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3616U -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 Google Patents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53616U CN216153616U CN202122131459.3U CN202122131459U CN216153616U CN 216153616 U CN216153616 U CN 216153616U CN 202122131459 U CN202122131459 U CN 202122131459U CN 216153616 U CN216153616 U CN 216153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platform
- guide
- carrying platform
- rear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41000951498 Brachypteraci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载车平台及换电站,载车平台包括平台本体、第一导引装置和第二导引装置;第一导引装置及第二导引装置分别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轮胎导引,以使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载车平台的换电位置;第一导引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导引部件,两个第一导引部件之间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导引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导引部件,第二导引部件与相应的预设路径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使得电动汽车能够更加简单、准确的沿着预设路径进入载车平台,从而能够缩短电动汽车进入换电位置的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换电效率。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20年9月3日,名称为“载车平台及换电站”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 202021909117.9的优先权。本申请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换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换电站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电池,汽车驶入换电站并稳定定位后,换电站的换电设备从充电室驶入换电室,并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
通常情况下,换电站内预设有电动汽车进出的行车通道,行车通道具体还可以包括两条预设路径,电动汽车左右两侧的车轮分别碾压在两条预设路径上,电动汽车左右两侧的车轮分别沿预设路径前进,随后到达换电位置,并在换电位置停稳,然后换电站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
但是,在进入换电站时,电动汽车往往难以稳定地沿行车通道前进,也就是电动汽车的车轮容易偏离预设路径,从而造成电动汽车偏离行车通道,随后电动汽车难以到达换电位置,进而影响换电站对电动汽车的电池的更换,换电站难以高效、迅速地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的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在进入换电站时容易偏离预设路径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载车平台,用于电动汽车的换电站,所述载车平台包括平台本体、第一导引装置和第二导引装置;
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和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
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及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及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分别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轮胎导引,以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换电位置;
第一导引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导引部件,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部件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
第二导引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导引部件,一个所述第二导引部件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引部件与相应的所述预设路径的距离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导引装置的两个第一导引部件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一导引部件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两个第一导引部件形成较大的开口,从而电动汽车的轮胎更容易驶入两个第一导引部件之间,进而利用距离减小的第一导引部件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的导引。同时,通过将第二导引装置的一个第二导引部件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并且第二导引部件与相应的预设路径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第二导引部件逐渐靠近预设路径,从而电动汽车的轮胎碰到第二导引部件后,第二导引部件能够将电动汽车的轮胎导引至预设路径。本方案使得电动汽车能够更加简单、准确的沿着预设路径进入载车平台,从而能够缩短电动汽车进入换电位置的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换电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引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引部件均包括导引辊筒,所述导引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轮胎在驶入时可被所述导引辊筒限位;
或者,所述第一导引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引部件均包括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所述锥形辊筒的横截面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变大。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导引部件及第二导引部件设计为均包括导引辊筒,当电动汽车的轮胎碰到导引辊筒时,轮胎与导引辊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导引辊筒发生滚动,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方向的导引,导引辊筒还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导引辊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
通过将第一导引部件及第二导引部件设计为均包括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并且锥形辊筒及圆柱辊筒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锥形辊筒在外侧,从而使得锥形辊筒能够最先接触电动汽车的轮胎,锥形辊筒的直径逐渐变大,从而避免锥形辊筒的端部与外周面形成锋利的角,进而避免损伤轮胎。锥形辊筒的外周面还能更加平顺地接触轮胎,也能更加平顺地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方向的导引。另外,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均能滚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锥形辊筒、圆柱辊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
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若干第一地滚组件,所述第一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所述第一地滚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部件之间的所述平台本体上;
