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26898U -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26898U
CN216226898U CN202122778417.9U CN202122778417U CN216226898U CN 216226898 U CN216226898 U CN 216226898U CN 202122778417 U CN202122778417 U CN 202122778417U CN 216226898 U CN216226898 U CN 216226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riving
shaft
rotary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84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燕刚
张宪平
丰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ometal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hnometal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ometal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hnometal Beij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84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26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26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26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臂式回转车,其包括底座、回转轴以及回转臂,所述回转臂包括转动连接于回转轴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远离回转轴的一端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相互远离的端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钢水包的安装槽;所述分臂式回转车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臂沿回转轴的周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臂沿回转轴的周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本申请能够提高钢水包运输和利用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水二次精炼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中一般使用钢水二次精炼设备对钢水进行二次加工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备包括直臂式回转车、真空处理装置以及“喂丝”装置。常用的直臂式回转车一般包括用于钢水包精炼炉的直臂式回转车和用于RH真空精炼炉的直臂式回转车。
直臂式回转车包括竖直设置且能够发生转动的回转轴和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回转轴顶端的回转臂,回转轴的顶端固接于回转臂的中间位置。回转臂的两端用于放置盛装有钢水的钢水包,回转轴转动带动回转臂转动,从而使钢水包依次经过接受位、处理位以及后处理位,进而便于对钢水进行加工。
接受位用于将盛装有钢水的钢水包放置在回转臂上,处理位设置有真空处理装置,真空处理装置包括能够插入钢水内的插管,从而便于对钢水包内的钢水进行脱气、脱硫等净化处理,后处理位用于对钢水包内的钢水进行“喂丝”处理,“喂丝”处理过程一般使用“喂丝”装置对钢水进行加工。
但是,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将接受位和后处理位安排在同一工位上。对钢水的加工步骤为:S1,当回转臂的一端位于接受位时,使用吊车将盛装有钢水的钢水包固定在回转臂的端部;S2,转动回转臂,使回转臂带动钢水包转动至处理位,真空处理装置对钢水进行加工;S3,转动回转臂,使回转臂带动钢水包转动至接受位(后处理位),“喂丝”装置对钢水进行“喂丝”处理;S4,将“喂丝”装置从接受位移走后,利用吊车将钢水包从回转臂上移走,并替换新的钢水包。
综上所述,在接受位上放置或者调走钢水包的作业会受到“喂丝”、“清渣”、“喷补”作业和吊车的制约,从而会影响钢水包运输和利用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臂式回转车,能够提高钢水包运输和利用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臂式回转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包括底座、回转轴以及回转臂,所述回转臂包括转动连接于回转轴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远离回转轴的一端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相互远离的端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钢水包的安装槽;
所述分臂式回转车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臂沿回转轴的周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臂沿回转轴的周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可自由转动,因此,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之间的夹角可以调整,因而,可以将接受位和后处理位放置在不同的工位,当第一转动臂上的钢水包内的钢水在后处理位被加工后可转动至接受位,从而便于吊车将加工完成的钢水的钢水包取下,同时,第二转动臂可转动至后处理位,便于“喂丝”装置对第二转动臂上的钢水包上的钢水进行加工。
因此,吊车一直放置在接受位上,“喂丝”装置便可一直放置在后处理位上,从而无需反复移动吊车和“喂丝”装置,而且,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上的钢水包内的钢水一直处于被加工的状态,不会被闲置,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外驱动组件,所述外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驱动轴以及外驱动件,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朝向底座的侧壁,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与外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外驱动件安装于第一转动臂远离回转轴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驱动件工作时,外驱动件工作驱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驱动驱动轮转动,驱动轮在底座上转动驱动第一转动臂沿着回转轴的周向发生转动,从而便于将第一转动臂上的钢水包在接受位、处理位以及后处理位上依次循环,第二转动臂的工作过程与第一转动臂的工作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轴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内驱动组件,所述内驱动组件包括内齿轮、驱动齿轮、旋转轴以及内驱动件,所述内齿轮转动连接于回转轴,且所述内齿轮与回转轴共中心线设置,所述内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内齿轮远离驱动齿轮的侧壁与第一转动臂靠近回