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1561U -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1561U
CN216081561U CN202122181912.1U CN202122181912U CN216081561U CN 216081561 U CN216081561 U CN 216081561U CN 202122181912 U CN202122181912 U CN 202122181912U CN 216081561 U CN216081561 U CN 216081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waste heat
heat power
power genera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819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超伟
范瑞民
赵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ma Energy Sav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 Energy Sav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 Energy Sav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 Energy Savi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819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1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1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1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属于下料筒堵塞检测技术领域。该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机构和清理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发电锅炉本体、透明管、筒体、输料管与第一风机,所述发电锅炉本体、所述透明管、所述筒体与所述输料管依次连通,所述透明管内侧壁设置有飘带,所述风管出风口与所述筒体竖直对齐,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杆和驱动件,所述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筒体内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杆传动连接,所述转杆外侧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转杆的一端设置有刮板,该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便于对下料筒内部清堵,且便于检测下料筒内部的堵塞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下料筒堵塞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发电锅炉是利用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它利用废气、废液等工质中的热或可燃质作热源,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下料筒堵塞将影响余热发电锅炉输出物料的运输,另外还易造成余热发电锅炉内积灰。现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多为连接电器元件,例如压力变送器和控制器等,此种方法虽然可进行检测,但安装时需事先布置线路,较为繁琐,还需耗费较多电能。另外,在检测到下料筒内壁上存在固体残渣物时,现有的堵塞检测系统进行清堵时,往往需要取下下料筒进行清理,不便于在下料筒内部进行清理固体残渣物。
如何发明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旨在改善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机构和清理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发电锅炉本体、透明管、筒体、输料管与第一风机,所述发电锅炉本体、所述透明管、所述筒体与所述输料管依次连通,所述透明管内侧壁设置有飘带,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输料管底部,所述第一风机输出端连接有风管,所述风管出风口与所述筒体竖直对齐,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杆和驱动件,所述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筒体内部,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转杆传动连接,所述转杆外侧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转杆的一端设置有刮板。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其中筒体为余热发电锅炉底部的下料筒结构,首先在筒体通顺的情况下启动第一风机,风管输出的气体依次进入筒体和透明管,观察透明管内壁上飘带飘动的幅度并记录,在下料筒使用一段时间后,若需进行下料筒堵塞情况的检测时,再次启动第一风机使得两次第一风机的运行功率相同,再次观察透明管内部飘带的飘动情况,若飘带飘动幅度下降或不动,即表示筒体内壁上存在固定残渣物或筒体内部完全堵塞,若需清理筒体内壁上的固定残渣物,可启动驱动件,因为转杆转动安装于筒体内部,驱动件与转杆传动连接,所以驱动件启动将带动转杆转动,进而使得两端的弹性件转动,弹性件转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使得弹性件伸长,弹性件一端的刮板接触筒体内壁并进行清理,而在弹性件未转动时,弹性件的长度处于正常状态,以降低弹性件所占用筒体内部的空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飘带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飘带沿着所述透明管内壁周侧呈等距分布。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若干个飘带沿着透明管内壁周侧呈等距分布的设置,以便扩大飘带分布范围,使得人员更易观察到透明管内部飘带的飘动情况。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透明管顶部一侧设置有泄气阀。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第一风机输出的气流进入到透明管,通过泄气阀以便排出透明管内部多余的气体,以防止透明管及其所连通的筒体的内部气压过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筒体外部,所述电机输出轴贯穿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一斜齿轮相连,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套接于所述转杆,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斜齿轮内侧的转杆转动,此种设计以便在筒体外部驱动转杆转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筒体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筒,所述电机输出轴位于所述防护筒内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其中电机输出轴通过防护筒内部并与第一斜齿轮连接,电机输出轴外壁与防护筒内壁不相接触,防护筒用保护电机输出轴,以使得筒体内壁上脱落的固体残渣物不会影响到电机输出轴的转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套筒、内杆与弹簧,所述套筒滑动套接于所述内杆,所述内杆外壁一端与所述套筒内壁一端通过所述弹簧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套筒滑动套接于内杆的设置,以便提高弹性件的弹性伸缩效果。