和/或,若干第二地滚组件,若干所述第二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若干所述第二地滚组件设置于第二导引部件相应的所述预设路径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地滚组件设于两个第一导引部件之间,并且第一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从而,第一导引部件在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时,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一地滚组件上,当第一导引部件对轮胎施加作用力时,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一地滚组件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也能避免轮胎与第一地滚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通过在第二导引部件相应的预设路径上设置第二地滚组件,从而,第二导引部件在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二地滚组件上,当第二导引部件对轮胎施加作用力时,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二地滚组件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也能避免轮胎与第二地滚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均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件,两个所第一定位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
和/或,
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第二后轮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设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的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将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车轮导向摆正并保持在预设路径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后轮定位装置的第一定位部件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从而,电动汽车经过第一导引装置导引至预设路径,随后进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位于轮胎两侧的第一定位部件能够有效地避免轮胎偏离预设路径,进而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
通过将第二后轮定位装置的第二定位部件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从而,电动汽车经过第二导引装置导引至预设路径,随后进入第二后轮定位装置,位于轮胎一侧的第二定位部件能够有效地避免轮胎偏离预设路径,进而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均包括定位辊筒,所述定位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轮胎在驶入时可被所述定位辊筒限位;
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均包括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所述锥形辊筒的横截面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变大。
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定位部件及第二定位部件均包括定位辊筒,当电动汽车的轮胎碰到定位辊筒时,轮胎与定位辊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定位辊筒发生滚动,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定位辊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
通过将第一定位部件及第二定位部件设计为均包括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并且锥形辊筒及圆柱辊筒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锥形辊筒在外侧,从而使得锥形辊筒能够最先接触电动汽车的轮胎,锥形辊筒的直径逐渐变大,从而避免锥形辊筒的端部与外周面形成锋利的角,进而避免损伤轮胎。锥形辊筒的外周面还能更加平顺地接触轮胎。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均能滚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锥形辊筒、圆柱辊筒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
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若干第三地滚组件,若干所述第三地滚组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之间,所述第三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
和/或,
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若干第四地滚组件,若干所述第四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若干所述第四地滚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的侧面,若干所述第四地滚组件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将电动汽车的车轮摆正在预设路径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三地滚组件设于两个第一定位部件之间,并且第三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从而,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接触到第一定位部件时,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三地滚组件上,第一定位部件对轮胎施加作用力,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三地滚组件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摆正及定位,也能避免轮胎与第三地滚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通过将第四地滚组件设于第二定位部件侧面,并且第四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从而,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接触到第二定位部件时,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四地滚组件上,第二定位部件对轮胎施加作用力,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四地滚组件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摆正及定位,也能避免轮胎与第四地滚组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较佳地,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的距离小于所述轮胎的直径。
在本方案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第一导引装置的距离等于0,也就是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第一导引装置相接触,从而电动汽车被第一导引装置导引至预设路径后能够直接进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避免电动汽车从第一导引装置驶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时再次偏离预设路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第一导引装置的距离等于小于轮胎的直径,也能减少电动汽车从第一导引装置驶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时偏离预设路径的概率。
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一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举升装置包括举升平台和举升机构,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举升平台上,所述举升机构用于升降所述举升平台。
在本方案中,举升装置用于举升或下降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以配合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工作。