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与内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内驱动件安装于回转轴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驱动件工作时,内驱动件驱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驱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内齿轮转动,内齿轮转动驱动第一转动臂沿着回转轴的周向转动,从而便于将第一转动臂上的钢水包在接受位、处理位以及后处理位上依次循环,第二转动臂的工作过程与第一转动臂的工作过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所述外驱动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外驱动组件沿回转轴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安装槽位于两组所述外驱动组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外驱动组件的设置便于为第一转动臂提供足够的动力,同时也能够为第一转动臂远离回转轴的一端提供支撑。
作为优选,两组所述外驱动组件之间设置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朝向底座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轮的设置便于为第一转动臂远离回转轴的一端提供支撑,从而缓解驱动轮受到的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对驱动轮和辅助轮进行导向的外环形导轨,所述外环形导轨沿回转轴的周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环形导轨的设置便于为驱动轮和辅助轮提供导向,同时也降低了底座的上表面被压伤的概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臂朝向底座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靠近回转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轮的设置便于为第一转动臂靠近回转轴的一端提供支撑力,从而对第一转动臂和内齿轮的连接处进行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对支撑轮进行导向的内环形导轨,所述内环形导轨沿回转轴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内环形导轨的半径小于外环形导轨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环形导轨的设置便于为支撑轮提供导向,同时也降低了底座的上表面被压伤的概率。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臂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回转轴的第三转动臂,所述第三转动臂沿回转轴的周向转动,所述第三转动臂远离回转轴的一端用于安装清渣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真空处理装置上的插管粘接有凝固的钢水时,第三转动臂转动带动清渣装置移动至插管的正下方,从而便于对插管上凝固的钢水进行清理,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回转臂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回转轴的第四转动臂,所述第四转动臂沿回转轴的周向转动,所述第四转动臂远离回转轴的一端用于安装喷补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管需要不断地与温度较高的钢水接触和分离,因而,插管容易发生破损,当插管发生破损时,第四转动臂转动带动喷补装置移动至插管的正下方,从而便于对插管进行喷补,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可自由转动,因此,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之间的夹角可以调整,因而,可以将接受位和后处理位放置在不同的工位,当第一转动臂上的钢水包内的钢水在后处理位被加工后可转动至接受位,从而便于吊车将加工完成的钢水的钢水包取下,同时,第二转动臂可转动至后处理位,便于“喂丝”装置对第二转动臂上的钢水包上的钢水进行加工。
因此,吊车一直放置在接受位上,“喂丝”装置便可一直放置在后处理位上,从而无需反复移动吊车和“喂丝”装置,而且,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上的钢水包内的钢水一直处于被加工的状态,不会被闲置,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外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内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回转轴;21、通孔;3、回转臂;31、第一转动臂;32、第二转动臂;33、第三转动臂;34、第四转动臂;4、第一驱动机构;41、外驱动组件;411、驱动轮;412、驱动轴;413、外驱动件;4131、外动力件;4132、外减速器;42、内驱动组件;421、内齿轮;422、驱动齿轮;423、旋转轴;424、内驱动件;4241、内动力件;4242、内减速器;5、第二驱动机构;6、辅助轮;7、支撑轮;81、外环形导轨;82、内环形导轨;9、安装槽;101、钢水包;102、清渣装置;103、喷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公开一种分臂式回转车,参照图1,包括底座1、回转轴2、回转臂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第三驱动机构以及第四驱动机构。底座1为圆柱状,水平放置在地面上。回转轴2竖直设置,回转轴2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且回转轴2的中心线与底座1的中心线重合。回转臂3包括第一转动臂31、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且第一转动臂31、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相互靠近的端部均转动连接于回转轴2。
参照图1,第一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臂31沿着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第二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臂32沿着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三转动臂33沿着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四转动臂34沿着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第三驱动机构以及第四驱动机构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且各自的尺寸会做适应性修改。
参照图1,第一转动臂31和第二转动臂32结构相同,且第一转动臂31和第二转动臂32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均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用于安装钢水包101。第三转动臂33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用于安装清渣装置102,从而便于对真空处理装置的插管上凝固的钢水进行清理。第四转动臂34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用于安装喷补装置103,从而便于对真空处理装置的损坏的插管进行喷补。
