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9572U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009572U CN216009572U CN202122470336.2U CN202122470336U CN216009572U CN 216009572 U CN216009572 U CN 216009572U CN 202122470336 U CN202122470336 U CN 202122470336U CN 216009572 U CN216009572 U CN 2160095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sub
- valve body
- main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阀泄漏性能的提高且使流量特性稳定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电动阀(10)具备具有主阀座(14)及副阀座(15)的阀主体(1)、以及具有主阀芯(2A)及副阀芯(2B)的阀芯(2)。主阀芯(2A)由主阀弹簧(2C)相对于副阀芯(2B)向闭阀方向施力,并且相对于副阀芯(2B)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副阀芯(2B)由副阀弹簧(2D)相对于驱动部(3)的驱动轴(32)向闭阀方向施力,并且相对于驱动轴(32)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作为电动阀,已知有如下电动阀:具备由驱动部进退驱动的主阀芯和相对于主阀芯移动自如地被支撑的副阀芯,构成为在闭阀动作时,在主阀芯关闭阀口之前副阀芯先关闭阀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4370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电动阀中,由于具有基于主阀芯及副阀芯的双重密封构造,所以虽然能够实现抑制因异物咬入而引起的阀泄漏,但因副阀芯比主阀芯先闭阀,从而流量依赖于主阀芯及副阀芯双方的动作,有流量特性不稳定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阀泄漏性能的提高且能够使流量特性稳定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阀具备构成阀室及阀口的阀主体、开闭上述阀口的阀芯、以及对上述阀芯沿轴线方向进行进退驱动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口的阀室侧设有位于其开口周缘的主阀座、以及与上述主阀座呈同心圆状地相比该主阀座向径向外侧或内侧偏离地位置的副阀座,上述阀芯具有能够落座于上述主阀座的主阀芯、能够落座于上述副阀座的副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芯向闭阀方向对上述主阀芯进行施力的主阀弹簧、以及相对于上述驱动部的驱动轴向闭阀方向对上述副阀芯进行施力的副阀弹簧,上述主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并且上述副阀芯相对于上述驱动轴沿轴线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
根据这样的本实用新型,利用基于主阀芯和主阀座以及副阀芯和副阀部件的双重密封构造,能够实现阀泄漏性能的提高。而且,主阀芯相对于副阀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设置,并且由主阀弹簧向闭阀方向对主阀芯进行施力,从而在主阀芯落座于主阀座之后,能够进一步向闭阀方向驱动阀芯而使副阀芯落座于副阀座,即,能够使主阀芯比副阀芯先闭阀,由于流量由主阀芯的动作决定,所以能够使流量特性稳定。并且,副阀芯相对于驱动部的驱动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并且由副阀弹簧向闭阀方向对副阀芯进行施力,从而在副阀芯落座于副阀座之后,能够进一步向闭阀方向驱动阀芯而将副阀芯按压到副阀座,能够提高基于副阀芯的密封性能。而且,通过具备主阀弹簧及副阀弹簧,主阀芯及副阀芯难以分别被锁定于主阀座及副阀座,能够实现阀芯的稳定工作,并且能够实现阀泄漏性能、耐久性的提高。
此时,优选为,在上述副阀芯及上述副阀座的至少一方设有与另一方抵接并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根据该结构,设于副阀芯及副阀座的一方的弹性部与另一方抵接并弹性变形,从而能够提高基于副阀芯的密封性能。
并且,优选构成为,在上述阀芯的闭阀动作时,在上述主阀芯落座于上述主阀座之后,上述副阀芯落座于上述副阀座。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能够使主阀芯比副阀芯先闭阀,由于流量由主阀芯的动作决定,所以能够使流量特性稳定。
而且,优选为,上述阀芯是压力平衡式,具有将上述驱动部的驱动轴与上述副阀芯连接的圆筒状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由上述阀主体的导向孔在轴线方向上引导,并且上述阀口与上述导向孔连通,上述主阀芯与上述主阀座之间的主落座部形成为直径A的圆环状,上述副阀芯与上述副阀座之间的副落座部形成为直径B的圆环状,在各落座部的直径A、B之间设定有上述连接部件的外径C。根据该结构,在阀口与导向孔连通的压力平衡式的阀装置中,通过将连接部件的外径C设定在主阀芯及副阀芯的各落座部的直径A、B之间,能够减小由在导向孔位置作用的连接部件的背压引起的轴线方向的载荷与由从阀口侧作用于主阀芯、副阀芯的压力引起的轴线方向的载荷的载荷差。因此,能够减轻用于开闭阀芯的驱动部的负荷,能够抑制驱动部变得大型。