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筒内部滑动安装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固定套设于所述内杆位于所述套筒的一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弹性件伸长过程中内杆将朝向筒体内壁移动,通过圆形块固定套设于内杆位于套筒的一端的设置,以避免内杆移动时脱离套筒。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输料管底部一侧接通有收集筒,所述输料管螺纹套接于所述收集筒,所述收集筒底部螺纹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伸入所述收集筒内部且转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滑动设置于收集筒内部,所述输料管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输出端与所述输料管接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筒体内壁上脱落的固体残渣物最终将落入输料管内部,启动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向输料管内部进行出风,以使得脱落的固体残渣物吹送到收集筒内部,因为收集筒与输料管之间为螺纹套接的关系,所以旋动收集筒即可取下收集筒,以便倒出收集筒内部的固体残渣物,而在输料管需正常使用时,可螺旋向上转动螺杆,使得密封板顶部与输料管内壁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以使得发电锅炉本体排出的物体可经过输料管进入到待收集的设备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螺杆底部设置有转手。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转手以便转动螺杆。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收集筒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密封板滑动套接于所述滑杆。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密封板滑动套接于滑杆的设置,以便于密封板在收集筒内部进行竖向滑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检测机构和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飘带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4中弹性件的剖视图。
图中:100-检测机构;110-发电锅炉本体;120-透明管;121-飘带;122-泄气阀;130-筒体;131-防护筒;140-输料管;141-收集筒;1411-滑杆;142-螺杆;1421-密封板;143-第二风机;150-第一风机;151-风管;200-清理机构;210-转杆;211-弹性件;2111-套筒;2112-内杆;2113-弹簧;2114-圆形块;212-刮板;220-驱动件;221-电机;222-第一斜齿轮;223-第二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5,本申请提供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机构100和清理机构200,检测机构100包括发电锅炉本体110、透明管120、筒体130、输料管140与第一风机150,发电锅炉本体110、透明管120、筒体130与输料管140依次连通,透明管120内侧壁设置有飘带121,第一风机150设置于输料管140底部,第一风机150输出端连接有风管151,风管151出风口与筒体130竖直对齐,清理机构200包括转杆210和驱动件220,转杆210转动安装于筒体130内部,驱动件220与转杆210传动连接,转杆210外侧设置有弹性件211,弹性件211远离转杆210的一端设置有刮板21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飘带12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飘带121沿着透明管120内壁周侧呈等距分布,若干个飘带121沿着透明管120内壁周侧呈等距分布的设置,以便扩大飘带121分布范围,使得人员更易观察到透明管120内部飘带121的飘动情况。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透明管120顶部一侧设置有泄气阀122,由于第一风机150输出的气流进入到透明管120,通过泄气阀122以便排出透明管120内部多余的气体,以防止透明管120及其所连通的筒体130的内部气压过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驱动件220包括电机221、第一斜齿轮222与第二斜齿轮223,电机221固定安装于筒体130外部,电机221输出轴贯穿筒体130与第一斜齿轮222相连,第二斜齿轮223固定套接于转杆210,第二斜齿轮223与第一斜齿轮222啮合连接,电机221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斜齿轮22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斜齿轮223内侧的转杆210转动,此种设计以便在筒体130外部驱动转杆210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筒体130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筒131,电机221输出轴位于防护筒131内部,其中电机221输出轴通过防护筒131内部并与第一斜齿轮222连接,电机221输出轴外壁与防护筒131内壁不相接触,防护筒131用保护电机221输出轴,以使得筒体130内壁上脱落的固体残渣物不会影响到电机221输出轴的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弹性件211包括套筒2111、内杆2112与弹簧2113,套筒2111滑动套接于内杆2112,内杆2112外壁一端与套筒2111内壁一端通过弹簧2113连接,通过套筒2111滑动套接于内杆2112的设置,以便提高弹性件211的弹性伸缩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套筒2111内部滑动安装有圆形块2114,圆形块2114固定套设于内杆2112位于套筒2111的一端,由于弹性件211伸长过程中内杆2112将朝向筒体130内壁移动,通过圆形块2114固定套设于内杆2112位于套筒2111的一端的设置,以避免内杆2112移动时脱离套筒211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输料管140底部一侧接通有收集筒141,输料管140螺纹套接于收集筒141,收集筒141底部螺纹安装有螺杆142,螺杆142一端伸入收集筒141内部且转动连接有密封板1421,密封板1421滑动设置于收集筒141内部,输料管140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143,第二风机143输出端与输料管140接通,筒体130内壁上脱落的固体残渣物最终将落入输料管140内部,启动第二风机143,第二风机143向输料管140内部进行出风,以使得脱落的固体残渣物吹送到收集筒141内部,因为收集筒141与输料管140之间为螺纹套接的关系,所以旋动收集筒141即可取下收集筒141,以便倒出收集筒141内部的固体残渣物,而在输料管140需正常使用时,可螺旋向上转动螺杆142,使得密封板1421顶部与输料管140内壁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以使得发电锅炉本体110排出的物体可经过输料管140进入到待收集的设备中。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螺杆142底部设置有转手,转手以便转动螺杆14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收集筒141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滑杆1411,密封板1421滑动套接于滑杆1411,通过密封板1421滑动套接于滑杆1411的设置,以便于密封板1421在收集筒141内部进行竖向滑动。
