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63958U -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63958U
CN216163958U CN202122144904.XU CN202122144904U CN216163958U CN 216163958 U CN216163958 U CN 216163958U CN 202122144904 U CN202122144904 U CN 202122144904U CN 216163958 U CN216163958 U CN 216163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aerator
fixedly connected
belt wheel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449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Dongping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Dongping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Dongping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Dongping Edible Fungus Bree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449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63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63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63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机壳与设置在增氧机机壳内的刺孔机构,所述增氧机机壳上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增氧机机壳侧壁的输送壳体,所述输送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侧壁固定套接有转动辊,所述旋转杆上同轴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转动辊,不需要人为放入菌棒,从而避免了人为放入过程中人手被扎伤的情况出现,进而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其次设置了传送带,实现了菌棒的自动下料,进一步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另外设置了毛刷辊,可以对传送带进行自动清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香菇菌棒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背景技术
大多香菇都采用人工栽培技术生产,在其栽培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氧气,以保证香菇自身的活力,因此在香菇栽培过程中对香菇进行增氧刺孔作业尤为重要。
现有的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在使用时需要人为将菌棒放入刺孔增氧机内部的刺孔机构下方,在刺孔增氧结束后,还需要人为取出,在长时间工作后,操作人员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出现人手被扎伤的情况,从而使得操作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证,所以,需要设计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机壳与设置在增氧机机壳内的刺孔机构,所述增氧机机壳上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增氧机机壳侧壁的输送壳体,所述输送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侧壁固定套接有转动辊,所述旋转杆上同轴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壳体内设用于驱动转动辊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输送壳体内底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位于右侧的旋转杆上同轴固定套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三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增氧机机壳内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二输送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增氧机机壳内壁的两个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侧壁固定套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上共同设有传送带,所述增氧机机壳内设有用于驱动传送带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增氧机机壳内底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两个所述第四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增氧机机壳内设有用于清理传送带表面杂质的清理机构。
优选地,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增氧机机壳内壁的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侧壁固定套接有毛刷辊,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所述第五带轮通过第四皮带与第六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增氧机机壳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增氧机机壳下端开设有排渣口,所述增氧机机壳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上端设有斜面,所述增氧机机壳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框。
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设置了第一输送机构,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通过带动右侧旋转杆转动,旋转杆上通过第一皮带带动另一旋转杆转动,将菌棒放置在转动辊上,转动的转动辊自动将菌棒向增氧机机壳内输送,不需要人为放入菌棒,从而避免了人为放入过程中人手被扎伤的情况出现,进而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2、本装置设置了第二输送机构,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动轴转动,第二转动轴通过第三皮带带动第一转动杆,皮带轮带动传送带转动,使得菌棒自动移动至刺孔机构正下方,刺孔增氧结束后,传送带能够自动将菌棒送出,从而实现了菌棒的自动下料,不需要人为取出菌棒,进一步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3、本装置设置了清理机构,启动第二电机,传送带转动,第二电机的第二转动轴通过第四皮带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毛刷辊转动,从而对传送带进行自动清理,杂质从而排渣口排出,进而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增氧机机壳、2进料口、3传送带、4皮带轮、5第一转动杆、6转动辊、7旋转杆、8出料口、9刺孔机构、10第一电机、11第一转动轴、12输送壳体、13第一皮带、14第二皮带、15第二电机、16第二转动轴、17第三皮带、18安装框、19第四皮带、20第二转动杆、21毛刷辊、22排渣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机壳1与设置在增氧机机壳1内的刺孔机构9,增氧机机壳1上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一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增氧机机壳1侧壁的输送壳体12,输送壳体12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杆7,旋转杆7侧壁固定套接有转动辊6,旋转杆7上同轴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相邻两个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13传动连接,输送壳体12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
输送壳体12内设用于驱动转动辊6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输送壳体12内底部的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1,第一转动轴1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位于右侧的旋转杆7上同轴固定套接有第三带轮,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14与第三带轮传动连接。
增氧机机壳1内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二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包括增氧机机壳1内壁的两个第一转动杆5,第一转动杆5侧壁固定套接有皮带轮4,两个皮带轮4上共同设有传送带3,传送带3上端与转动辊6最高处处于同一高度。