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系统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的冷冻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任一电动阀作为上述膨胀阀。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分别如下。
方案一是一种电动阀,具备构成阀室及阀口的阀主体、开闭上述阀口的阀芯、以及沿轴线方向对上述阀芯进行进退驱动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口的阀室侧设有位于其开口周缘的主阀座、以及与上述主阀座呈同心圆状地相比该主阀座向径向外侧或内侧偏离地位置的副阀座,上述阀芯具有能够落座于上述主阀座的主阀芯、能够落座于上述副阀座的副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芯向闭阀方向对上述主阀芯进行施力的主阀弹簧、以及相对于上述驱动部的驱动轴向闭阀方向对上述副阀芯进行施力的副阀弹簧,上述主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并且上述副阀芯相对于上述驱动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
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副阀芯及上述副阀座的至少一方设有与另一方抵接并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
方案三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上述阀芯的闭阀动作时,在上述主阀芯落座于上述主阀座之后,上述副阀芯落座于上述副阀座。
方案四是在方案二的基础上的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上述阀芯的闭阀动作时,在上述主阀芯落座于上述主阀座之后,上述副阀芯落座于上述副阀座。
方案五是在方案一至方案四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芯是压力平衡式,具有将上述驱动部的驱动轴与上述副阀芯连接的圆筒状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由上述阀主体的导向孔在轴线方向上引导,并且上述阀口与上述导向孔连通,上述主阀芯与上述主阀座之间的主落座部形成为直径A的圆环状,上述副阀芯与上述副阀座之间的副落座部形成为直径B的圆环状,在各落座部的直径A、B之间设定有上述连接部件的外径C。
方案六是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使用方案一至方案五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电动阀作为上述膨胀阀。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利用基于主阀芯及副阀芯的双重密封构造,能够实现阀泄漏性能的提高,并且通过使主阀芯比副阀芯先闭阀,能够使流量特性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全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主阀落座点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副阀落座点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全闭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图7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全开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主阀落座点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副阀落座点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放大地示出上述电动阀的全闭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冷冻循环系统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冷冻循环系统的图。
符号说明
1—阀主体,1D—阀室,1E—第一端,1F—第二口(阀口),2—阀芯,2A—主阀芯,2B—副阀芯,2C—主阀弹簧,2D—副阀弹簧,2E—连接部件,3—驱动部,14—主阀座,15—副阀座,16—导向孔,25—O形密封圈(弹性部),32—驱动轴,100—膨胀阀(电动阀),200—室外换热器(冷凝器或蒸发器),300—室内换热器(蒸发器或冷凝器),400—流路切换阀,500—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具备阀主体1、阀芯2、驱动部3以及螺纹进给机构4。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
