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9437U - 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 Google Patents

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9437U
CN216059437U CN202122469790.6U CN202122469790U CN216059437U CN 216059437 U CN216059437 U CN 216059437U CN 202122469790 U CN202122469790 U CN 202122469790U CN 216059437 U CN216059437 U CN 216059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main body
disposed
convex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97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井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9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9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6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 A43C11/165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a spool, reel or pulley for winding up cables, laces or straps by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4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 two end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34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 B65H75/38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specially adapted or mounted for storing and repeatedly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lengths of material provid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e.g. anchored hoses, power cables involving the use of a core or former internal to, and supporting, a stored package of material
    • B65H75/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5H75/48Automatic re-storing devices
    • B65H75/48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he spring motor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该线轴具备轴体、主体部以及上盖部。轴体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主体部在下部连结轴体,在径向外表面卷绕带状件,且在上表面具有配置带状件的槽部。上盖部配置于主体部的上表面。主体部及上盖部的一方具有在轴向上突出的卡合凸部,另一方具有在轴向上凹陷且与配置于内部的卡合凸部在轴向上卡合的第一凹部。上盖部覆盖槽部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系紧鞋带等的现有的线轴。专利文献1公开的线轴具有上板、下板以及配置于上板与下板之间的滚筒。在上板的上表面设有配置带状件的槽部(卷取通路)。通过滚筒的正反旋转,带状件在滚筒的径向外表面被卷绕或被退卷(例如,日本公开公报特表2019-509822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线轴中,存在带状件在松弛时等从槽部脱离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状件难以脱离的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1为一种线轴,其具备: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轴体;在上表面具有配置带状件的槽部,在下部连结上述轴,且在径向外表面卷绕上述带状件的主体部;以及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上盖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及上述上盖部的一方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第一凸部,另一方具有在轴向上凹陷且与上述第一凸部在轴向上卡合的第一凹部,上述上盖部覆盖上述槽部的至少一部分。
方案2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的外表面及上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的一方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一对突出部,另一方形成有将上述突出部能够沿径向滑动地保持的保持部。
方案3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于上述第一凸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之间且对上述上盖部向上述槽部侧施力的弹性部件。
方案4根据方案3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述主体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凸部相邻且从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的第二凹部,上述弹性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二凹部的内部,上述上盖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配置于上述第二凹部的内部且与上述弹性部件的一端接触的第三凸部。
方案5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具有从前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上述第一凹部具有从内表面沿径向凹陷并与上述突起部卡合的卡合凹部。
方案6根据方案5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配置于上述上盖部的下表面,上述上盖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并配置于上述第一凹部的内部的定位凸部。
