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0403U -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0403U
CN216060403U CN202120765504.8U CN202120765504U CN216060403U CN 216060403 U CN216060403 U CN 216060403U CN 202120765504 U CN202120765504 U CN 202120765504U CN 216060403 U CN216060403 U CN 216060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on module
dust separation
outlet
plat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55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春雨
何欢承
俞辉
曹斌
张金京
郑军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0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0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该灰尘分离模块中,壳体内部具有容腔,容腔内设有用来过滤流体的导流件,风机外壳连接在壳体上且内部中空形成负压腔,风机与负压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而形成散热风道,通过将风机外壳连接在壳体的出口上,使得经过壳体容腔内导流件过滤之后的流体直接流入到风机外壳中的散热风道内,进而对风机进行散热,这样散热风道连接壳体出口的设计,对分离后的流体进行充分利用,不仅解决了流体排出的问题,还能对流体进行二次利用,节省能源,极大的提升了吸尘器的运行时长,也增加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洗涤、清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背景技术
吸尘器和扫地机是常用的地面清洁设备,通过风机形成的负压,将地面处的灰尘杂物吸取到集尘箱中,进而实现对地面的清洁。
以吸尘器为例,现有的吸尘器通过在风机上游设置单独的灰尘分离模块,以实现对杂物粉尘的过滤,例如专利号为CN202020098772.4的中国使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吸尘器的尘杯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该吸尘器将压灰件围绕在粗灰分离器外部设置,可以对气流的流动起到导向的作用。这样气流和灰尘可以沿着压灰件朝向粗灰分离器流动,流经粗灰分离器时,毛发、纤维等柔性物质会缠绕在粗灰分离器的外表面,此时压灰件可沿粗灰分离器的轴向往复运动以对粗灰分离器进行清洁,从而可以便于用户清理作业,提高吸尘器的作业效率及使用寿命。
虽然类似的分离结构能够实现对杂物的分离,但是由于使用场景中,杂物往往是混杂在液体中,现有的分离和过滤结构只能应对干环境,处理空气和干污物的分离和过滤,无法应对湿环境,当分离的污物携带水时,这部分水不仅会透过滤网伤害到后端的马达和电路,还会污染滤网,使其过滤能力大大降低。为此专利号为CN202010556062.6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在内部增设有旋风式水气分离结构,通过迂回设置的多个腔室,提高了水汽分离的效果,但是多个腔室的依然与后方电机区域连通,这就会导致在水过多的情况下,不封部分水仍然会进入到后方,导致上述的问题。
此外,滤网多次重复使用之后,会有大量污物附着在滤网上堵塞过滤孔,导致滤网的过滤能力和主机的吸力大大降低,缩短了滤网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吸尘器的效率,为了保持吸尘器的过滤能力和吸力持续力度,需要更换滤网或拆下滤网进行清洗,造成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灰尘分离模块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分离后的流体对风机进行散热的灰尘分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在气旋件中形成漩涡以有效实现流体中灰尘分离的灰尘分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静电组件的极板在风机工作时带电、关闭时不带电的灰尘分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液体渗漏的灰尘分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灰尘分离模块的清洁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灰尘分离模块,包括有
壳体,呈筒状,其内部具有容腔,所述壳体具有进口及出口,所述进口、出口均与所述容腔相连通;
风机外壳,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内部中空形成负压腔,所述负压腔内设有风机;
所述风机与所述负压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而形成散热风道,所述壳体的出口与该散热风道相连通。
为了确保风机的流体在过滤后能进入到散热风道,优选地,所述容腔内设有导流件,导流件的进口端具有与进口相连通的第一流道,该导流件的外壁与容腔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而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通过开设于导流件外壁上的第一导流口而与第一流道相连通,且所述导流件的出口端具有排风口,该排风口通过所述出口与散热风道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确保对流体中灰尘的分离,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安装座、气旋盖和至少两个气旋件,各所述气旋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板上且朝向所述进口延伸,所述气旋盖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座底板的下游。
为了确保流体经过导流件时流动顺畅,优选地,所述气旋盖上开设有与所述出口连通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至少有两个且与气旋件相对应的分布在所述气旋盖的周向,且各所述气旋件内部中空而在邻近排风口的位置形成分离腔,所述气旋盖的壁板形成对应分离腔的顶壁,所述分离腔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出口端与所述排风口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气旋件的基本呈锥状结构,其口径自进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增大,各所述气旋件沿周向围设于隔板外围,且相邻两个气旋件在邻近出口的部端留有空隙而形成第二导流口,所述分离腔的进口端通过该第二导流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通,这样气旋件的设计,使流体在流经气旋件时,不仅能够沿着气旋件的锥形内腔螺旋上升,还能加速从排风口排出,由于灰尘和杂物相对较重,在流体高速螺旋的过程中就会从流体中脱离,进而实现流体的分离。
