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5602U - 单筒冷却机 - Google Patents

单筒冷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5602U
CN216245602U CN202122767835.8U CN202122767835U CN216245602U CN 216245602 U CN216245602 U CN 216245602U CN 202122767835 U CN202122767835 U CN 202122767835U CN 216245602 U CN216245602 U CN 216245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oller unit
roller
cylinder
cylind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78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圣年
陶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ianda Furn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ianda Furn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ianda Furn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ianda Furn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678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5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5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5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筒冷却机,包括滚筒、喷淋室和驱动机构,滚筒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滚筒单元、第二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第二滚筒单元的外径大于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的外径,第二滚筒单元位于喷淋室内,驱动机构与第一滚筒单元或第三滚筒单元连接,第一滚筒单元、第二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单元、第二螺旋叶片单元和第三螺旋叶片单元,喷淋室内设置喷淋装置,喷淋室的底部为集液槽,第二滚筒单元的底部向下浸入集液槽内的冷却液内。本实用新型中喷淋装置与集水槽配合,分别从第二滚筒单元的上方喷淋冷却液和从第二滚筒单元的底部对其浸泡冷却,从而提高第二滚筒单元及其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冷却速度。

Description

单筒冷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筒冷却机,属于电池负极材料烧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在烧结炉内完成,锂电池负极材料烧结完成后,需进行冷却再收集,现有的冷却机包括滚筒,滚筒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并且由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驱动相对机架转动,滚筒内设置螺旋叶片,将烧结后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从滚筒的一端添加到滚筒内,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滚筒内随滚筒的滚动而输送,在滚筒的上方向滚筒喷淋冷却水,通过冷却水与滚筒换热,达到对锂电池负极材料降温的目的。
现有的冷却机仅从上部喷淋冷却水,其换热的效率低,锂电池负极材料降低至规定的温度,需要在滚筒内输送较远的距离,由此使得冷却机的长度较大,冷却机的体积较大,其在使用时所占用的空间多,厂房的空间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筒冷却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电池负极材料烧结处理后冷却效率低以及冷却设备占用空间大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单筒冷却机,包括滚筒、喷淋室和驱动机构,滚筒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滚筒单元、第二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第二滚筒单元的外径大于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的外径,第二滚筒单元位于喷淋室内,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分别与第二滚筒单元的两端连接分别用于向滚筒内添加待冷却的物料和排出滚筒内冷却后的物料,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分别从喷淋室的两侧伸出并且由固定物支撑,驱动机构与第一滚筒单元或第三滚筒单元连接,用于驱动滚筒转动,第一滚筒单元、第二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单元、第二螺旋叶片单元和第三螺旋叶片单元用于输送物料,喷淋室内设置喷淋装置用于向第二滚筒单元上喷淋冷却液,喷淋室的底部为集液槽,第二滚筒单元的底部向下低于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的部分浸入集液槽内的冷却液内。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滚筒单元的直径大于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的直径,喷淋装置从第二滚筒单元上方向第二滚筒单元喷淋冷却液对第二滚筒单元及其内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冷却,第二滚筒单元的底部位于集液槽内,使第二滚筒单元的底部与集液槽内的冷却液充分接触,对第二滚筒单元及其内的锂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冷却,整体上加快冷却液与第二滚筒单元和其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换热速度,使锂电池负极材料可迅速降温,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冷却液与第二滚筒单元的接触面积大,锂电池负极材料降温快,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锂电池材料降低相同的温度,其在滚筒中输送的距离得到较大的缩短,由此可缩短滚筒的长度,从而减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占用的空间更小,节约设备所占用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滚筒单元内用于连接第三滚筒单元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单元,连接筒单元呈一端大一端小的圆台状,连接筒单元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第三滚筒单元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滚筒单元的内表面连接,连接筒单元内设置有连接螺旋叶片单元。