方案7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在径向外表面具有从前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上述第一凹部具有配置于径向内表面并且在径向上对置的一对卡合片,一对上述卡合片夹着上述第一凸部与上述法兰部在轴向上接触。
方案8根据方案7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并且隔着上述槽部在径向上对置地设置一对。
方案9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从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
方案10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轴体的材料的刚性比构成上述主体部的材料高。
方案11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轴体具有从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连结部,上述连结部的上表面与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接触。
方案12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轴体的与上述主体部的接触面的面粗糙度比上述轴的与上述主体部的非接触面大。
方案13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凹陷并且配置上述轴体的上端部的连结凹部,就上述轴体而言,在上端部,与上述连结凹部接触的径向外表面的面粗糙度比与上述连结凹部接触的上表面的面粗糙度大。
方案14根据方案1记载的线轴,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的桩部,上述轴体具有从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并且在内部配置上述桩部的插入孔。
方案15为一种系带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方案1~14中任一项记载的线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带状件从槽部脱离的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有以下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要素、步骤、特点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系带模块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轴的上盖部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轴的上盖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纵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10是从下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轴的上盖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纵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立体图。
图13是从下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轴的上盖部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轴的纵剖视图。
图中:
10—系带模块,11—马达,12—齿轮,13—蓄电池,14—壳体,14a、14b—引出口,20—线轴,30—轴体,31—连结部,32—插入孔,40—主体部,40A—第一区域,40B—第二区域,41—槽部,41a—侧壁,42—上凸缘部,43—卡合凸部,44—容纳凹部(第二凹部),45—下凸缘部,46—连结凹部,49—桩部,50—上盖部,51—贯通孔,52—突出部,53—按压片,60—弹性部件,243—主体凹部,243a—卡合凹部,254—卡合爪,254a—突起部,255—定位凸部,256—支撑突起部,343a、343b—主体凸部,344a、344b—法兰部,345a、345b—曲面部,346a、346b—平面部,351—贯通孔,351a—卡合片,352—桥接片,431—保持部,431a—下壁部,C—旋转轴,J—中心轴,S—鞋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沿线轴的轴体的中心轴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线轴的轴体的中心轴为中心且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沿着以线轴的轴体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图3中的上下方向设为线轴的轴体的上下方向来说明各部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此外,该上下方向的定义并不限定线轴使用时的朝向及位置关系。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轴向平行的截面称为“纵截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平行”并不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包括大致平行。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系带模块10的结构的俯视图。系带模块10装配于运动鞋等鞋类,能够电动地系紧或松开鞋类的鞋带(带状件)S。
系带模块10具备马达11、线轴20、蓄电池13以及壳体14。马达11与蓄电池13电连接,利用从蓄电池13供给的电流以旋转轴C为中心旋转。
齿轮12与马达11的旋转轴C连结,并且经由中间齿轮(未图示)与线轴20的后述的轴体30连结。通过马达11的驱动,齿轮12以旋转轴C为中心向正反两方向旋转。轴体30与齿轮12的旋转联动,以中心轴线J(参照图2)为中心向正反两方向旋转。通过轴体30的正反的旋转,鞋带S在线轴20被卷取或被退卷。
壳体14在内部容纳马达11、线轴20以及蓄电池13。壳体14开设有引出口14a、14b,鞋带S经由引出口14a、14b向壳体14的外部引出。
图2是从上方观察线轴20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线轴20的立体图。另外,图4、图5是安装上盖部50前的线轴20的立体图。线轴20具备轴体30、主体部40、上盖部50以及弹性部件60。轴体30呈圆柱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J为中心旋转。
主体部40形成为直径比轴体30大的圆板状,在下部连结有轴体30。另外,主体部40在径向外表面卷绕有鞋带S。
主体部40具有槽部41、上凸缘部42、下凸缘部45、卡合凸部(第一凸部)43、容纳凹部(第二凹部)44以及连结凹部46。
槽部41配置于主体部40的上表面,通过中心轴J沿径向以直线状延伸。槽部41的径向的两端开放,在槽部41配置有鞋带S。
主体部40的上表面隔着槽部41被分隔为第一区域40A和第二区域40B。第一区域40A及第二区域40B在俯视下形成为半圆状,第一区域40A的上表面配置于比第二区域40B的上表面靠轴向上侧。
上凸缘部42在第一区域40A从主体部40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上凸缘部42防止卷绕于主体部40的径向外表面的鞋带S向轴向上侧脱出。