较佳地,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还具有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运动,所述移动部件包括安装平台和动力源,所述安装平台连接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的底部,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平台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在本方案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通过移动装置可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方便载车平台应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动汽车。
较佳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位于侧部的定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定位组件能够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或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组件移动。
在本方案中,当车轮行驶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第二后轮定位装置上时,定位组件位于车轮的侧部从而限制车轮的运动,定位组件可以根据轮距、轴距以及车轮的形状和尺寸调节位置,从而能够适配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以及不同型号的车轮。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定位组件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一种换电站,包括如上所述的载车平台。
在本方案中,换电站通过包括上述载车平台,使得电动汽车能够更加简单、准确的沿着预设路径进入换电站,从而能够缩短电动汽车进入换电站的换电位置的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换电效率。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导引装置的两个第一导引部件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一导引部件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同时,通过将第二导引装置的一个第二导引部件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并且第二导引部件与相应的预设路径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电动汽车的轮胎碰到第一导引部件、第二导引部件后,能够将电动汽车的轮胎导引至预设路径。本实用新型使得电动汽车能够更加简单、准确的沿着预设路径进入载车平台,从而能够缩短电动汽车进入换电位置的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换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电站的载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载车平台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载车平台局部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圆锥辊筒及圆柱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一车辆定位装置和平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另一车辆定位装置和平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在A处的放大视图。
实施例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换电站100
载车平台200
平台本体21
斜坡211
第一导引装置22
第一导引部件221
第二导引装置23
第二导引部件231
导引辊筒24
锥形辊筒241
圆柱辊筒242
辊筒支架243
第一地滚组件251
第二地滚组件252
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
第一定位部件261
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
第二定位部件271
定位辊筒28
第三地滚组件291
第四地滚组件292
驶入方向A
实施例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换电站100
载车平台10
平台本体1
车轮定位装置2
定位部件21
腰孔210
前限位块211
后限位块212
左定位组件213
右定位组件214
移动部件22
螺栓220
安装平台221
动力源222
伸缩端2221
定位辊筒23
定位支架24
举升装置3
举升平台31
连通口311
举升机构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换电站100,包括如下的载车平台200。换电站100通过包括载车平台200,使得电动汽车能够更加简单、准确的沿着预设路径进入换电站100,从而能够缩短电动汽车进入换电站100的换电位置的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换电效率。
图1中的换电站100为集装箱式,载车平台200设于其中。电动汽车可以沿着驶入方向A进入载车平台200的换电位置,然后在换电站100内完成电池的更换。
如图2-图5所示,图中显示了图1中的载车平台200,载车平台200包括平台本体21、第一导引装置22和第二导引装置23;第一导引装置22和第二导引装置23均设置于平台本体21上;第一导引装置22及第二导引装置23分别设于平台本体21的两侧;第一导引装置22及第二导引装置23分别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轮胎导引,以使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换电位置;第一导引装置22包括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之间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导引装置23包括一个第二导引部件231,一个第二导引部件231设置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第二导引部件231与相应的预设路径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逐渐减小。通过将第一导引装置22的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并且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形成较大的开口,从而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更容易驶入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之间,进而利用距离减小的第一导引部件221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行驶方向的导引。同时,通过将第二导引装置23的一个第二导引部件231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并且第二导引部件231与相应的预设路径的距离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第二导引部件231逐渐靠近预设路径,从而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碰到第二导引部件231后,第二导引部件231能够将电动汽车的轮胎导引至预设路径。本实施例使得电动汽车能够更加简单、准确的沿着预设路径进入载车平台200,从而能够缩短电动汽车进入换电位置的时间,提高电动汽车的换电效率。
图2中的载车平台200的两侧还设有斜坡211,电动汽车可以沿着斜坡211驶入。
如图2-图5所示,第一导引部件221及第二导引部件231均包括导引辊筒24,导引辊筒24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轮胎在驶入时可被导引辊筒24限位。通过将第一导引部件221及第二导引部件231设计为均包括导引辊筒24,当电动汽车的轮胎碰到导引辊筒24时,轮胎与导引辊筒24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导引辊筒24发生滚动,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方向的导引,导引辊筒24还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导引辊筒24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导引装置23设置在第一地滚组件251与第二地滚组件252之间,也就是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与第二侧的轮胎之间,因此,第二导引部件231如图4设置,也就是沿着驶入方向A,第二导引部件231左高右低。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第二导引装置23设置在第一地滚组件251与第二地滚组件252之外,也就是第二地滚组件252的下侧,那么,沿着驶入方向A,第二导引部件231左低右高。当然,也可以在第二地滚组件252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第二导引部件231,沿着驶入方向A,两个第二导引部件231的距离由大变小。
