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97385U -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97385U
CN216097385U CN202122765037.1U CN202122765037U CN216097385U CN 216097385 U CN216097385 U CN 216097385U CN 202122765037 U CN202122765037 U CN 202122765037U CN 216097385 U CN216097385 U CN 216097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carousel
plate
cylinder
mo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50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志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ji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enji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enji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enji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650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97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97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97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涉及组装设备的技术领域,改善了下料过程较为麻烦的问题,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供阀体放置的放置柱,所述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夹持阀体的夹持部,所述工作台侧壁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柱,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驱使夹持部沿转盘径向靠近或远离转盘的第一移动组件,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驱使夹持部沿转盘周向靠近或远离转盘的第二移动组件。本申请能够通过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将手指气缸从转盘外移动至支撑柱上方靠近,手指气缸夹持阀体离开放置柱后再松开阀体,实现自动下料。

Description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组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背景技术
参照图4,阀体6由上阀块61和下阀块62组成,上阀块61的内径略小于下阀块62的外径,在阀体6的生产过程中,通常将上阀块61和下阀块62重叠后冲压在一起,使得上阀块61与下阀块62过盈配合。
目前,参照图4,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包括工作台1,还包括安装于工作台1上的第一气缸2,第一气缸2底部设置有冲压柱3,第一气缸2可以带动冲压柱3上下运动。工作台1上表面转动设置有转轴4,工作台1上方设置有转盘5,转轴4与转盘5固定连接,工作台1内还设置有驱使转轴4转动的驱动源。转盘5上设置有多个供上阀块61和下阀块62放置的放置柱51,放置柱51以转轴4为圆心的圆周上均匀间隔分布。使用该设备冲压阀体6时,工作人员将上阀块61和下阀块62叠在一起后放置在放置柱51上。当放置柱51转动至冲压柱3底下时,第一气缸2控制冲压柱3将上阀块61和下阀块62压成阀体6后,转盘5发生转动,此时冲压柱3再对下一个阀体6进行冲压。最后工作人员再将压好的阀体6逐个从冲压柱3上取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阀体6被冲压好后,需要由工作人员将压好的阀体6取下,下料的过程比较浪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得下料的过程能够节省人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转动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供阀体放置的放置柱,所述工作台上方设置有夹持阀体的夹持部,所述工作台侧壁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夹持部滑动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驱使夹持部沿转盘径向靠近或远离转盘的第一移动组件,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驱使夹持部沿转盘周向靠近或远离转盘的第二移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移动组件驱使夹持部运动至支撑柱上方,第二移动组件驱使夹持部朝支撑柱向下运动,待夹持部夹紧阀体后,第一移动组件驱使阀体离开转盘,夹持部松开阀体,完成下料,从而使下料操作简单且节省人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板沿转盘径向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控制第一移动板沿转盘径向靠近或远离转盘。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柱,所述第一移动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柱使得第一移动板的运动较为稳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板,以及控制第二移动板沿转盘轴向运动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移动板沿转盘径向运动至转盘上方后,第三气缸带动第二移动板沿转盘轴向靠近或远离转盘。
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三移动板,所述夹持部为手指气缸,所述手指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移动板移动至与支撑柱上的阀体紧贴时,手指气缸可以夹紧阀体,当第二移动板移动至转盘外时,手指气缸可以松开阀体,让阀体下落。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收集阀体的收料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在被手指气缸松开后,能够被收料盒收集,且阀体在由收料盒收集后能够被工作人员统一处理。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收料盒之间设置有落料板,所述落料板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落料板靠近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为倾斜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料板对阀体起缓冲作用,减轻阀体在落入收料盒内时与收料盒底壁的碰撞程度,从而降低对阀体产生的损耗。
可选的,所述落料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体在落料板上往下滑动时,挡板对阀体起限位作用,防止阀体从落料板两侧滑出。
可选的,所述挡板上可拆卸设置有阻隔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阻隔板插入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料盒内的阀体收集满时,将阻隔板从容纳槽内穿过,此时冲压好的阀体被阻隔板所阻挡,更换收料盒后,再将阻隔板从容纳槽中抽出,此时被阻隔板阻挡的阀体沿着落料板落入更换好的收料盒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二移动组件控制手指气缸贴近转盘支撑柱上的阀体后,手指气缸夹持阀体离开转盘后松开阀体,实现自动下料,节省人力;
2.通过收料盒收集阀体,从而使多个阀体能够在收集后被统一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体现阻隔板和挡板可拆卸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第一气缸;3、冲压柱;4、转轴;5、转盘;51、放置柱;6、阀体;61、上阀块;62、下阀块;7、第一移动板;8、第二气缸;9、第三气缸;10、第二移动板;11、手指气缸;12、收料盒;13、落料板;131、挡板;132、容纳槽;14、阻隔板;15、支撑柱;16、连接板;17、导向柱;18、第三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参照图1,阀体组装用设备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表面转动设置有转盘5,转盘5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放置柱51,放置柱51供阀体6放置。工作台1侧壁设置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上设置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柱15的高度方向垂直。