下凸缘部(凸缘部)45从主体部40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下凸缘部45支撑卷绕于主体部40的径向外表面的鞋带S,且防止鞋带S向轴向下侧脱出。
容纳凹部44在第二区域40B从主体部40的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容纳凹部44与槽部41连通,且俯视下沿相对于槽部41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容纳凹部44的内部配置有弹性部件60。
卡合凸部43在第二区域40B从主体部40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卡合凸部43隔着容纳凹部44在径向上与槽部41对置配置。卡合凸部43在俯视下形成为C字状,且包围容纳凹部的端部。
卡合凸部43具有一对保持部431。一对保持部431从卡合凸部43的周向的两端部向内侧凹陷,形成为沿径向(与槽部41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状。即,卡合凸部43的径向外表面形成有一对保持部431。一对保持部431平行地延伸,且径向的两端分别开放。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保持部431沿与槽部41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保持部431的下壁部431a的上表面和主体部40的上表面形成为齐平(参照图5)。
图6、图7是上盖部50的立体图及俯视图。上盖部50在俯视下为半圆板状,在第二区域40B配置于主体部40的上表面。上盖部50具有贯通孔(第一凹部)51、一对突出部52以及按压片(第三凸部)53。贯通孔51在轴向上贯通上盖部50。此外,也可以代替贯通孔51而设置从上盖部50的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凹陷的非贯通的凹部。
一对突出部52配置于贯通孔51的周向内表面,且向内侧突出。即,贯通孔51的内表面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一对突出部52。一对突出部52平行地延伸。
在将上盖部50安装于主体部40时,在将弹性部件60压缩的状态下将突出部52从保持部431的外周侧的开放端向保持部431内插入。由此,突出部52被保持部431可滑动地保持。即,保持部431将突出部52保持为能够沿径向滑动。此时,卡合凸部(第一凸部)43和贯通孔(第一凹部)51在轴向上卡合。
按压片53配置于贯通孔51的周缘,且从上盖部50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按压片53配置于容纳凹部44的内部。按压片53的下端与容纳凹部44的底面接触。另外,按压片53在容纳凹部44延伸的方向上滑动。另外,按压片53与弹性部件60的一端接触,向槽部41侧被施力。由此,鞋带S由被施力的按压片53和槽部41的侧壁41a夹持而保持在槽部41内。由此,能够防止鞋带S从槽部41脱离。另外,上盖部50覆盖槽部41的轴向上侧。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鞋带S向槽部41的轴向上侧脱离。
另外,将上盖部50容易地安装于主体部40。因此,能够减少线轴20的部件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图8是线轴20的纵剖视图。轴体30具有连结部31。连结部31从轴体30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形成为环状。连结凹部46从主体部40的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凹陷,并且在内部配置连结部31。此时,连结部31的上表面经由粘接剂与主体部40的下表面接触。通过设置连结部31,轴体30与主体部40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牢固地连结。
另外,轴体30的与主体部40的接触面的面粗糙度比轴体30的与主体部40的非接触面大。另外,就轴体30而言,在上端部,与连结凹部46接触的径向外表面的面粗糙度比与连结凹部46接触的上表面的面粗糙度大。由此,轴体30与主体部40的紧贴性提高,能够更牢固地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粘接剂将主体部40和轴体30连结,但也可以不使用粘接剂而通过嵌入成形将主体部40和轴体30连结。
另外,构成轴体30的材料的刚性比构成主体部40的材料高。在本实施方式中,轴体30由金属部件构成,主体部40由树脂部件构成。由此,能够提高轴体30的耐久性以及低噪音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凸部(第一凸部)43配置于主体部40的上表面,贯通孔(第一凹部)51配置于上盖部50,但也可以将向轴向下侧突出的卡合凸部(第一凸部)43配置于上盖部50的下表面,在主体部40的上表面设置向轴向下侧凹陷的非贯通的凹部(第一凹部)。
另外,将一对保持部431配置于卡合凸部43的周向外表面,将一对突出部52配置于贯通孔51的周向内表面,但也可以将一对保持部431配置于贯通孔51的周向内表面,将一对突出部52配置于卡合凸部43的周向外表面。
另外,也可以省略容纳凹部44及按压片53。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卡合凸部(第一凸部)43的径向外表面与贯通孔(第一凹部)51的径向内表面之间配置弹性部件60。由此,能够简化线轴20的结构,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线轴20的立体图,表示安装上盖部50前的状态。图10是从下方观察上盖部50的立体图,图11是线轴20的纵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前述的图1~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0与上盖部50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主体部40具有槽部41、上凸缘部42、下凸缘部45以及主体凹部(第一凹部)243。主体凹部243在第二区域40B从主体部40的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主体凹部243与槽部41连通,俯视下形成为矩形。
主体凹部243具有卡合凹部243a(参照图11)。卡合凹部243a与槽部41在径向上对置,从主体凹部243的径向内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
上盖部50具有卡合爪(第一凸部)254、定位凸部255以及支撑突起部256。在将上盖部50安装于主体部40时,按照支撑突起部256、定位凸部255、卡合爪254的顺序配置于从槽部41远离的位置。
卡合爪254是卡扣配合型,从上盖部50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且具有突起部254a。突起部254a从卡合爪254的前端向径向外侧突出。
定位凸部255从上盖部50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配置于主体凹部243的内部。定位凸部255的下端与主体凹部243的底面接触,在轴向上支撑上盖部50。通过设置定位凸部255,能够容易地将上盖部50安装于主体部40。
支撑突起部256从上盖部50的内周侧的端面沿径向突出。支撑突起部256与槽部41的侧壁41a接触。