参照图1和图2,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外驱动组件41和内驱动组件42,外驱动组件41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臂31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沿着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内驱动组件42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臂31靠近回转轴2的一端沿着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可以单独包括外驱动组件41,也可以单独包括内驱动组件42,当然也可以同时包括外驱动组件41和内驱动组件42。当需要驱动第一转动臂31转动时,选择外驱动组件41或者内驱动组件42单独工作便可。
参照图1和图2,底座1的上表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外环形导轨81,外环形导轨81靠近底座1的外侧,且外环形导轨81的中心线、回转轴2的中心线以及底座1的中心线均重合。外驱动组件41包括驱动轮411、驱动轴412以及外驱动件413,驱动轮411通过轮座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31朝向底座1的侧壁,且驱动轮411远离回转轴2设置。外驱动件413包括外动力件4131和外减速器4132,外动力件4131可以为驱动电机也可以为液压马达,本实施例以驱动电机为例。驱动电机和外减速器4132均安装于第一转动臂31远离回转轴2的端面,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外减速器4132的输入端,驱动轴412的一端连接于外减速器4132的输出端,驱动轴412的另一端与驱动轮411同轴固定连接。驱动轮411的外周面与外环形导轨81抵接且能够相对滚动,不仅便于外环形导轨81对驱动轮411进行导向,而且降低了底座1的上表面被压伤的概率。
针对第一转动臂31来说,外驱动组件41可以设置为一组,也可以设置为两组。当选用一组外驱动组件41时,外驱动组件41位于第一转动臂31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的中间位置。
当选用两组外驱动组件41时,两组外驱动组件41可以对称设置于安装槽9的两侧,且沿外环形导轨81的周向间隔设置,也可以以非对称的形式间隔设置于安装槽9的两侧。两组外驱动组件41之间还设置有辅助轮6,辅助轮6通过轮座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31朝向底座1的侧壁。辅助轮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三个不等,根据第一转动臂31沿外环形导轨8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作适应性增减,本实施例优选为一个。当然,当选用一组外驱动组件41时,辅助轮6可以设置为偶数个,偶数个辅助轮6对称设置于外驱动组件41沿外环形导轨81的周向的两侧。
驱动轮411和辅助轮6的设置便于对第一转动臂31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形成支撑力。驱动轮411和辅助轮6的外周面与外环形导轨81抵接且能够相对滚动,不仅便于外环形导轨81对驱动轮411和辅助轮6进行导向,而且降低了底座1的上表面被压伤的概率。
同理,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上均设置有外驱动组件41和辅助轮6,外驱动组件41和辅助轮6结构相同,但是数量和位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参照图1和图3,回转轴2为圆管状结构,且回转轴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21。内驱动组件42包括内齿轮421、驱动齿轮422、旋转轴423以及内驱动件424。驱动齿轮422、旋转轴423以及内驱动件424均安装于回转轴2的内壁。内驱动件424包括内动力件4241和内减速器4242,内动力件4241可以为驱动电机也可以为液压马达,本实施例以驱动电机为例。驱动电机和内减速器4242均安装于回转轴2的内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内减速器4242的输入端。旋转轴423竖直设置,旋转轴423的一端与外减速器4132的输出端连接,旋转轴423的另一端与驱动齿轮422同轴固定连接。内齿轮4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旋转轴423的外侧壁,驱动齿轮422透过通孔21与内齿轮421啮合。每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安装有旋转编码器,从而便于控制第一转动臂31、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旋转的角度,且便于在适当位置随时停止。
参照图1和图3,底座1的上表面还安装有内环形导轨82,内环形导轨82的中心线与外环形导轨81的中心线重合,且内环形导轨82的半径小于外环形导轨81的半径。第一转动臂31靠近回转轴2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轮7,支撑轮7通过轮座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31朝向底座1的侧壁。支撑轮7的设置便于对第一转动臂31靠近回转轴2的一端形成支撑力,从而便于对第一转动臂31和内齿轮421的连接处进行保护。支撑轮7的外周面与内环形导轨82抵接且能够相对滚动,不仅便于内环形导轨82对支撑轮7进行导向,而且降低了底座1的上表面被压伤的概率。
同理,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上均设置有内驱动组件42和支撑轮7,内驱动组件42和支撑轮7的结构类似,区别仅在于位置和尺寸的不同。同理,四个通孔21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参照图1和图3,与第二转动臂32连接的内齿轮421的位置高于与第一转动臂31连接的内齿轮421的位置,与第三转动臂33连接的内齿轮421的位置高于与第二转动臂32连接的内齿轮421的位置,与第四转动臂34连接的内齿轮421的位置高于与第三转动臂33连接的内齿轮421的位置。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逐渐向靠近底座1的方向延伸,从而使第一转动臂31、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处于同一高度。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臂式回转车的工作原理为:
由于第一转动臂31、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均可自由转动,因此,第一转动臂31、第二转动臂32、第三转动臂33以及第四转动臂34之间的夹角可以调整。
将接受位和后处理位设置在不同的工位,当安装在第一转动臂31上的钢水包101内的钢水在后处理位被加工后可转动至接受位,从而便于吊车将加工完成的钢水的钢水包101取下。同时,第二转动臂32可转动至后处理位,便于“喂丝”装置对第二转动臂32上的钢水包101上的钢水进行加工。因此,吊车一直放置在接受位上,“喂丝”装置便可一直放置在后处理位上,从而无需反复移动吊车和“喂丝”装置,而且,第一转动臂31和第二转动臂32上的钢水包101内的钢水一直处于被加工的状态,不会被闲置,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由于接受位和后处理位设置在不同的工位上。后处理位上没有吊车的阻挡,当“喂丝”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烟尘时,便可在后处理位上设置相关的烟尘处理装置对烟尘进行收集,从而便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烟尘无法收集的问题。
而且,第三转动臂33上安装有清渣装置102,因此,可以通过外驱动组件41或者内驱动组件42驱动第三转动臂33转动带动清渣装置102移动至真空处理装置的插管的正下方,从而便于清渣装置102对插管上凝固的钢水进行清理。
