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7080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27080U
CN218627080U CN202223195424.7U CN202223195424U CN218627080U CN 218627080 U CN218627080 U CN 218627080U CN 202223195424 U CN202223195424 U CN 202223195424U CN 218627080 U CN218627080 U CN 218627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fresh
shell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54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现枫
曲明伟
蒋智群
孟庆功
胡继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54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27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27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27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新风蜗壳、新风风机、新风出风框和导风格栅,其中,新风蜗壳设置在壳体内,新风蜗壳的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新风蜗壳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蜗壳的内部;新风出风框设置于壳体的侧面,新风出风框具有新风腔,新风腔与第一新风口连通,新风出风框上开设有与新风腔连通的第二新风口;第二新风口朝向壳体的前侧,且与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导风格栅将通过第二新风口的新风导向壳体的前侧且与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蜗壳和第一新风口进入新风腔内,新风腔内的新风被第二新风口和导风格栅导向吹向并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吹向室内。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其中新风空调是具有新风功能的一种健康舒适的空调,利用离心风扇,实现房间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目前,空调室内机分为立式空调室内机和挂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形成其外观的壳体,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新风蜗壳和新风风机,壳体上开设有与新风蜗壳连通的新风口。新风风机将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蜗壳并由新风口输送至室内。
但是,目前的空调,其新风口均开设于壳体的正前方,而壳体的前方通常直接朝向用户,因此通过新风口的室外新风会直接吹向用户。通常室外新风的温度与空调风的温度相差较大,即夏天吹热风,冬天吹冷风。因此与室内温差较大的室外新风吹向用户时会造成用户不适,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通过新风出风框设置于壳体的侧面,通过导风格栅和第二新风口的开设方向使新风气流以一定角度吹向室内,避免直吹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
空调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驱动室内风经所述室内进风口进入壳体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室内风经过所述室内出风口输出以提高或降低室内温度;
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新风蜗壳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蜗壳的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蜗壳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内部,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向室内输出新风气流;
新风出风框,所述新风出风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新风出风框具有新风腔,所述新风腔与所述第一新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风框上远离所述第一新风口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新风腔连通的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二新风口内,所述导风格栅将通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新风导向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室外新风通过所述新风蜗壳和所述第一新风口进入所述新风腔内,所述新风腔内的新风被所述第二新风口和所述导风格栅导向吹向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吹向室内。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腔内部靠近所述壳体背面的腔壁为导风壁,所述导风壁自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上向所述壳体的前面倾斜。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壁为圆弧面,所述导风壁的圆心朝向所述壳体的前面。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格栅包括呈包围结构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新风口内,所述导风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新风导向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格栅还包括第三导风支板,所述第三导风支板设置于所述导风件内,所述第三导风支板的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新风导向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格栅还包括多个连杆,部分所述连杆用于将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二新风口连接,其余所述连杆用于将所述第三导风支板与所述导风件连接。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第一导风支板和两个平行的第二导风支板,其一所述第二导风支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支板的顶端连接,另一所述第二导风支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支板的底端连接。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框上开设所述第二新风口的面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自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向所述壳体的后面倾斜。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新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新风出风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新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铰接有导风板和驱动件,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框的一侧,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翻转;
经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室外新风被所述导风板导向后吹向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新风出风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新风出风框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以上各图中:100、壳体;200、新风蜗壳;300、新风风机;400、新风出风框;401、第二新风口;402、导风壁;403、工作面;500、导风格栅;501、导风件;5011、第一导风支板;5012、第二导风支板;502、第三导风支板;503、连杆;600、第三新风口;700、导风板;800、空调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来执行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室内换热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室内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室内机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室内换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室内换热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新风模块、室内换热器、空调风机、新风出风框400和导风格栅500,其中,壳体100竖直设置于地面,壳体100上设有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800;室内换热器设于壳体100内;在室内换热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空调风机设于壳体100内且驱动室内风经室内进风口进入壳体100与室内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室内风经过室内出风口输出;换热后的室内风经过所述室内出风口输出以提高或降低室内温度;新风模块包括新风蜗壳200和新风风机300,新风蜗壳200设置在壳体100内,且新风蜗壳200位于壳体100内部的底部,新风蜗壳200远离壳体100前面一侧的底部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蜗壳200顶部且靠近壳体100前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新风风机300设置在新风蜗壳200的内部,新风风机300的进风侧朝向新风进风口,新风风机300的出风侧朝向第一新风口。