为了进一步增强初步分离的效果,优选地,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用来拦截随流体流向第二导流口的杂物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呈网状,设于所述容腔内流体的流动路径上且布置在所述气旋件的外围。
导流件可以是不同的结构,优选地,所述导流件还包括有隔板,所述隔板设于安装座底板上且朝向所述进口延伸,该隔板的横截面基本呈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的U形结构,且其侧向的缺口形成所述的第一导流口,这样导流件的隔板设计,可以增加第一导流口的口径,使得流体流动更加顺畅。
作为改进,所述隔板在U形的缺口处收缩,且在所述隔板的端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隔板之间呈弧形过渡,这样隔板的收口设计,使流体在经过第一导流口时实现了一个加速的效果,一方面弥补了流体在切换流道时动力的损失,另一方面使得流体与其中的杂质产生速度差,便于分离。
为了进一步确保进入到散热风道的气流洁净程度,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电离件,所述电离件包括电离板和电离探针,所述电离板呈盘状,布置在所述气旋盖和安装座的底板之间,所述电离探针安装在所述电离板的侧壁上且自电离板的周沿向外延伸。
具体地,所述电离探针包括本体和针脚,所述本体呈杆状,且具有尖锐端部,所述针脚至少有两个,相对且交错布置在本体的两侧。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静电组件,所述静电组件设于所述容腔内且沿流体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导流件的下游,包括分别具有不同极性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形成电离区,且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均与风机电源电性连接;常规的静电吸附需要等灰尘积攒到一定程度统一清理,由于时间很久,使得灰尘难以清除,且需要先除去静电,才能对相应滤网上的灰尘进行处理,且除尘后还需要再行对滤网充电,十分繁琐,而静电组件中两个极板与风机电源电性连接的设计形式,使得滤网随风机的启动和闭停,随时在带电和不带电之间切换,当两个极板不带电时,其上的灰尘就会自动脱落,无需单独对极板进行清洁,十分方便。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流件与壳体的出口之间形成安装区间,所述静电组件设于该安装区间内,且所述静电组件与所述排风口相对布置。
为了方便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与风机电源的连接,优选地,所述静电组件还包括有电触脚和与吸尘器电源电连接的电触片,所述电触脚连接在电触片上,且其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极板、第二极板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极板为静电棉,所述第二极板为金属导电棉。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用来防止污水从出口渗出的防水结构,该防水结构设于所述安装区间内,且沿流体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静电组件的下游。
防止漏水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来实现,优选地,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密封圈、带有防水涂层的PTFE滤网以及用来将PTFE滤网密封在出口处的端盖,所述端盖的口径小于所述出口的口径,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端盖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端盖和所述壳体内壁之间。
为了实现导流件的装配,优选地,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用于密封进口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盖板,盖设于所述进口处,且其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
第一连接座,设于容腔内并支撑在导流件和盖板之间,该第一连接座的连接端穿设在所述通孔内;
第二连接座,布置在所述盖板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卡扣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连接端具有穿设在所述通孔内并至少局部外漏于所述通孔的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座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该卡扣部相配合的卡环。
为了方便对壳体内的灰尘杂物进行清理,具体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其中一侧通过转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盖板上,以使其另一侧相对盖板上下摆动,进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孔。
为了进一步方便密封盖的打开,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来锁紧或者松开密封盖第二端的按压锁扣,所述按压锁扣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两侧在邻近中部的位置均具有侧向延伸的连接轴,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座,所述按压锁扣安装在该定位座上,且其两侧的连接轴分别对应转动连接在定位座侧壁的轴孔内,该按压锁扣邻近所述进口的端部能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密封盖的相应位置,以对应锁紧或者松开所述密封盖。
具体地,所述定位座上还设置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作用在所述按压锁扣邻近出口的端部上,并使该按压锁扣邻近进口的端部始终具有靠近密封盖的趋势。