如图5所示,第一导引部件221及第二导引部件231均包括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锥形辊筒241和圆柱辊筒242,锥形辊筒241的横截面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逐渐变大。通过将第一导引部件221及第二导引部件231设计为均包括锥形辊筒241和圆柱辊筒242,并且锥形辊筒241及圆柱辊筒242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锥形辊筒241在外侧,从而使得锥形辊筒241能够最先接触电动汽车的轮胎,锥形辊筒241的直径逐渐变大,从而避免锥形辊筒241的端部与外周面形成锋利的角,进而避免损伤轮胎。锥形辊筒241的外周面还能更加平顺地接触轮胎,也能更加平顺地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方向的导引。另外,锥形辊筒241和圆柱辊筒242均能滚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锥形辊筒241、圆柱辊筒242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
如图3及图4所示,载车平台200还包括若干第一地滚组件251,第一地滚组件251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第一地滚组件251设置于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之间的平台本体21上。通过将第一地滚组件251设于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之间,并且第一地滚组件251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从而,第一导引部件221在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时,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一地滚组件251上,当第一导引部件221对轮胎施加作用力时,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一地滚组件251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也能避免轮胎与第一地滚组件25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载车平台200还同时或单独包括若干第二地滚组件252,若干第二地滚组件252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若干第二地滚组件252设置于第二导引部件231相应的预设路径上。通过在第二导引部件231相应的预设路径上设置第二地滚组件252,从而,第二导引部件231在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二地滚组件252上,当第二导引部件231对轮胎施加作用力时,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二地滚组件252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导引,也能避免轮胎与第二地滚组件25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地滚组件251可以包括多个圆柱形辊筒,圆柱形辊筒可转动的安装至平台本体21,圆柱形辊筒的最高点还可以不高于相邻的平台本体21的上侧面。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地滚组件251包括两排圆柱形辊筒,每排圆柱形辊筒包括6个并排设置的圆柱形辊筒。在其他实施例中,圆柱形辊筒的数量也可以为其他值。
在图4中,可以看到,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地滚组件251的宽度。从而能够保证电动汽车完成导引后轮胎完全位于第一地滚组件251上。与之相似,第二导引部件231的右侧端部的下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地滚组件252的上方。在图4中,两个第一导引部件221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一地滚组件251的宽度,从而能够便于电动汽车的车轮驶入。与之相似,第二导引部件231的左侧端部的下侧面也可以与第二地滚组件252有一定的距离。
如图2-图4所示,载车平台200还包括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与第一导引装置22均设于平台本体21的同一侧,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件261,两个所第一定位部件261分别设置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通过将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的第一定位部件261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从而,电动汽车经过第一导引装置22导引至预设路径,随后进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位于轮胎两侧的第一定位部件261能够有效地避免轮胎偏离预设路径,进而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载车平台200还可以同时或单独包括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的平台本体21上,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包括一个第二定位部件271,第二定位部件271用于将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车轮导向摆正并保持在预设路径上。通过将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的第二定位部件271设于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从而,电动汽车经过第二导引装置23导引至预设路径,随后进入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位于轮胎一侧的第二定位部件271能够有效地避免轮胎偏离预设路径,进而实现车辆的准确定位。如图4所示,第二定位部件271位于第四地滚组件292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件271位于第四地滚组件292的下方。
如图2-图5所示,第一定位部件261及第二定位部件271均包括定位辊筒28,定位辊筒28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轮胎在驶入时可被定位辊筒28限位。通过第一定位部件261及第二定位部件271均包括定位辊筒28,当电动汽车的轮胎碰到定位辊筒28时,轮胎与定位辊筒28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定位辊筒28发生滚动,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定位辊筒28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
如图5所示,第一定位部件261及第二定位部件271均包括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锥形辊筒241和圆柱辊筒242,锥形辊筒241的横截面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逐渐变大。通过将第一定位部件261及第二定位部件271设计为均包括锥形辊筒241和圆柱辊筒242,并且锥形辊筒241及圆柱辊筒242沿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锥形辊筒241在外侧,从而使得锥形辊筒241能够最先接触电动汽车的轮胎,锥形辊筒241的直径逐渐变大,从而避免锥形辊筒241的端部与外周面形成锋利的角,进而避免损伤轮胎。锥形辊筒241的外周面还能更加平顺地接触轮胎。锥形辊筒241和圆柱辊筒242均能滚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与锥形辊筒241、圆柱辊筒242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减少轮胎的磨损。在图5中,还显示了辊筒支架243,辊筒支架243可以固定设置在平台本体21的上侧面。辊筒支架243包括“L”形板,“L”形板内侧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设有相应地安装孔。锥形辊筒241及圆柱辊筒242可以通过安装孔连接至辊筒支架243。为了降低阻力,锥形辊筒241及圆柱辊筒242还可以通过滚动轴承安装至辊筒支架243的安装孔。
