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4109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4109U
CN219934109U CN202320116161.1U CN202320116161U CN219934109U CN 219934109 U CN219934109 U CN 219934109U CN 202320116161 U CN202320116161 U CN 202320116161U CN 219934109 U CN219934109 U CN 219934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cavity
indoor uni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61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祥
张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61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4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4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4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通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进风口与第一腔室相连通,通风口设置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以使第一腔室内的气流向第二腔室流动,第一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至少一侧且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第二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底部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第一导风装置,第一导风装置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第一导风装置被配置为选择性地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此,实现对出风的导向,增加风场的流通范围,进而实现环抱送风。

Description

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空调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在空调技术领域,传统的挂式空调器在侧面出风后,因为侧面有墙壁和窗帘的遮挡,导致空调器出风后,风不能流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可以将空调风斜向前导风,增加风场的流通范围,从而实现环抱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通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以使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流向所述第二腔室流动,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风机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通风口吹送与所述热交换器进行过热交换的气流;第一导风装置,所述第一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外,所述第一导风装置被配置成向前方导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端板,所述端板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或下方;外侧板,所述外侧板连接于所述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侧,以向所述向前方导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壳体内形成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可以使气流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流通,壳体上设置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换热器和风机位于第一腔室内,这样可以对气流进行换热,第一导风装置位于第一出风口,可以控制底导风板的打开与闭合,从而实现对出风的导向,增加风场的流通范围,进而实现环抱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侧板包括:后板部和侧板部,所述后板部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侧板部的后端且还连接于所述端板上,所述后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后侧且抵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侧板部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板部相对所述壳体的侧面倾斜设置,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侧板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侧板还包括:前板部,所述前板部连接于所述侧板部的前端且还连接于所述端板上,所述前板部相对所述侧板部向前弯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板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凸出的连接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外罩和面板,所述外罩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罩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罩和所述底座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外罩和所述面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罩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出风格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二导风装置,所述第二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转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第三导风装置,所述第三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所述第三导风装置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以及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导风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导风板在所述通风口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第四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9是出风示意图;
图10是环抱风风场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调器室内机;
2、壳体;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3、进风口;24、通风口;25、第一出风口;26、第二出风口;27、底座;28、外罩;29、面板;30、出风格栅;4、风机;5、第一导风装置;51、端板;52、外侧板;53、后板部;54、侧板部;55、前板部;56、连接筋;6、第二导风装置;61、第二导风板;62、第二驱动件;7、第三导风装置;71、第三导风板;8、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该空调器室内机1可以为挂式空调器室内机1。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壳体2、换热器8、风机4和第一导风装置5,壳体2可以对空调器室内机1内的其他部件进行保护,从而延长空调器室内机1的使用寿命,换热器8可以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换热,风机4可以对气流进行吹动,使气流朝着预定方向流动,第一导风装置5可以对气流进行导向,从而控制流出气流的方向。
