述餐盒本体和所述餐盒盖。
上述方案的出餐机构应用装备于餐食制作装置中,用以对餐盒完成倒料作业后,实现空置餐盒的回收,具备倒料和餐盒回收的集成化功能。具体而言,工作时盛装有食物的餐盒被放置到承载组件上,紧接着取盖组件移动靠近餐盒并取走餐盒的餐盒盖,将餐盒本体的开口打开;之后倒料组件拾取餐盒本体,并带动餐盒本体运动以将盛装的食物倒出,与此同时取盖组件释放餐盒盖,餐盒盖在自重下落入回收口并最终进入餐盒回收组件内,之后倒料组件带动空置的餐盒本体复位至回收口上方并释放餐盒本体,餐盒本体在自重下落入回收口并最终进入餐盒回收组件内,至此便完成倒料和回收餐盒的连续作业。本方案的出餐机构集成了倒料和餐盒回收两项功能,集成化程度高,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利于降低整机成本,同时保证出餐节拍和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载板、托盘和启闭驱动单元,所述回收口形成于所述载板上,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回收口的下方并用承托所述餐盒,所述托盘与所述启闭驱动单元驱动连接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回收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二限位翻边,所述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二限位翻边间隔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回收口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翻边与所述第二限位翻边之间限定出用于暂存所述餐盒的暂存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餐机构还包括餐盒检测传感器,所述餐盒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载板上并用于检测所述暂存腔内是否存在有所述餐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启闭驱动单元包括启闭驱动件、导轨和滑块,所述启闭驱动件用于输出伸缩直线动力,所述滑块与所述启闭驱动件驱动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托盘传动连接,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盖组件包括取盖驱动件、取盖连接板和取盖吸盘,所述取盖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处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所述取盖连接板与所述取盖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取盖吸盘设置于所述取盖连接板上并能够拾取或释放所述餐盒盖,所述取盖吸盘处于所述回收口的正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料组件包括机械手、旋转倒料单元和抓盒执行单元,所述机械手被配置为具备升降和水平旋转功能,所述旋转倒料单元与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抓盒执行单元与所述旋转倒料单元连接并能够拾取或释放所述餐盒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倒料单元包括固定板和旋转气缸,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械手的动力轴相连,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抓盒执行单元包括安装板、抓盒气缸、第一夹指和第二夹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所述抓盒气缸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夹指和所述第二夹指分别与所述抓盒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抓盒执行单元还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指和/或所述第二夹指用于夹持所述餐盒的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餐盒回收组件包括回收箱、过渡滑道和支撑板,所述过渡滑道通过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回收箱上,所述过渡滑道的进料口与所述回收口对接连通,所述过渡滑道的出料口与所述回收箱对接连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盖组件拾取餐盒盖以及倒料组件拾取餐盒本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取盖组件与倒料组件的组装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承载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架;11、取盖工位;12、取盒工位;13、倒料工位;20、承载组件;21、载板;22、托盘;23、启闭驱动单元;231、启闭驱动件;232、导轨;233、滑块;24、第一限位翻边;25、第二限位翻边;30、餐盒;31、餐盒盖;32、餐盒本体;40、取盖组件;41、回收口;42、取盖驱动件;43、取盖连接板;44、取盖吸盘;50、倒料组件;51、机械手;52、固定板;53、旋转气缸;54、安装板;55、抓盒气缸;56、第一夹指;57、第二夹指;58、柔性垫;60、餐盒回收组件;61、回收箱;62、过渡滑道;63、支撑板;70、餐盒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出餐机构,所述出餐机构包括:机架10、取盖组件40、倒料组件50以及餐盒回收组件60。机架10包括承载组件20。承载组件20、取盖组件40、倒料组件50和餐具回收组件协同作业,能够实现自动倒料及餐具回收作业。
具体地,所述机架10上分别形成有取盖工位11、取盒工位12和倒料工位13。例如本实施例中,机架10形成为L型结构,具体包括水平框体和连接于水平框体下方的竖直框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结构稳固可靠。
