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9812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09812U CN218209812U CN202222581543.XU CN202222581543U CN218209812U CN 218209812 U CN218209812 U CN 218209812U CN 202222581543 U CN202222581543 U CN 202222581543U CN 218209812 U CN218209812 U CN 2182098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resh air
- heat exchange
- indoor unit
- fre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换热风道、换热风机、新风模块和新风风道,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新风出风口位于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且位于壳体前表面的中部;换热风道与换热器相对应;新风模块设置于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件,第一风道件与新风模块相连通,第一风道件设置有朝向新风出风口的第一通风口和朝向换热器进风侧的第二通风口。这样,通过在新风风道上设有第一风道件,由于第一风道件上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以使新风模块所驱动的新风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导出以形成新风性能,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导入到换热器内以进行混风,降低新风的刺激度,改善空调器室内机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内设有新风模块以引入室外气流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已经成为空调器内常用的技术手段。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空调器的新风模块直接将室外环境中的气流引入到室内环境中,新风气流的刺激度较高,用户使用空调器的使用感受相对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使用感受更为舒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换热风道、换热风机、新风模块和新风风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壳体前表面的中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与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件设置有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第一通风口和朝向所述换热器进风侧的第二通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在新风风道上设有第一风道件,由于第一风道件上设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以使新风模块所驱动的新风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导出以形成新风性能,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导入到换热器内以进行混风,以降低新风的刺激度,改善空调器室内机的使用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二通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道还包括: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二风道件弯折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第一风道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一风道件之间,所述第一弯折段朝向远离所述新风模块的方向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弯折段朝向前下方弯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壳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内,所述新风壳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风道件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过滤网,所述新风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内,所述新风过滤网位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所述新风出风口的长度小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有发光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一个剖面图;
图5是图3的另一个剖面图;
图6是图3的再一个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风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
10、壳体;11、换热出风口;12、新风出风口;
20、换热器;30、换热风道;40、换热风机;50、新风模块;51、新风风机;52、新风壳;
60、新风风道;61、第一风道件;62、第二风道件;
621、第一弯折段;622、第二弯折段;
64、第一通风口;65、第二通风口;
70、第一导风组件;701、第一驱动件;702、第一导风板;
71、第二导风组件;711、第二驱动件;712、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该空调器室内机100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00,其还可以实现新风的多种工作模式。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换热风道30、换热风机40、新风模块50和新风风道60。
具体来说,壳体10设置有换热出风口11和新风出风口12,新风出风口12位于换热出风口11的上方且位于壳体10前表面的中部;换热器20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风道30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风道30与换热器20相对应,换热风道30与换热出风口11连通;换热风机40设置于换热风道30内;新风模块50设置于换热风道30的一端;新风风道60设置于壳体10内,新风风道60包括:第一风道件61,第一风道件61与新风模块50相连通,第一风道件61设置有朝向新风出风口12的第一通风口64和朝向换热器20进风侧的第二通风口65。
具体地,壳体10前方设置有换热出风口11和新风出风口12,换热出风口11设置在新风出风口12的下侧,新风出风口12位于壳体10前面的中部,换热器20设置于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内部,换热风道30与换热器20对应,换热出风口11位于换热风道30的前方,换热风机40与换热风道30贯通,这样在换热风机40工作时,风从换热器20的进风侧流动至出风侧,形成换热风,换热风在换热风机40的带动下经过换热风道30从换热出风口11供入室内,从而可以改变室内温度,可以提升室内舒适性。换热出风口11可以朝向前下方送风。新风出风口12的设置可以使得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可视化,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新风模块50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100左右方向的一端,新风风道60连接新风模块50,这样在新风模块50工作时,风从新风模块50的进风侧流动至出风侧,形成流动新风,新风在经过新风风道60从新风出风口12和换热出风口11的其中一个出风口供入室内,从而可以增加新风送风形式,可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新风出风口12可以朝壳体10前方送风。
其中,新风风道60又包含第一风道件61,第一风道件61对应地位于壳体10的前方中部,第一风道件61有分别朝向新风出风口12的第一通风口64和朝向换热器20进风侧的第二通风口65,可以使得新风通过第二通风口65吹出,新风可以经过换热器20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提升室内空气质量与循坏速度,提高新风的扩散速度,还可以使得新风与换热后的空调风混合吹出,改变新风温度,可以解决新风与室内空气温度较大的问题,从而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可以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使用过程中,从室外环境引入的新风,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64导出以构成新风性能,或者将新风导入换热风道30内进行混合,以降低新风对于室内环境的刺激度,以改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使用感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通过在新风风道60上设有第一风道件61,由于第一风道件61上设有第一通风口64和第二通风口65,以使新风模块50所驱动的新风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64导出以形成新风性能,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65导入到换热器20内以进行混风,以降低新风的刺激度,改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使用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导风组件70和第二导风组件71,第一导风组件7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风口64处,以选择性地开闭第一通风口64;第二导风组件7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通风口65处,以选择性地开闭第二通风口65。这样,通过设有第一导风组件70和第二导风组件71以对应控制开闭第一通风口64和第二通风口65,以控制第一通风口64以及第二通风口65的使用,从而构成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不同使用状态。
即,当第一导风组件70关闭第一通风口64,第二导风组件71关闭第二通风口65时,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功能关闭。
如图4所示,而在当第一导风组件70打开第一通风口64,第二导风组件71关闭第二通风口65时,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功能启用,且新风适于通过第一通风口64进入室内环境中。
如图5所示,同时,在当第一导风组件70关闭第一通风口64,第二导风组件71打开第二通风口65时,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功能启用,且新风适于通过第二通风口65进入到换热器20上与换热气流进行混合,以降低新风气流与室内环境的刺激度。
