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2845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82845U CN215982845U CN202121771072.8U CN202121771072U CN215982845U CN 215982845 U CN215982845 U CN 215982845U CN 202121771072 U CN202121771072 U CN 202121771072U CN 215982845 U CN215982845 U CN 2159828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oor
- air
- indoor air
- wind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座,底座设有换热风出风口;外壳,外壳安装于底座,外壳设有室内风吸风口、换热风进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换热器,换热器安装于底座且位于外壳内;换热风机,换热风机安装于底座且位于外壳内;室内风模块,室内风模块安装于外壳内且具有室内风进风口和室内风出风口,室内风进风口与室内风吸风口位置对应,室内风出风口邻近换热风出风口设置且位于换热风出风口上方,从室内风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与从换热风出风口流出的换热风混合并由换热风机引导送出室内送风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将未经换热器换热的室内风和与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风混合,调节出风温度,使吹到用户身体的空调风更加舒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时出风温度较低,或者在制热时出风温度较高,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会使身体感到不适,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引入室外新风来混合换热后的换热风,从而中和换热后的换热风,避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温度过低或过高,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舒适性。但是引入室外新风,空调室内机需要设置新风管等结构,不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能够将未经换热器换热的室内风和与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风混合,调节出风温度,使吹到用户身体的空调风更加舒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换热风出风口;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外壳设有室内风吸风口、换热风进风口和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位置对应的室内送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底座且位于所述外壳内;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外壳内;室内风模块,所述室内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具有室内风进风口和室内风出风口,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与所述室内风吸风口位置对应,所述室内风出风口邻近所述换热风出风口设置且位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上方,从所述室内风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与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流出的换热风混合并由所述换热风机引导送出所述室内送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将未经换热器换热的室内风和与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风相混合,调节出风温度,使吹到用户身体的空调风更加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室内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室内风吸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邻近所述室内风模块的一端,所述换热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室内风模块包括: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室内风进风口设于所述模块主体;室内风导流件,所述室内风导流件与所述模块主体相连且具有室内风导流通道,所述室内风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室内风导流件且与所述室内风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室内风导流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室内送风口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换热风出风口和所述室内风导流件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室内风出风口沿所述室内风导风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模块主体包括:室内风蜗壳,所述室内风吸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邻近所述模块主体的一端的端壁,所述室内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室内风蜗壳的朝向所述室内风吸风口的一侧,室内风风机,所述室内风风机为离心风机且设于所述室内风蜗壳内,所述室内风风机位于所述室内风进风口处且所述室内风风机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室内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室内风蜗壳具有沿其螺旋线向外延伸的出风部,所述室内风导流件与所述出风部的侧壁相连,所述出风部的内部的横截面积沿向所述室内风导流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室内风导流件的朝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一侧设有导风凸起,所述室内风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导风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底座上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装配筋,所述装配筋在所述底座上形成卡槽,所述室内风导流件卡合于所述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室内风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方向超出所述换热风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壁构造有多个防尘筋,每个所述防尘筋沿所述端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防尘筋沿所述端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防尘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室内风吸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室内风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模块主体的爆炸图。