阀主体1分别具有筒状的第一主体部件1A、第二主体部件1B以及第三主体部件1C,在第一主体部件1A的上侧焊接固定有第二主体部件1B,在第二主体部件1B的上侧钎焊固定有第三主体部件1C。第一主体部件1A及第二主体部件1B分别是被切削加工而成的SUS制等的部件,在上述部件的内部形成有圆筒状的阀室1D。第一主体部件1A在其侧面形成有第一口1E,在底面形成有第二口(阀口)1F。在第一主体部件1A的第一口1E安装有与阀室1D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入或流出的第一接头管11,在第二口1F安装有与阀室1D连通而使制冷剂流出或流入的第二接头管12。第三主体部件1C是由SUS制的金属板材通过冲压加工等形成为筒状的部件,在第三主体部件1C的上侧固定有覆盖驱动部3的壳体13。
如图2~图5所示,在第一主体部件1A中的第二口1F的上侧(阀室1D侧)形成有主阀座14和比主阀座14靠上侧且与主阀座14呈同心圆状地位于径向外侧的副阀座15。在第二主体部件1B形成有在轴线L方向上引导阀芯2的导向孔16。
阀芯2具备:相对于主阀座14接触或分离来落座或离座的主阀芯2A;与主阀芯2A呈同心圆状地相比主阀芯2A位于径向外侧并且相对于副阀座15接触或分离来落座或离座的副阀芯2B;相对于副阀芯2B向闭阀方向对主阀芯2A进行施力的主阀弹簧2C;相对于驱动部3的驱动轴32(下述)向闭阀方向对副阀芯2B进行施力的副阀弹簧2D;以及将副阀芯2B与驱动轴32连接的圆筒状的连接部件2E。主阀芯2A形成为具有底面部21的圆筒状,在底面部21的外周部形成有与主阀座14抵接的锥形面,在主阀芯2A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边部22。副阀芯2B具有:保持主阀芯2A的圆环状的第一部件23;焊接固定于第一部件23的上侧的圆板状的第二部件24;设于第一部件23的下侧且与副阀座15抵接并弹性变形的作为弹性部的O形密封圈25;以及将O形密封圈25保持于第一部件23的环状件26。
主阀芯2A设置为,通过其圆筒外周面由副阀芯2B的第一部件23内周面引导而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自如,并且通过使凸边部22卡定于第一部件23而保持为不会从副阀芯2B脱落。主阀弹簧2C以压缩状态设置在主阀芯2A的底面部21上表面与副阀芯2B的第二部件24下表面之间,向闭阀方向对主阀芯2A进行施力。在副阀芯2B中,第二部件24焊接固定于连接部件2E的下侧,连接部件2E相对于驱动轴32的前端部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副阀弹簧2D在连接部件2E的内部以压缩状态设置在驱动轴32前端的扩径部34A与连接部件2E的底部之间,并相对于驱动轴32向闭阀方向对副阀芯2B进行施力。在连接部件2E的上端部内侧固定有卡定驱动轴32的扩径部34A的卡定部27,由此阀芯2与驱动轴32连接。
如图1所示,驱动部3具备作为电动马达的步进马达3A和限制步进马达3A的旋转的限位机构3B。步进马达3A具备:外周部被磁化为多极的磁性转子31;配设于壳体13的外周的定子线圈(未图示);以及固定于磁性转子31的中央的驱动轴32。驱动轴32具备:经由固定部件32A固定于磁性转子31且沿轴线L延伸的螺旋轴33;与阀芯2连接的前端部件34;以及将螺旋轴33与前端部件34连接为旋转自如的滚动轴承35。在螺旋轴33一体地形成有外螺纹部33A,该外螺纹部33A构成螺纹进给机构4的一方。在前端部件34的前端部形成有扩径部34A。滚动轴承35具备固定于螺旋轴33的前端部的轴承支架35A、以及设于轴承支架35A与前端部件34的基端部之间的径向轴承35B,螺旋轴33的旋转不会传递到前端部件34及阀芯2。
限位机构3B具备:从壳体13的顶部垂下的圆柱状的导向件36;固定于导向件36的外周的导向线体37;以及被导向线体37导向而能够旋转并上下动的可动滑块38。在可动滑块38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爪部38A、38B,旋转的磁性转子31的延长轴31A按压爪部38B,从而可动滑块38仿照导向线体37旋转且上下动。在导向线体37形成有规定磁性转子31的最上端位置的上端限位件37A和规定磁性转子31的最下端位置的下端限位件37B。可动滑块38的爪部38A、38B与上述上端限位件37A及下端限位件37B抵接,从而可动滑块38的旋转停止,由此限制磁性转子31的旋转,阀芯2的上升或下降也停止。
螺纹进给机构4通过步进马达3A的旋转而使阀芯2进退,具备固定于第二主体部件1B的上端部的支撑部件4A和设于支撑部件4A的内部的内螺纹部件4B。支撑部件4A是整体大致形成为圆筒状的金属制的部件,其下端部铆接固定于第二主体部件1B。在支撑部件4A的中间部且在周向的多个部位设有导通孔41。内螺纹部件4B是整体呈圆筒状的树脂制部件等,在其内周面形成有构成螺纹进给机构4的另一方的内螺纹部42。螺纹进给机构4通过驱动轴32的螺旋轴33的外螺纹部33A与内螺纹部件4B的内螺纹部42螺纹结合来构成,若由步进马达3A旋转驱动磁性转子31及螺旋轴33,则外螺纹部33A被内螺纹部42引导而驱动轴32在轴线L方向上进退移动,与此相伴随地阀芯2也沿轴线L上升或下降。
参照图2~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在主阀芯2A从主阀座14离开且副阀芯2B从副阀座15离开的全开状态下,由主阀弹簧2C向闭阀方向对主阀芯2A进行施力,凸边部22卡定于第一部件23。并且,由副阀弹簧2D向闭阀方向对副阀芯2B进行施力,连接部件2E的卡定部27卡定于驱动轴32的扩径部34A。接着,若通过步进马达3A的驱动使阀芯2向闭阀方向下降,则如图3所示,阀芯2中的主阀芯2A的底面部21的锥形面与主阀座14抵接。此时,副阀芯2B的O形密封圈25不与副阀座15抵接,形成有间隙。
