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6853U -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36853U CN208936853U CN201821576639.4U CN201821576639U CN208936853U CN 208936853 U CN208936853 U CN 208936853U CN 201821576639 U CN201821576639 U CN 201821576639U CN 208936853 U CN208936853 U CN 2089368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heat sink
- connecting rod
- cooling tower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包括冷水塔和水池,冷水塔下方设置有水池,水池包括吸热装置和除污装置,吸热装置与除污装置沿水池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吸热装置是利用电机带动转轴与固定在转轴上的扇叶旋转,加速水的温度的降低,除污装置是利用物理吸附与排污管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收集与排放,上述装置使得处理后水的重复使用温度与水质更符合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的一种设备,通常是通过干燥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分压力大的高温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的水自播水系统洒入塔内。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一方面由于空气与水接触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汽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即通过与不饱和干空气热传递带走水的显热,部分水蒸发将水中的潜热带走,从而达到给冷却水降温的目地。
以背景技术附图3中所示装置为例,水池设置于冷却塔的下方,水池设置为三个工作腔,三个工作腔之间通过过滤网连接,冷却塔的出水口设置于水池的第一工作腔的上方,第一工作腔远离第二工作腔的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续水装置,在第三工作腔的下方设置有排水口,在冷却塔工作过程中,冷却塔的出水口会流出经冷却塔循环出来的制冷水,然后经水池进行除污分离,进而流入空气压缩机。
但是在上述装置中,现有装置冷却塔冷却速度慢,冷却效果较差,不能够满足现有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解决了经冷却塔处理后出水口排出的水达不到冷却温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包括冷水塔和水池,所述冷水塔下方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包括吸热装置和除污装置,所述吸热装置与除污装置沿水池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池内部设置有吸热装置和除污装置,使得水在经过水池处理后更加符合水的重复使用要求,起到了良性循环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吸热装置包括扇叶和转轴,所述水池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水池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竖直放置,所述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横梁,所述电机的下方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电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扇叶设置有三个,所述扇叶沿转轴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扇叶设置于横梁的下方,所述扇叶固定连接转轴,所述横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轴通过通孔转动连接横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带动转轴和固定连接在转轴上的扇叶旋转,在边转动搅拌边吹风的状态下,加速了水的制冷效果,原理可行,装置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水池内远离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竖直设置于水池中,所述散热板与水池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板上均匀设置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设置为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梯形的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池中设置的散热板进一步地实现了对水降温处理,通孔一的形状设置使得水能充分与散热板接触,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水的流通。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板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板的中空部分设置有冷却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冷却液实现了对水的进一步冷却,装置简便。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板远离吸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包括吸附剂、排污管和防尘盖,所述吸附剂设置于水池底部,所述排污管设置于水池接近底部的侧面位置,所述排污管设置于吸附剂的上方,所述排污管远离水池的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防尘盖设置于水池的上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池内设置有除污装置,其中,吸附剂实现了对水中难溶性固体的吸附沉降作用,然后通过排污管可以把污泥排出,水池上方设置的防尘盖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质灰尘落入水中。