通过新风风机300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新风蜗壳200内部,并由第一新风口向外输出新风气流;新风出风框400具有新风腔,新风腔与第一新风口连通,新风出风框400上远离第一新风口的一侧开设有与新风腔连通的第二新风口401;第二新风口401朝向壳体100的前侧,且与壳体100的前侧呈角度设置;导风格栅500设置于第二新风口401内,导风格栅500将通过第二新风口401的新风导向壳体100的前侧且与壳体100的前侧呈角度设置;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蜗壳200和第一新风口进入新风腔内,新风腔内的新风被第二新风口401和导风格栅500导向吹向并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吹向室内,避免直吹用户,提高用户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前面为前面板,用户可以通过前面板对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蜗壳200内部为新风通道,新风进风口和第一新风口均与新风通道连通。新风风机300运行将室外气流由新风进风口引入新风通道内,通过新风通道另一端的第一新风口输出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口分别开设于壳体100的两侧,新风出风框400的数量与第一新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新风口均与新风通道连通,新风通道内的新风分流后从各个第一新风口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为立式空调,即壳体100竖直设置于地面,第一新风口有两个且分别开设于壳体100的两侧,两个第一新风口距离地面的高度相同。新风出风框400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对应的设置于两个第一新风口处。两个新风出风框400的结构为镜像对称设置,以此保证通过两个第二新风口401输出的新风气流从两侧向前输出。
请参照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三新风口600,第三新风口600的数量与第一新风口的数量相同,第三新风口600与对应的第一新风口连通。新风出风框400设置于壳体100上且与第三新风口600连通,即第三新风口600对应新风腔。室外新风经过新风通道并通过第一新风口和第三新风口600进入新风腔,并通过第二新风口401输入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新风口600开设于壳体100侧壁靠近壳体100前面的一侧,通过该布局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合理,方便新风出风框400的安装,并有利于导风格栅500对新风气流的导向,避免新风气流被壳体100上其它部件阻挡影响风向。
请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腔内部靠近壳体100背面的腔壁为导风壁402,导风壁402自远离壳体100的方向上向壳体100的前面倾斜。进入新风腔的新风气流吹向导风壁402,在导风壁402的导向作用下新风气流从壳体100的两侧吹向壳体100的前方,或吹向壳体100的斜向,即新风风向与壳体100的前方呈直角或锐角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壁402为圆弧面,导风壁402的圆心朝向壳体100的前面。导风壁402的轴线与壳体100的高度方向相同。通过圆弧面提高新风气流的导向,新风气流撞击到导风壁402后会根据弧度逐渐进行导向,减少对新风风速的影响,保证用户的体验。
请参照图2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格栅500包括呈包围结构的导风件501,导风件501设置于第二新风口401内,导风件501用于将通过第二新风口401的新风导向壳体100的前侧且与壳体100的前侧呈角度设置。在导风件501的导向作用下新风气流从壳体100的两侧吹向壳体100的前方,或吹向壳体100的斜向,即新风风向与壳体100的前方呈直角或锐角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501包括两个平行的第一导风支板5011和两个平行的第二导风支板5012,其一第二导风支板5012的两端与两个第一导风支板5011的顶端连接,另一第二导风支板5012的两端与两个第一导风支板5011的底端连接。
请参照图5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新风口401为矩形,且第二新风口401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0的高度方向相同。两个第二导风支板5012的长度相同,两个第二导风支板5012与地面平行且宽度方向与壳体100的前方向呈锐角设置;两个第一导风支板5011的长度相同且与壳体100的高度方向相同,第一导风支板501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导风支板5012的宽度方向相同。第一导风支板5011和第二导风支板5012形成矩形结构的导风件501,导风件501对新风气流导向至与壳体100的前侧呈锐角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格栅500还包括第三导风支板502,第三导风支板502设置于导风件501内,第三导风支板502的用于将通过第二新风口401的新风导向壳体100的前侧且与壳体100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导风支板502与第二导风支板5012平行且位于两个第二导风支板5012之间。第三导风支板50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导风支板5012相同。因此通过第二新风口401的新风气流通过第三导风支板502导向至与壳体100的前侧呈锐角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支板5011、第二导风支板5012和第三导风支板502的宽度方向沿壳体100的前方设置,通过导风格栅500的新风气流被导向至壳体100的前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支板5011、第二导风支板5012和第三导风支板502的宽度方向沿壳体100的宽度方向设置,通过导风格栅500的新风气流被导向至壳体100的侧方。
请参照图5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格栅500还包括多个连杆503,部分连杆503用于将导风件501与第二新风口401连接,其余连杆503用于将第三导风支板502与导风件501连接。部分连杆503设置于导风件501与第二新风口401之间,且该部分连杆503的两端分别与导风件501和第二新风口401的侧壁连接。其余连杆503设置于第三导风支板502与导风件501之间,该部分连杆5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导风支板502和导风件50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格栅500为一体成型制件以提高导风格栅500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格栅500与新风出风框400一体成型设置,提高导风格栅500与新风出风框400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格栅500还包括导风框,导风框呈包围结构且形状与第二新风口401的边沿相同。导风件501通过连杆503与导风框连接,导风框与第二新风口401可拆卸连接。当不需要使用导风格栅500或对导风格栅500清灰时可以将导风格栅500与新风出风框400拆卸,方便人工操作。
请参照图2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出风框400上开设第二新风口401的面为工作面403,工作面403自远离壳体100的方向向壳体100的后面倾斜。第二新风口401沿工作面403的厚度贯穿工作面403,因此第二新风口401的朝向与壳体100的前方向之间呈锐角,以使经过第二新风口401的气流风向与壳体100的前方向呈锐角。并且第二新风口401的朝向配合导风壁402进一步提高对经过第二新风口401的新风气流的导向,避免新风气流直吹用户,提高用户舒适度。
请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上铰接有导风板700和驱动件,所述导风板700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框400的一侧,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700翻转;经过所述第二新风口401的室外新风被所述导风板700导向后吹向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700通过铰接轴与壳体100铰接,铰接轴的轴向与壳体100的高度方向相同。驱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机和马达,驱动件固定于壳体100,驱动件的输出轴与导风板700或铰接轴连接,当驱动件转动时带动导风板700翻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700还用于启闭第二新风口401。当导风板700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导风板700将第二新风口401遮挡,以避免灰尘通过第二新风口401进入蜗壳。