增氧机机壳1内设有用于驱动传送带3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增氧机机壳1内底部的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6,第二转动轴16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5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两个第四带轮通过第三皮带17传动连接。
增氧机机壳1内设有用于清理传送带3表面杂质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增氧机机壳1内壁的第二转动杆20,第二转动杆20侧壁固定套接有毛刷辊21,第二转动杆20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第二转动轴1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第五带轮通过第四皮带19与第六带轮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增氧机机壳1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进料口2与出料口8,增氧机机壳1下端开设有排渣口22,增氧机机壳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导料板上端设有斜面,增氧机机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8,安装框18用于安装输送壳体12下端的安装座,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固定。
初始状态,输送壳体12上端的安装座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框18上。
在使用时,将拧出安装框18上的螺栓,再通过螺栓将输送壳体12安装在增氧机机壳1侧壁,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动轴11转动,第一转动轴11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14带动第三带轮转动,第三带轮带动右侧旋转杆7转动,旋转杆7上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13带动旋转杆7上第一带轮转动进而带动另一旋转杆7转动,如此类推,输送壳体12上所有旋转杆7发生同向转动,旋转杆7带动转动辊6转动,将菌棒放置在转动辊6上,转动的转动辊6自动将菌棒向增氧机机壳1内输送,不需要人为放入菌棒,从而避免了人为放入过程中人手被扎伤的情况出现,进而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启动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动轴16转动,第二转动轴16带动第四带轮转动,第四带轮通过第三皮带17带动第一转动杆5上的第四带轮转动,第一转动杆5带动皮带轮4转动,从而使得传送带3转动,使得菌棒自动移动至刺孔机构9正下方,刺孔增氧结束后,再启动第二电机15,传送带3能够自动将菌棒送出,从而实现了菌棒的自动下料,不需要人为取出菌棒,进一步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增氧机停机工作后,启动第二电机15,传送带3转动,第二电机15的第二转动轴16带动第六带轮转动,第六带轮通过第四皮带19带动第二转动杆20上的第五带轮转动,第五带轮带动第二转动杆20转动,第二转动杆20带动毛刷辊21转动,从而对传送带3进行自动清理,杂质从而排渣口22排出,进而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包括增氧机机壳(1)与设置在增氧机机壳(1)内的刺孔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机壳(1)上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增氧机机壳(1)侧壁的输送壳体(12),所述输送壳体(12)内壁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侧壁固定套接有转动辊(6),所述旋转杆(7)上同轴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带轮通过第一皮带(13)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壳体(12)内设用于驱动转动辊(6)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输送壳体(12)内底部的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1),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位于右侧的旋转杆(7)上同轴固定套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二带轮通过第二皮带(14)与第三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增氧机机壳(1)内设有用于输送原料的第二输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增氧机机壳(1)内壁的两个第一转动杆(5),所述第一转动杆(5)侧壁固定套接有皮带轮(4),两个所述皮带轮(4)上共同设有传送带(3),所述增氧机机壳(1)内设有用于驱动传送带(3)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增氧机机壳(1)内底部的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6),所述第二转动轴(16)与其中一个第一转动杆(5)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带轮,两个所述第四带轮通过第三皮带(17)传动连接,所述增氧机机壳(1)内设有用于清理传送带(3)表面杂质的清理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增氧机机壳(1)内壁的第二转动杆(20),所述第二转动杆(20)侧壁固定套接有毛刷辊(21),所述第二转动杆(20)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二转动轴(16)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六带轮,所述第五带轮通过第四皮带(19)与第六带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机壳(1)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进料口(2)与出料口(8),所述增氧机机壳(1)下端开设有排渣口(22),所述增氧机机壳(1)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上端设有斜面,所述增氧机机壳(1)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框(18)。
CN202122144904.XU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Active CN216163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4904.XU CN21616395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4904.XU CN21616395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63958U true CN216163958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44904.XU Active CN216163958U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63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63958U (zh) 一种香菇菌棒刺孔增氧机
CN216736355U (zh) 一种秸秆废料颗粒成型输料装置
CN113859900B (zh) 一种粉末冶金制粉用除尘降噪装置
CN213497943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自动上料装置
CN213320261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中药材段切机
CN215504479U (zh) 一种艾草脱叶机
CN213264229U (zh) 一种米线自动搬运晾干装置
CN114275445A (zh) 一种药物供应链输送装置及方法
CN113519265A (zh) 一种蔬菜采摘机
CN208113916U (zh) 一种多功能的自动剥螃蟹机
CN111449261A (zh) 一种大豆加工用去皮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8454235U (zh) 一种节能苎麻自动剥麻机
CN112452757A (zh) 一种面粉加工小麦筛选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19525376U (zh) 一种通道输送辅助装置
CN219124833U (zh) 一种牛羊饲料自动上料装置
CN216686114U (zh) 一种加工饲料用输送机构
CN216501455U (zh) 一种拉链加工废料回收装置
CN219402509U (zh) 一种轴承座圈加工用原料截断设备
CN216909543U (zh) 一种脉冲除尘器
CN212882835U (zh) 一种豆类食品研磨装置
CN218250395U (zh) 一种基于稻米加工用的进料量调节装置
CN215050913U (zh) 一种均匀混料的多仓混棉装置
CN218921295U (zh) 一种饲料送料装置
CN213111369U (zh) 一种一次性秸秆餐具压制成型给料机
CN217992687U (zh) 一种药材切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