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7874U -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7874U
CN211737874U CN201921896062.XU CN201921896062U CN211737874U CN 211737874 U CN211737874 U CN 211737874U CN 201921896062 U CN201921896062 U CN 201921896062U CN 211737874 U CN211737874 U CN 211737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shaft
shaft
balance
journal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60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水凌
张曙光
潘世翼
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60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7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7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7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平衡轴总成包括:外壳,外壳形成有容置空间,外壳具有安装平面;主动平衡轴组件,主动平衡轴组件包括:主动平衡轴、输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主动平衡轴具有主动轴心线;从动平衡轴组件,从动平衡轴组件包括:从动平衡轴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从动平衡轴具有从动轴心线,从动轴心线与主动轴心线平行且两者所在的第一平面与安装平面平行。由此,主动平衡轴和从动平衡轴两者轴心线所在平面相对安装平面没有高度差,从而可以避免两个平衡轴的平衡块在运动时产生翻转力矩,再次引发额外的振动,进而可以提升发动机的运行平顺性。

Description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的振动和噪音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的关键,发动机的振动和噪音具体来源于活塞连杆组的往复运动产生往复惯性力,容易引起紧固件松动,引起司机驾驶疲倦,发动机能量消耗严重等问题。
相关技术中,为了平衡往复惯性力,部分厂商在发动机内增加了平衡轴总成,平衡轴总成由一对平衡轴和壳体组成,为了保证曲轴和两个平衡轴之间的传动。但是,现有的平衡轴总成两个平衡轴的质心相对于安装平面在竖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这样在平衡轴运动至的平衡块的中心平面与安装平面平行时,平衡块产生的离心力将产生翻转力矩,且该力矩值是随转速而交变的,即同一转速下,平衡轴转角不同,该翻转力矩值不一样,不同转速下,同一位置的M值也不同,这就引起平衡轴总成产生附加的振动,平衡轴总成的振动会传递给发动机和车身,导致整车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 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平衡轴总成,该平衡轴总成可以减少产生的振动,可以提升发动机的平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发动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轴总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平面;主动平衡轴组件,所述主动平衡轴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主动平衡轴组件包括:主动平衡轴、输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均套设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衡轴上,所述主动平衡轴具有主动轴心线;从动平衡轴组件,所述从动平衡轴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从动平衡轴组件包括:从动平衡轴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套设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衡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平衡轴具有从动轴心线,所述从动轴心线与所述主动轴心线平行且两者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安装平面平行。
由此,主动平衡轴和从动平衡轴两者相对安装平面没有高度差,从而可以避免两个平衡轴的平衡块在运动时产生翻转力矩,再次引发额外的振动,进而可以提升发动机的运行平顺性,可以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动平衡轴包括:平衡块、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平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段和所述第二轴段之间,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轴段包括:第一轴颈、第一止推部和第二止推部,所述第一轴颈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推部和所述第二止推部之间,所述第二止推部连接于所述平衡块的一侧,所述容置空间内形成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颈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轴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轴颈、第三轴颈和第四轴颈,所述第二轴颈连接于所述平衡块的另一侧,所述输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轴颈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轴颈处,所述容置空间内形成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颈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轴颈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颈的外径,所