请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800为矩形,且空调出风口800的长度方向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空调出风口800的数量与第三新风口60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空调出风口800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新风口600的一侧。空调内部设置有空调风道和空调风机,空调出风口800与空调风道连通。空调风机将空气通过空调风道并经过空调出风口800输送至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800处设置有空调格栅。空调格栅包括安装框和多个纵向栅板,安装框设置于空调出风口800处;纵向栅板具有多个且间隔设置于安装框内,多个纵向栅板沿安装框的宽度方向设置,纵向格栅的顶端和底端与安装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格栅还包括多个横向栅板,多个横向导板的两端与安装框宽度方向的两内侧壁连接。多个横向格栅沿安装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横向格栅和多个纵向格栅用于避免外部结构进入空调出风口8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700还用于启闭对应的空调出风口800,避免灰尘通过空调出风口800进入空调风道损坏空调室内机。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
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形成制热循环或制冷循环;
空调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驱动室内风经所述室内进风口进入壳体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换热后的室内风经过所述室内出风口输出以提高或降低室内温度;
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新风蜗壳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蜗壳的一端设置新风进风口,所述新风蜗壳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新风口;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新风蜗壳的内部,通过所述新风风机的运转将室外气流由所述新风进风口引入至所述新风蜗壳内部,并由所述第一新风口向室内输出新风气流;
新风出风框,所述新风出风框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新风出风框具有新风腔,所述新风腔与所述第一新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风框上远离所述第一新风口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新风腔连通的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二新风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二新风口内,所述导风格栅将通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新风导向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室外新风通过所述新风蜗壳和所述第一新风口进入所述新风腔内,所述新风腔内的新风被所述第二新风口和所述导风格栅导向吹向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吹向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腔内部靠近所述壳体背面的腔壁为导风壁,所述导风壁自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上向所述壳体的前面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壁为圆弧面,所述导风壁的圆心朝向所述壳体的前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格栅包括呈包围结构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新风口内,所述导风件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新风导向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两个平行的第一导风支板和两个平行的第二导风支板,其一所述第二导风支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支板的顶端连接,另一所述第二导风支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支板的底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格栅还包括第三导风支板,所述第三导风支板设置于所述导风件内,所述第三导风支板的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新风导向壳体的前侧且与所述壳体的前侧呈角度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格栅还包括多个连杆,部分所述连杆用于将所述导风件与所述第二新风口连接,其余所述连杆用于将所述第三导风支板与所述导风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框上开设所述第二新风口的面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自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向所述壳体的后面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新风出风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新风口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铰接有导风板和驱动件,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框的一侧,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翻转;
经过所述第二新风口的室外新风被所述导风板导向后吹向室内。
CN202223195424.7U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627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5424.7U CN218627080U (zh)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5424.7U CN218627080U (zh)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27080U true CN218627080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2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5424.7U Active CN218627080U (zh)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27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019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6270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1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4938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6998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8462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3101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84629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86433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93410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62708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583204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9868176U (zh) 挂式空调
CN219473818U (zh) 室内换热器
CN21806512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53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9868249U (zh) 空调器
CN21803364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96934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454081U (zh) 室内换热器
CN219572086U (zh) 立式空调
CN21945408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408849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