第四转动臂34上安装有喷补装置103,因此,可以通过外驱动组件41或者内驱动组件42驱动第四转动臂34转动带动喷补装置103移动至真空处理装置的插管的正下方,从而便于喷补装置103对损坏的插管进行喷补处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臂式回转车,包括底座(1)、回转轴(2)以及回转臂(3),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臂(3)包括转动连接于回转轴(2)的第一转动臂(31)和第二转动臂(32),所述第一转动臂(31)和第二转动臂(32)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转动臂(31)和第二转动臂(32)相互远离的端部均开设有用于安装钢水包(101)的安装槽(9);
所述分臂式回转车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转动臂(31)沿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和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臂(32)沿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外驱动组件(41),所述外驱动组件(41)包括驱动轮(411)、驱动轴(412)以及外驱动件(413),所述驱动轮(411)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31)朝向底座(1)的侧壁,所述驱动轴(412)的一端与驱动轮(411)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412)的另一端与外驱动件(4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外驱动件(413)安装于第一转动臂(31)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2)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内驱动组件(42),所述内驱动组件(42)包括内齿轮(421)、驱动齿轮(422)、旋转轴(423)以及内驱动件(424),所述内齿轮(421)转动连接于回转轴(2),且所述内齿轮(421)与回转轴(2)共中心线设置,所述内齿轮(421)与驱动齿轮(422)啮合,所述内齿轮(421)远离驱动齿轮(422)的侧壁与第一转动臂(31)靠近回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423)的一端与驱动齿轮(42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423)的另一端与内驱动件(4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内驱动件(424)安装于回转轴(2)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驱动组件(41)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外驱动组件(41)沿回转轴(2)的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安装槽(9)位于两组所述外驱动组件(4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外驱动组件(41)之间设置有辅助轮(6),所述辅助轮(6)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臂(31)朝向底座(1)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对驱动轮(411)和辅助轮(6)进行导向的外环形导轨(81),所述外环形导轨(81)沿回转轴(2)的周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臂(31)朝向底座(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轮(7),所述支撑轮(7)靠近回转轴(2)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对支撑轮(7)进行导向的内环形导轨(82),所述内环形导轨(82)沿回转轴(2)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内环形导轨(82)的半径小于外环形导轨(81)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臂(3)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回转轴(2)的第三转动臂(33),所述第三转动臂(33)沿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所述第三转动臂(33)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用于安装清渣装置(1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臂式回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臂(3)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回转轴(2)的第四转动臂(34),所述第四转动臂(34)沿回转轴(2)的周向转动,所述第四转动臂(34)远离回转轴(2)的一端用于安装喷补装置(103)。
CN202122778417.9U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Active CN216226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417.9U CN21622689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417.9U CN21622689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26898U true CN216226898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39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8417.9U Active CN21622689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26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11421U (zh) 手臂机器人
CN208007903U (zh) 转盘式送料机构
CN202780756U (zh) 一种玻璃快速自动旋转装置
CN216226898U (zh) 一种分臂式回转车
CN215847345U (zh) 一种管材焊缝打磨装置
CN204639523U (zh) 用于移动母线管的托架装置
CN206157183U (zh) 适用于钢渣处理的渣罐旋转系统
CN106282449B (zh) 适用于钢渣处理的渣罐旋转工艺方法及系统
CN2808363Y (zh) 免倾斜捞渣机
CN211102458U (zh) 一种变位机
CN107044203A (zh) 一种建筑机器人系统
CN202570675U (zh) 一种集装箱箱顶倾斜倒砂装置
CN207788885U (zh) 用于锥齿轮箱的装配平台
CN103056130B (zh) 一种集装箱箱顶倾斜倒砂装置及方法
CN206425802U (zh) 一种管件的全自动截断装置
CN217647850U (zh) 一种带旋转的换热器焊接工装
CN212122930U (zh) 一种轴类喷砂设备
CN220388395U (zh) 一种多焊枪旋转焊接平台
CN217028308U (zh) 高层升降横移类车库的提升动力切换机构
CN212070892U (zh) 一种分离式辊套堆焊工装
CN203865849U (zh) 一种起重机的夹持组件
CN211515477U (zh) 套箱压铁清扫机构
CN212083328U (zh) 一种自动化超声波轨道探伤小车
CN115338206B (zh) 一种用于水平圆筒形除尘管道的自动清灰装置
CN217457566U (zh) 一种钢制管道流水线运输用转向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