在将上盖部50安装于主体部40时,一边使支撑突起部256与槽部41的侧壁41a接触,一边将卡合爪254及定位凸部255插入主体凹部243。此时,卡合爪254弹性变形而与主体凹部243的径向内表面滑动,突起部254a配置于卡合凹部243a的内部。此时,卡合凹部243a与突起部254a卡合。由此,卡合爪254(第一凸部)和主体凹部(第一凹部)243在轴向上卡合。另外,鞋带S被槽部41的侧壁41a、定位凸部255以及支撑突起部256包围,保持于槽部41内(参照图11)。另外,上盖部50覆盖槽部41的轴向上侧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上盖部50能够防止鞋带S向槽部41的轴向上侧脱离。由此,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爪(第一凸部)254配置于上盖部50的下表面,主体凹部(第一凹部)51配置于主体部40,但也可以将向轴向上侧突出的卡合爪(第一凸部)254配置于主体部40的上表面,在上盖部50的下表面设置向轴向上侧凹陷的凹部(第一凹部)。
另外,也可以在卡合爪254的前端设置卡合凹部243a,在主体凹部243的径向内表面设置与卡合凹部卡合的突起部254a。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线轴20的立体图,表示安装上盖部50前的状态。图13是从下方观察上盖部50的立体图,图14是线轴20的纵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对与上述的图1~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0与上盖部50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主体部40具有槽部41、下凸缘部45、一对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以及连结凹部46。主体部40的上表面在第一区域40A以及第二区域40B配置于轴向的高度相同的位置。
主体凸部343a及主体凸部343b隔着槽部41在径向上对置。即,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配置于主体部40的上表面,并且隔着槽部41在径向上对置地设置有一对。主体凸部343a在第一区域40A从主体部40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主体凸部343b在第二区域40B从主体部40的上表面向轴向上侧突出。
主体凸部343a、343b分别具有从轴向的前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344a、344b。法兰部344a、344b分别具有曲面部345a、345b和平面部346a、346b。曲面部345a、345b分别向与槽部41在径向上相反的侧突出,形成为向径向外侧凸的形状。平面部346a、346b配置于曲面部345a、345b的两侧部,形成为平面状。
上盖部50为圆板状,上盖部50的直径比主体部40的直径大。上盖部50具有贯通孔(第一凹部)351和一对桥接片352。贯通孔351在轴向上贯通上盖部50。此外,也可以代替贯通孔351而设置从上盖部50的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凹陷的非贯通的凹部。
贯通孔351具有一对卡合片351a、351b。一对卡合片351a、351b配置于贯通孔351的径向内表面,并且向径向内侧突出,在径向上对置(参照图14)。卡合片351a、351b在周向上被一对桥接片352夹着,且形成为平面状。一对桥接片352从贯通孔351的内表面沿径向突出。具体而言,一对桥接片352通过将一方的卡合片351a和另一方的卡合片351b桥接而形成。即,桥接片352的一端与一方的卡合片351a连结,桥接片352的另一端与另一方的卡合片351b连结。另外,一对桥接片352分别形成为向径向外侧凸的圆弧状。此时,由一对桥接片352及一对卡合片351a、351b包围的贯通孔351的内周缘的直径比法兰部344a、344b的外周缘的直径稍大。另外,一对桥接片352分别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的盖突起部352a。
在将上盖部50安装于主体部40时,使一对卡合片351a、351b和平面部346a、346b在周向上一致,将主体凸部343a、343b插入贯通孔351。
接着,使上盖部50沿周向旋转。由此,一对卡合片351a、351b的径向内表面在主体凸部343a、343b的径向外表面滑动并沿周向移动。之后,盖突起部352a与槽部41嵌合。此时,上盖部50相对于主体部40在周向上被卡定。
另外,一对卡合片351a、351b在曲面部345a、345b被法兰部344a、344b和主体部40的上表面在轴向上夹着。即,一对卡合片351a、351b夹着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且在轴向上与法兰部344a、344b接触。此时,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和贯通孔(第一凹部)351在轴向上卡合。另外,上盖部50覆盖槽部41的轴向上侧。因此,上盖部50能够防止鞋带S向槽部41的轴向上侧脱离。由此,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通过利用一对卡合片351a、351b夹着在径向上隔着槽部41对置的一对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能够容易地使线轴20的重心轴与中心轴J一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配置于主体部40的上表面,贯通孔351配置于上盖部50,但也可以将向轴向下侧突出的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配置于上盖部50的下表面,在主体部40的上表面设置向轴向下侧凹陷的非贯通的凹部(第一凹部)。
另外,虽然设置了一对主体凸部(第一凸部)343a、343b,但也可以仅设置主体凸部343a、343的一方。即使是主体凸部343a、343b的一方,也能够将上盖部50安装于主体部40。
另外,一对桥接片352通过将一方的卡合片351a和另一方的卡合片351b桥接而形成,但也可以仅使桥接片352的一端与卡合片351a连结。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线轴20的纵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对与上述的图1~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线轴20与轴体30的连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主体部40具有桩部49。桩部49从主体部40的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轴体30具有插入孔32。插入孔32从轴体30的上表面沿轴向凹陷,并且在内部配置桩部49。由此,能够更牢固地连结轴体30和主体部4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够适当地任意组合。
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俯视下,将上盖部50形成为半圆板状,但也可以省略上凸缘部42而形成为圆板状。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用于搭载于系带模块的线轴。

Claims (15)

1.一种线轴,其具备:
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的轴体;
在上表面具有配置带状件的槽部,在下部连结上述轴,且在径向外表面卷绕上述带状件的主体部;以及
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上盖部,
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部及上述上盖部的一方具有沿轴向突出的第一凸部,另一方具有在轴向上凹陷且与上述第一凸部在轴向上卡合的第一凹部,