本实用新型设置圆台状的连接筒单元,锂电池负极材料在由第二滚筒单元向第三滚筒单元内输送时,经由连接筒单元斜向上输送,避免由于第二滚筒单元与第三滚筒单元由于内径差异而产生的台阶对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滚筒内的输送产生阻挡,使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滚筒内顺利的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集液槽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用于排出集液槽内收集的冷却液。本实用新型通过开设排液口,及时的排出集液槽内的冷却液,使集液槽内的冷却液的液面不会超过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底部的高度,避免集液槽内的冷却液沿着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流到喷淋室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排液口采用管道和水泵连接喷淋装置,水泵抽取集液槽内的冷却液至喷淋装置,并由喷淋装置喷淋至第二滚筒单元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中排液口与喷淋装置连接,采用抽水泵实现集水槽内的冷却液的循环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集液槽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小于第一滚筒单元底部的高度,集液槽内设置有液位计,用于检测集液槽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在冷却液的液面高度低于第二滚筒单元底部的高度时向集液槽内添加冷却液。本实用新型通过液位计检测集液槽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适时的向集液槽内添加冷却液,确保集液槽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足以使第二滚筒单元的底部浸入其冷却液内,确保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固定筒单元和进料筒单元,固定筒单元固定在固定物上并且固定筒单元的一端伸入第一滚筒单元内,进料筒单元固定于固定筒单元内,进料筒单元的一端向上倾斜并伸出固定筒单元,另一端向下倾斜上并穿过固定筒单元伸入第一滚筒单元内,在使用状态下,物料从进料筒单元向上倾斜的一端进入并从进料筒单元向下倾斜的一端滑落到第一滚筒单元内。本实用新型设置进料装置,其中的固定筒单元用于进料装置的固定,进料筒单元用于接收烧结后待冷却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由于进料筒单元倾斜式的结构,物料可在进料筒单元内向下滑动至第一滚筒单元内,再于滚筒内随滚筒的滚动而输送,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进料装置,避免在向滚筒内添加锂电池负极材料时对滚筒的滚动产生阻碍,可在滚筒不停止滚动的前提向将锂电池负极材料添加到滚筒内,进一步的提高锂电池负极材料烧结后冷却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出料装置,出料装置的底部开有出料口,第三滚筒单元远离第二滚筒单元的一端伸入出料装置内,将物料输送至出料装置,并从出料口收集冷却后的物料。本实用新型设置出料装置,便于冷却后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滚筒单元或第三滚筒单元上设置有齿圈,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圈相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齿圈与齿轮相啮合,由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滚筒单元或第三滚筒单滚动,从而实现整个滚筒的滚动,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滚筒内随滚筒的滚动而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物上转动设置有两根支撑辊,支撑辊的长度方向与滚筒的轴向方向相同,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上分别固定有与其同轴的支撑环,支撑环由支撑辊可在支撑辊上滚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辊与支撑环相配合,从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的底部支撑起第一滚筒单元和第三滚筒单元,整个上支撑起滚筒,并且支撑环在支撑辊上的滚动,在对滚筒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减小滚筒滚动的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固定物上转动设置有限位轮,限位轮的中心线沿垂直方向设置,每个支撑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轮用于阻止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轴向移动。