如图6所示,不仅如此,在当第一导风组件70打开第一通风口64,第二导风组件71打开第二通风口65时,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功能启用,且新风气流可以通过第一通风口64进入室内环境中,也可以通过第二通风口65进入到换热器20上与换热气流进行混合,以降低新风气流与室内环境的刺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导风组件70包括:第一驱动件701和第一导风板702,第一驱动件701与第一导风板702驱动连接,第一导风板70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风口64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件701适于提供驱动力,以驱动第一导风板702的运动,从而构成第一导风组件70对于第一通风口64的打开或者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导风组件71包括:第二驱动件711和第二导风板712,第二驱动件711与第二导风板712驱动连接,第二导风板71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通风口65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驱动件711适于提供驱动力,以驱动第二导风板712的运动,从而构成第二导风组件71对于第二通风口65的打开或者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新风风道60还包括:第二风道件62,第二风道件62设置于第一风道件61的下方且下端朝向换热出风口11延伸,第二风道件62弯折设置且连接于新风模块50和第一风道件61之间。这样,由于第二风道件62适于连接在新风模块50和第一风道件61之间,新风模块50所导入的新风气流适于通过第二风道件62进行导向流通,以将新风气流导入到第一风道件61内进行后续新风性能的构成。同时,将第二风道件62弯折设置,能够让第一风道件61的设置更为贴合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设计,以让空调器室内机100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风道件62包括:第一弯折段621和第二弯折段622,第一弯折段621与新风模块50连通,第二弯折段622连接于第一弯折段621和第一风道件61之间,第一弯折段621朝向远离新风模块50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二弯折段622朝向前下方弯折设置。其中,第二风道件62包含与新风模块50出风侧连通的第一弯折件和连接第二弯折段622与第一风道件61的第二弯折段622,第二风道件62通过第一弯折段621和第二弯折段622共同将新风模块50出风侧处的风导向第一风道件61,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引导新风,可以减少风损和风噪,从而使新风通过第一风道件61流入室内,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新风模块50包括:新风壳52和新风风机51,新风壳52设置于换热风道30的一端,新风风机51设置于新风壳52内,新风壳52的顶部与第二风道件62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新风风机51适于驱动新风的流通,新风壳52适于为新风风机51的组装构建提供位置,以让新风风机51能够更好的驱动新风以进入到第一风道件61内,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50还包括:新风过滤网(图中未示出),新风过滤网设置于新风壳52内,新风过滤网位于新风风机51的进风侧。这样,通过设有新风过滤网,新风过滤网适于对新风进行过滤,以让新风风机51进行驱动的新风更为纯净,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感受。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12构造为长条形状,新风出风口12的长度小于换热出风口11的长度。由此,通过将新风出风口12构造成长条形状,以让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性能能够更好的作用到室内环境中,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使用感受。而将新风出风口12的长度设置为小于换热出风口11的长度,以让新风气流能够完全进入到换热器20内进行混风,从而让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更为舒适,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使用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12处设置有发光件(图中未示出)。这样,通过在新风出风口12处设有发光件,以让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性能具有较高的可视性,以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新风感知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新风出风口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壳体前表面的中部;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
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
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包括:第一风道件,所述第一风道件与所述新风模块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件设置有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第一通风口和朝向所述换热器进风侧的第二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通风口;
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以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二通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还包括:第二风道件,所述第二风道件弯折设置且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和所述第一风道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件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一风道件之间,所述第一弯折段朝向远离所述新风模块的方向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弯折段朝向前下方弯折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壳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所述新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内,所述新风壳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风道件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过滤网,所述新风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新风壳内,所述新风过滤网位于所述新风风机的进风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构造为长条形状,所述新风出风口的长度小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设置有发光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1543.XU CN218209812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81543.XU CN218209812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09812U true CN218209812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3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81543.XU Active CN218209812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09812U (zh) |
-
2022
- 2022-09-28 CN CN202222581543.XU patent/CN2182098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0019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409129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105570995B (zh) | 换气空调器 | |
CN21820981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446646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54121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00192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86997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893648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993410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58462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98284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203745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76540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295142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72366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765398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934108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2432236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773736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06512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5398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65398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846292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441804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