述第四轴颈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轴颈的外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轴颈和所述第三轴颈之间设置有第一减压部,所述第三轴颈和所述第四轴颈之间设置有第二减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减压部包括减压环带和减压环槽,所述第二减压部包括减压环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动平衡轴的端部设置有中心孔和初相位定位部,所述初相位定位部偏离所述中心孔,所述初相位定位部为偏心孔或切过所述主动平衡轴端部边缘的切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切口为两个且关于所述中心孔对称设置,所述切口具有定位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偏心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偏心孔关于所述中心孔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偏心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从动平衡轴与所述主动平衡轴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从动平衡轴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主动平衡轴的位置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限定出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底座的底部形成所述安装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动平衡轴和所述从动平衡轴均包括平衡块;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在对应所述平衡块的位置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对应设置有卸油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油孔和进油槽,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均设置有轴孔和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设置于所述轴孔内,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进油槽连通,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盖合时,所述上盖的第一油槽与所述底座的第一油槽对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包括:曲轴,所述曲轴设置有输出齿轮;曲轴箱,所述曲轴设置于所述曲轴箱内;上述的平衡轴总成,所述平衡轴总成设置于所述曲轴箱,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输入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平衡轴总成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平衡轴总成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的平衡轴总成的爆炸图;
图4是主动平衡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主动平衡轴的侧视图;
图6是另一种主动平衡轴的侧视图;
图7是上盖的仰视图;
图8是底座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平衡轴总成100;
外壳10;容置空间11;安装平面12;上盖13;底座14;第二半轴孔131;第一半轴孔132;第一油槽133;卸油口134;容置槽135;进油孔141;进油槽142;
主动平衡轴组件20;主动平衡轴21;平衡块211;第二轴段212;第四轴颈2121;第三轴颈2122;第二轴颈2123;减压环带2124;减压环槽2125;
第一轴段213;第一轴颈2131;第一止推部2132;第二止推部2133;
中心孔214;偏心孔215;切口216;定位平面2161;
输入齿轮22;第一传动齿轮23;
从动平衡轴组件30;从动平衡轴31;第二传动齿轮32;
轴瓦40;油孔41;第二油槽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衡轴总成100,该平衡轴总成100 应用于发动机内,其主要用于平衡活塞连杆组往复运动产生的往复惯性力。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衡轴总成100可以包括:外壳10、主动平衡轴组件20和从动平衡轴组件30,外壳10形成有容置空间11,主动平衡轴组件 20和从动平衡轴组件30均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容置空间11根据主动平衡轴组件20 和从动平衡轴组件30的形状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发动机的曲轴与主动平衡轴组件20传动,主动平衡轴组件20与从动平衡轴组件30传动,两者在容置空间11内均可以转动。这样通过动力的传递,主动平衡轴组件20和从动平衡轴组件30可以有效平衡活塞连杆组所产生的往复惯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主动平衡轴组件20包括:主动平衡轴21、输入齿轮22、第一传动齿轮23,输入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均套设固定在主动平衡轴21上。固定方式可以为压装过盈配合的方式。
从动平衡轴组件30包括:从动平衡轴31和第二传动齿轮32,第二传动齿轮32套设固定在从动平衡轴31上。固定方式可以为压装过盈配合的方式。曲轴上可以套设固定有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22啮合,第一传动齿轮23和第二传动齿轮32啮合。其中,输出齿轮和输入齿轮22的速比可以为1:2,从而可以实现平衡轴的转速为曲轴转速的2倍,这样可以达到平衡曲柄连杆机构和活塞组件结构运动产生的二阶往复惯性力的目的。
由此,通过两个齿轮组,可以实现动力的传动,也可以使得主动平衡轴21和从动平衡轴31参与到传动过程中,从而可以使得主动平衡轴21和从动平衡轴31可以有效平衡活塞连杆组所产生的往复惯性力。
如图1-图2所示,外壳10具有安装平面12,安装平面12即安装整个平衡轴总成 100的安装平面12,外壳10可以在多个端角处对应设置有安装件,多个安装件在外壳 10的底部所形成的平面即安装平面12。主动平衡轴21具有主动轴心线,从动平衡轴31 具有从动轴心线,主动轴心线和从动轴心线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从动轴心线与主动轴心线平行,而且两者所在的第一平面与安装平面12平行,即主动轴心线和从动轴心线到安装平面12的垂直距离相同。