上述上盖部覆盖上述槽部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部的外表面及上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的一方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一对突出部,另一方形成有将上述突出部能够沿径向滑动地保持的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于上述第一凸部的外表面与上述第一凹部的内表面之间且对上述上盖部向上述槽部侧施力的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部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
上述主体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凸部相邻且从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的第二凹部,
上述弹性部件配置于上述第二凹部的内部,
上述上盖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配置于上述第二凹部的内部且与上述弹性部件的一端接触的第三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部具有从前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上述第一凹部具有从内表面沿径向凹陷并与上述突起部卡合的卡合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部配置于上述上盖部的下表面,
上述上盖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并配置于上述第一凹部的内部的定位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部在径向外表面具有从前端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法兰部,
上述第一凹部具有配置于径向内表面并且在径向上对置的一对卡合片,
一对上述卡合片夹着上述第一凸部与上述法兰部在轴向上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部配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并且隔着上述槽部在径向上对置地设置一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部具有从下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轴体的材料的刚性比构成上述主体部的材料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体具有从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连结部,
上述连结部的上表面与上述主体部的下表面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体的与上述主体部的接触面的面粗糙度比上述轴的与上述主体部的非接触面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上侧凹陷并且配置上述轴体的上端部的连结凹部,
就上述轴体而言,在上端部,与上述连结凹部接触的径向外表面的面粗糙度比与上述连结凹部接触的上表面的面粗糙度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轴,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体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侧突出的桩部,
上述轴体具有从上表面向轴向下侧凹陷并且在内部配置上述桩部的插入孔。
15.一种系带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轴。
CN202122469790.6U 2020-10-14 2021-10-13 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Active CN2160594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3571A JP2022064758A (ja) 2020-10-14 2020-10-14 スプ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ーシングモジュール
JP2020-173571 2020-10-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9437U true CN216059437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38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9790.6U Active CN216059437U (zh) 2020-10-14 2021-10-13 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0414A1 (zh)
JP (1) JP2022064758A (zh)
CN (1) CN21605943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0589B2 (en) * 2016-03-15 2019-08-27 Nike, Inc. Drive mechanism fo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US11564452B2 (en) * 2016-12-09 2023-01-31 Adamant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Winding device
JP2022064759A (ja) * 2020-10-14 2022-04-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プ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ーシングモジュール
JP2022090802A (ja) * 2020-12-08 2022-06-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ーシング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6059A (en) * 1972-12-29 1974-09-17 M Lauen Anti-roll slide and thread lock for spools
AT393939B (de) * 1985-11-14 1992-01-10 Dynafit Skischuh Gmbh Skischuh
IT1205530B (it) * 1986-10-20 1989-03-23 Nordica Spa Dispositivo di sicurezza
DE3900777C2 (de) * 1988-06-30 1999-06-24 Lowa Sportschuhe Gmbh Skistiefel (Querschlitzspanner für Rist- und Fersenseil)
CH677586A5 (zh) * 1988-11-09 1991-06-14 Lange Int Sa
US4901938A (en) * 1988-11-21 1990-02-20 Cantley Donald G Electrical cord retractor