接着,若使阀芯2进一步向闭阀方向下降,则如图4所示,副阀芯2B的O形密封圈25与副阀座15抵接。此时,伴随副阀芯2B的下降,主阀芯2A的凸边部22从第一部件23离开,并且主阀弹簧2C被压缩,其按压力作用于主阀芯2A,主阀芯2A的锥形面被按压到主阀座14。而且,若使阀芯2下降,则如图5所示,副阀芯2B的O形密封圈25在与副阀座15之间弹性变形,并且副阀弹簧2D的按压力作用于副阀芯2B,O形密封圈25被按压到副阀座15。此时,通过副阀芯2B的下降,主阀弹簧2C的按压力进一步提高,主阀芯2A的锥形面被强力地按压到主阀座14。
在这样的全闭状态下,由主阀芯2A落座于主阀座14的主落座部和副阀芯2B落座于副阀座15的副落座部划分出第一接头管11、第一口1E以及阀室1D、第二口1F以及第二接头管12。若从全闭状态通过步进马达3A的驱动使阀芯2向开阀方向上升,则与上述的闭阀动作相反地从副阀芯2B开始开阀,接着主阀芯2A开阀而成为全开状态。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电动阀10能够由基于主阀芯2A和主阀座14以及副阀芯2B和副阀部件15的双重密封构造来实现阀泄漏性能的提高。而且,主阀芯2A相对于副阀芯2B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并且由主阀弹簧2C向闭阀方向对主阀芯2A进行施力,从而在主阀芯2A落座于主阀座14之后,能够进一步向闭阀方向驱动阀芯2而使副阀芯2B落座于副阀座15,即,能够使主阀芯2A比副阀芯2B先闭阀,由于流量由主阀芯2A的动作决定,所以能够使流量特性稳定。
并且,副阀芯2B相对于驱动部3的驱动轴32在轴线L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并且由副阀弹簧2D向闭阀方向对副阀芯2B进行施力,从而在副阀芯2B落座于副阀座15之后,能够进一步向闭阀方向驱动阀芯2而将副阀芯2B按压到副阀座15,能够提高副阀芯2B的密封性能。而且,电动阀10具备主阀弹簧2C及副阀弹簧2D,从而主阀芯2A及副阀芯2B难以分别被锁定于主阀座14及副阀座15,能够实现阀芯2的稳定工作,并且能够实现阀泄漏性能、耐久性的提高。
并且,设于副阀芯2B的O形密封圈25与副阀座15抵接并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将O形密封圈25按压到副阀座15,与仅机械加工的金属部件的副阀芯相比,能够提高副阀芯2B的密封性能。
并且,由滚动轴承35将驱动轴32的螺旋轴33与前端部件34旋转自如地连接,从而能够降低螺旋轴33的旋转阻力而提高驱动力传递效率。
接下来,基于图6~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具备阀主体1、阀芯2、驱动部3以及螺纹进给机构4。电动阀1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相比,阀主体1的第二主体部件1B及阀芯2的结构不同。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或简化说明。
在电动阀10A中,在阀芯2的主阀芯2A的底面部21形成有连通孔21A,在连接部件2E的上端部侧的周面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F。通过设置上述连通孔21A、2F,经由主阀芯2A、副阀芯2B以及连接部件2E的内部将第二口1F及第二接头管12与导向孔16的上部空间(阀芯2的背面空间)连通。而且,阀芯2的背面空间还通过支撑部件4A的导通孔41而与壳体13的内部连通。并且,在主阀芯2A的外周面与副阀芯2B的第一部件23内周面之间设有防止制冷剂泄漏的密封件28,在连接部件2E与导向孔16的内周面之间设有防止制冷剂泄漏的密封件29。因此,在主阀芯2A落座于主阀座14且划分出第二口1F和阀室1D时,第一接头管11侧的制冷剂虽然从第一口1E流入到阀室1D,但不向导向孔16、阀芯2的背面空间流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是压力平衡式,通过将阀芯2的前面侧(与背面侧相反一侧)亦即第二口1F侧的空间与阀芯2的背面空间连通,从而实现了在轴线L方向上作用于阀芯2的压力的均压化。因此,在电动阀10A中,减轻阀芯2的开阀动作或闭阀动作中的驱动部3的负荷。而且,在电动阀10A中,如图7所示,主阀芯2A与主阀座14之间的主落座部(第二口1F的内径)形成为直径A的圆环状,副阀芯2B与副阀座15之间的副落座部(O形密封圈25的直径)形成为直径B的圆环状,在各落座部的直径A、B之间设定有连接部件2E的外径C。此外,作为连接部件2E的外径C,优选为C=(A+B)/2。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相同地动作,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根据电动阀10A,在压力平衡式的阀装置中,通过将连接部件2E的外径C设定在主阀芯2A及副阀芯2B的各落座部的直径A、B之间,能够使连接部件2E的背面侧的受压面积与第二口1F侧的主阀芯2A的受压面积及副阀芯2B的受压面积接近,从而能够减小在轴线L方向(上下方向)上作用于阀芯2的载荷差。因此,能够减轻用于开闭阀芯2的驱动部3的负荷,能够抑制驱动部3变得大型。而且,由于电动阀10A为压力平衡式,所以即使第一口1E侧与第二口1F侧的差压较大,也能够使用。例如,也能够在CO2等超高压制冷剂的冷冻循环中使用。并且,即使是正向流动(从第一口1E向第二口1F的流动)和逆向流动(从第二口1F向第一口1E的流动)的双方向也能够使用,因此即使是下述的图12的冷热切换的热泵循环也能够使用。即,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为非压力平衡式,因此专用于从第一口1E向第二口1F的正向流动,但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为压力平衡式,因此能够进行正向流动和逆向流动的双向流通。