由此,主动平衡轴21和从动平衡轴31两者相对安装平面12没有高度差,从而可以避免两个平衡轴的平衡块211在运动时产生翻转力矩,再次引发额外的振动,进而可以提升发动机的运行平顺性,可以提升整车的NVH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主动平衡轴21包括:平衡块211、第一轴段213和第二轴段212,平衡块211连接在第一轴段213和第二轴段212之间,输入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均设置于第二轴段212上。也就是说,平衡块211的轴向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轴段,两个轴段的一个可以起到安装齿轮的作用,而且两个轴段还共同支撑在容置空间11内,可以保证平衡轴在外壳10上转动的可靠性。如此设置的主动平衡轴21结构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第一轴段213包括:第一轴颈2131、第一止推部2132 和第二止推部2133,第一轴颈2131连接于第一止推部2132和第二止推部2133之间,第二止推部2133连接于平衡块211的一侧,容置空间11内形成有第一轴孔,第一轴颈 2131可以转动地配合于第一轴孔内。第一轴孔可以起到安装和支撑第一轴颈2131的作用,其中,第一止推部2132和第二止推部2133配合在外壳10中的第一轴孔的两侧,外壳10在第一轴孔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止推面,两个止推面分别与第一止推部2132和第二止推部2133的表面止推配合,从而可以防止主动平衡轴21轴向窜动,可以保证主动平衡轴21在外壳10内的安装可靠性。
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轴段2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轴颈2123、第三轴颈2122 和第四轴颈2121,第二轴颈2123连接于平衡块211的另一侧,输入齿轮22设置于第四轴颈2121处,第一传动齿轮23设置于第三轴颈2122处,容置空间11内形成有第二轴孔,第二轴颈2123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二轴孔内。也就是说,在第二轴颈2123的两侧,主动平衡轴21设置有平衡块211和两个齿轮,这样第二轴颈2123可以有效分开平衡块 211和两个齿轮,可以避免互相干涉,而且可以保证主动平衡轴21的安装可靠性。另外,通过第一轴颈2131和第二轴颈2123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主动平衡轴21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三轴颈2122的外径小于第二轴颈2123的外径,第四轴颈2121的外径小于第三轴颈2122的外径。也就是说,第二轴颈2123和第三轴颈2122之间形成有台阶,第三轴颈2122和第四轴颈2121之间也形成有台阶,这样可以有效限制输入齿轮22和第一传动齿轮23的轴向位置,可以提高两个齿轮在主动平衡轴21上的固定可靠性。
其中,第二轴颈2123和第三轴颈2122之间设置有第一减压部,第三轴颈2122和第四轴颈2121之间设置有第二减压部。第一减压部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传动齿轮23的压装应力传递至第二轴颈2123,引起第二轴颈2123的变形,第二减压部的设置可以避免输入齿轮22的压装应力传递至第三轴颈2122,引起第三轴颈2122的变形,从而可以有效保证主动平衡轴21的结构可靠性,减小主动平衡轴21的变形程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减压部包括减压环带2124和减压环槽2125,第二减压部包括减压环带2124。减压环带2124和减压环槽2125配合使用的效果更好,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免压装应力的传递,可以保证主动平衡轴21的结构可靠性。其中,同时减压环带2124的外径较第二轴颈2123的外径小,这样可以便于从第二轴颈2123流通的润滑油流通,可以避免产生油路卸油不畅的问题。
还有,第一减压部和第二减压部处还可以分别设置有退刀槽,两个退刀槽的作用是为便于加工,并同时减轻轴颈和轴肩过渡处的应力集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主动平衡轴21的端部设置有中心孔214和初相位定位部,初相位定位部偏离中心孔214。初相位定位部可以起到定主动平衡轴21和从动平衡轴31初相位的作用。
其中,相位的解释为当发动机的1、4缸的活塞到达活塞运动轨迹的最高点时,将该状态假定为曲轴转角的0点位置,曲轴继续运动,当两个平衡轴的平衡块211质心处于平衡轴运动轨迹的最低点,对应的曲轴转角即为平衡轴的初相位,若转角为0°,即曲轴在0点位置时,平衡轴的平衡块211的质心刚好运动至平衡轴运动轨迹的最低点,则平衡轴的初相位是0°。平衡轴总成100装配后的初相位不一定必须为0°,但必须满足1、4缸的活塞运动至最高点时,平衡轴运动至最低点位置。
相位定位的解释为,当曲轴位于0点位置时,用工装夹具将平衡轴的转动位置稳定在某一位置,这一位置即为初相位。
一种可选地,如图5所示,初相位定位部可以为切过主动平衡轴21端部边缘的切口216。切口216可以便于工装夹具的定位,便于夹具夹持。当两个平衡轴质心处于最低点时,两个平衡轴的切口216平面应平行,以此作为衡量装配是否正确的最直观的标准。
具体地,如图5所示,切口216为两个,而且两个切口216关于中心孔214对称设置,切口216具有定位平面2161。其中两个切口216可以上下相对设置,定位平面2161 可以更好地方便定位,从而可以降低定位难度。
另外,开切口216相比与钻偏心孔215的好处是既能减轻更多重量,又避免因钻偏心孔215而改变原平衡轴的不平衡量,其中对于球墨铸铁材料的平衡轴,开切口216后减轻的重量约200g。
另一种可选地,如图6所示,初相位定位部可以为偏心孔215,偏心孔215同样具有初相位定位的作用。偏心孔215可以为两个,两个偏心孔215关于中心孔214对称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偏心孔215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初相位定位的精度。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两个偏心孔215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平面重合。也就是说,两个偏心孔215可以左右间隔设置,这样两者所在的中心平面与第一平面重合,如此设置的两个偏心孔215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初相位定位的精度。