壳体2内形成有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23、通风口24、第一出风口25和第二出风口26,进风口23与第一腔室21相连通,通风口24设置于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之间,可以使第一腔室21内的气流向第二腔室22流动,第一出风口25设置于壳体2的至少一侧,而且第一出风口25与第二腔室22相连通,这样可以使第二腔室22流出的气流经过第一出风口25流出,第二出风口26设置于壳体2的底部,而且第二出风口26与第一腔室21相连通,这样可以使第一腔室21流出的气流经过第二出风口26流出,从而实现多风口出风。
换热器8设置于第一腔室21内,风机4设置于第一腔室21内,风机4被配置为朝向第一出风口25和通风口24吹送与换热器8进行过热交换的气流,换热器8和风机4都位于第一腔室21内,风机4产生的气流可以与换热器8进行过热交换,过热交换后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5和通风口24吹出。换热器8可以弯折设置,例如,换热器8可以包括:第一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和第三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连接于第一换热部分和第三换热部分之间,第一换热部分倾斜地设置于风机4的后上方,第二换热部分倾斜地设置于风机4的前上方,第三换热部分竖直地设置于风机4的前方,这样可以使得换热器8有效地分隔进风口23和风机4,也可以有效地环绕风机4,从而可以使得气流在风机4的作用下经过换热器8参与换热。
其中,风机4包括:风扇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于风扇的轴向一端,驱动电机工作时,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风扇,风扇转动,从而可以将热交换后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5和通风口24吹出。风扇的类型有多种,风扇可以为贯流风扇,也可以为轴流风扇。
第一导风装置5设置于第一出风口25处,第一导风装置5被配置为选择性地调节第一出风口25的出风方向,这样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25的出风方向,随着第一导风装置5从打开至闭合期间,可以控制在此期间内的出风角度,第一导风装置5包括:第一导风板51和第一驱动件52,第一导风板5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出风口25处,第一驱动件52设置于壳体2,第一驱动件52与第一导风板51传动连接,可以驱动第一导风板51在第一出风口25处转动,从而调节第一出风口25的出风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位于壳体2内,进风口23、通风口24、第一出风口25和第二出风口26位于壳体2上,通风口24可以使气流依次流过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流过第一腔室21的风从第二出风口26流出,流过第二腔室22的风从第一出风口25流出,换热器8和风机4都位于第一腔室21内,可以使换热后的气流从第一出风口25和通风口24流出,第一导风装置5位于第一出风口25处,端板51和外侧板52可以在第一出风口25处向前方导风,从而调节第一出风口25的出风方向。
由此,通过壳体2内形成的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可以使风在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内流通,壳体2上设置第一出风口25和第二出风口26,第一出风口25和第二出风口26与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连通,换热器8和风机4位于第一腔室21内,这样可以对气流进行换热,第一导风装置5位于第一出风口25,可以向前导风,从而实现对出风的导向,增加风场的流通范围,进而实现环抱送风。
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外侧板52包括:后板部53和侧板部54,后板部53弯折地连接于侧板部54的后端,而且还连接于端板51上,后板部53位于第一出风口25的后侧,而且抵接在壳体上,侧板部54对应地位于第一出风口25的外侧。也就是说,后板部53和侧板部54构成外侧板52,后板部53与侧板部54弯折连接,后板部53也与端板51连接,从而可以使侧板部54、后板部53和端板51连接成一个整体,后板部53与壳体相连接,后板部53和侧板部54位于第一出风口25处,这样可以使第一导风装置5位于第一出风口25,从而可以向前导风。
特别地,如图8所示,侧板部54相对壳体2的侧面倾斜设置,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侧板部54向远离第一出风口25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使侧板部54与壳体2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便于第一出风口25向前导风。如此设置的侧板部54可以合理利用侧板部54和壳体2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使得壳体2结构紧凑且可靠性高。
此外,如图8所示,外侧板52还包括:前板部55,前板部55连接于侧板部54的前端,而且还连接于端板51上,前板部55相对侧板部54向前弯折设置。也就是说,前板部55位于侧板部54的一侧,而且前板部55弯折的与侧板部54相连接,从而可以使前板部55、侧板部54和端板51连接成一个整体,提升空调器室内机1的整体结构强度。
特别地,如图8所示,侧板部54上设置有朝向第一出风口25凸出的连接筋56,这样可以使连接筋56控制对流出气流的方向控制,从而便于对气流进行导向。连接筋56可以起到连接壳体2侧面的作用,从而可以加强第一导风装置5与壳体2侧面的连接强度,连接件56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更多个,例如,连接筋56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筋56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连接筋56可以邻近侧板部54的上端设置,位于下方的连接筋56可以邻近侧板部54的下端设置。
进一步地,端板51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2的至少一侧,这样可以便于端板51的安装和拆卸。其中,端板51可以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可以卡接在壳体2的至少一侧上,卡接部可以为卡扣和卡槽中的一种。端板51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拆卸紧固件完成端板51的拆卸。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2包括:底座27、外罩28和面板29,外罩28设置于底座27上,外罩28形成有进风口23、通风口24和第一出风口25,外罩28和底座27共同形成第一腔室21和第二出风口26,外罩28和面板29共同形成第二腔室22。也就是说,底座27、外罩28和面板29构成壳体2的主体结构,底座2为壳体2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场所,外罩28对壳体2内部的其他部件进行保护,进风口23、通风口24和第一出风口25位于外罩28上,便于在外罩28上进行进风和出风,外罩28与底座27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第一腔室21和第二出风口26,第二腔室22由外罩28和面板29形成,从而便于气流在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内流通。如此设置的第二腔室22可以合理利用外罩28和面板29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使得壳体2结构紧凑且可靠性高。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外罩28在对应第一出风口25的位置处设置有出风格栅30,这样可以使第一出风口25流出的气流经过出风格栅30流出的更均匀,也可以使流出的气流不激烈,使得流出的气流增加柔和,增加舒适度。
除此之外,如图2和图4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第二导风装置6,第二导风装置6设置于第二出风口26处,第二导风装置6包括:第二导风板61和第二驱动件62,第二导风板6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出风口26处,第二驱动件62设置于壳体2,第二驱动件62与第二导风板61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导风板61在第二出风口26处转动,从而调节第二出风口26的出风方向。也就是说,第二导风装置6位于第二出风口26处,使得第二导风装置6调节第二出风口26流出气流的方向,第二导风板61受到第二驱动件62的传动,使得第二导风板61在第二出风口26处转动,从而调节第二出风口26的出风方向。如图10所示,第二导风装置6可以与第一导风装置5相互配合,从而可以形成环抱送风的形式。第二导风板61可以呈长条状,其长度可以与第二出风口26的长度相同,第二导风板61的宽度可以与第二出风口26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导风板61在关闭第二出风口26时,可以完全关闭第二出风口26。