图6是图1的A-A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
底座100、换热风出风口110、装配筋120、卡槽121、压棱122、
外壳200、室内风吸风口210、换热风进风口220、室内送风口230、防尘筋240、换热器300、换热风机400、
室内风模块500、室内风进风口510、室内风出风口520、模块主体530、室内风蜗壳531、出风部532、室内风风机533、室内风导流件540、室内风导流通道541、导风凸起542、挡流台阶543、装配台阶5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包括底座100、外壳200、换热器300、换热风机400和室内风模块500。
底座100设有换热风出风口110,外壳200安装于底座100,外壳200设有室内风吸风口210、换热风进风口220和与换热风出风口110位置对应的室内送风口230。换热器300安装于底座100且位于外壳200内,换热风机400安装于底座100且位于外壳200 内,室内风模块500安装于外壳200内且具有室内风进风口510和室内风出风口520,室内风进风口510与室内风吸风口210位置对应,室内风出风口520邻近换热风出风口 110设置且位于换热风出风口110上方,从室内风出风口520流出的室内风与从换热风出风口110流出的换热风混合并由换热风机400引导送出室内送风口230。
其中,空调室内机1可以为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即空调室内机1通过底座100悬挂于墙壁等承载物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在底座100上设有换热风出风口110,外壳200安装于底座100,外壳200设有室内风吸风口210、换热风进风口220和与换热风出风口110位置对应的室内送风口230,其中,室内空气从室内风吸风口210进入空调室内机1,再经过换热器300且与换热器300进行热交换,进行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再流经换热风出风口110,此时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为换热风,即用于调节室内温度的热风或冷风,而从室内风吸风口210进入空调室内机1的室内空气直接从室内风出风口520和室内送风口230排出空调室内机1,因此从室内风吸风口210进入空调室内机 1的室内空气不与换热器300进行换热,此时从室内风吸风口210进入空调室内机1的室内空气为室内风,室内风与换热风出风口110吹出的换热风相混合,进而调节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温度,避免出风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吹到身上的空调风更加舒适。
例如,换热风可以与室内风在空调室内机1内混合后再排出空调室内机1,或者换热风可以排出空调室内机1后再与室内风混合,再或者室内风的部分与换热风在空调室内机1内混合且其余部分与换热风在空调室内机1外混合。
并且,外壳200安装于底座100,底座100可以固定外壳200,而外壳200可以遮挡空调室内机1的内部零部件,室内送风口230用于吹出室内风和换热风混合后的空调风,换热风进风口220和与换热风出风口110位置对应的室内送风口230,这样能够避免外壳200遮挡换热风的流动,保持出风通畅。
另外,换热器300和换热风机400安装于底座100且位于外壳200内,换热风机400能够带动空气流动,使室内空气流经换热器300,进而使换热器300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降温,形成冷风或者热风。换热器300和换热风机400在换热风的流动路径上位于换热风进风口220和换热风出风口110之间,这样可以保证由换热风进风口220 吸入的室内空气大都能经过换热器300,形成冷风或热风后再从换热风出风口110吹向室内,保证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
此外,室内风模块500安装于外壳200内且具有室内风进风口510和室内风出风口520,室内风进风口510与室内风吸风口210位置对应,室内风可以由室内风吸风口210 通向室内风进风口510并直接进入室内风模块500,再经室内风出风口520吹出后与换热风出风口110吹出的换热风相混合,室内风流动更加顺畅。
并且,室内风出风口520邻近换热风出风口110设置且位于换热风出风口110上方,其中,室内风出风口520位于换热风出风口110的上方,能够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空间利用率。从室内风出风口520流出的室内风与从换热风出风口110流出的换热风混合后,可以由换热风机400引导送出室内送风口230。这样,由于室内风出风口520和换热风出风口110距离较近,因此室内风由室内风出风口520吹出后可以直接和换热风出风口 110吹出的换热风相混合,室内风与换热风的混合效果更好,使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温度更加舒适。
而且,换热风机400可以将室内风和换热风混合后的空调风吹向室内,从而使空调风向室内的流通效率更高,且换热风机400可以推动室内风向远离空调室内机1的方向移动,从而室内风在室内的扩散面积更大。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能够将未经换热器400换热的室内风和与换热器400换热后的换热风混合,调节出风温度,使吹到用户身体的空调风更加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风模块500安装于底座100的一端,室内风吸风口210设于外壳200的邻近室内风模块500的一端,换热风进风口220设于外壳200的顶部。
可以理解的是,室内风吸风口210和室内风模块500位于外壳200的同一端,室内风吸风口210和室内风模块500距离较近,便于室内风进入室内风模块500,同时,换热风进风口220设于外壳200的顶部,可以将室内风吸风口210和换热风进风口220间隔开,一方面便于布置空调室内机1的内部结构,避免需要进行换热的室内风和不需要进行换热的室内风相干涉,另一方面使室内风吸风口210和换热风进风口220不会干扰彼此进风,室内风吸风口210和换热风进风口220都能够保持充足的进风量,且避免在外壳200的同一侧壁设置两个开口,能够提高外壳20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风模块500包括模块主体530和室内风导流件540。
模块主体530安装于底座100的一端,底座100可以固定模块主体530,且合理地布置了空调室内机1的内部空间,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空间利用率,室内风进风口510设于模块主体530,模块主体530用于从室内吸入室内风,室内风进入模块主体530后再流向室内风导流件540,室内风导流件540与模块主体530相连且具有室内风导流通道541,室内风导流通道541可以引导室内风的流动,避免室内风在空调室内机 1内过于分散,提高了室内风的集中度。
另外,室内风出风口520形成于室内风导流件540且与室内风导流通道541连通,室内风可以沿室内风导流通道541流动并经室内风出风口520吹出,室内风导流件540 安装于底座100且位于换热风出风口110上方,这样,室内风经室内风出风口520吹出后可以直接与换热风相混合,室内风与换热风混合效率高,进而使室内风对换热风的温度调节效果更好,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室内送风口230沿外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换热风出风口110和室内风导流件540沿底座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室内风出风口520沿室内风导风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具体地,外壳200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00的长度方向为同一方向,即室内送风口230、换热风出风口110和室内风出风口520沿同一方向延伸。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室内风出风量和换热风出风量,另一方面室内风和换热风之间的混合面积更大,极大地提高室内送风口230出风混合的均匀性,出风效果更好,室内环境更为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模块主体530包括室内风蜗壳531和室内风风机533。
