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6758U -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6758U
CN216106758U CN202120364923.0U CN202120364923U CN216106758U CN 216106758 U CN216106758 U CN 216106758U CN 202120364923 U CN202120364923 U CN 202120364923U CN 216106758 U CN216106758 U CN 216106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ing
ball
acid
inner core
out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49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lian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ve Star Downhole Servic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 Star Downhole Service Inc filed Critical Five Star Downhole Service Inc
Priority to CN2021203649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6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6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6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所述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壳层为聚酯性热塑聚氨酯,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压裂球包括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两个半球壳包裹住内核球体;所述外层厚度为4‑8mm,内核球体直径40‑60mm,具有较高的承压强度和促溶解性能。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压裂球(1),镁合金棒材(2),玻璃管(3),恒温水槽(4),操作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油气开采工具技术邻域,涉及一种基于油气开采用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近几年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资源达到70%,且未来我国油气产量中低渗透油气所占比例还将持续增大,油气产量稳产、增产将更多地依靠低渗透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这些非常规油气资源需采用多层多段压裂工艺,而在井下分层分段压裂中,层段间需要暂堵性工具进行封隔,待施工完成后,需将此类暂堵性工具去除。目前,采用镁合金为基材制备的可溶解桥塞在该领域已经广泛采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井下情况往往复杂多变,在某些地下水矿化度较低或者泥沙杂质较多的井况下,镁合金可溶解桥塞容易因为自身溶解产生的氢氧化镁杂质形成保护层或者堵塞井筒等原因造成镁合金溶解失效,堵住油气井,必须下工具钻碎排出或者打酸、氯化物等下井进行溶解,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可溶解压裂球和可溶解桥塞是一组配套的工具,在具体施工中,投入压裂球落于桥塞的球座上即可开始压裂施工。施工完成后,压裂球和桥塞需要尽快溶解掉。因此,压裂球若能用酸性高强度材料来做,并且溶解后产生腐蚀性酸液,则可促进镁合金材料的溶解,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公开号为CN107385245A的专利报道了一种可溶镁合金压裂球的制备方法,但由于该压裂球本身为镁合金材质,并不具有促进镁合金桥塞溶解的作用,反而可能因为自身和水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镁堵塞井筒,隔绝镁合金桥塞与水的接触,造成镁合金桥塞溶解失败。公开号为CN110036052A和CN105437442A的专利都介绍了一种聚乙醇酸(PGA)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压裂球中的应用,但由于组分结构单一,压裂球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存在溶解速度偏慢的情况,并且溶解后仅产生单一的乙醇酸组分,可以预见其对镁合金的溶解效果相对较差。此外,某些压裂球球座因为下井过程中造成损伤或者被底层中的泥沙等黏附,也可能造成球座和压裂球难以密封紧密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就这方面作用进行报道。
综上所述,本领域缺乏一种材质的压裂球,在较宽温度范围都具有良好降解性能,且降解后可以产生多种酸(包括缓释性酸)从而可促进镁合金材料溶解、防止氢氧化镁堵塞,同时还能够兼具承压强度高、密封效果优良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本申请的压裂球兼具承压强度高、降解温度范围宽,降解后形成的酸液对镁合金材料的促溶效果好、密封效果优良等优点。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所述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壳层为具有弹性的聚酯型热塑聚氨酯,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压裂球包括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两个半球壳包裹住内核球体;所述外层厚度为4-8mm,内核球体直径40-60mm,所述外壳层在压裂液中的降解速度低于内核。
所述纤维增强材料为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聚乙烯醇纤维长度为1-10mm,所述聚乳酸粒径80-400目。
所述聚乙烯醇纤维是聚乙醇酸经过熔纺、拉伸制成。
所述外壳聚氨酯层厚度为4-6mm。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的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包括压裂球(1),镁合金棒材(2),玻璃管(3),恒温水槽(4),所述镁合金棒材直径50-70mm,置于玻璃管底部;所述压裂球为核壳结构,外层为聚酯性热塑聚氨酯层,内核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压裂球包括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两个半球壳包裹住内核球体;所述测试装置还连接有温控装置和测压装置。
所述透明玻璃内径为50-70mm、长度为400-500mm,且竖直置于恒温水槽中。
所述恒温水槽的尺寸为(400-500)*(400-500)*(500-600)mm。
所述恒温水槽连接温控装置,保持温度80-100℃。
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球座,位于压裂球和镁合金棒材中间,稳定压裂球。
所述压裂球承压强度为40-70MPa;所述内核材料为纤维增强材料可以与硅磷晶缓释材料经混合、成核。
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内核,将原料乙醇酸纤维20-40%、对甲苯磺酸酯1-5%、硅磷晶粉10-20%、小分子环氧处理剂0.5-1.5%,余量为聚乳酸粉,经混合搅拌、增塑、热压成内核型、冷却得到。
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内核是将外壳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本申请的可降解压裂球是将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两个半球壳包裹住内核球体,热压得到。
所述的小分子环氧处理剂优选缩水甘油醚化合物,更优选醇类缩水甘油醚,选自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小分子环氧处理剂为0.5-1%。
所述聚乙醇酸纤维尺寸为1-20mm,优选4-10mm;所述聚乳酸粉为非晶态,粒径尺寸为50-500目,优选80-400目,所述硅磷晶粉粒径为80-400目。