DE4240916C1 (de) * 1992-12-04 1993-10-07 Jungkind Roland Schuhverschluß
US20020095750A1 (en) * 1997-08-22 2002-07-25 Hammerslag Gary R. Footwear lacing system
US5934599A (en) * 1997-08-22 1999-08-10 Hammerslag; Gary R. Footwear lacing system
US7591050B2 (en) * 1997-08-22 2009-09-22 Boa Technology, Inc. Footwear lacing system
US6289558B1 (en) * 1997-08-22 2001-09-18 Boa Technology, Inc. Footwear lacing system
DE19814672C2 (de) * 1998-04-01 2000-08-10 Markus Dubberke Vorrichtung zur Arretierung von Endbereichen von Schnürsenkeln
JP2986458B1 (ja) * 1998-08-07 1999-12-06 緑電子株式会社 コード余長巻取り器
US6349893B1 (en) * 2000-02-01 2002-02-26 Avaya Technology Corp. Retractable fiber slack storage device
US20080061187A1 (en) * 2006-09-07 2008-03-13 Couchey Brian P Reel assembly
US7584528B2 (en) * 2007-02-20 2009-09-08 Meng Hann Plastic Co., Ltd. Shoelace reel operated easily and conveniently
DE202008002314U1 (de) * 2008-02-20 2008-05-21 Noack, Rolf Kabelaufrollbox
US8245371B2 (en) * 2009-04-01 2012-08-21 Chin Chu Chen String securing device
KR100953398B1 (ko) * 2009-12-31 2010-04-20 주식회사 신경 신발끈 조임장치
DE202013005657U1 (de) * 2013-06-22 2013-08-23 Björn Deleré Ein Verschlusssytem für Schuhe, das mit seinem Auf - und Abrollmechanismus eine Senkel-Schnürung aus beliebigen Materialien und Formen per Tasterdruck festsetzen und lösen kann
JP5802708B2 (ja) * 2013-07-02 2015-10-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巻き取り用の光ファイバ端末固定具および光ファイバ巻き取り方法
US10264852B2 (en) * 2015-01-14 2019-04-23 Sug Whan Kim String winding and unwinding apparatus
KR101874925B1 (ko) * 2015-08-21 2018-07-05 김석환 스트링 권취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발과 옷
US9890012B1 (en) * 2015-02-23 2018-02-13 Michael K. Polen Cord storage and deployment apparatus
EP4011237A1 (en) * 2015-05-29 2022-06-15 Nike Innovate C.V. Motorized tensioning device with compact spool system
CN107847016B (zh) * 2015-05-29 2020-11-27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包含具有分离线轴系统的机动张紧装置的鞋类物品
KR101782151B1 (ko) * 2015-06-12 2017-10-13 김석환 끈 조임장치
US10390589B2 (en) * 2016-03-15 2019-08-27 Nike, Inc. Drive mechanism fo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KR101837194B1 (ko) * 2016-12-30 2018-03-13 소윤서 줄 길이 조절장치
US11684110B2 (en) * 2018-08-31 2023-06-27 Nike, Inc. Autolacing footwear
JP2022064759A (ja) * 2020-10-14 2022-04-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プ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ーシングモジュール
US20220175091A1 (en) * 2020-12-04 2022-06-09 Nidec Corporation Spool and lacing module provided with same
JP2022090802A (ja) * 2020-12-08 2022-06-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ーシング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10414A1 (en) 2022-04-14
JP2022064758A (ja)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59437U (zh) 线轴以及具备该线轴的系带模块
CN216961677U (zh) 卷线筒以及具备该卷线筒的束带模块
JP2024023335A5 (zh)
CN114587048A (zh) 卷线筒以及具备该卷线筒的束带模块
KR970011230B1 (ko) 일체형의 테이프리일과 테이프 카세트
CN114617337A (zh) 系带模块
JP2007179721A (ja) 着磁ヨークの組立てが容易なターンテーブル
US7891601B2 (en) Tape reel
JPH08138818A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H09326283A (ja) 回転体と固定体との間の電気的接続装置
JPH10255572A (ja) グロメット
EP4321050A1 (en) Fastening device
CN216252325U (zh) 一种电机固定结构
JP2022089746A (ja) スプ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ーシングモジュール
JP7482158B2 (ja) 電池パックの接続構造
CN219781734U (zh) 一种鞋带稳固收紧扣
JPH1197141A (ja) 回転コネクタ
KR20200009531A (ko) 모터
EP4224680A1 (en) Motor
JPH0348139Y2 (zh)
JP3015194B2 (ja) カセットケース
JP3079655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収納ケース
JPH043123Y2 (zh)
JPS6338470Y2 (zh)
JPS5847590Y2 (ja) リ−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