如图2-图5所示,载车平台200还包括若干第三地滚组件291,若干第三地滚组件291设于两个第一定位部件261之间,第三地滚组件291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通过将第三地滚组件291设于两个第一定位部件261之间,并且第三地滚组件291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从而,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接触到第一定位部件261时,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三地滚组件291上,第一定位部件261对轮胎施加作用力,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三地滚组件291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摆正及定位,也能避免轮胎与第三地滚组件29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载车平台200还可以单独或同时包括若干第四地滚组件292,若干第四地滚组件292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若干第四地滚组件292位于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的侧面,若干第四地滚组件292用于配合第二定位部件271将电动汽车的车轮摆正在预设路径上。通过将第四地滚组件292设于第二定位部件271侧面,并且第四地滚组件292的轴线平行于电动汽车驶入载车平台200的方向,从而,电动汽车的轮胎的接触到第二定位部件271时,电动汽车的轮胎压于第四地滚组件292上,第二定位部件271对轮胎施加作用力,轮胎能够更加轻易地在第四地滚组件292上滚动,实现对电动汽车的轮胎进行摆正及定位,也能避免轮胎与第四地滚组件29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避免损坏轮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与第一导引装置22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与第一导引装置22的距离小于轮胎的直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与第一导引装置22的距离等于0,也就是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与第一导引装置22相接触,从而电动汽车被第一导引装置22导引至预设路径后能够直接进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避免电动汽车从第一导引装置22驶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时再次偏离预设路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与第一导引装置22的距离等于小于轮胎的直径,也能减少电动汽车从第一导引装置22驶入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时偏离预设路径的概率。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与第一导引装置22的距离优选为0,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距离还可以为轮胎的半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地滚组件252、第三地滚组件291及第四地滚组件292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可以与第一地滚组件251的结构及安装方式相似。
在图4中,可以看到,两个第一定位部件261的距离小于第三地滚组件291的宽度,从而能够保证电动汽车的轮胎一直位于第三地滚组件291上。与之相似,第二定位部件271的下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第四地滚组件292的上方。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载车平台200还包括一举升装置,举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21上,举升装置包括举升平台和举升机构,载车平台200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和/或载车平台200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设置于举升平台上,举升机构用于升降举升平台。举升装置用于举升或下降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和/或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以配合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工作。本实施例中的举升装置将在实施例2中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载车平台200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和/或载车平台200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还具有移动部件,移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和/或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运动,移动部件包括安装平台和动力源,安装平台连接于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和/或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的底部,动力源用于驱动安装平台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和/或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通过移动装置可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方便载车平台200应用于不同规格的电动汽车。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部件将在实施例2中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中的一个或两个还包括多个位于侧部的定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定位组件能够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或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组件移动。本实施例中,当车轮行驶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26、第二后轮定位装置27中的一个或两个上时,定位组件位于车轮的侧部从而限制车轮的运动,定位组件可以根据轮距、轴距以及车轮的形状和尺寸调节位置,从而能够适配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以及不同型号的车轮。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定位组件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具体过程将在实施例2中详细说明。
实施例2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站100,换电站100包括换电设备和载车平台10,其中换电设备用于对电动汽车更换电池,载车平台10包括平台本体1、车轮定位装置2和举升装置3,电动汽车能够行驶到平台本体1上,车轮定位装置2设置于平台本体1上对应于电动汽车的车轮停靠的位置上,用于对车轮定位。车轮定位装置2可以设置四个,即电动汽车的每个车轮都对应设置一车轮定位装置2,也可以仅设置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与电动汽车左侧的两个车轮相对应、或者与电动汽车右侧的两个车轮相对应。
举升装置3设置于平台本体1上,举升装置3包括举升平台31和举升机构32,相应的多个车轮定位装置2设于举升平台上31上,举升机构32用于驱动举升平台31上下运动,因此举升装置3能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升降,当进行换电时,举升装置3配合换电设备举升或下降电动汽车,以配合换电设备实现对电动汽车的换电操作(即拆卸电池和安装电池)。
可以利用单个举升装置3托举整个电动汽车,也可采用多个举升装置3实现举升和复位,通过两个举升装置3实现举升和复位为例进行了示意,但是该示意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车轮定位装置2可以移动,具体可以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或者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或者在两个方向上都可以运动。
车轮定位装置2能够实现对车轮的定位,从而能够准确确定每次换电时电动汽车的位置,相应地确定了待更换的电池包的位置范围,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电过程的自动化,同时,由于车轮定位装置2可移动,当需要对不同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时,可以相应调整车轮定位装置2的位置,以适配具有不同轮距和轴距的电动汽车,从而使得载车平台10能够对多种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定位,因此单个换电站100能够适配于多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降低了换电站100的建设成本,总体上降低了换电成本。
例如,当需要换电的电动汽车具有较大的轴距时,则可以使得车轮定位装置2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以增加预设路径的方向上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的距离。反之亦然。