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用上述灰尘分离模块的清洁机,还包括刷头模块,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灰尘分离模块位于所述刷头模块和风机之间,所述灰尘分离模块的进口端即为所述壳体的进口,所述灰尘分离模块的出口端即为所述壳体的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刷头模块的出口端相流体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负压腔的进口端相流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器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灰尘分离模块通过将风机外壳连接在壳体的出口上,使得经过壳体容腔内导流件过滤之后的流体直接流入到风机外壳中的散热风道内,进而对风机进行散热,这样散热风道连接壳体出口的设计,对分离后的流体进行充分利用,不仅解决了流体排出的问题,还能对流体进行二次利用,节省能源,极大的提升了吸尘器的运行时长,也增加了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灰尘分离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省略风机外壳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灰尘分离模块的整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离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灰尘分离模块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气旋盖与气旋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1为静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灰尘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4和风机外壳8。本实施例中的灰尘分离模块并不局限于使用在吸尘器中,还可以应用到扫地机等相类似的清洁设备上,为了方便解释,以下以吸尘器为例。
本实施例中的壳体4呈筒状,其内部具有容腔41,壳体4具有进口400及出口401,进口400、出口401均与容腔41相连通,上述灰尘分离模块03的进口端即为壳体4的进口400,灰尘分离模块03的出口端即为壳体4的出口401,而具有上述灰尘分离模块的清洁机还包括有刷头模块01,沿着气流流动路径,灰尘分离模块03位于刷头模块01 和风机8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导流件2设于容腔41内,其进口端具有与进口400相连通且沿壳体4轴向延伸的第一流道2a,该导流件2的外壁与容腔4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进而在第一流道2a外围形成第二流道2b,第二流道2b通过开设于导流件2外壁上的第一导流口2c而与第一流道2a相连通,且导流件2的出口端具有与出口401相连通的排风口20,风机80与负压腔8a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而形成散热风道81,壳体4的出口 401与该散热风道81相连通,具体地,上述的排风口20通过出口401与散热风道81 相连通,上述的进口400与刷头模块01的出口端相流体连通,出口401则与该负压腔 8a的进口端相流体连通。
本实施例中,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静电组件3设于容腔41内且沿流体流动方向布置在导流件2的下游,包括分别具有不同极性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极板31和第二极板32,第一极板31和第二极板32之间形成电离区。
静电组件3可以布置在导流件2的上游或者下游,在本实施例中,在导流件2与壳体4的出口401之间形成安装区间42,静电组件3设于该安装区间42内且与排风口20 相对布置,并且,第一极板31和第二极板32均与风机电源电性连接常规的静电吸附需要等灰尘积攒到一定程度统一清理,由于时间很久,使得灰尘难以清除,且需要先除去静电,才能对相应滤网上的灰尘进行处理,且除尘后还需要再行对滤网充电,十分繁琐,而静电组件3中两个极板与风机电源电性连接的设计形式,使得滤网随风机的启动和闭停,随时在带电和不带电之间切换,当两个极板不带电时,其上的灰尘就会自动脱落,无需单独对极板进行清洁,十分方便。
上述的导流件2包括安装座21和设于安装座21底板上且朝向进口400延伸的隔板22,该隔板22的横截面基本呈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的U形结构,且其侧向的缺口形成的第一导流口2c,且隔板22在U形的缺口处收缩,且在隔板22的端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23,翻边23与隔板22之间呈弧形过渡。此外导流件2还包括有气旋盖25和至少两个气旋件24,各气旋件24穿设于安装座21上且与隔板22同向延伸;气旋盖25 安装在安装座21上,排风口20至少有两个且与气旋件24相对应的分布在气旋盖25的周向,且各气旋件24内部中空而在邻近排风口20的位置形成分离腔2d,气旋盖25的壁板形成对应分离腔2d的顶壁,分离腔2d的进口端与第二流道2b相连通、出口端与排风口20相连通,气旋件24基本呈锥状结构,其口径自进口400向出口401方向逐渐增大,各气旋件24沿周向围设于隔板22外围,且相邻两个气旋件24在邻近出口401 的部端留有空隙而形成第二导流口2e,分离腔2d的进口端通过该第二导流口2e与第二流道2b相连通。
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电离件7,参见图5、图6,该电离件7包括电离板72和电离探针71,电离板72呈盘状,布置在气旋盖25和安装座21的底板210之间,电离探针71安装在电离板72的侧壁上且自电离板72的周沿向外延伸,电离探针71包括本体711和针脚712,本体711呈杆状,且具有尖锐端部,针脚712至少有两个,相对且交错布置在本体711的两侧。
为了进一步增强初步分离的效果,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用来拦截随流体流向第二导流口2e的杂物的过滤件4a,过滤件4a呈网状,设于容腔41内流体的流动路径上且布置在气旋件24的外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静电组件3还包括有电触脚33和与吸尘器电源电连接的电触片34,电触脚33连接在电触片34上,且其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极板31、第二极板 32相接触。两个极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不同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31 为静电棉,第二极板32为金属导电棉。
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吸尘器吸取的污水或者其它的液体不会随气流流至风机处而造成风机短路,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用来防止污水从出口401渗出的防漏结构5,该防漏结构5设于安装区间42内,且沿流体流动方向布置在静电组件3的下游。上述的防漏结构5包括密封圈51、带有防漏涂层的PTFE滤网52以及用来将PTFE滤网52 密封在出口处的端盖53,端盖53的口径小于出口的口径,密封圈51套设在端盖53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端盖53和壳体4内壁之间。