可选地,从动平衡轴31与主动平衡轴21结构相同,第二传动齿轮32设置在从动平衡轴31上的位置与第一传动齿轮23设置在主动平衡轴21的位置相同。也就是说,从动平衡轴31无需再单独设计,直接采用同类型的主动平衡轴21即可,如此可以降低平衡轴总成100的研发制造成本,可以提高平衡轴总成100的结构可靠性。其中,第一传动齿轮23和第二传动齿轮32可以为等径齿轮,即两个齿轮可以为结构相同的齿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平衡轴总成100的复杂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外壳10包括上盖13和底座14,上盖13可以拆卸地安装在底座14上,上盖13和底座14限定出容置空间11,底座 14的底部形成安装平面12。通过上盖13和底座14两部分构成的外壳10,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方便主动平衡轴组件20和从动平衡轴组件30的装配。
如图1-图2所示,容置空间11在对应主动平衡轴组件20和从动平衡轴组件30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上盖13和底座14均设置有对应第一轴孔的第一半轴孔132和对应第二轴孔的第二半轴孔131。也就是说,在上盖13和底座14上,均设置有半圆轴孔,通过两个半圆轴孔的相对设置,可以形成对应的轴孔,平衡轴的轴颈可以设置于在该轴孔内,如此设置的外壳10可以有效支承两个平衡轴,而且可以防止两个平衡轴轴向窜动。
一种可选地,如图1-图2所示,第一半轴孔132和第二半轴孔131内设置有轴瓦40,轴瓦40用于支承对应的主动平衡轴21或从动平衡轴31。主动平衡轴21的第一轴颈2131 和第二轴颈2123可以与位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的轴瓦40接触配合,从而可以保证平衡轴的转动顺畅性,以及可以减少磨损。
其中,如图2、图7和图8所示,第一半轴孔132和第二半轴孔131内均设置有第一油槽133,轴瓦40设置有油孔141和第二油槽142,油孔141与第二油槽142连通,上盖13和底座14盖合时,第一油槽133和第二油槽142连通。也就是说,外壳10内的油路可以向第一油槽133内供油,从而可以有效润滑轴瓦40和平衡轴的轴颈之间的接触表面,可以减少轴颈的磨损,可以提高平衡轴总成100的可靠性,以及可以延长平衡轴总成100的使用寿命。
另一种可选地,上盖13和底座14可以在第一半轴孔132和第二半轴孔131处省略轴瓦40,平衡轴的轴颈与第一半轴孔132和第二半轴孔131间隙配合,两者之间通过第一油槽133的润滑油润滑。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上盖13和底座14在对应平衡块211的位置均设置有容置槽135,容置槽135对应设置有卸油口134。上盖13的卸油口134和底座14的卸油口134设置位置不同,上盖13的卸油口134设置在容置槽135的中心处,这样可以方便润滑油从该卸油口134处甩出,以进行卸油,从而可以便于把存储在该区域的油泄漏出去,避免高速运动的平衡块211击打静态的机油;下盖14的卸油口134设置在容置槽135的侧边边缘处,这样可以方便润滑油从该卸油口134处甩出,也可以避免润滑油直接从底部流出。
其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底座14上设置有进油孔141和进油槽142,进油孔141 与进油槽142连通,进油槽142与底座14的第一油槽133连通,上盖13的第一油槽133 与底座14的第一油槽133对应连通。也就是说,润滑油可以从进油孔141处进入平衡轴总成100,然后经过进油槽142向周围的第一油槽133供油,该第一油槽133内的润滑油可以流动至上盖13的第一油槽133内,这样润滑油不仅可以润滑平衡轴的轴颈,而且润滑油可以随着转动的平衡轴流动至平衡块211处,最终部分润滑油从卸油口134 甩出,完成卸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曲轴、曲轴箱和上述实施例的平衡轴总成100,曲轴设置有输出齿轮,曲轴设置于曲轴箱内,平衡轴总成100设置于曲轴箱,输出齿轮和输入齿轮22啮合。如此设置的发动机可以利用平衡轴总成100减少工作时的振动,可以提高其运行时的平顺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平面;
主动平衡轴组件,所述主动平衡轴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主动平衡轴组件包括:主动平衡轴、输入齿轮、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均套设固定在所述主动平衡轴上,所述主动平衡轴具有主动轴心线;
从动平衡轴组件,所述从动平衡轴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从动平衡轴组件包括:从动平衡轴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套设固定在所述从动平衡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平衡轴具有从动轴心线,所述从动轴心线与所述主动轴心线平行且两者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安装平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平衡轴包括:平衡块、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平衡块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段和所述第二轴段之间,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段包括:第一轴颈、第一止推部和第二止推部,所述第一轴颈连接于所述第一止推部和所述第二止推部之间,所述第二止推部连接于所述平衡块的一侧,所述容置空间内形成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颈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轴颈、第三轴颈和第四轴颈,所述第二轴颈连接于所述平衡块的另一侧,所述输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四轴颈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三轴颈处,所述容置空间内形成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颈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颈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颈的外径,所述第四轴颈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轴颈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颈和所述第三轴颈之间设置有第一减压部,所述第三轴颈和所述第四轴颈之间设置有第二减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平衡轴的端部设置