所述甲苯磺酸酯选自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对甲苯磺酸丙酯、对甲苯磺酸丁酯、对甲苯磺酸戊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优选对甲苯磺酸丁酯和/或对甲苯磺酸戊酯。
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20-40%、对甲苯磺酸酯1-5%、硅磷晶粉10-20%、小分子环氧处理剂0.5-1.5%,余量为聚乳酸粉,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酯在高混机中混合2-5min后,取出,放于60-70℃烘箱中加热、增塑40-80min。优选地,为了控制聚乳酸的状态,避免结晶,混合时间为2-3min,烘箱温度为65-70℃;更有选混合时间为3min,烘箱加热温度为70℃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5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步骤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1-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2-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2-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70-90℃烘箱中预热2-3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2-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30-150℃继续12-15MPa热压1-2h,冷却后脱模即可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优选地,混合1min,烘箱预热80℃;平板硫化机中15MPa常温预压,然后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
本申请外壳层为聚酯热塑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实现密封,适用于各种井下工况作业,当高压水渗透进球内,球核的可降解压裂球优先降解,同时,外层的聚氨酯材料也随着一并降解,可进一步提高封堵性能。
优选的,所述乳酸粉末为非晶态的聚乳酸粉末,聚乳酸粉末规格为50-500目,优选80目-400目。聚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的可降解塑料,可在一定环境的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乳酸,乳酸可同镁合金、氢氧化镁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水溶性乳酸盐。对于结晶性的聚乳酸,其物理状态有晶态和非晶态。非晶态的聚乳酸加热到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约65℃)以上时,聚乳酸大分子链段开始能够自由活动,聚合物进入高弹态,此时,聚乳酸表现为橡胶一样的弹性体,而非硬而脆的塑料。但若温度继续升高到一定程度,聚乳酸会开始结晶,结晶后的聚乳酸硬度和脆性都会明显增加。
对于本申请的加工方法来说,由于处于晶态的聚乳酸粉末是刚性粉末,其模压加工和低温增塑性能会相对较差,因此要选用非晶态聚乳酸。这种聚乳酸可以由常规的非晶体聚乳酸粒子通过低温机械粉碎得到。理论上说聚乳酸粉末越细越好,但出于成本考虑,聚乳酸粉末的粒径优选50-500目,更优选80-400目。
所述聚乙醇酸纤维为乙醇酸酯、乙醇酸或乙交酯经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经过纺丝、切割制备的短纤维,纤维长度在1mm-10mm之间。聚乙醇酸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聚乙醇酸经过熔纺、拉伸被制成纤维后,由于大分子链发生了取向,单向的拉伸强度会出现大幅度提高。聚乙醇酸纤维具有极高的力学强度但依旧保持着良好的降解性能,常被用于医疗领域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
本申请将聚乙醇酸纤维切成短纤维后,同各种粉末材料混合,进行模压加工。在一定范围内,纤维的长度越长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越好,考虑到加工可行性,优选长度为1mm-20mm的聚乙醇酸纤维,更优选4-10mm的纤维。在本申请中,聚乙醇酸纤维由于其高熔点(熔点220℃以上)和高强度的特点,可以用来作为增强材料,此外,聚乙醇酸纤维还具有出色的降解性能,其水解后可形成的乙醇酸可加速聚乳酸的水解反应,也能促进镁合金的溶解,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所述对甲苯磺酸酯为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对甲苯磺酸丙酯、对甲苯磺酸丁酯、对甲苯磺酸戊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对甲苯磺酸是一种有机强酸,其酯类物质较容易发生水解生成对甲苯磺酸和相应的醇。作为一种有机强酸,对甲苯磺酸对大多数金属及其氢氧化物都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所述硅磷晶粉为水处理剂硅磷晶经过粉碎制备粉末。粒径优选80-400目。硅磷晶是一种常见的缓释型水处理剂,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磷酸盐和五氧化二磷(在合适的条件下可生成磷酸),具有除垢和阻垢作用,尤其是其阻垢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和干扰盐类晶体的正常生长,从而抑制水垢的形成。在本申请中,硅磷晶被制成粉末,但考虑到要保持一定的缓释效果(因为桥塞等镁合金大组件溶解速度不会太快),优选粒径在80-400目之间的硅磷晶粉。
为了保证本申请中硅磷晶同聚合物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需要对硅磷晶做一定程度的表面处理。本申请选用的环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同硅磷晶表面的五氧化二磷组分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另一方面,环氧基团也可以同聚乳酸、聚乙醇酸材质中的羧基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提高硅磷晶同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结合力,防止氢氧化镁堵塞。
所述的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具有环氧官能团,优选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这些环氧基团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硅磷晶表面的五氧化二磷组分发生反应,提供多个反应位点,形成更加稳定的化学键。所述的小分子环氧处理剂优选醇缩水甘油醚化合物,更优选官能度大于等于2的醇类缩水甘油醚,选自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本申请的技术路线特点以及有益效果为:
1.利用高强度可降解的聚乙醇酸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可促进聚乳酸基体的水解,也能促进镁合金的溶解。
2.用对甲苯磺酸酯作为聚乳酸的增塑剂,主要面可以通过酸催化改善聚乳酸的水解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镁合金的溶解。
3.将表面处理后的硅磷晶作为缓释型阻垢层、除垢层进一步提高了压裂球溶解后的对镁合金等成分的溶解能力。
4.本申请的压裂球具有双层结构,表层为改性壳层,内部核芯,兼具承压强度高、材质倾的优势。
5.本申请的压裂球测试装置,具有简单有效、安装方便、容易拆卸等技术优势。
6.压裂球溶解后可产生乳酸、乙醇酸、对甲苯磺酸、磷酸,能够对镁合金桥塞产生非常有效的腐蚀,并且抑制镁合金溶解后的氢氧化镁形成硬实的堵塞物。
7.本申请外壳层为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适用于各种井下工况作业,且可随内核降解,封堵性能佳。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镁合金促溶效果评价试验装置:
其中1-测试用压裂球,2-试验用镁合金棒材,3-玻璃管,4-恒温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实施例1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20%、对甲苯磺酸乙酯5%、硅磷晶粉(400目)10%、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0.5%。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40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8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5h,冷却后脱模即可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2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40%、对甲苯磺酸乙酯1%、硅磷晶粉(400目)20%、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40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4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1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2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2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3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2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3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5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4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5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40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5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1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6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6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7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10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8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20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9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30%、对甲苯磺酸丁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0.7%,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丁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10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8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11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30%、对甲苯磺酸乙酯4%、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3%,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12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6mm)30%、对甲苯磺酸戊酯5%、硅磷晶粉(400目)15%、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戊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实施例13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为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25%、对甲苯磺酸甲酯4%、硅磷晶粉(400目)20%、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1%,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8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甲酯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取出,放于70℃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3min后,放料;
步骤4.将步骤2、3中获得的材料和聚乙醇酸纤维在高混机中搅拌混合后3min后,放料,将得到的物料装填入不同尺寸的模压球形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球核。
步骤5.将将外壳热塑性聚氨酯材料装入不同尺寸的球壳模具中,15MPa常温冷压成半球壳。
步骤6.取步骤5中获得的两个半球壳包裹住相应尺寸的球核,放入相应尺寸的球形模具中,一起放于80℃烘箱中预热2h,然后放于平板硫化机中以15MPa压力常温预压,然后平板硫化机升温到140℃继续15MPa热压1h,冷却后脱模即获得本申请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
实施例14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外层热塑性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聚乳酸和聚乙醇酸纤维;所述外层厚度为4mm,内核直径50mm。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如下原料:聚乙醇酸纤维(长4mm)20%、对甲苯磺酸乙酯5%、硅磷晶粉(400目)10%、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0.5%。余量为非晶态聚乳酸粉(400目),以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取步骤1中的聚乳酸粉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在高混机中混合2min后,取出,放于75℃烘箱中加热、增塑60min;
步骤3.取步骤1中的硅磷晶粉和小分子环氧处理剂在高混机中混合4min后,放料;其余步骤4-6与实施例1相同。压裂球溶解测试装置:取500ml自来水,倒入1L的广口具盖玻璃瓶中,放入待测试的50mm压裂球,至于恒温水浴锅中。分别设定水浴温度为60℃及90℃,7天后取出压裂球,用游标卡尺测量压裂球在不同温度下降解后的平均尺寸。
压裂球对镁合金溶解的促进效果评价,测试方法为:设置尺寸为400*400*500mm的恒温槽,在恒温水槽中加满水(每隔一天补加水),升温到90℃,用内径为51mm、长度为400mm的透明玻璃管模拟油气井井筒,竖直放置于水槽中。取直径为50mm的镁合金棒材,放于透明玻璃管内(镁合金会自然下沉到玻璃管底部)。然后,在镁合金棒材上部放一个压裂球(镁合金和压裂球都在玻璃管内,但压裂球位于镁合金上方),一起在盛满水的恒温水槽中溶解,每隔一天取出镁合金棒材观察其溶解程度并迅速放回测试装置,恢复测试原状,记录镁合金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记为促溶时间。
本申请的压裂球具有承压强度30-70MPa,促溶解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表1.实施例的压裂球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940090390000171
