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2592U -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2592U
CN216232592U CN202122907451.1U CN202122907451U CN216232592U CN 216232592 U CN216232592 U CN 216232592U CN 202122907451 U CN202122907451 U CN 202122907451U CN 216232592 U CN216232592 U CN 216232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xtruded aluminum
doorsill
vehic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74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龑
陈宇
徐玉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074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2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2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2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挤压铝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挤压铝本体,所述挤压铝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挤压铝本体作为独立零件在总装过程中独立安装,提高了组装的灵活性,也便于车身单独进行油漆电泳。

Description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环保意识的增强,以纯电驱动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产业出现了显著增长。电动车的安全也成为消费者关心的重要部分。按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包需要的体积远大于内燃机车所用的油箱。因此电池12最佳的位置是布置在乘客舱的地板下面,如图1所示。目前几乎所有市场上的电动车都采用了这样的方案,且随着续航里程需求的不断增加,电池包的体积也越来越大。传统燃油车的侧面柱碰工况主要考量前排人员的保护,而电动车在侧面柱碰工况中则需要考虑电池12从前到后全方位的保护。除了传统的钢结构,也会利用在门槛内增加挤压铝的方式来加强对电池的侧面柱碰保护。传统门槛挤压铝13结构,如图2所示,是在车身车间与门槛通过机械连接之后,随白车身一起进行油漆电泳,而将门槛挤压铝结构作为独立零件在总装过程中独立安装,会提高组装的灵活性,也便于车身单独进行油漆电泳。因此,提出一种在总装过程中单独进行挤压铝结构组装的方案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将支撑板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借助挤压铝本体上的第二卡接部与支撑板上的第一卡接部卡接连接,从而将挤压铝本体作为独立零件在总装过程中独立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挤压铝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挤压铝本体,所述挤压铝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挤压铝本体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块。
可选地,所述挤压铝本体露出所述门槛内板的一端连接有盖板。
可选地,所述盖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翻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门槛总成,包括连接的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门槛外板之间围合成容纳腔,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门槛外板的同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连通孔,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挤压铝组件,所述挤压铝组件的支撑板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门槛内板设置有第二翻边。
可选地,所述门槛外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门槛内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槛总成,所述车辆门槛总成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挤压铝本体作为独立零件在总装过程中独立安装,提高了组装的灵活性,也便于车身单独进行油漆电泳。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车中电池的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2为传统门槛挤压铝结构与门槛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与门槛内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支撑板与门槛内板的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挤压铝本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挤压铝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板;2:挤压铝本体;3:门槛内板;4:第一卡接部;5:第二卡接部;6:滑块;7:盖板;8:第一翻边;9:门槛外板;10:连通孔;11:第二翻边;12:电池;13:传统门槛挤压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与门槛内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支撑板与门槛内板的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挤压铝本体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挤压铝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3-图6所示,所述挤压铝组件包括支撑板1和挤压铝本体2。所述支撑板1用于与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4;所述挤压铝本体2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5,所述第二卡接部5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卡接连接。
车辆的门槛内板3与门槛外板9连接后,二者之间会形成容纳腔,在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连接之前,先将所述支撑板1与所述门槛内板3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连接,连接完成后,将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固定连接,则所述支撑板1被包围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的同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连通孔10,在总装过程中,将所述挤压铝本体2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经所述连通孔10沿所述支撑板1插入所述容纳腔内,在向所述容纳腔内插入的过程中,当所述挤压铝本体2上的所述第二卡接部5移动至所述支撑板1上的所述第一卡接部4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4完成卡接时,表明所述挤压铝本体2已经插入至合适位置,并与所述支撑板1相对位置固定,此时,完成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安装操作。