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8241U -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8241U
CN216158241U CN202122186113.3U CN202122186113U CN216158241U CN 216158241 U CN216158241 U CN 216158241U CN 202122186113 U CN202122186113 U CN 202122186113U CN 216158241 U CN216158241 U CN 216158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evel gear
worm
seat horizontal
heigh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61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小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l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long Automobile Standard P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long Automobile Standard P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long Automobile Standard Pa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61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8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8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8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包括壳体组件,蜗杆组件和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和第三斜齿轮;所述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依次放置在蜗杆与第三斜齿轮之间形成驱动力的垂直传动;所述蜗杆组件与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相互连接后一体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形成齿轮箱结构;本方案通过在现有位移器内部再增设一组传动组件,能够在不改变增高位移器的传动性能下,增高位移器的高度,进而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生活中,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标志,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件工业产品。作为汽车的一部分,座椅是与人接触最紧密的部件,而且人们对汽车的行驶平顺和驾驶舒适性的评价大多是通过座椅来感受的。
汽车上的座椅以驾驶者的座椅为主,是重中之重。从服务对象出发,驾驶者的身材,身高,甚至是体重都有可能影响驾驶者对座椅的不同要求。但是在现有的座椅高度调节器,根据不同的车型,其整体结构的高度不能满足于所有的车型,导致安装过程中存在不适配的问题。
由此可见,如何能够提高汽车座椅增高位移器的适配性为本领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现有增高位移器存在适配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通过在现有位移器内部再增设一组传动组件,能够在不改变增高位移器的传动性能下,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高度,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适配性,很好的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包括壳体组件,蜗杆组件和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和第三斜齿轮;所述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依次叠加放置在蜗杆与第三斜齿轮之间形成驱动力的垂直传动;所述蜗杆组件与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相互连接后一体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形成齿轮箱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形成一个内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由连接端,中间端和驱动端组成;所述连接端,中间端和驱动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端和驱动端分别安置在壳体组件上;所述驱动端外接驱动源,驱动蜗杆进行转动;所述蜗杆中间端外表部上有若干圈螺纹片。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位于蜗杆与第二斜齿轮之间并驱动连接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位于第三斜齿轮上方并驱动连接第三斜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中间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涡轮叶片结构,并与上方蜗杆上的螺纹片进行配合连接,通过蜗杆上的螺纹片与第一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进行配合能够带动第一斜齿轮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齿轮两端分别抵接在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中间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涡轮叶片结构,并与第一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配合连接,通过第一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带动第二斜齿轮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齿轮的中间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涡轮叶片结构,并与第二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配合连接,通过第二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带动第三斜齿轮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齿轮两端分别安装平面轴承,在平面轴承外安装衬套,并一体抵接在壳体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齿轮为空心圆柱,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贯穿孔,通过贯穿孔将第三斜齿轮与带配合的丝杆进行连接,将齿轮箱一体设置于丝杆的一端,组成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丝杆齿轮箱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的方向与第一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上涡轮叶片的方向相反。