又例如,当需要换电的电动汽车具有较大的轮距时,则可以使得车轮定位装置2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以增加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上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的距离。反之亦然。
如图8至图10所示,车轮定位装置2包括定位部件21,定位部件21用于对车轮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趋势和/或在左右方向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因此单个定位部件21能够实现车轮至少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定位,或者可以实现车轮在水平面上的完全定位。通过设置多个车轮定位装置2,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在水平面上的完全定位。
如图11和图12所示,车轮定位装置2还包括移动部件22,移动部件22用于驱动定位部件21运动。在移动部件22的驱动下,定位部件21能够整体运动,以适配不同的车轮位置,从而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
移动部件22包括安装平台221和动力源222,安装平台221连接于定位部件21的底部,动力源222用于驱动安装平台221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安装平台221与定位部件21相对固定,动力源222通过驱动安装平台221,从而带动定位部件21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222为电推杆,电推杆安装于举升平台31上,电推杆的伸缩端2221连接于安装平台221,举升平台31开设有连通口311,以使得安装平台221能够连接于定位部件21的底部,伸缩端2221的运动能够带动安装平台221运动。在其他的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安装平台221也可以为二维滑台,通过移动部件22可以驱动定位部件21在平面上朝任意方向移动。
动力源222还可以为丝杆、电机、液压等驱动装置,也能够实现自动移动调节,从而提高换电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动力源222也可以为人工驱动,即可以利用人工驱动安装平台221运动。
定位部件21开设有导向槽,平台本体1具有沿竖直方向凸起的导向块,导向块滑动配合地设置在导向槽中,导向槽沿预设路径的方向或者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在导向槽和导向块的共同作用下,定位部件21能够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运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导向槽的延伸方向。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为连接在平台本体1上的螺栓220,导向槽为开设在定位部件21上的腰孔210。利用螺栓220作为导向块较容易实现,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当定位部件2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利用螺栓220将定位部件21与平台本体1固定,使得定位部件21被牢固锁定,防止车轮将定位部件21顶走,以利于对于车轮的固定。
定位部件21包括多个位于侧部的定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当车轮行驶到定位部件21上时,定位组件位于车轮的侧部从而限制车轮的运动。至少一个定位组件能够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或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定位组件移动。定位组件可以根据轮距、轴距以及车轮的形状和尺寸调节位置,从而能够适配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以及不同型号的车轮。
多个定位组件包括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和/或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前限位块211和/或后限位块212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或者用于驱动左定位组件213和/或右定位组件214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单个定位部件21可以仅设置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也可以仅设置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或者可以同时设置上述四种定位组件,以满足不同的定位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前限位块211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前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后限位块212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后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左定位组件213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左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右定位组件214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右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
通过调节前限位块211或后限位块212的位置以适配不同的轴距和不同的车轮尺寸,通过调节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的位置以适配不同的轮距和不同的车轮尺寸,其中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中可以仅有一个是可移动的,也可以两个都是可移动的,类似地,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中可以仅有一个是可移动的,也可以两个都是可移动的。
当定位部件21设置有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时,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图中未示出),平台本体1包括沿竖直方向凸起的第一导块(图中未示出),第一导块滑动配合地设置在第一导槽中,在第一导槽和第一导块的共同作用下,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能够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
类似地,当定位部件21设置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时,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图中未示出),平台本体1包括沿竖直方向凸起的第二导块(图中未示出),第二导块滑动配合地设置在第二导槽中,在第二导槽和第二导块的共同作用下,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能够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都包括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的定位辊筒23,定位辊筒23通过定位支架24连接于平台本体1。若车轮偏离而行驶到定位辊筒23上时,定位辊筒23发生滚动,车轮顺着定位辊筒23的滚动而滑落到预设的位置上。其中第二导槽可以设置在定位支架24上。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载车平台,用于电动汽车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包括平台本体、第一导引装置和第二导引装置;
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和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均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
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及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及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分别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轮胎导引,以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换电位置;
第一导引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导引部件,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部件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