同样的,如图6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第三导风装置7,第三导风装置7设置于通风口24处,第三导风装置7包括:第三导风板71和第三驱动件,第三导风板71可转动地设置于通风口24处,使得第三导风装置7调节通风口24流出气流的方向,第三驱动件设置于壳体2,第三驱动件与第三导风板71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三导风板71在通风口24处转动。也就是说,第三导风装置7位于通风口24处,第三导风板71受到第三驱动件的传动而在通风口24处转动,从而调节通风口24的出风方向。第三导风板71可以呈长条状,其长度可以与通风口24的长度相同,第三导风板71的宽度可以与通风口24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使得第三导风板71在关闭通风口24时,可以完全关闭通风口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通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以使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流向所述第二腔室流动,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且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风机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通风口吹送与所述换热器进行过热交换的气流;
第一导风装置,所述第一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外,所述第一导风装置被配置成向前方导风;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
端板,所述端板连接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和/或下方;
外侧板,所述外侧板连接于所述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侧,以向所述向前方导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包括:后板部和侧板部,所述后板部弯折地连接于所述侧板部的后端且还连接于所述端板上,所述后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后侧且抵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侧板部对应地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部相对所述壳体的侧面倾斜设置,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侧板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还包括:前板部,所述前板部连接于所述侧板部的前端且还连接于所述端板上,所述前板部相对所述侧板部向前弯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部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凸出的连接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外罩和面板,所述外罩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罩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外罩和所述底座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外罩和所述面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在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出风格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风装置,所述第二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导风装置包括:
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及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转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风装置,所述第三导风装置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所述第三导风装置包括:
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通风口处;以及
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第三导风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导风板在所述通风口处转动。
CN202320116161.1U 2023-01-13 2023-01-13 空调器室内机 Active CN219934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6161.1U CN219934109U (zh) 2023-01-13 2023-01-13 空调器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6161.1U CN219934109U (zh) 2023-01-13 2023-01-13 空调器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4109U true CN219934109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1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6161.1U Active CN219934109U (zh) 2023-01-13 2023-01-13 空调器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4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73372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993410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93410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300265U (zh) 顶置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893648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454081U (zh) 室内换热器
CN2186270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20981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8462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272833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9473818U (zh) 室内换热器
CN21494939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624169U (zh) 立式空调
CN21884629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03364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06512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5846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572086U (zh) 立式空调
CN215982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03339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9433376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