该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其中筒体130为余热发电锅炉底部的下料筒结构,首先在筒体130通顺的情况下启动第一风机150,风管151输出的气体依次进入筒体130和透明管120,观察透明管120内壁上飘带121飘动的幅度并记录,在下料筒使用一段时间后,若需进行下料筒堵塞情况的检测时,再次启动第一风机150使得两次第一风机150的运行功率相同,再次观察透明管120内部飘带121的飘动情况,若飘带121飘动幅度下降或不动,即表示筒体130内壁上存在固定残渣物或筒体130内部完全堵塞,若需清理筒体130内壁上的固定残渣物,可启动驱动件220,因为转杆210转动安装于筒体130内部,驱动件220与转杆210传动连接,所以驱动件220启动将带动转杆210转动,进而使得两端的弹性件211转动,弹性件211转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使得弹性件211伸长,弹性件211一端的刮板212接触筒体130内壁并进行清理,而在弹性件211未转动时,弹性件211的长度处于正常状态,以降低弹性件211所占用筒体130内部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泄气阀122、第二风机143、第一风机150与电机221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泄气阀122、第二风机143、第一风机150与电机221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机构(100),所述检测机构(100)包括发电锅炉本体(110)、透明管(120)、筒体(130)、输料管(140)与第一风机(150),所述发电锅炉本体(110)、所述透明管(120)、所述筒体(130)与所述输料管(140)依次连通,所述透明管(120)内侧壁设置有飘带(121),所述第一风机(150)设置于所述输料管(140)底部,所述第一风机(150)输出端连接有风管(151),所述风管(151)出风口与所述筒体(130)竖直对齐;
清理机构(200),所述清理机构(200)包括转杆(210)和驱动件(220),所述转杆(210)转动安装于所述筒体(130)内部,所述驱动件(220)与所述转杆(210)传动连接,所述转杆(210)外侧设置有弹性件(211),所述弹性件(211)远离所述转杆(210)的一端设置有刮板(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飘带(121)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飘带(121)沿着所述透明管(120)内壁周侧呈等距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120)顶部一侧设置有泄气阀(1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20)包括电机(221)、第一斜齿轮(222)与第二斜齿轮(223),所述电机(221)固定安装于所述筒体(130)外部,所述电机(221)输出轴贯穿所述筒体(130)与所述第一斜齿轮(222)相连,所述第二斜齿轮(223)固定套接于所述转杆(210),所述第二斜齿轮(223)与所述第一斜齿轮(222)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30)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筒(131),所述电机(221)输出轴位于所述防护筒(13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11)包括套筒(2111)、内杆(2112)与弹簧(2113),所述套筒(2111)滑动套接于所述内杆(2112),所述内杆(2112)外壁一端与所述套筒(2111)内壁一端通过所述弹簧(21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111)内部滑动安装有圆形块(2114),所述圆形块(2114)固定套设于所述内杆(2112)位于所述套筒(211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140)底部一侧接通有收集筒(141),所述输料管(140)螺纹套接于所述收集筒(141),所述收集筒(141)底部螺纹安装有螺杆(142),所述螺杆(142)一端伸入所述收集筒(141)内部且转动连接有密封板(1421),所述密封板(1421)滑动设置于收集筒(141)内部,所述输料管(140)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143),所述第二风机(143)输出端与所述输料管(140)接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42)底部设置有转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筒(141)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滑杆(1411),所述密封板(1421)滑动套接于所述滑杆(1411)。
CN202122181912.1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Active CN216081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1912.1U CN21608156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81912.1U CN21608156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1561U true CN216081561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75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81912.1U Active CN216081561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1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1561U (zh) 一种余热发电锅炉的下料筒堵塞检测系统
CN112157112B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分选装置
CN108641738A (zh) 一种煤清洁利用的进料出气除灰装置
CN112547325A (zh) 旋风分离器
CN111503651A (zh) 一种火力发电灰渣排放装置
CN201748450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螺旋出渣装置
CN209905780U (zh) 一种耐压称重给煤机的清理机构
CN207056744U (zh) 一种磨煤机用石子煤收集装置
CN212287252U (zh) 一种磨床用冷却液回收装置
CN101956989A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螺旋出渣装置
CN214455054U (zh) 一种环保型气力输送装置
CN210884325U (zh) 灰渣清理装置
CN211026581U (zh) 一种混凝土粉料卸料装置
CN212274660U (zh) 一种活性炭冷却收集装置
CN210772246U (zh) 一种螺旋输渣冷渣机
CN114571148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焊接装置
CN210613147U (zh) 一种长袋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08936853U (zh)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CN206997317U (zh) 一种水墨除尘回收设备
CN219754854U (zh) 高效节能环保处理离心风机
CN208537488U (zh) 一种废水净化煤料粉碎槽轮运送的计算机监控定量检测废气电力设备
CN219775771U (zh) 一种防炉渣掉落的锅炉除渣机
CN219607124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锅炉除渣装置
CN217654573U (zh) 一种省煤器进水管流量在线检测报警装置
CN219976479U (zh) 一种锅炉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