第二导引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导引部件,一个所述第二导引部件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引部件与相应的所述预设路径的距离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引部件均包括导引辊筒,所述导引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轮胎在驶入时可被所述导引辊筒限位;
或者,所述第一导引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引部件均包括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所述锥形辊筒的横截面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变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若干第一地滚组件,所述第一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所述第一地滚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引部件之间的所述平台本体上;
和/或,若干第二地滚组件,若干所述第二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若干所述第二地滚组件设置于第二导引部件相应的所述预设路径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均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件,两个所第一定位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的轮胎的两侧;
和/或,
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第二后轮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设于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轮胎的一侧的平台本体上,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包括一个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将电动汽车的第二侧的车轮导向摆正并保持在预设路径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均包括定位辊筒,所述定位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轮胎在驶入时可被所述定位辊筒限位;
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部件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均包括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锥形辊筒和圆柱辊筒,所述锥形辊筒的横截面沿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逐渐变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若干第三地滚组件,若干所述第三地滚组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件之间,所述第三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
和/或,
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若干第四地滚组件,若干所述第四地滚组件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电动汽车驶入所述载车平台的方向,若干所述第四地滚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的侧面,若干所述第四地滚组件用于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件将电动汽车的车轮摆正在预设路径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的距离小于所述轮胎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一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举升装置包括举升平台和举升机构,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举升平台上,所述举升机构用于升降所述举升平台。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载车平台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还具有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运动,所述移动部件包括安装平台和动力源,所述安装平台连接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的底部,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平台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车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多个位于侧部的定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至少一个所述定位组件能够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或沿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组件移动。
11.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载车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091179 | 2020-09-03 | ||
CN202021909117 | 2020-09-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53616U true CN216153616U (zh) | 2022-04-01 |
Family
ID=80842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31459.3U Active CN216153616U (zh) | 2020-09-03 | 2021-09-03 |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53616U (zh) |
-
2021
- 2021-09-03 CN CN202122131459.3U patent/CN2161536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237887A1 (zh) |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站 | |
CN214112336U (zh) | 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 |
CN213442178U (zh) | 一种汽车侧部换电站 | |
CN109501770A (zh) | 车轮定位装置以及换电站 | |
CN202704547U (zh) | 一种辊床的车身位置调节装置 | |
CN118753240A (zh) | 换电系统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 |
CN112209293B (zh) | 一种短距离转移待修复轨道车辆轮对的承载架 | |
CN216231777U (zh) | 便于适应不同胎宽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 |
CN111231756A (zh) | 电池更换平台及换电站 | |
CN216942753U (zh) | 具有前后辊筒的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 |
CN214001412U (zh) | 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 |
CN110095290B (zh) | 一种碰撞试验用车辆自动摆正装置 | |
CN216153616U (zh) |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 |
WO2021237888A1 (zh) | 一种汽车定位机构 | |
CN112277719B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更换装置及电池更换系统 | |
CN216231717U (zh) | 载车平台及换电站 | |
CN215204523U (zh) | 一种车辆定位装置及换电站 | |
CN110949976B (zh) | 一种顶升定位装置 | |
CN217458659U (zh) | 便于调节轮距的多车型举升装置、举升模块和换电站 | |
CN115848321A (zh) | 换电站停车机构和换电设备 | |
CN204847318U (zh) | 一种高速台车输送滚床 | |
CN211995232U (zh) | 电池更换平台及换电站 | |
CN215160636U (zh) | 一种可调式电动汽车换电举升机构 | |
CN213477816U (zh) | 车轮定位装置 | |
CN111846030A (zh) | 一种剪叉车转向机构装配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