本用新型提供的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通过在现有位移器内部再增设一组传动组件,能够在不改变增高位移器的传动性能下,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高度,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适配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的整体结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的整体结构外观俯视图;
图3为本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下面为附图中的部件标注:
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30.螺栓140.安置孔150.橡胶套210.蜗杆220.第一金属斜齿轮221.第一轴承230.第二塑料斜齿轮231.第二轴承240.第三金属斜齿轮241.第三轴承242.贯穿孔243.塑料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针对于现有汽车座椅增高位移器存在适配性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案对此提出了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通过在现有位移器内部再增设一组传动组件,能够在不改变增高位移器的传动性能下,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高度,进而来提高增高位移器的适配性。
本方案提供的增高位移齿轮箱是由壳体组件,蜗杆组件和齿轮传动组件组成;蜗杆组件和齿轮传动组件相互配合连接后紧密嵌于壳体组件的内置腔内,与壳体组件相互配合形成在现有丝杆上进行运作的增高位移器,具体的参见图1-图3。
壳体组件分为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形状结构相同,表面均相应设有若干个螺纹孔,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通过螺栓130以螺纹方式连接配合形成一个内置腔,用来放置蜗杆组件和齿轮传动组件。
同时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配合构成的内置腔两侧分别设有一安置孔140,用于放置齿轮传动组件。
由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配合构成的内置腔的大小可根据蜗杆组件和齿轮传动组件的大小而定;这里壳体组件的形状结构和制作工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加以赘述。
蜗杆组件包括蜗杆210,第三金属斜齿轮240;其相互配合构成蜗杆组件,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置腔内,用来对驱动力的传送。
蜗杆210是由连接端,中间端和驱动端组成;连接端,中间端和驱动端为一体式。中间端外表部上有若干圈螺纹片,螺纹片的长度占整个蜗杆的2/3。连接端与驱动端分别穿过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上的连接孔,通过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夹持力将蜗杆210放置在壳体内。驱动端用于接入驱动源,通过驱动源可使蜗杆在壳体内进行转动。
同时本方案中蜗杆210采用四头设计,能够增加座椅水平移动的速度。
其中,第三金属斜齿轮240的两端装上第三轴承241,通过第三轴承241可以使第三金属斜齿轮240进行转动。
第三轴承241外端分别装上塑料衬套243,并与第三轴承241一体抵接在两侧壳体上的安置孔140内,同时第三金属斜齿轮240的中间端外表部环绕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涡轮叶片,涡轮叶片的长度占整个第三金属斜齿轮240的2/3。
另外,第三金属斜齿轮240为空心圆柱体,中间为开有贯穿孔242,贯穿孔242内部设有与现有丝杆相匹配的螺纹;现有的丝杆可以依次穿过壳体上的安置孔140,第三金属斜齿轮的贯穿孔242,将本齿轮箱安装在丝杆上。
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金属斜齿轮220和第二塑料斜齿轮230;其中,第一金属220斜齿轮位于蜗杆210的下方;第一金属斜齿轮220位于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的上方;通过第一金属斜齿轮220与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的配合连接,能够实现蜗杆210传动力的垂直输送,将蜗杆210的驱动力传输给丝杆,且第一金属斜齿轮220与第二塑料斜齿轮230能够将本增高位移器的高度增加,能够更好的满足于各类装配条件。
进一步地,位于蜗杆210下方的第一金属斜齿轮22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侧的壳体上;中间端外表部环绕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涡轮叶片,涡轮叶片的长度占整个第一金属斜齿轮的2/3。
同时,在第一金属斜齿轮22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221,通过第一轴承221可以时第一金属斜齿轮220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的长度小于第一金属斜齿轮220与第三金属斜齿轮240;其中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紧密贴合设置在第一金属斜齿轮220与第三金属斜齿轮240当中。
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侧的壳体,同时中间端外表部环绕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涡轮叶片,涡轮叶片的长度占整个第二塑料斜齿轮的2/3。
同时,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的两侧也均设置有第二轴承231,通过第二轴承231可以使第二塑料斜齿轮230进行转动。
这里第二塑料斜齿轮230上的涡轮叶片的朝向分别与上方的第一金属斜齿轮220和下方的第三金属斜齿轮240上的涡轮叶片相反,通过相反设置涡轮叶片,斜齿轮在转动时,涡轮叶片之间会有接触面,同接触面能够使第一金属斜齿轮220依次推动第二塑料斜齿轮230和第三金属斜齿轮240进行转动。
这里齿轮传动组件本方案中举例采用了一组,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采用多组依次设置,通过采用多组传动组件,依次叠加设置于涡轮组件之间,可以在不改变传动性能的前提下,根据需求来增加增高位移器的高度,以更好地满足于各类装配的条件。
进一步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一金属斜齿轮220,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第三金属斜齿轮240两侧安装的轴承不做限定,可选用深沟球轴承或平面轴承;本方案中优选采用平面轴承。
作为举例,平面轴承是由轴承座,轴圈,滚动体;其中轴承座内部设有滚道,滚动体设置于轴承座与轴圈之间且在轴承座内部的滚道里进行运作。
本方案优选采用平面轴承,其具有体积小且工作稳定性强的特点,能够进一步优化本方案中提供的位移器。
这里平面轴承的具体构成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加以赘述。
以下举例说明一下本方案在使用时的工作过程;这里需要说明下述内容只是本方案的一种具体应用示例,并不对本方案构成限定。
在其具体应用时,丝杆的一端穿设在齿轮箱的第三金属斜齿轮240内,另一端设有滑块。将齿轮箱内的蜗杆210的驱动端接入驱动源,开启驱动源,驱动源会带动蜗杆210在壳体内进行转动。
与蜗杆210相配合的第一金属斜齿轮220,通过蜗杆210上的螺纹片和第一金属斜齿轮220上的涡轮叶片相互配合,蜗杆210带动第一金属斜齿轮220进行转动。
同时,第一金属斜齿轮220通过涡轮叶片的配合依次带动第二塑料斜齿轮230,第三金属斜齿轮240进行垂直传动,与第三金属斜齿轮240连接的丝杆,在第三金属斜齿轮24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转动时,丝杆两端固定的齿轮箱回会在丝杆上进行上下水平移动,进而以达到座椅进行上下的调整。