接下来,基于图11、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冷冻循环系统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冷冻循环系统的图。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冻循环系统的图。附图中,符号100是使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10A的膨胀阀,200是搭载于室外单元的室外换热器,300是搭载于室内单元的室内换热器,400是压缩机,500是构成四通阀的流路切换阀。膨胀阀100、室外换热器200、室内换热器300、压缩机400以及流路切换阀500分别由导管如图示那样连接,构成热泵式的冷冻循环。此外,省略了储液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的图示。
图11所示的第一冷冻循环系统是制冷运转专用的,该冷冻循环的流路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由压缩机400压缩后的制冷剂流入到室外换热器200,该室外换热器2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从室外换热器200流出来的制冷剂经由膨胀阀100(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或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的第一接头管11向第二接头管12的流动)流入到室内换热器300,该室内换热器3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膨胀阀100使从室外换热器200流入的制冷剂减压膨胀,而且控制该制冷剂的流量。
在图12所示的第二冷冻循环系统中,冷冻循环的流路由流路切换阀500切换为在制冷运转时的流路与制热运转时的流路的两种方式。在制冷运转时,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由压缩机400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流路切换阀500流入到室外换热器200,该室外换热器2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从室外换热器200流出来的制冷剂经由膨胀阀100(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的第一接头管11向第二接头管12的流动)流入到室内换热器300,该室内换热器3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由压缩机400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流路切换阀500起按照室内换热器300、膨胀阀100(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的第二接头管12向第一接头管11的流动)、室外换热器200、流路切换阀500以及压缩机400的顺序循环,室内换热器300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换热器2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膨胀阀100使在制冷运转时从室外换热器200流入的制冷剂、或者在制热运转时从室内换热器300流入的制冷剂分别减压膨胀,而且控制该制冷剂的流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其它结构等,以下所示的变形等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在家庭用空调器等空调机中使用的电动阀10、10A,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阀不限定于家庭用空调器,也可以是商用空调器,并且不限定于空调机,也能够应用于各种冷冻机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10A中,与主阀芯2A呈同心圆状地相比主阀芯2A在径向外侧设有副阀芯2B,与主阀座14呈同心圆状地相比主阀座14在径向外侧设有副阀座15,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主阀芯2A呈同心圆状地相比主阀芯2A在径向内侧设有副阀芯2B,与主阀座14呈同心圆状地相比主阀座14在径向内侧设有副阀座15。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10A中,在副阀芯2B设有作为弹性部的O形密封圈25,但弹性部可以设于副阀座15,也可以设于副阀芯2B及副阀座15的双方。并且,作为弹性部,不限定于设于副阀芯、副阀座的分体的O形密封圈25等,也可以是与副阀芯、副阀座的一部分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并且,作为弹性部的O形密封圈,不限定于O形密封圈形状之类的截面呈圆形,也可以是呈四边形、三角形的环状密封部件等。