取盖工位11和取盒工位12同置于竖直框体的一侧,且取盖工位11位于取盒工位12的上方。倒料工位13则布置在竖直框体的另一侧,并与取盒工位12近似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承载组件20用于暂存餐盒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承载组件20设置于取盒工位12处。此外,所述承载组件20开设有至少一个回收口41。本实施例中承载组件20安装在竖直框体的底部一侧,用于暂时放置餐盒30。例如,本实施例中竖直框体的另一侧安装有载托盘,载托盘用于放置餐盘,餐盘用于盛装从餐盒本体32内倒出的食物。
所述取盖组件4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能够移动至所述取盖工位11以将餐盒30的餐盒盖31取离,而后将所述餐盒盖31投入所述回收口41。本实施例中,取盖组件40具体安装在水平框体与竖直框体连接的一侧外部,且处于承载组件20的正上方,以方便直线下降后揭取餐盒盖31。
所述倒料组件5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具体地安装在水平框体的上方,且从水平框体的中部镂空向下穿过。所述倒料组件50用于抓取位于所述取盒工位12内餐盒30的餐盒本体32并转移至倒料工位13完成倒料操作,而后将空置的所述餐盒本体32投入所述回收口41;所述餐盒回收组件60设置于所述回收口41的下方并用于承接被投放的所述餐盒本体32和所述餐盒盖31。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出餐机构应用装备于餐食制作装置中,用以对餐盒30完成倒料作业后,实现空置餐盒30的回收,具备倒料和餐盒30回收的集成化功能。具体而言,工作时盛装有食物的餐盒30被放置到取盒工位12内的承载组件20上,紧接着取盖组件40进入取盖工位11取走餐盒30的餐盒盖31,将餐盒本体32的开口打开;之后倒料组件50拾取餐盒本体32,并带动餐盒本体32运动到倒料工位13将盛装的食物倒出,与此同时取盖组件40释放餐盒盖31,餐盒盖31在自重下落入回收口41并最终进入餐盒回收组件60内,之后倒料组件50带动空置的餐盒本体32复位至回收口41上方并释放餐盒本体32,餐盒本体32在自重下落入回收口41并最终进入餐盒回收组件60内,至此便完成倒料和回收餐盒30的连续作业。本方案的出餐机构集成了倒料和餐盒30回收两项功能,集成化程度高,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利于降低整机成本,同时保证出餐节拍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回收口41也可以同时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此时餐盒盖31和餐盒本体32可分别投入不同的回收口41中实现回收。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20包括载板21、托盘22和启闭驱动单元23,所述回收口41形成于所述载板21上,所述托盘22设置于所述回收口41的下方并用承托所述餐盒30,所述托盘22与所述启闭驱动单元23驱动连接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回收口41。
进一步地所述出餐机构还包括餐盒检测传感器70,所述餐盒检测传感器70设置于所述载板21上并用于检测托板21的暂存腔内是否存在有所述餐盒30。
载板21固定安装在水平框体的底部外侧并处于水平姿态,以便稳固承载从外部放置的餐盒30,避免餐盒30滑落。初始状态时,托盘22处于回收口41的正下方,将回收口41关闭,餐盒30可稳固放置在托盘22上并处于回收口41区域内。此时餐盒检测传感器70检测到有餐盒30存在,且控制器发出了出餐指令,此时取盖组件40将餐盒盖31打开取走,倒料组件50拾取餐盒本体32并转移至倒料工位13将食物倒出;与此同时,启闭驱动单元23驱动托盘22移动以将回收口41打开,取盖组件40释放餐盒盖31,餐盒盖31落下并穿过回收口41落入餐盒回收组件60中。之后倒料组件50带着餐盒本体32复位至取盒工位12并处于回收口41上方,紧接着倒料组件50释放餐盒本体32,餐盒本体32落下并穿过回收口41落入餐盒回收组件60中。至此完成倒料和餐盒30回收作业。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载板2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24和第二限位翻边25,所述第一限位翻边24和第二限位翻边25间隔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回收口4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翻边24与所述第二限位翻边25之间限定出用于暂存所述餐盒30的暂存腔。餐盒30置于暂存腔内,受到相对两侧的第一限位翻边24和第二限位翻边25抵接限位,保证餐盒30放置平稳。此外第一限位翻边24和第二限位翻边25对放置到载板21上的餐盒30起到定位作用,保证餐盒30置于取盖组件40和倒料组件50的预设抓取位置。
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启闭驱动单元23包括启闭驱动件231、导轨232和滑块233,所述启闭驱动件231用于输出伸缩直线动力,所述滑块233与所述启闭驱动件231驱动连接,且所述滑块233与所述托盘22传动连接,所述导轨232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滑块233滑动配合。
初始状态时,启闭驱动件231保持伸出状态,托盘22保持在回收口41的正下方,可用于稳定承接从外部放置而来的餐盒30。当控制器发出出餐指令,且餐盒30被取走后,启闭驱动件231随即驱动托盘22回缩,以将回收口41打开,方便后续餐盒盖31和餐盒本体32释放后穿过回收口41落入餐盒回收组件60内。滑块233在导轨232上直线滑移,对托盘22的伸缩滑移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保证托盘22打开或关闭位置精度高。
可选地,启闭驱动件231可以是但不限于无杆气缸、电推杆、油缸等。当然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启闭驱动件231也可以采用皮带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等,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取盖组件40包括取盖驱动件42、取盖连接板43和取盖吸盘44,所述取盖驱动件42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处于所述取盖工位11的上方,所述取盖连接板43与所述取盖驱动件42驱动连接,所述取盖吸盘44设置于所述取盖连接板43上并能够拾取或释放所述餐盒盖31,所述取盖吸盘44处于所述回收口41的正上方。
