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4787U -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4787U
CN216114787U CN202122101356.2U CN202122101356U CN216114787U CN 216114787 U CN216114787 U CN 216114787U CN 202122101356 U CN202122101356 U CN 202122101356U CN 216114787 U CN216114787 U CN 216114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eat exchanger
flat
fins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013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罗羽钊
李丰
田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013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4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4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4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彼此间隔设置,且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沿所述翅片的长度方向,于所述翅片上开设多个管槽;至少一个加热管,位于所述扁管的间隙内,且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扁管分别插接在所述翅片上不同位置处的管槽内。本申请通过设置加热管,将加热管的热量直接或间接传递至翅片和扁管上,从而降低空调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结霜速度,在化霜时加快化霜速度、缩短化霜时间。

Description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制冷空调行业中微通道换热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换热效率、成本和冷媒充注量上相较于铜管管翅式换热器都有优势,因此对微通道换热器在空调上的应用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目前微通道换热器在单冷式空调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将其应用在热泵空调上存在容易结霜且化霜时间过长的问题,限制了其在热泵式空调上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旨在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多个扁管,彼此间隔设置,且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
至少一个加热管(14),位于所述扁管(13)的间隙内;
多个翅片,所述翅片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翅片上开设有多个管槽,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扁管分别插接在所述翅片上不同位置处的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扁管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加热管。
所述加热管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加热管分别位于所述扁管的一处间隙内,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管之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管之间设置有九个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管为电加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管与所述扁管外形、尺寸相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为微通道扁管,所述扁管具有多个流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翅片包括片体以及于所述片体上设置的多个散热片,相邻的两个散热片与所述片体共同围合成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散热片包括设与所述片体连接的主换热区段以及与所述主换热区段连接的自由端,所述主换热区段上还设有导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空调器选自热泵式空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加热管,将加热管的热量直接或间接传递至翅片和扁管上,从而降低空调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结霜速度,在化霜时加快化霜速度、缩短化霜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个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立体图,其中,图中仅示意出部分翅片;
图2为图1中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换热器100、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11、翅片12、管槽120、片体121、散热片122、主换热区段122a、自由端122b、导风片122c、扁管13、加热管14、电源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个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照图1-3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该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11、多个翅片12、多个扁管13以及加热管14,其中,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11平行而设,多个翅片12彼此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11之间,多个翅片12沿横向排列分布,沿每个翅片12的长度方向,于翅片12上开设多个管槽120,多个扁管13彼此间隔设置,多个扁管13沿纵向排列分布,且每个扁管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1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相邻的扁管13之间形成有一处间隙,加热管14位于扁管13的至少一处间隙内,且加热管14与扁管13分别插接在翅片12上不同位置处的管槽120内。
具体地,在预结霜前,加热管14直接或间接将热量传导至翅片12和扁管13上,从而降低了空调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结霜速度;在化霜时加快化霜速度、缩短化霜时间,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14与扁管13彼此平行设置,且多个翅片12均匀的排列分布在扁管13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此外,本实施例使用的加热管14的外形、尺寸等与扁管13的外形、尺寸等相似,使得加热管14与扁管13保持外观上的一致性,实现了加热管14与扁管13组装后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加热管1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加热管14分别位于扁管13的一处间隙内,且相邻的两个加热管14之间设置有九个扁管13。也就是说每九个扁管13间插入一个加热管14。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成本以及美观的基础上,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但是本实施例并不因此为限,本实施例对加热管14的设置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个据需要灵活选择。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相邻的两个扁管13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加热管14。这样一来,加热管14与扁管13便可以呈间隔排列,从而可以更好的延长非着霜状态的运行时间以及缩短化霜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管14可以为电加热管。此时换热器100还包括与加热管14电连接的电源线15,电源线15可以与控制开关以及供电电源连接,其中,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加热管14的开/关。当然,本实施例的加热管14还可以其他形式的发热功能元件,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扁管13优选为微通道扁管,每个扁管13均具有多个流通孔。