并且,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A中,由从形成于主阀芯2A的底面部21的连通孔21A通过阀芯2的内部的连通路径,将第二口1F侧的空间与阀芯2的背面空间连通,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不经由阀芯2的内部的连通路径来连通。而且,在电动阀10A中,在阀芯2的主阀芯2A的外周面与副阀芯2B的第一部件23内周面之间设有密封件28,在连接部件2E与导向孔16的内周面之间设有密封件29,但能够省略上述密封件28、29。即,若主阀芯2A的外周面与副阀芯2B的内周面的间隙、连接部件2E与导向孔16的内周面的间隙微小,且制冷剂的泄漏较少这一条件成立,则也可以省略密封件28、29。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0、10A具有由驱动部3的步进马达3A使驱动轴32的螺旋轴33旋转的直动式驱动机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马达与驱动轴之间具有行星齿轮等减速机构。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6)
1.一种电动阀,具备构成阀室及阀口的阀主体、开闭上述阀口的阀芯、以及沿轴线方向对上述阀芯进行进退驱动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阀口的阀室侧设有位于其开口周缘的主阀座、以及与上述主阀座呈同心圆状地相比该主阀座向径向外侧或内侧偏离地位置的副阀座,
上述阀芯具有能够落座于上述主阀座的主阀芯、能够落座于上述副阀座的副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芯向闭阀方向对上述主阀芯进行施力的主阀弹簧、以及相对于上述驱动部的驱动轴向闭阀方向对上述副阀芯进行施力的副阀弹簧,上述主阀芯相对于上述副阀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并且上述副阀芯相对于上述驱动轴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副阀芯及上述副阀座的至少一方设有与另一方抵接并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上述阀芯的闭阀动作时,在上述主阀芯落座于上述主阀座之后,上述副阀芯落座于上述副阀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上述阀芯的闭阀动作时,在上述主阀芯落座于上述主阀座之后,上述副阀芯落座于上述副阀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芯是压力平衡式,具有将上述驱动部的驱动轴与上述副阀芯连接的圆筒状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由上述阀主体的导向孔在轴线方向上引导,并且上述阀口与上述导向孔连通,
上述主阀芯与上述主阀座之间的主落座部形成为直径A的圆环状,上述副阀芯与上述副阀座之间的副落座部形成为直径B的圆环状,在各落座部的直径A、B之间设定有上述连接部件的外径C。
6.一种冷冻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电动阀作为上述膨胀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78720 | 2020-10-26 | ||
JP2020178720A JP7519265B2 (ja) | 2020-10-26 | 2020-10-26 |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009572U true CN216009572U (zh) | 2022-03-11 |
Family
ID=80522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70336.2U Active CN216009572U (zh) | 2020-10-26 | 2021-10-13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519265B2 (zh) |
CN (1) | CN216009572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01057U (ja) * | 1981-12-29 | 1983-07-09 |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 電磁弁 |
JPS58162362U (ja) * | 1982-04-26 | 1983-10-28 |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 電磁弁 |
US6047718A (en) * | 1999-04-01 | 2000-04-11 | Emersonelectric Co. | Solenoid valve having coaxial armatures in a single coil design |
DE102004004708B3 (de) | 2004-01-30 | 2005-04-21 | Karl Dungs Gmbh & Co. Kg | Magnetventil |