由于锂电池负极材料温度较高,滚筒在较高的温度大容易发生膨胀,其在轴向上发生形变会对整个冷却机的运营产生影响,本实用新型设置限位轮,从支撑环的两侧对支撑环进行轴向限位,从而整体上对滚筒在前后方向上进行限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喷淋装置与集水槽配合,一个从第二滚筒单元的上方喷淋冷却液,一个从第二滚筒单元的底部对其浸泡冷却,从而提高第二滚筒单元及其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冷却速度,减小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减少本实用新型占用的空间,提高厂房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喷淋室;2、驱动机构;3、第一滚筒单元;4、第二滚筒单元;5、第三滚筒单元;6、第一螺旋叶片单元;7、第二螺旋叶片单元;8、第三螺旋叶片单元;9、集液槽;10、连接筒单元;11、连接螺旋叶片单元;12、固定筒单元;13、进料筒单元;14、出料装置;15、齿圈;16、齿轮;17、支撑辊;18、支撑环;19、喷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单筒冷却机,包括滚筒、喷淋室1和驱动机构2,滚筒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滚筒单元3、第二滚筒单元4和第三滚筒单元5,第二滚筒单元4的外径大于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外径,其中第一滚筒单元3的外径与第三滚筒单元5的外径相等,本实用新型在第二滚筒单元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外径均与第二滚筒单元4的外径相等,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内径相等,并且均与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外径相等,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相向的一端分别插入前端板和后端板内,本实用新型中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与第二滚再带单元4的两端焊接固定,第一滚筒单元3的后端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前端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滚筒单元4位于喷淋室1内,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分别分别用于向滚筒内添加待冷却的物料和排出滚筒内冷却后的物料,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分别从喷淋室1的前后两侧伸出并且由固定物支撑和相对固定物转动,驱动机构2与第一滚筒单元3或第三滚筒单元5连接,用于驱动滚筒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机构2优选的与第一滚筒单元3连接,驱动机构2通过驱动第一滚筒单元3相对固定物转动,使整个滚筒相对喷淋室1转动,在第一滚筒单元3、第二滚筒单元4和第三滚筒单元5内分别焊接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单元6、第二螺旋叶片单元7和第三螺旋叶片单元8用于物料在滚筒内的输送,其中第二螺旋叶片单元7的前端与第一螺旋叶片单元6的后端连接,喷淋室1内设置喷淋装置用于向第二滚筒单元4上喷淋冷却液,本实用新型中喷淋室1的底部为集液槽9,第二滚筒单元4的底部向下低于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部分浸入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内。
由于第二滚筒单元4与第三滚筒单元5连接处的高度差所形成的肩部,物料从第二滚筒单元4向第三滚筒单元5输送时较困难,因此在第二滚筒单元4内用于连接第三滚筒单元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单元10,连接筒单元10呈一端大一端小的圆台状,连接筒单元10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第三滚筒单元5连通并且与第二滚筒单元5的前端焊接固定,连接筒单元10的另一端(即连接筒单元10的前端)与第二滚筒单元4的内表面焊接固定,连接筒单元10内焊接设置有连接螺旋叶片单元11,其中连接螺旋叶片单元11的前端与第二螺施叶片单元7的后端连接,连接螺旋叶片单元11的后端与第三螺旋叶片单元8的前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物料添加在第一滚筒单元3内并随滚筒的转动而向第二滚筒单元4的方向输送,在第二滚筒单元4与第一滚筒单元3的连接处向下掉落到第二滚筒单元4内,再于第二滚筒单元4内朝向第三滚筒单元5的方向输送,在物料输送到第二滚筒单元4与连接筒单元10的连接处时,沿着连接筒单元10将物料继续朝向第三滚筒单元5的方向输送至第三滚筒单元5内,再由第三滚筒单元5朝后(即远离第二滚筒单元4的方向)输送,并从第三滚筒单元5的后端排出。物料在滚筒内输送的同时,与滚筒交换热量,由于喷淋装置向第二滚筒单元4喷淋冷却液,使第二滚筒单元4的温度降低,实现降低第二滚筒单元4与物料温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滚筒单元4的下部由于浸在集液槽9内,增大了第二滚筒单元4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滚筒单元4上方喷淋冷却液,底部浸入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中,物料的冷却效果更好。
为了方便及时的排出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避免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溢出,本实用新型在集液槽9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用于排出集液槽9内收集的冷却液,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在集液槽9的前后各开设有一个排液口。本实用新型将排液口采用管道和水泵连接喷淋装置,水泵抽取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至喷淋装置,并由喷淋装置喷淋至第二滚筒单元4外表面,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19,喷淋管19设置在喷淋室1内,喷淋管19与第二滚筒单元4的中心线平行,并且喷淋管19位于第二滚筒单元4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喷淋管19的中心线和第二滚筒单元4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喷淋管19的一端伸出喷淋室1并且与喷淋室1固定(如焊接或者采用其它连接件相连等),以对喷淋管19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状态下喷淋管19发生晃动等,本实用新型中喷淋管19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喷淋孔,本实用新型中喷淋孔沿着喷淋管19的长度方向等间隔的均匀开设,在每个喷淋孔处安装有一个喷头,喷头与喷淋孔螺纹配合,以可拆卸的安装在喷淋管19上,其中喷头向下设置并将冷却液喷淋到第二滚筒单元4上。
本实用新型在集液槽9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小于第一滚筒单元3底部的高度,在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的液面过到溢流口处时,冷却液从溢流口流出,避免冷却液沿着第一滚筒单元3或第三滚筒单元5的表面水平流动至喷淋室1之外,集液槽9内设置有液位计,用于检测集液槽9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在冷却液的液面高度低于第二滚筒单元4底部的高度时向集液槽9内添加冷却液,使第二滚筒单元4的底部始终浸在集液槽9内。