取盖作业时,取盖驱动件42驱动取盖连接板43向下伸出,取盖吸盘44贴紧餐盒盖31的表面,并产生吸附力以将餐盒盖31吸附固定;之后取盖驱动件42驱动取盖连接板43向上回收,取盖吸盘44拉动餐盒盖31脱离餐盒本体32,完成取盖操作。采用取盖吸盘44进行取盖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简单,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高,且不会对餐盒盖31造成损坏,保证餐盒盖31二次回收再利用。
可以理解的,取盖吸盘44通过真空管路与真空发生器相连,由真空发生器控制取盖吸盘44产生负压吸力抓取餐盒盖31,或者失去负压吸力释放餐盒盖31。
可选地,取盖驱动件42可以是但不限于直线电机、气缸、电推杆、油缸等其中的任意一种,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取盖吸盘44也可以替换为夹爪、电磁铁(餐盒盖31位金属材质时)等具备拾取和释放能力的设备。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和图4,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倒料组件50包括机械手51、旋转倒料单元和抓盒执行单元,所述机械手51被配置为具备升降和水平旋转功能,所述旋转倒料单元与所述机械手51连接,所述抓盒执行单元与所述旋转倒料单元连接并能够拾取或释放所述餐盒本体32。
当取盖组件40取离餐盒盖31后,机械手51工作带动旋转倒料单元和抓盒执行单元转动至餐盒本体32上方,然后下降至取盒工位12,抓盒执行单元将餐盒本体32抓取稳固。紧接着机械手51带动旋转倒料单元和抓盒执行单元上移一段距离后,旋转至倒料工位13内,旋转倒料单元带动抓盒执行单元在竖直面内旋转至少90°以将餐盒本体32的开口水平或朝下,食物自行倒出干净。最后机械手51带动旋转倒料单元和抓盒执行单元旋转复位至回收口41上方,抓盒执行单元释放餐盒本体32,餐盒本体32经过回收口41落入餐盒回收组件60内。整个工作过程简单且顺畅,各部件配合及移动精度高,实现了精准倒料和投盒回收作业。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具体而言,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倒料单元包括固定板52和旋转气缸53,所述固定板52与所述机械手51的动力轴相连,所述旋转气缸53设置于所述固定板52上,所述抓盒执行单元包括安装板54、抓盒气缸55、第一夹指56和第二夹指57,所述安装板54与所述旋转气缸53连接,所述抓盒气缸55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4上,所述第一夹指56和所述第二夹指57分别与所述抓盒气缸55驱动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
固定板52用于将旋转气缸53与机械手51的动力轴相连,从而实现旋转倒料单元整体跟随机械手51升降移动以及水平转动。抓盒气缸55控制第一夹指56和第二夹指57靠近,稳固抓取餐盒本体32,控制第一夹指56与第二夹指57远离,则实现释放餐盒本体32的目的。结构简单,抓取和释放餐盒本体32精准且可靠。
可以理解的,抓盒气缸55可以是双向气缸、双向电机等。
进一步地,所述抓盒执行单元还包括柔性垫58,所述柔性垫58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指56和/或所述第二夹指57用于夹持所述餐盒30的侧面上。柔性垫58具备较小的弹性形变能力,在增加与餐盒本体32接触摩擦力的同时还能够防止夹持力过大而损坏餐盒本体32。
较佳地,第一夹指56和第二夹指57用于夹持餐盒本体32的部位均设置有一个柔性垫58,以更好的增加摩擦力和防止夹坏餐盒本体32。例如,柔性垫58可以是橡胶、泡面、棉布等材料。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餐盒回收组件60包括回收箱61、过渡滑道62和支撑板63,所述过渡滑道62通过所述支撑板63设置于所述回收箱61上,所述过渡滑道62的进料口与所述回收口41对接连通,所述过渡滑道62的出料口与所述回收箱61对接连通。
取盖组件40和倒料组件50释放餐盒盖31和餐盒本体32后,餐盒盖31和餐盒本体32从回收口41穿过后落入过渡滑道62内,过渡滑到对餐盒盖31和餐盒本体32起到缓冲和导引作用,使餐盒盖31和餐盒本体32平缓花落进入回收箱61中。支撑板63用于将过渡滑道62固定在回收箱61上的预设位置,以保持与回收口41对接连通关系。
具体地,过渡滑道62设置为两端开口中部贯穿的筒体,且为弧形结构,以更好的承接、缓冲及导引餐盒盖31和餐盒本体32花落进入回收箱61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餐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用于暂存餐盒,且所述承载组件开设有至少一个回收口;
取盖组件,所述取盖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能够将所述餐盒的餐盒盖取离,而后将所述餐盒盖投入所述回收口;
倒料组件,所述倒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倒料组件用于抓取所述餐盒的餐盒本体并完成倒料操作,而后将空置的所述餐盒本体投入所述回收口;以及
餐盒回收组件,所述餐盒回收组件设置于所述回收口的下方并用于承接被投放的所述餐盒盖和所述餐盒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载板、托盘和启闭驱动单元,所述回收口形成于所述载板上,所述托盘设置于所述回收口的下方并用承托所述餐盒,所述托盘与所述启闭驱动单元驱动连接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回收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二限位翻边,所述第一限位翻边和第二限位翻边间隔相对的设置于所述回收口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限位翻边与所述第二限位翻边之间限定出用于暂存所述餐盒的暂存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餐机构还包括餐盒检测传感器,所述餐盒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