为了进一步固定所述挤压铝本体2,可以将所述挤压铝本体2露出所述容纳腔的一端与所述门槛内板3及所述门槛外板9固定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挤压铝组件,所述挤压铝本体2作为独立零件在总装过程中独立安装,提高了组装的灵活性,也便于车身单独进行油漆电泳。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整体呈L型,两个自由端分别用于与所述门槛内板3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4设置为卡接孔,如图5、图6所示,所述挤压铝本体2整体呈长方体,在所述挤压铝本体2朝向所述第一卡接部4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接部5,所述第二卡接部5设置为与所述卡接孔匹配的卡接块,所述挤压铝本体2在向所述门槛内板3及所述门槛外板9围合成的所述容纳腔内推进过程中,当所述挤压铝本体2上的所述卡接块移动至所述支撑板1上的所述卡接孔处,并卡接至所述卡接孔内时,完成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安装操作。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支撑板1可以设置为任意形状,只要能够与所述门槛内板3连接,能够为所述挤压铝本体2提供支撑作用即可,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形状尺寸可以根据碰撞性能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卡接部4与所述第二卡接部5也可以设置为卡接孔与卡接块配合以外的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便于所述挤压铝本体2与所述支撑板1的连接即可。
可选地,所述挤压铝本体2朝向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设置有滑块6。设置所述滑块6,使得所述挤压铝本体2在沿所述支撑板1推入所述容纳腔内部时,减小摩擦阻力,便于快速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图5中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左端为插入所述容纳腔内部的一端,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右端为露出所述容纳腔的一端,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上表面为朝向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表面,也即插入所述容纳腔时,与所述支撑板1接触的一侧表面,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上表面共设置有三块所述滑块6,其中一块固定于所述挤压铝本体2在图5中的最左端,也即最早接触所述支撑板1的区域,另外两块所述滑块6间隔固定于所述挤压铝本体2在图5中的右侧。借助三块所述滑块6,减小了所述挤压铝本体2沿所述支撑板1向所述容纳腔内部推进过程中,与所述支撑板1之间的摩擦力。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滑块6的设置数量、规格尺寸以及与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具体连接位置均可以调整。
可选地,所述挤压铝本体2露出所述门槛内板3的一端连接有盖板7。设置所述盖板7,在完成所述挤压铝本体2与所述支撑板1的安装操作后,对所述挤压铝本体2插入的所述连通孔10进行密封,防止杂物进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7整体呈长方形,固定于所述挤压铝本体2在图6中的右端的端部,所述盖板7的面积大于所述门槛内板3及所述门槛外板9上开设的所述连通孔10的面积,所述挤压铝本体2经所述连通孔10插入所述门槛内板3及所述门槛外板9围合成的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支撑板1完成安装操作后,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图6中的右端端部及所述盖板7露出所述容纳腔,利用螺栓等连接件连接所述盖板7及所述门槛内板3和所述门槛外板9,使得所述盖板7密封所述连通孔10。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盖板7的形状尺寸均可以调整,只要能够封堵所述门槛内板3及所述门槛外板9上的所述连通孔10即可。
可选地,所述盖板7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此种设置,使得在连接所述盖板7及所述门槛内板3和所述门槛外板9时,免去了临时钻孔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盖板7的周向间隔开设有三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设置数量及在所述盖板7上的具体开设位置均可以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第一翻边8。此种设置,增大了所述支撑板1与所述门槛内板3的接触面积,便于连接,且有利于增强与所述门槛内板3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在图4中水平段的自由端设置有向上的所述第一翻边8,所述第一翻边8与所述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根据所述支撑板1的形状的变化,所述第一翻边8可以随之进行调整。
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挤压铝组件的安装过程:
在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连接之前,先将所述支撑板1与所述门槛内板3朝向所述门槛外板9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连接完成后,将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固定连接,则所述支撑板1被包围在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围合成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的同一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连通孔10,在总装过程中,将所述挤压铝本体2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经所述连通孔10,借助所述滑块6沿所述支撑板1插入所述容纳腔内,在向所述容纳腔内插入的过程中,当所述挤压铝本体2上的所述第二卡接部5移动至所述支撑板1上的所述第一卡接部4位置,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4完成卡接时,表明所述挤压铝本体2已经插入至合适位置,并与所述支撑板1相对位置固定,此时,所述挤压铝本体2与所述支撑板1连接完成。所述挤压铝本体2安装后,露出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连接的所述盖板7封堵所述连通孔10,借助螺栓等连接件,将所述盖板7与所述门槛内板3及所述门槛外板9连接,密封所述连通孔,防止杂物进入。
采用本实用新型挤压铝组件,所述挤压铝本体2作为独立零件在总装过程中独立安装,提高了组装的灵活性,也便于车身单独进行油漆电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门槛总成,包括连接的门槛内板3和门槛外板9,所述门槛内板3和所述门槛外板9之间围合成容纳腔,所述门槛内板3和所述门槛外板9的同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连通孔10,所述车辆门槛总成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挤压铝组件,所述挤压铝组件的支撑板1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门槛内板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与所述门槛内板3点焊连接。
可选地,所述门槛内板3设置有第二翻边11。设置翻边,能够增大所述门槛内板3与所述门槛外板9的连接面积,有利于增强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槛内板3在图3中的上下两端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向相背离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翻边11,所述第二翻边11用于与所述门槛外板9连接。