有中心孔和初相位定位部,所述初相位定位部偏离所述中心孔,所述初相位定位部为偏心孔或切过所述主动平衡轴端部边缘的切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为两个且关于所述中心孔对称设置,所述切口具有定位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孔为两个,两个所述偏心孔关于所述中心孔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偏心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平衡轴与所述主动平衡轴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从动平衡轴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主动平衡轴的位置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限定出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底座的底部形成所述安装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平衡轴和所述从动平衡轴均包括平衡块;
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在对应所述平衡块的位置均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对应设置有卸油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衡轴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进油孔和进油槽,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均设置有轴孔和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设置于所述轴孔内,所述进油孔与所述进油槽连通,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盖合时,所述上盖的第一油槽与所述底座的第一油槽对应连通。
14.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曲轴,所述曲轴设置有输出齿轮;
曲轴箱,所述曲轴设置于所述曲轴箱内;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轴总成,所述平衡轴总成设置于所述曲轴箱,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输入齿轮啮合。
CN201921896062.XU 2019-11-05 2019-11-05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Active CN211737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6062.XU CN211737874U (zh) 2019-11-05 2019-11-05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6062.XU CN211737874U (zh) 2019-11-05 2019-11-05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7874U true CN211737874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73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6062.XU Active CN211737874U (zh) 2019-11-05 2019-11-05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78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6199A (zh) * 2020-04-20 2020-08-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平衡轴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6199A (zh) * 2020-04-20 2020-08-1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平衡轴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1877B (zh) 用于内燃机的平衡器装置
FI122867B (fi) Koottu kampiakseli, erityisesti keskinopeakäyntisiä nelitahtidieselmoottoreita varten
CN1067742C (zh) 曲柄多圆滑块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CN211737874U (zh)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US20090000589A1 (en) Recreational vehicle engine design
CN211737875U (zh) 发动机及其平衡轴总成
CN201610775U (zh) 发动机平衡轴的润滑结构
CN109630536A (zh) V型20缸柴油机曲轴
CN210859684U (zh) 一种平衡轴
JP2002005236A (ja) 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軸
CN209539810U (zh) V型10缸柴油机曲轴
CN110792684B (zh) 一种隔膜泵用三缸三支撑曲轴及加工工艺
CN106438287A (zh) 一种改变润滑方式的气泵
CN209539808U (zh) V型18缸柴油机曲轴
CN215634691U (zh) 一种平衡机构和发动机
CN109630538A (zh) V型16缸柴油机曲轴
CN107061476B (zh) 一种内燃机轻量化曲轴的单拐单元
JP2001280110A (ja) エンジンバランサ
CN212360648U (zh) 一种单支撑的平衡轴结构
CN101988555A (zh) 一种平衡轴及应用该平衡轴的发动机平衡机构
CN202065327U (zh) 一种带有润滑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曲轴
CN209523990U (zh) V型16缸柴油机曲轴
CN109611251B (zh) 一种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
CN212272804U (zh) 一种装配式曲轴
CN118030232A (zh) 一种发动机平衡轴润滑系统油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