为了方便处理分离留下的杂物和灰尘,该灰尘分离模块还包括有用于密封进口的连接结构6,连接结构6包括盖板61、第一连接座63和第二连接座64,其中盖板61,盖设于进口400处,且其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61a,第一连接座63设于容腔内并支撑在导流件2和盖板61之间,该第一连接座63的连接端穿设在通孔61a内,第二连接座64 布置在盖板61的外侧,并与第一连接座63卡扣连接。上述的第一连接座63的连接端具有穿设在通孔61a内并至少局部外漏于通孔61a的卡扣部,第二连接座64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该卡扣部相配合的卡环。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6还包括有密封盖62,密封盖62的其中一侧通过转轴68转动地连接在盖板61上,以使其另一侧相对盖板61 上下摆动,进而打开或者关闭通孔61a。在壳体4上还设置有用来锁紧或者松开密封盖 62第二端的按压锁扣67,按压锁扣67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两侧在邻近中部的位置均具有侧向延伸的连接轴,壳体4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座65,按压锁扣67安装在该定位座65上,且其两侧的连接轴分别对应转动连接在定位座65侧壁的轴孔内,该按压锁扣67邻近进口400的端部能靠近或者远离密封盖62的相应位置,以对应锁紧或者松开密封盖62,定位座65上还设置有弹性件66,该弹性件66作用在按压锁扣67邻近出口 401的端部上,并使该按压锁扣67邻近进口400的端部始终具有靠近密封盖62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22)

1.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包括有
壳体(4),呈筒状,其内部具有容腔(41),所述容腔(41)内设有用来过滤流体的导流件(2),所述壳体(4)具有进口(400)及出口(401),所述进口(400)、出口(401)均与所述容腔(41)相连通;
风机外壳(8),连接在所述壳体(4)上且内部中空形成负压腔(8a),所述负压腔(8a)内设有风机(80);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80)与所述负压腔(8a)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而形成散热风道(81),所述壳体(4)的出口(401)与该散热风道(8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41)内设有导流件(2),该导流件(2)的进口端具有与进口(400)相连通的第一流道(2a),该导流件(2)的外壁与容腔(4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隔而形成第二流道(2b),所述第二流道(2b)通过开设于导流件(2)外壁上的第一导流口(2c)而与第一流道(2a)相连通,且所述导流件(2)的出口端具有排风口(20),该排风口(20)通过所述出口(401)与散热风道(8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包括安装座(21)、气旋盖(25)和至少两个气旋件(24),各所述气旋件(24)穿设于所述安装座(21)的底板(210)上且朝向所述进口(400)延伸,所述气旋盖(25)安装在所述安装座(21)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座(21)底板(210)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盖(25)上开设有与所述出口(401)连通的排风口(20),所述排风口(20)至少有两个且与气旋件(24)相对应的分布在所述气旋盖(25)的周向,且各所述气旋件(24)内部中空而在邻近排风口(20)的位置形成分离腔(2d),所述气旋盖(25)的壁板形成对应分离腔(2d)的顶壁,所述分离腔(2d)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流道(2b)相连通、出口端与所述排风口(20)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旋件(24)基本呈锥状结构,其口径自进口(400)向出口(401)方向逐渐增大,各所述气旋件(24)沿周向围设于隔板(22)外围,且相邻两个气旋件(24)在邻近出口(401)的部端留有空隙而形成第二导流口(2e),所述分离腔(2d)的进口端通过该第二导流口(2e)与所述第二流道(2b)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拦截随流体流向第二导流口(2e)的杂物的过滤件(4a),所述过滤件(4a)呈网状,设于所述容腔(41)内流体的流动路径上且布置在所述气旋件(24)的外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还包括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设于安装座(21)底板(210)上且朝向所述进口(400)延伸,该隔板(22)的横截面基本呈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的U形结构,且其侧向的缺口形成所述的第一导流口(2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2)在U形的缺口处收缩,且在所述隔板(22)的端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翻边(23),所述翻边(23)与隔板(22)之间呈弧形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离件(7),所述电离件(7)包括电离板(72)和电离探针(71),所述电离板(72)呈盘状,布置在所述气旋盖(25)和安装座(21)的底板(210)之间,所述电离探针(71)安装在所述电离板(72)的侧壁上且自电离板(72)的周沿向外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探针(71)包括本体(711)和针脚(712),所述本体(711)呈杆状,且具有尖锐端部,所述针脚(712)至少有两个,相对且交错布置在本体(711)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静电组件(3),所述静电组件(3)设于所述容腔(41)内且沿流体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导流件(2)的下游,包括分别具有不同极性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极板(31)和第二极板(32),所述第一极板(31)和第二极板(32)之间形成电离区,且第一极板(31)和第二极板(32)均匀风机电源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件(2)与壳体(4)的出口(401)之间形成安装区间(42),所述静电组件(3)设于该安装区间(42)内,且所述静电组件(3)与所述排风口(20)相对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组件(3)还包括有电触脚(33)和与吸尘器电源电连接的电触片(34),所述电触脚(33)连接在电触片(34)上,且其上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极板(31)、第二极板(32)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极板(31)为静电棉,所述第二极板(32)为金属导电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来防止污水从出口401渗出的防水结构(5),该防水结构(5)设于所述安装区间(42)内,且沿流体流动方向布置在所述静电组件(3)的下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5)包括密封圈(51)、带有防水涂层的PTFE滤网(52)以及用来将PTFE滤网(52)密封在出口处的端盖(53),所述端盖(53)的口径小于所述出口的口径,所述密封圈(51)套设在端盖(53)的外周壁上,且位于端盖(53)和所述壳体(4)内壁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密封进口的连接结构(6),所述连接结构(6)包括:
盖板(61),盖设于所述进口(400)处,且其中心部位开设有通孔(61a);
第一连接座(63),设于容腔内并支撑在导流件(2)和盖板(61)之间,该第一连接座(63)的连接端穿设在所述通孔(61a)内;
第二连接座(64),布置在所述盖板(61)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63)卡扣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63)的连接端具有穿设在所述通孔(61a)内并至少局部外漏于所述通孔(61a)的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座(64)在对应位置设置有与该卡扣部相配合的卡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6)还包括有密封盖(62),所述密封盖(62)的其中一侧通过转轴(68)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盖板(61)上,以使其另一侧相对盖板(61)上下摆动,进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通孔(61a)。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上还设置有用来锁紧或者松开密封盖(62)第二端的按压锁扣(67),所述按压锁扣(67)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两侧在邻近中部的位置均具有侧向延伸的连接轴,所述壳体(4)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座(65),所述按压锁扣(67)安装在该定位座(65)上,且其两侧的连接轴分别对应转动连接在定位座(65)侧壁的轴孔内,该按压锁扣(67)邻近所述进口(400)的端部能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密封盖(62)的相应位置,以对应锁紧或者松开所述密封盖(6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65)上还设置有弹性件(66),该弹性件(66)作用在所述按压锁扣(67)邻近出口(401)的端部上,并使该按压锁扣(67)邻近进口(400)的端部始终具有靠近密封盖(62)的趋势。
21.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灰尘分离模块的清洁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刷头模块(01),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灰尘分离模块(03)位于所述刷头模块(01)和风机(80)之间,所述灰尘分离模块(03)的进口端即为所述壳体(4)的进口(400),所述灰尘分离模块(03)的出口端即为所述壳体(4)的出口(401),所述进口(400)与所述刷头模块(01)的出口端相流体连通,所述出口(401)与所述负压腔(8a)的进口端相流体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器人。
CN202120765504.8U 2021-01-19 2021-04-14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Active CN21606040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60444 2021-01-19
CN202110066044 2021-0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0403U true CN216060403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5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5504.8U Active CN216060403U (zh) 2021-01-19 2021-04-14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0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33795B1 (en)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device for vacuum cleaner
CN106388698B (zh) 一种尘杯过滤器及设有该过滤器的吸尘器
WO2006054851A2 (en) Wet type air cleaner
CN110840331A (zh)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6060403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6293937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0408269U (zh) 第一导风体及所应用的气尘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
CN215507286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6060404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6060401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US20220287537A1 (en) Base station and cleaning equipment
CN215191315U (zh) 一种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114668333B (zh) 一种吸尘器
CN215838847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风机模块及清洁机
CN213588154U (zh) 手持吸尘器
CN115173244A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工业电气设备控制柜
CN215502820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清洁机及清洁系统
CN215534086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114983265B (zh) 吸尘器
CN216293942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灰尘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0114400U (zh)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吸管组件以及吸尘器
CN215502736U (zh) 用于清洁机的除螨头及具有该除螨头的清洁机
CN218279528U (zh) 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113258721B (zh) 马达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7486328U (zh) 马达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