继续参照图2-3,本发明实施例的翅片12包括片体121以及于片体121上设置的散热片122。具体地,片体121包括沿该片体121的纵向(即图示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散热片122,每个散热片122包括与片体121连接的主换热区段122a以及与所述主换热区段122a连接的自由端122b,所述主换热区段122a上还设有导风组件。具体地,多个散热片122沿片体121的长度方向(也就是上下方向)排列,每个散热片122的主换热区段122a、自由端122b沿片体121的宽度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排列,其中自由端122b位于散热片122的后端,主换热区段122a位于片体121、自由端122b之间。如附图中,相邻的两个散热片122与片体121共同围合成一个管槽120,使得片体121的结构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换热区段122a是翅片12上主要用于散热的部分,导风组件包括沿片体122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片122c,多个导风片122c彼此平行设置。如上设置,有利于空气在导风片122c的流动,更进一步地增强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管槽120适于容纳换热器的扁管13以及加热管14,这样利用扁管13以及加热管14与管槽120的配合翅片12能够固定在换热器100上。管槽120延伸在相邻散热片122中的一个散热片122的自由端122b和主换热区段122a与另一个散热片122的自由端122b和主换热区段122a之间,从而使得翅片12与扁管13、加热管14的换热效果更好。
此外,管槽120沿片体121的前后方向延伸,管槽120贯穿在上方的散热片122的自由端122b与下方的散热片122的自由端122b之间,且管槽120贯穿在上方的散热片122的主换热区段122a与下方的散热片122的主换热区段122a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0中各个部件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来实现。
在使用时,当正常使用,通过第一集流管10进入制冷工质,在扁管13中流动后进行吸热,从而对外进行降温,然后制冷工质从第二集流管11排出,而由于翅片12的两端均伸出扁管13的两侧,从而使得换热器100不容易结霜,而当使用时间久了以后,换热器100外壁结霜后,通过加热加热管14,这样就使得加热管14加热,加热管14将热量通过翅片12直接或间接传递给扁管13,使得扁管13受热,从而将外部的冰霜被融化,其融化效果好,而且加热管14插在多个扁管13之间,不会占用其他空间,减少换热器100对整体空间的占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100。
在本实施例中,该空调器选自热泵式空调。通过对加热管14的开/关控制,可以降低空调设备在低温环境下的结霜速度;在化霜时加快化霜速度、缩短化霜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11);
多个扁管(13),彼此间隔设置,且所述扁管(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11)连接;
至少一个加热管(14),位于所述扁管(13)的间隙内;
多个翅片(12),所述翅片(12)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11)之间,所述翅片(12)上开设有多个管槽(120),所述加热管(14)与所述扁管(13)分别插接在所述翅片(12)上不同位置处的管槽(12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4)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管(14)之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扁管(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管(14)之间设置有九个扁管(1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4)为电加热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4)与所述扁管(13)外形、尺寸相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13)为微通道扁管,所述扁管(13)具有多个流通孔。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2)包括片体(121)以及于所述片体(121)上设置的多个散热片(122),相邻的两个散热片(122)与所述片体共同围合成管槽(12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散热片(122)包括设与所述片体(121)连接的主换热区段(122a)以及与所述主换热区段(122a)连接的自由端(122b),所述主换热区段(122a)上还设有导风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片(122c)。
10.一种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122101356.2U 2021-09-01 2021-09-01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114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1356.2U CN216114787U (zh) 2021-09-01 2021-09-01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01356.2U CN216114787U (zh) 2021-09-01 2021-09-01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4787U true CN216114787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01356.2U Active CN216114787U (zh) 2021-09-01 2021-09-01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4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5543B2 (ja) 車両用冷却装置
CN104321607A (zh) 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
JPWO2005073655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含む空調装置
CN205014688U (zh) 换热器以及换热设备
CN216114787U (zh)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JPH0829016A (ja) ヒートポンプ用室外熱交換器
JP2019105380A (ja) 熱交換器
JP2015517646A (ja) 空気ヒーター用スペーサおよび関連する空気ヒーター
WO2022220159A1 (ja) 熱交換器
CN207688466U (zh) 一种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KR20090096030A (ko) 리턴튜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교환기
CN210107816U (zh) 一种车用空调冷凝器
CN114322105B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JPH06129734A (ja) 熱交換器
CN218915529U (zh) 散热结构和家用电器
CN204923579U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215810372U (zh) 一种可提高散热效果的板翅式换热器
CN215345578U (zh) 散热器
CN220764017U (zh) 一种暖风芯体
CN217442009U (zh) 冷凝器和风冷冷水机
CN213955453U (zh) 一种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903464U (zh) 蒸发器组件和风冷冰箱
CN217933951U (zh) 液冷换热板、电池液冷系统及车辆
CN218410097U (zh) 一种空调
CN216347958U (zh) 换热器及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