可选地,所述门槛外板9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挤压铝本体2与所述支撑板1连接完成后,为进一步提升所述挤压铝本体2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将所述挤压铝本体2与所述门槛外板9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免去了连接操作时临时钻孔安装连接件,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孔10的周向间隔开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挤压铝本体2上连接所述盖板7时,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开设位置可以与所述盖板7上开设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挤压铝本体2插入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支撑板1连接完成后,所述盖板7封堵所述连通孔10,连接件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盖板7与所述门槛外板9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1与所述门槛内板3焊接连接。采用焊接连接,简化了连接过程,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且能够保证较高的连接强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的水平段自由端连接的所述第一翻边8与所述门槛内板3点焊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竖直段与所述门槛内板3下部连接的所述第二翻边11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门槛总成,所述车辆门槛总成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挤压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与门槛内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
挤压铝本体,所述挤压铝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铝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铝本体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压铝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铝本体露出所述门槛内板的一端连接有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铝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上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压铝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翻边。
6.一种车辆门槛总成,包括连接的门槛内板和门槛外板,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门槛外板之间围合成容纳腔,所述门槛内板和所述门槛外板的同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连通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挤压铝组件,所述挤压铝组件的支撑板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门槛内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内板设置有第二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外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门槛内板焊接连接。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6-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门槛总成,所述车辆门槛总成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CN202122907451.1U 2021-11-24 2021-11-24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6232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7451.1U CN216232592U (zh) 2021-11-24 2021-11-24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7451.1U CN216232592U (zh) 2021-11-24 2021-11-24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2592U true CN216232592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6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7451.1U Active CN216232592U (zh) 2021-11-24 2021-11-24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2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95586B1 (ko) 단자간 접속 도체, 조전지, 및 조전지의 제조 방법
US1101179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N209843761U (zh) 电池箱体结构和电动车
CN210734296U (zh) 一种商用车白车身结构
CN114083972A (zh) 电池包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114261268A (zh) 一种新能源车车身与电池包集成结构
CN216232592U (zh) 挤压铝组件、车辆门槛总成及车辆
CN217444536U (zh) 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以及电动汽车
CN214336837U (zh) 电池包安装横梁和电池包
CN212046851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框架和车辆
CN211238330U (zh) 下壳体组件及其电池包
CN113644368A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的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8258397U (zh) 车身底板总成和车辆
CN213472756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919166U (zh) 一种电池壳体
CN212529826U (zh) 一种前地板后横梁组件
CN216002456U (zh) 一种汽车流水槽安装结构
CN219801098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池包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19303839U (zh) 电池包箱体、电池包和车辆
CN218867278U (zh) 一种车身集成式电池包的密封结构
CN213520148U (zh) 模组端板和电池包
CN212046849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框架和车辆
CN216401173U (zh) 一种电池底盒
CN214153039U (zh) 一种固态电池结构
CN212046850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安装框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