室内风吸风口210设于外壳200的邻近模块主体530的一端的端壁,室内风进风口510设于室内风蜗壳531的朝向室内风吸风口210的一侧,且室内进风口510与室内风吸风口210的位置相对应,这样便于室内风由室内风吸风口210通过室内进风口510进入室内风蜗壳531。
其中,室内风风机533为离心风机且设于室内风蜗壳531内,离心风机在运转后可以使模块主体530内为负压状态,将室内风吸入到模块主体530内,并且,室内风风机 533位于室内风进风口510处且室内风风机533的中心轴线与室内风进风口510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室内风蜗壳531的壳体遮挡室内风由室内风进风口 510进入室内风蜗壳531,使室内风流动更加流畅且进风噪音小。
进一步地,如5所示,室内风蜗壳531具有沿其螺旋线向外延伸的出风部532,室内风导流件540与出风部532的侧壁相连,出风部532可以引导室内风由室内风蜗壳531 流向室内风导流件540,而将出风部532构造成螺旋状可以减小室内风的进风阻力,保持室内风进风流畅且减小室内风在室内风蜗壳531内流动噪音。
另外,出风部532的内部的横截面积沿向室内风导流件540的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室内风由出风部532进入室内风导流件540的流速能够逐渐减小,进而保持进风平缓并减小进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4和图6所示,室内风导流件540的朝向室内送风口230的一侧设有导风凸起542,室内风出风口520形成于导风凸起542。其中,通过设置导风凸起542,可以更好地限定室内风出风口520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具体地,导风凸起542沿室内风导流件540的长度方向延伸,室内风出风口520沿导风凸起542的长度方向延伸,导风凸起542由室内风导流件540向室内送风口230的方向凸出,导风凸起542将室内风由室内风导流通道541导向室内风出风口520,可以使室内风流动更加均匀且集中。另外,导风凸起542的外周面为弧形,这样不仅便于导风凸起542的加工,而且室内风由室内风出风口520吹出后,导风凸起542的圆弧形的外表面没有棱边,不会影响室内风流动,便于室内风与换热风混合,保证出风通畅。
进一步地,室内风导流件540的朝向室内送风口230的一侧设有挡流台阶543,挡流台阶543位于导风凸起542上方。如此,室内风由室内风出风口520吹出后,挡流台阶543可以阻挡室内风向上运动,进而使室内风更为集中地向换热风出风口110和室内送风口230的方向流动,以提高室内风与换热风的混合效率以及空调室内机1的新风出风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底座100上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装配筋120,装配筋120在底座100上形成卡槽121,室内风导流件540卡合于卡槽121。
具体地,卡槽121由底座100的朝向室内送风口230的一侧向远离室内送风口230的方向凹陷,室内风导流件540的背向室内风出风口520的一侧卡接于卡槽121,通过卡接配合,能够稳定地固定室内风导流件540和底座100的相对位置,且室内风导流件 540相对于底座100的安装与拆卸较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4-图6所示,装配筋120构造有压棱122,室内风导流件540构造有装配台阶544,压棱122配合于装配台阶544以将室内风导流件540压紧于底座100。
其中,压棱122构造于装配筋120的朝向室内风导流件540的一侧,且压棱122由装配筋120的远离换热风出风口110的一端向靠近室内送风口230的方向折弯,装配台阶544构造于室内风导流件540的朝向装配筋120的一侧,装配台阶544与压棱122配合,压棱122和换热风出风口110的上壁将室内风导流件540夹持,以实现室内风导流件540和底座100的卡接固定,室内风导流件540相对于底座100之间相对位置更为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室内风出风口520朝向室内送风口230的方向超出换热风出风口110,这样,室内风由室内风出风口520吹出后可以流动至换热风出风口110和送风出风口之间,避免换热风出风口110的上壁遮挡室内风出风口520的室内风的流动,以保证室内风出风口520的室内风均可以与换热风出风口110 的换热风接触,进而提高室内风与换热风的混合效果,并且,换热风机400所产生的风流不仅可以将换热风由换热风出风口110吹出,换热风还能够推动室内风流动,以提高室内风的流通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出风口520的出风方向位于室内送风口230的上沿和换热出风口110的上沿之间,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室内风的出风角度较大,且外壳200和底座100不会阻挡室内风向室内流动,以提高室内风的出风效率,并且,沿室内风出风口520的出风方向流动的室内风可以直接由室内送风口230的上沿和换热出风口110的上沿形成的间隙排出空调室内机1,如此,室内风从室内风出风口520排出后能够以最短的路径排出空调室内机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外壳200的上述一端的端壁构造有多个防尘筋240,每个防尘筋240沿该端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防尘筋240沿该端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防尘筋240之间的间隙形成室内风吸风口210。
其中,多个防尘筋240与外壳200可以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或多个防尘筋240可以一体成型后再安装于外壳200上,便于拆卸清洗。
通过增设防尘筋240能够遮挡室内空气中的大体积的灰尘等杂质进入空调室内机1 的内部,保持空调室内机1的内部整洁且保证出风质量,而且通过间隔设置多个防尘筋240,可以减小防尘筋240对进风的影响,保证进风通畅。由于外壳200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其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将多个防尘筋240沿端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因此多个防尘筋240之间的间隙沿该端壁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能够增加室内风吸风口210的面积,有利于向室内风模块500流入更多的室内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包含本申请中空调室内机1的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设有换热风出风口;
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外壳设有室内风吸风口、换热风进风口和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位置对应的室内送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底座且位于所述外壳内;
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外壳内;