载板上并用于检测所述暂存腔内是否存在有所述餐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驱动单元包括启闭驱动件、导轨和滑块,所述启闭驱动件用于输出伸缩直线动力,所述滑块与所述启闭驱动件驱动连接,且所述滑块与所述托盘传动连接,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盖组件包括取盖驱动件、取盖连接板和取盖吸盘,所述取盖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处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上方,所述取盖连接板与所述取盖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取盖吸盘设置于所述取盖连接板上并能够拾取或释放所述餐盒盖,所述取盖吸盘处于所述回收口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料组件包括机械手、旋转倒料单元和抓盒执行单元,所述机械手被配置为具备升降和水平旋转功能,所述旋转倒料单元与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抓盒执行单元与所述旋转倒料单元连接并能够拾取或释放所述餐盒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倒料单元包括固定板和旋转气缸,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机械手的动力轴相连,所述旋转气缸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抓盒执行单元包括安装板、抓盒气缸、第一夹指和第二夹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旋转气缸连接,所述抓盒气缸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夹指和所述第二夹指分别与所述抓盒气缸驱动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盒执行单元还包括柔性垫,所述柔性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指和/或所述第二夹指用于夹持所述餐盒的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盒回收组件包括回收箱、过渡滑道和支撑板,所述过渡滑道通过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回收箱上,所述过渡滑道的进料口与所述回收口对接连通,所述过渡滑道的出料口与所述回收箱对接连通。
CN202121952685.1U 2021-08-19 2021-08-19 出餐机构 Active CN216271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2685.1U CN216271847U (zh) 2021-08-19 2021-08-19 出餐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52685.1U CN216271847U (zh) 2021-08-19 2021-08-19 出餐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1847U true CN216271847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0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52685.1U Active CN216271847U (zh) 2021-08-19 2021-08-19 出餐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1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8471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пряжения между системой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почты и системой подачи контейнеров с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м продуктом к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й лабораторной системе
CN210557842U (zh) 一种抓取机构及自动餐饮设备
CN111345674A (zh) 投料机构和上料方法
CN216271847U (zh) 出餐机构
CN209956888U (zh) 玻片传送系统
CN214242833U (zh) 供料装置
CN112642751B (zh) 分拣格口、分拣柜、物件分拣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10557843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CN207973223U (zh) 组装上料装置
CN217099328U (zh) 一种打标印刷设备
CN113443315B (zh) 一种自动拣货平台及其拣货流转方法
CN209986810U (zh) 伸缩松夹机构及罐装物料自动出料装置
CN214015740U (zh) 汉堡上料装置及汉堡机
CN112744497A (zh) 一种样本智能储存机构
CN211070562U (zh) 一种芯片喷涂用自动上下料机构
CN211627598U (zh) 玻片传送系统
CN209871382U (zh) 罐装物料自动出料装置
CN113879822A (zh) 一种冻存盒的存取装置及其方法
CN210503423U (zh) 装袋机
CN209973581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CN113979138A (zh) 一种拆垛输送设备用送料装置
CN208164320U (zh) 焊接组装装置
CN210047692U (zh) 供料装置
CN210285538U (zh) 物料罐卸料系统结构及包含其的罐装物料自动出料装置
CN209973652U (zh) 一种自动餐饮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