为了方便物料投入滚筒内,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固定筒单元12和进料筒单元13,固定筒单元12固定在固定物上并且固定筒单元12的一端伸入第一滚筒单元3内,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滚筒单元3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连接板,连接板的内径略大于固定筒单元12的外径,固定筒单元12的后端伸入连接板内,并且与连接板间无相对转动,进料筒单元13固定于固定筒单元12内,进料筒单元13的前端向上倾斜并伸出固定筒单元12用于接收待冷却的物料,进料筒单元13的后端向下倾斜上并穿过固定筒单元12的后端以伸入第一滚筒单元3内,在使用状态下,物料从进料筒单元13向上倾斜的一端进入进料筒单元13内并从进料筒单元13向下倾斜的一端滑落到第一滚筒单元3内,由于固定筒单元12与第一滚筒单元3间无相对转动,因此整个进料装置并不会对滚筒的滚动产生阻碍。
为便于冷却后物料的出料和收集,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出料装置14,出料装置14的底部开有出料口,第三滚筒单元5远离第二滚筒单元4的一端伸入出料装置14内,将物料输送至出料装置14,并从出料口收集冷却后的物料。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料装置14包括出料壳,出料壳设置在固定物上,出料壳靠近第三滚筒单元5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第三滚筒单元5远离第三滚筒单元4的一端伸入连接孔内,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孔的孔径略大于第三滚筒单元5的外径,避免出料装置14对滚筒的滚动产生阻碍,本实用新型中出料壳的下部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便于冷却后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集中收集,本实用新型可在出料口的下方设置地坑,以便于更加方便的收集冷却后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出料壳上远离第三滚筒单元5的一侧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上设置有密封窗,密封窗包括安装圈和透明板,透明板优选的采用玻璃制成,透明板与安装圈的安装方式系现有技术,安装圈与出料壳法兰连接,通过观察口可观察滚筒内物料的输送状况。本实用新型在出料壳上开设有气管连接孔,本实用新型将连通氮气的气管穿过气管连接孔,伸入至第三滚筒单元5内,在对锂电池负极材料冷却前,先向滚筒内充入氮气,排出滚筒内的空气,使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氮气的气氛中实现冷却。
本实用新型中进料装置与第一滚筒单元3以及出料装置14与第三滚筒单元5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系现有技术,具体与授权公告号是CN2133964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炉头密封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考该实用新型专利,本实用新型不予详述。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滚筒单元3或第三滚筒单元5上设置有齿圈15,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16,齿轮16与齿圈15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将齿圈15设置在第一滚筒单元3上并且与第一滚筒单元3之间无相对转动,如将齿圈15焊接在第一滚筒单元3上或者将两者采用键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机构2采用驱动电机,齿轮16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驱动电机驱动齿轮16转动,由齿轮16与齿圈15的啮合驱动第一滚筒单元3转动,使整个滚筒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第一滚筒单元3一侧的下方,在第一滚筒单元3的一侧设置齿轮支架,齿轮16的转动轴采用前后两个轴承安装在齿轮支架上,其中齿轮16位于两个轴承之间,齿轮16的转动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共线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物上转动设置有两根支撑辊17,支撑辊17的两端各采用一个轴承与固定物转动连接,支撑辊17的长度方向与滚筒的轴向方向相同并且支撑辊17对称的设置在滚筒下方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下方各设置有两根支撑辊17,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上分别固定有与其同轴的支撑环18,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环18的轴向长度略小于支撑辊17两端两个轴承间相向一侧的距离,支撑环18由支撑辊17可在支撑辊17上滚动。为了避免滚筒由于热受膨胀在轴向上产生形变而对整个冷却机结构造成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在固定物上转动设置有限位轮(图中未示出),限位轮的中心线沿垂直方向设置,每个支撑环18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轮用于阻止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在每个支撑环18的前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轮,从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底部对滚筒进行轴向限位,其中限位轴位于两根支撑辊17之间。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能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10)