室内风模块,所述室内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具有室内风进风口和室内风出风口,所述室内风进风口与所述室内风吸风口位置对应,所述室内风出风口邻近所述换热风出风口设置且位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上方,从所述室内风出风口流出的室内风与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流出的换热风混合并由所述换热风机引导送出所述室内送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模块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室内风吸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邻近所述室内风模块的一端,所述换热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模块包括:
模块主体,所述模块主体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室内风进风口设于所述模块主体;
室内风导流件,所述室内风导流件与所述模块主体相连且具有室内风导流通道,所述室内风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室内风导流件且与所述室内风导流通道连通,所述室内风导流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换热风出风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送风口沿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换热风出风口和所述室内风导流件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室内风出风口沿所述室内风导风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主体包括:
室内风蜗壳,所述室内风吸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邻近所述模块主体的一端的端壁,所述室内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室内风蜗壳的朝向所述室内风吸风口的一侧;
室内风风机,所述室内风风机为离心风机且设于所述室内风蜗壳内,所述室内风风机位于所述室内风进风口处且所述室内风风机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室内风进风口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蜗壳具有沿其螺旋线向外延伸的出风部,所述室内风导流件与所述出风部的侧壁相连,所述出风部的内部的横截面积沿向所述室内风导流件的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导流件的朝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一侧设有导风凸起,所述室内风出风口形成于所述导风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构造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装配筋,所述装配筋在所述底座上形成卡槽,所述室内风导流件卡合于所述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风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送风口的方向超出所述换热风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端的端壁构造有多个防尘筋,每个所述防尘筋沿所述端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防尘筋沿所述端壁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防尘筋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室内风吸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71072.8U CN215982845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71072.8U CN215982845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82845U true CN215982845U (zh) | 2022-03-08 |
Family
ID=80515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71072.8U Active CN215982845U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82845U (zh)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121771072.8U patent/CN2159828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0019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976964U (zh) |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004688U (zh) |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06242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98284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004691U (zh) |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3395588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598284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0192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870005U (zh) | 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78532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52203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637652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993410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93648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10977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5398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06243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3630681U (zh) | 空调器 | |
CN213300239U (zh) | 空调器 | |
CN218763703U (zh) | 移动空调 | |
CN21620378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20981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65397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46292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