作为优选,所述水池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设置于除污装置的一侧,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连杆一,所述连杆一设置为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所述连杆一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转动连接连杆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池的侧壁上设置的通槽方便了连杆一装置的移动与使用过程,连杆一上设置的手柄与过滤网,方便了过滤网在长时间使用后对过滤网的清洗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水池的侧面接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为具有吸热材质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为螺旋曲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排水管为吸热材质的螺旋曲杆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水的使用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水池靠近吸热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续水装置,所述续水装置包括薄导电板、连杆和浮球,所述薄导电板设置有两个,所述薄导电板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水管,所述连杆设置于薄导电板之间,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浮球,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水管,所述连杆上设置有开关触头,所述开关触头对应薄导电板设置于连杆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续水装置实现了自动续水与断水的操作效果,在不需要水的时候自动关闭,不仅起到了节水的作用,还实现了装置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冷却塔;2、水池;3、支撑架;4、横梁;5、电机;6、扇叶;7、转轴;8、散热板;9、防尘盖;10、排水管;11、薄导电板;12、连杆;13、浮球;14、通孔一;15、过滤网;16、阀门;17、手柄;18、连杆一;19、排污管;20、第一工作腔;21、第二工作腔;22、第三工作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图1至2,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包括冷却塔1和水池2,冷却塔1下方设置有水池2,水池2包括吸热装置和除污装置,吸热装置与除污装置沿水池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吸热装置包括扇叶6和转轴7,水池2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支撑架3,支撑架3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水池2的上表面,支撑架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4,横梁4上设置有电机5,电机5竖直放置,电机5的前端固定连接横梁4,电机5的下方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与电机5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扇叶6设置有三个,扇叶6沿转轴7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扇叶6设置于横梁4的下方且固定连接转轴7,另外,横梁4上设置有通孔,转轴7通过通孔转动连接横梁4,设置的散热装置是利用旋转的转轴7与扇叶6组合装置加速了水的冷却过程;吸热装置远离水池2端面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板8,散热板8竖直设置于水池2中,散热板8与水池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散热板8上均匀设置有通孔一14,通孔一14设置为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梯形的形状,散热板8设置为中空结构,散热板8的中空部分设置有冷却液,通过在水池2中设置散热板8,并且在散热板8内设置冷却液,实现了二次冷却。
另外,散热板8远离吸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除污装置,除污装置包括吸附剂、排污管19和防尘盖9,吸附剂设置于水池2底部,排污管19设置于水池2接近底部的侧面位置,排污管19设置于吸附剂的上方,排污管19远离水池2的一端设置有阀门16,防尘盖9设置于水池2的上方,其中,吸附剂实现了对水中难溶性固体的吸附沉降作用,然后通过排污管19可以把污泥排出,通过转动阀门16可实现排污管19的开启与关闭,水池2上方设置的防尘盖9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质灰尘落入水中;水池2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通槽,通槽设置于除污装置的一侧,通槽内滑动连接连杆一18,连杆一18设置为两个,连杆一18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17,连杆一18上设置有过滤网15,过滤网15转动连接连杆一18,通过旋转手柄17,带动连杆一23转动连接过滤网15,方便了对过滤网15的更换与清理;水池2的侧面接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设置为具有吸热材质的排水管10,排水管10设置为螺旋曲杆,螺旋曲杆状的吸热排水管10进一步降低了水的使用温度;水池2靠近吸热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续水装置,续水装置包括薄导电板11、连杆12和浮球13,薄导电板11设置有两个,薄导电板11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水管,连杆12设置于薄导电板11之间,连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浮球13,连杆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水管,连杆12上设置有开关触头,开关触头对应薄导电板11设置于连杆12两侧,上述续水装置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解放了人力,在另一方面,也节约了用水。
在上述装置中,由冷却塔1的出水口流出的水进入水池2,经过电机5带动转轴7与设置在转轴7的扇叶6高速旋转,加速了水的冷却过程,之后水流经吸热板,经过吸热板与设置于吸热板内的冷却液的二次冷却,使得水的温度进一步的降低,随着水向除污装置的流动,水在经过设置在水池2底部的吸附剂和排污管达到了对水中的固体杂质的清除效果,水池2上方设置的防尘盖9避免了经除污装置后的水受到空气中杂质的影响,另外,当水池2中的水较少时,续水装置中的浮块装置沿着固定块旋转,连杆12上的开关触头触碰薄导电板11,启动自动续水。
Claims (8)
1.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包括冷却塔(1)和水池(2),所述水池(2)设置于冷却塔(1)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包括吸热装置和除污装置,所述吸热装置与除污装置沿水池(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装置包括扇叶(6)和转轴(7),所述水池(2)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水池(2)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横梁(4),所述横梁(4)上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竖直放置,所述电机(5)的前端固定连接横梁(4),所述电机(5)的下方设置有转轴(7),所述转轴(7)与电机(5)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扇叶(6)设置有三个,所述扇叶(6)沿转轴(7)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扇叶(6)设置于横梁(4)的下方且固定连接转轴(7),所述横梁(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轴(7)通过通孔转动连接横梁(