1.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喷淋室(1)和驱动机构(2),滚筒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滚筒单元(3)、第二滚筒单元(4)和第三滚筒单元(5),第二滚筒单元(4)的外径大于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外径,第二滚筒单元(4)位于喷淋室(1)内,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分别与第二滚筒单元(4)的两端连接分别用于向滚筒内添加待冷却的物料和排出滚筒内冷却后的物料,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分别从喷淋室(1)的两侧伸出并且由固定物支撑,驱动机构(2)与第一滚筒单元(3)或第三滚筒单元(5)连接,用于驱动滚筒转动,第一滚筒单元(3)、第二滚筒单元(4)和第三滚筒单元(5)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单元(6)、第二螺旋叶片单元(7)和第三螺旋叶片单元(8)用于输送物料,喷淋室(1)内设置喷淋装置用于向第二滚筒单元(4)上喷淋冷却液,喷淋室(1)的底部为集液槽(9),第二滚筒单元(4)的底部向下低于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的部分浸入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第二滚筒单元(4)内用于连接第三滚筒单元(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筒单元(10),连接筒单元(10)呈一端大一端小的圆台状,连接筒单元(10)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第三滚筒单元(5)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滚筒单元(4)的内表面连接,连接筒单元(10)内设置有连接螺旋叶片单元(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集液槽(9)的底部开设有排液口用于排出集液槽(9)内收集的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排液口采用管道和水泵连接喷淋装置,水泵抽取集液槽(9)内的冷却液至喷淋装置,并由喷淋装置喷淋至第二滚筒单元(4)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集液槽(9)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小于第一滚筒单元(3)底部的高度,集液槽(9)内设置有液位计,用于检测集液槽(9)内冷却液的液面高度,在冷却液的液面高度低于第二滚筒单元(4)底部的高度时向集液槽(9)内添加冷却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括固定筒单元(12)和进料筒单元(13),固定筒单元(12)固定在固定物上并且固定筒单元(12)的一端伸入第一滚筒单元(3)内,进料筒单元(13)固定于固定筒单元(12)内,进料筒单元(13)的一端向上倾斜并伸出固定筒单元(12),另一端向下倾斜上并穿过固定筒单元(12)伸入第一滚筒单元(3)内,在使用状态下,物料从进料筒单元(13)向上倾斜的一端进入并从进料筒单元(13)向下倾斜的一端滑落到第一滚筒单元(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装置(14),出料装置(14)的底部开有出料口,第三滚筒单元(5)远离第二滚筒单元(4)的一端伸入出料装置(14)内,将物料输送至出料装置(14),并从出料口收集冷却后的物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滚筒单元(3)或第三滚筒单元(5)上设置有齿圈(15),驱动机构(2)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16),齿轮(16)与齿圈(15)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固定物上转动设置有两根支撑辊(17),支撑辊(17)的长度方向与滚筒的轴向方向相同,第一滚筒单元(3)和第三滚筒单元(5)上分别固定有与其同轴的支撑环(18),支撑环(18)由支撑辊(17)可在支撑辊(17)上滚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筒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固定物上转动设置有限位轮,限位轮的中心线沿垂直方向设置,每个支撑环(18)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限位轮用于阻止滚筒在转动的同时轴向移动。
CN202122767835.8U 2021-11-12 2021-11-12 单筒冷却机 Active CN216245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7835.8U CN216245602U (zh) 2021-11-12 2021-11-12 单筒冷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7835.8U CN216245602U (zh) 2021-11-12 2021-11-12 单筒冷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5602U true CN216245602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9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7835.8U Active CN216245602U (zh) 2021-11-12 2021-11-12 单筒冷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5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1302B (zh) 一种燃气管道加工用防腐处理装置
CN216245602U (zh) 单筒冷却机
CN209935341U (zh) 一种钛合金表面清洗装置
CN216506630U (zh) 喷雾冷却式塑料管定径冷却设备
CN201104156Y (zh) 喷射旋转装置
CN209763826U (zh) 一种用于肥料生产的滚筒冷却机
CN217570183U (zh) 一种无缝钢管加工用冷却轧辊装置
CN213794177U (zh) 一种铸钢件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0599903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滑动轴承
CN220685195U (zh) 一种管道过滤器用钢材热处理冷却装置
CN211311543U (zh) 一种轧辊生产用喷雾冷却装置
CN210125797U (zh) 一种高频焊管焊缝的快速冷却装置
CN208177943U (zh) 一种滚动体的清洗干燥一体机
CN2795218Y (zh) 采用芯轴支撑的双腔式滚筒钢渣处理装置
CN206810735U (zh) 一种喷淋装置以及带有喷淋装置的玻璃清洗机
CN221065554U (zh) 一种喷洒旋转冷却台
CN219886140U (zh) 一种铸件风冷淬火装置
CN211400909U (zh) 一种高效铝渣冷却装置
CN216205354U (zh) 炉筒缓冷降温装置
CN112556007A (zh) 一种收集冷凝水的降噪型工业空调
CN220579138U (zh) 一种钢化玻璃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14234386U (zh) 一种铝灰盐饼破碎装置
CN211284451U (zh) 一种淬火系统中的旋转喷雾机构
CN218884455U (zh) 一种铝合金型材加工冷却装置
CN219074719U (zh) 一种压力容器环缝焊接水冷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