参照图1,连接板16上设置有第一移动组件,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板7以及第二气缸8,第二气缸8固定安装于连接板16远离转盘5的一侧,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与第一移动板7固定连接。连接板16上还固定连接有两根导向柱17,导向柱17与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相互平行。导向柱17对第一移动板7的运动起引导作用,使得第一移动板7的运动更稳定。同时第二气缸8能够通过活塞杆控制第一移动板7沿转盘5径向靠近或远离转盘5。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移动板7上设置有第二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三气缸9,第三气缸9活塞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移动板7的运动方向垂直。第二移动组件还包括有第二移动板10,第二移动板10与第三气缸9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气缸9控制第二移动板10上下移动。
参照图1和图2,第二移动板10远离支撑柱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移动板18,第三移动板18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夹持部,夹持部为手指气缸11。当第一移动板7移动至手指气缸11位于支撑柱15上方时,第三气缸9控制手指气缸11向下贴近支撑柱15上的阀体6,此时手指气缸11对阀体6进行夹紧。此时第三气缸9控制手指气缸11向上运动,当阀体6全部离开支撑柱后,第二气缸8带动第一移动板7沿转盘5径向离开转盘5后,手指气缸11将阀体6松开,从而实现自动下料。
参照图1和图2,阀体组装用设备还包括用于收集阀体6的收料盒12,当手指气缸11移动出转盘5上方并将阀体6松开后,阀体6由于重力落入收料盒12内,多个阀体6能够被收料盒12同时收集,并对收集好的阀体6进行统一处理。
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1的侧壁设置有落料板13,落料板13倾斜向下设置,落料板13的靠近工作台1的一端为倾斜上端,落料板13位于工作台1与收料盒12之间,落料板13对落下的阀体6起缓冲作用,减少了阀体6在落入收料盒12时与收料盒12底壁的碰撞程度,从而减少阀体6因碰撞产生损坏的情况发生,更好地保护冲压好的阀体6。
参照图1,落料板13的两侧均一体设置有挡板131,挡板131对阀体6限位作用。阀体6在落料板13上滑动的过程中,若是阀体6沿落料板13宽度方向产生偏移,阀体6能够被挡板131所阻挡,避免阀体6从落料板13的两侧滑出。
参照图1和图3,挡板131上可拆卸设置有阻隔板14,挡板131上开设有供阻隔板14滑动的容纳槽132。当正在收集阀体6的收料盒12未被装满时,阻隔板14不用插入容纳槽132内。当收料盒12装满时,将阻隔板14从两侧挡板131的容纳槽132内穿过,此时冲压好的阀体6被阻隔板14阻挡,落料板13和阻隔板14形成临时存放阀体6的储存空间。更换好收料盒12后,再将阻隔板14从容纳槽132中抽出,被阻隔板14阻挡的阀体6沿着落料板13进入更换好的收料盒12内。通过阻隔板14的阻挡作用,阻隔板14为阀体6提供了预存空间,从而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停止阀体组装用设备运作的同时,可以将收满阀体6的收料盒12清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的实施原理为:
通过第二气缸8、第三气缸9将手指气缸11从转盘5外移动至支撑柱15上方靠近,手指气缸11夹持阀体6后通过第三气缸9向上移动,再通过第二气缸8将手指气缸11移动至转盘5外,手指气缸11松开阀体6,实现自动下料,节省人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转动设置有转盘(5),所述转盘(5)上设置有供阀体(6)放置的放置柱(5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方设置有夹持阀体(6)的夹持部,所述工作台(1)侧壁设置有支撑柱(15),所述支撑柱(15)上设置有连接板(16),所述夹持部滑动安装于所述连接板(16)上,所述连接板(16)上设置有驱使夹持部沿转盘(5)径向靠近或远离转盘(5)的第一移动组件,所述连接板(16)上还设置有驱使夹持部沿转盘(5)周向靠近或远离转盘(5)的第二移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板(7),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移动板(7)沿转盘(5)径向运动的第二气缸(8),所述第二气缸(8)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8)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6)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柱(17),所述第一移动板(7)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柱(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板(10),以及控制第二移动板(10)沿转盘(5)轴向运动的第三气缸(9),所述第三气缸(9)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气缸(9)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板(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10)上设置有第三移动板(18),所述夹持部为手指气缸(11),所述手指气缸(11)设置在所述第三移动板(18)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集阀体(6)的收料盒(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和所述收料盒(12)之间设置有落料板(13),所述落料板(13)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落料板(13)靠近所述工作台(1)的一端为倾斜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板(13)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1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31)上可拆卸设置有阻隔板(14),所述挡板(131)上开设有供所述阻隔板(14)插入的容纳槽(132)。
CN202122765037.1U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Active CN216097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5037.1U CN216097385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5037.1U CN216097385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97385U true CN21609738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5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5037.1U Active CN216097385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97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03353U (zh) 一种机械式自动送料机
CN208555766U (zh) 数控转塔冲床废料收集装置
CN112025460A (zh) 一种用于圆盖自动冲压成型及外表面高效打磨设备
CN210655278U (zh) 一种转盘料仓
CN114309254B (zh) 集上料、取料、冲压一体的金属板材冲压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16097385U (zh) 一种阀体组装用设备
CN215885551U (zh) 一种料盘供料机构
CN117244996A (zh) 一种磁头外壳冲孔装置
CN215468415U (zh) 箱体与轴承自动压装装置
CN212833474U (zh) 玻璃切割设备
CN214721523U (zh) 管件激光切割机用上料装置
CN214417422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收集装置
CN214421681U (zh) 一种上料仓
CN212581762U (zh) 玻璃切割设备
CN212168653U (zh) 用于阀片加工的上料夹具
CN209050481U (zh) 一种转盘上料装置
JPH0157969B2 (zh)
CN210381790U (zh) 可适应多种规格尺寸的异形元件供料器
CN216780115U (zh) 一种全自动冲压机
CN220781959U (zh) 一种磁头外壳冲孔装置
CN117444030B (zh) 一种轴承加工用冲压装置
CN109396283A (zh) 一种带自动上下料装置的数控转塔冲床
CN216583025U (zh) 一种吸热片下料收集装置
CN216422414U (zh) 一种螺母植入机用供料装置
CN215965986U (zh) 封头自动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