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内远离电机(5)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板(8),所述散热板(8)竖直设置于水池(2)中,所述散热板(8)与水池(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板(8)上均匀设置有通孔一(14),所述通孔一(14)设置为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梯形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8)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板(8)的中空部分设置有冷却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8)远离吸热装置的一侧设置有除污装置,所述除污装置包括吸附剂、排污管(19)和防尘盖(9),所述吸附剂设置于水池(2)底部,所述排污管(19)设置于水池(2)接近底部的侧面位置,所述排污管(19)设置于吸附剂的上方,所述排污管(19)远离水池(2)的一端设置有阀门(16),所述防尘盖(9)设置于水池(2)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设置于除污装置的一侧,所述通槽内滑动连接连杆一(18),所述连杆一(18)设置为两个,所述连杆一(18)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手柄(17),所述连杆一(18)上设置有过滤网(15),所述过滤网(15)转动连接连杆一(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的侧面接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有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设置为具有吸热材质的排水管(10),所述排水管(10)设置为螺旋曲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2)靠近吸热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续水装置,所述续水装置包括薄导电板(11)、连杆(12)和浮球(13),所述薄导电板(11)设置有两个,所述薄导电板(11)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水管,所述连杆(12)设置于薄导电板(11)之间,所述连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浮球(13),所述连杆(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水管,所述连杆(12)上设置有开关触头,所述开关触头对应薄导电板(11)设置于连杆(12)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76639.4U CN208936853U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76639.4U CN208936853U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36853U true CN208936853U (zh) | 2019-06-04 |
Family
ID=66722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76639.4U Active CN208936853U (zh) | 2018-09-27 | 2018-09-27 |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368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18204A (zh) * | 2021-05-10 | 2021-08-06 | 江西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冷却塔水流轮换式冷却装置 |
-
2018
- 2018-09-27 CN CN201821576639.4U patent/CN2089368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18204A (zh) * | 2021-05-10 | 2021-08-06 | 江西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冷却塔水流轮换式冷却装置 |
CN113218204B (zh) * | 2021-05-10 | 2022-07-12 | 江西方舟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冷却塔水流轮换式冷却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181831U (zh) | 一种氨纶生产用的蒸馏提纯装置 | |
CN212390580U (zh) | 一种空调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8936853U (zh) | 一种冷却塔循环装置 | |
CN112370949A (zh) | 一种工业废气高浓度酸雾净化塔 | |
CN117346389A (zh) | 一种高效节能热泵的蒸发器 | |
CN108002629A (zh) |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系统 | |
CN116272006A (zh) | 一种带有调节机构的深锥浓缩机 | |
CN111518667A (zh) | 一种潜在污染小的液体培养基更换装置 | |
CN111346464A (zh) | 一种基于离心分离原理的仪器表面除尘装置 | |
CN109111073A (zh) | 河道淤泥干化处理装置 | |
CN209519558U (zh) | 一种冷却器风机出口的除味设备 | |
CN219754854U (zh) | 高效节能环保处理离心风机 | |
CN207086839U (zh) | 一种带分级功能的高效砂温调节器 | |
CN112608041A (zh) | 一种环保生石灰消化装置 | |
CN216717136U (zh) | 一种胶球清洗系统的自动发球装置 | |
CN221527493U (zh) | 一种冷却塔的高效除垢装置 | |
CN205011429U (zh) | 一种海洋油污清理加热装置 | |
CN215177065U (zh) | 高温原料无菌快速冷却设备 | |
CN215490197U (zh) | 一种用于热熔胶加工车间的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9126013U (zh) | 一种原料除湿处理装置 | |
CN215842243U (zh) | 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除尘装置 | |
CN221248046U (zh) | 一种卧式双端面磨床磨削液回收结构 | |
CN201287017Y (zh) | 冷凝消雾装置 | |
CN215766023U (zh) | 一种有机肥快速冷却装置 | |
CN217163848U (zh) |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4500 No. 60 Qifu Road, Wutong Street,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ongx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4500 No. 60 Qifu Road, Wutong Street, Tongxia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ONGXIANG INNOVATION TEXTILE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