DE102004028968B4 (de) | 2004-06-16 | 2006-04-27 | Karl Dungs Gmbh & Co. Kg | Ventil mit sicherer Öffnungsanzeige |
JP5842185B2 (ja) | 2011-05-10 | 2016-01-13 |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 制御弁 |
JP6598153B2 (ja) | 2015-10-15 | 2019-10-30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安全弁 |
CN107975602B (zh) | 2016-10-21 | 2021-10-15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 |
CN209762383U (zh) | 2018-12-07 | 2019-12-10 |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 电子膨胀阀 |
JP6902789B2 (ja) | 2018-02-20 | 2021-07-14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電動弁 |
JP7044246B2 (ja) | 2018-06-05 | 2022-03-30 |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 電動弁 |
JP6978391B2 (ja) | 2018-08-31 | 2021-12-08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2020
- 2020-10-26 JP JP2020178720A patent/JP7519265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0-13 CN CN202122470336.2U patent/CN216009572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519265B2 (ja) | 2024-07-19 |
JP2022069831A (ja) | 2022-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94514B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5740586B2 (ja) |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駆動式の制御弁 | |
JP3145048U (ja) | 電動膨張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 |
CN102384085B (zh) | 具有容量调节系统的压缩机 | |
WO2019163319A1 (ja) | 電動弁 | |
JP7499587B2 (ja)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2003240140A (ja) | 四方向切換弁 | |
EP1659320A1 (en) | Valve device | |
CN216009572U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CN112728122B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6715879B2 (ja) | 三方切換弁 | |
JP5699266B2 (ja) | 制御弁 | |
CN114076208B (zh) | 流量控制阀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4015769B2 (ja) | 流体制御弁 | |
CN214743672U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7362569B2 (ja) |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14076206A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7405781B2 (ja) | 流量制御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13494618B (zh) | 二级式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7565698B2 (ja) |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2022055626A (ja) |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16241671A (zh) |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 |
JP2006200555A (ja) | 流路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112324950A (zh) | 一种电动球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