由上述方案构成的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通过在现有位移器内部再增设一组传动组件,能够在不改变增高位移器的传动性能下,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高度,提高了增高位移器的适配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蜗杆组件和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所述蜗杆组件包括蜗杆和第三斜齿轮;所述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依次叠加放置在蜗杆与第三斜齿轮之间形成驱动力的垂直传动;所述蜗杆组件与若干组齿轮传动组件相互连接后一体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形成齿轮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形成一个内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由连接端,中间端和驱动端组成;所述连接端,中间端和驱动端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端和驱动端分别安置在壳体组件上;所述驱动端外接驱动源,驱动蜗杆进行转动;所述蜗杆中间端外表部上有若干圈螺纹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位于蜗杆与第二斜齿轮之间并驱动连接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位于第三斜齿轮上方并驱动连接第三斜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中间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涡轮叶片结构,并与上方蜗杆上的螺纹片进行配合连接,通过蜗杆上的螺纹片与第一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进行配合能够带动第一斜齿轮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齿轮两端分别抵接在壳体组件上;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中间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涡轮叶片结构,并与第一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配合连接,通过第一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带动第二斜齿轮进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齿轮的中间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涡轮叶片结构,并与第二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配合连接,通过第二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带动第三斜齿轮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齿轮两端分别安装平面轴承,在平面轴承外安装衬套,并一体抵接在壳体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齿轮为空心圆柱,中间设有带内螺纹的贯穿孔,通过贯穿孔将第三斜齿轮与带配合的丝杆进行连接,将齿轮箱一体设置于丝杆的一端,组成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丝杆齿轮箱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齿轮上的涡轮叶片的方向与第一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上涡轮叶片的方向相反。
CN202122186113.3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Active CN216158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6113.3U CN21615824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6113.3U CN21615824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8241U true CN216158241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48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6113.3U Active CN21615824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82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58241U (zh)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增高齿轮箱
CN202415928U (zh) 缝纫机的电机轴与上轴的连接结构
CN108466994B (zh) 一种传动装置和升降立柱
CN109353206A (zh) 一种带有新型外套管结构的发动机减振装置
CN111350765A (zh) 一种用于低速重载环境的橡胶轴承
CN216158223U (zh) 一种前置水平位移器齿轮箱
CN109404508B (zh) 一种循环增力加速器
CN216842953U (zh) 一种座椅水平位移器齿轮箱
CN205663586U (zh) 一种橡胶轮传动的打气泵
CN214164772U (zh)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器
CN214069737U (zh) 一种丝杆传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直线电机
CN211737874U (zh)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CN219510105U (zh) 齿轮齿条转向器、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CN1370685A (zh) 采用可移动打印头的打印机的车架组件
CN220595016U (zh) 一种汽车转向泵阀杆
CN211684770U (zh) 强化型水平调节装置及包括其的汽车电动座椅
CN217207656U (zh) 一种对置双缸传动系统
CN113915103B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无级调速往复式活塞压缩机
CN213298737U (zh) 汽车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CN219727869U (zh) 一种差速驱动结构及管道机器人
CN112406502B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与前驱动桥集成式布置结构
CN220727033U (zh) 一种短轴距丝杠及电动缸
CN212195622U (zh) 一种改善异响的电动助力转向管柱结构
CN216842182U (zh) 一种易拆装高压油泵
CN221023830U (zh) 一种齿条支承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汽车转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703 East workshop of building 3, No. 518, SONGHUANG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l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3 East workshop of building 3, No. 518, SONGHUANG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ALONG AUTOMOBILE STANDARD PAR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