Figure BDA000294009039000018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压裂球具有核壳结构,包括外层和内核球体;
其中,所述外层为聚酯型聚氨酯壳层,所述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压裂球外层包括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两个半球壳包裹住所述内核球体;所述外层的厚度为4-8mm,所述内核球体的直径为40-60mm,其中所述外层在压裂液中的降解速度低于所述内核球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厚度为4-6mm。
3.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裂球(1),镁合金棒材(2),玻璃管(3),恒温水槽(4),所述镁合金棒材(2)的直径为50-70mm,置于所述玻璃管(3)的底部;所述压裂球为核壳结构,外层为聚酯型热塑聚氨酯层,内核球体为纤维增强材料;所述压裂球包括上半球壳和下半球壳,两个半球壳包裹住内核球体;所述外层厚度为4-8mm,内核球体直径40-60mm;所述测试装置还连接有温控装置和测压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3)的内径为50-70mm、长度为400-500mm,且竖直置于所述恒温水槽(4)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槽(4)的尺寸为(400-500)*(400-500)*(500-600)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可降解压裂球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槽(4)连接温控装置,保持温度80-100℃。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球座,该球座位于所述压裂球(1)和所述镁合金棒材(2)中间,稳定压裂球。
CN202120364923.0U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Active CN216106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4923.0U CN216106758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4923.0U CN216106758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6758U true CN21610675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86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4923.0U Active CN216106758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6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4612A (zh) * 2023-11-23 2023-12-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裂缝性油气层可控自降解暂堵储层保护剂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64612A (zh) * 2023-11-23 2023-12-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裂缝性油气层可控自降解暂堵储层保护剂及制备方法
CN117264612B (zh) * 2023-11-23 2024-01-3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裂缝性油气层可控自降解暂堵储层保护剂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5550B (zh) 油气资源回收用密封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密封球进行的竖井处理方法
CN216106758U (zh)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测试装置
WO2015155195A1 (en) Polyurethan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same
CN102304260A (zh) 一种聚乙烯醇发泡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H0347869A (ja) 中空ガラス球を含む成形可能な低密度熱可塑性樹脂複合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品
CN112980421B (zh) 一种酸性可降解压裂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80545A (zh) 一种非金属可降解自适应暂堵球
CN113249101B (zh) 一种转向压裂用水溶性复合材料暂堵剂的制备方法
EP2950992B1 (en) Process for making highly crystalline shaped part from pet or pen
KR101415519B1 (ko) 이중벽관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이중벽관
CN113248886A (zh) 一种粉体填充聚合物母粒及制备方法
CN111944164B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可降解材料及其应用
CN112795373B (zh) 适用于不同温度的压裂用可溶暂堵剂、暂堵球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201863A (ja) ポリ乳酸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5199227A (zh) 一种耐高温阻燃环保型电容器外壳制造方法
ZA200106880B (en) Method of producing centrifugally cast,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tubes.
CN105968484A (zh) 一种掺杂纳米氧化钙的pe波纹管填充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463B (zh) 聚醚组合物和以其为原料的聚氨酯硬泡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65985B1 (ko) 고무금형을 이용한 회전성형에 적합한 열가소성수지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열가소성수지 조성물
CN114752368B (zh) 一种压裂用豆荚式可降解暂堵球及其制备与应用
JP2008195814A (ja) 繊維強化ポリヒドロキシブチ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4227905B (zh) 一种可降解水泥构筑物填缝隔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214102A (zh) 一种生物基酯盾尾密封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2501868A5 (zh)
CN115820232A (zh) 一种可生物降解深井用暂堵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40511, Textile Building, No. 367 Qingyi Street, Middle District, Binhai New Are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300457

Patentee after: Tianjin Yilian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A8-2082, No.1 Yuehua street, Gongchen street,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2200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before: Five Star Downhole Service,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