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3465U -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3465U
CN215973465U CN202122315118.1U CN202122315118U CN215973465U CN 215973465 U CN215973465 U CN 215973465U CN 202122315118 U CN202122315118 U CN 202122315118U CN 215973465 U CN215973465 U CN 215973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rotating shaft
wheel
chain wheel
conve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151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奇
肖碧初
王平江
许烈
苏德全
钟治魁
黄剑峰
谢一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Hus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uture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Hus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u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Hus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uture filed Critical Quanzhou-Hus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Future
Priority to CN2021223151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3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3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3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重轮装配类机械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端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链轮、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上绕设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二链轮与第四链轮上绕设有第二链条,所述机架上可脱离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支重轮的放置座,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滚动的第一轨道,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返回输送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重轮装配类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工程机械企业对工艺的柔性要求高、对成本约束严苛等,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工程机械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因自动化薄弱,所以体力劳动强度大。非标性零部件的加工生产不仅困扰着技术方面,让成本敏感的企业对自动化望而却步。
当前的支重轮组装是人工组装,一条组装线需要八个工人,八个人不停息工作10小时也只能完成1000件支重轮的组装,平均36秒/件,有着11道工序,支重轮的重量达到40KG/件,一个支重轮的组装需要搬动10次,组装1000件就需要搬动10000次,可见劳动强度极大。
单点技术突破、逐个环节改造,最后扩展至整体生产线的更新升级,成为当前业内比较一致的选择。我院研发这条自动装配线,专门针对当前工程机械的难点,解决企业迫切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端部分别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链轮、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上绕设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二链轮与第四链轮上绕设有第二链条,所述机架上可脱离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支重轮的放置座,所述放置座两端部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所述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滚动的第一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放置座输送回上料工位的返回输送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返回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分别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下方两侧的机架上,所述第三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链轮、第六链轮,所述第四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链轮、第八链轮,所述第五链轮与第七链轮上绕设有第三链条,所述第六链轮与第八链轮上绕设有第四链条,所述第三链条与第四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滚动的第二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二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二驱动装置。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部机架上的调节块,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调节块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调节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块位置的固定件。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杆,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片,所述调节片内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调节片,所述第二调节片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所述螺纹杆上位于第一调节片与第二调节片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螺母。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的滚柱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的滚柱上。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放置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部开设有用于限制支重轮转动的V型限位槽。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机械连接传动。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第四转动轴机械连接传动。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程机械支重轮的装配,第一六关节机器人和第二六关节机器人代替人工搬运支重轮,通过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输送支重轮使得支重轮不需要多次搬运,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以减少人工的参与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产量,保证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带来利润。
2、本实用新型中的放置座结构简单,放置座上开设有V型槽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支重轮,同时可以减少放置座的重量,节省材料。
3、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下方设置有将放置座和支重轮输送回上料工位上的返回输送装置,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紧凑,减少设备的占据空间,同时可以让支重轮回到原来的货架上,无需再次移动货架,便于对支重轮的管理,还减少了货架的使用数量,既减少置办货架的成本,又避免了货架过多占用地方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用于调节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通过螺纹杆与螺母的配合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对链条的松紧度进行调节,避免链条过送脱离链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可以提高链条的输送效率。
5、本实用新型中滚轮设置在链条的滚柱上,不会增大链条的宽度,让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紧凑、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第一上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图2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1是图4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2是图4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3是图4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E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4是图4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是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运用在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上的具体实施例,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两端部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1、第二转动轴12,所述第一转动轴11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13、第二链轮14,所述第二转动轴12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链轮15、第四链轮16,所述第一链轮13与第三链轮15上绕设有第一链条17,所述第二链轮14与第四链轮16上绕设有第二链条18,所述机架10上可脱离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支重轮的放置座19,所述放置座19包括底板20,所述底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上端部开设有用于限制支重轮转动的V型限位槽22,所述V型限位槽22可以匹配不同尺寸的支重轮,限制支重轮的翻转,所述放置座19两端部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上,所述第一链条17与第二链条18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一滚轮23、第二滚轮24,所述第一滚轮23、第二滚轮2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的滚柱上,所述机架10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滚轮23、第二滚轮24滚动的第一轨道25,所述第一轨道25为上下两层设置,所述放置座19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轨道25内,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输送放置座19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12机械连接传动。所述机架10上沿所述输送带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将放置座19放置于第一轨道25上、将支重轮放置于放置座19上的上料机构、设置于机架10两侧用于轴承套安装的轴承套安装机构、设置于机架10两侧用于浮动油封安装的浮动油封安装机构、用于弹性销压装的压装机构、用于对组装后的支重轮进行压力测试的压力测试机构、用于对组装后的支重轮注入润滑油的注油机构、用于将支重轮与放置座19脱离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的下料机构、用于将所述放置座19输送回上料工位的返回输送装置。
所述返回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转动轴65、第四转动轴66,所述第三转动轴65、第四转动轴66分别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1、第二转动轴12下方两侧的机架10上,所述第三转动轴65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链轮67、第六链轮68,所述第四转动轴66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链轮69、第八链轮70,所述第五链轮67与第七链轮69上绕设有第三链条71,所述第六链轮68与第八链轮上绕设有第四链条72,所述第三链条71与第四链条72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三链条71、第四链条72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三滚轮73、第四滚轮74,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的滚柱上,所述机架10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三滚轮73、第四滚轮74滚动的第二轨道75,所述第二轨道75为上下两层设置,所述放置座19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二轨道75内,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链条71、第四链条72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链条71、第四链条72输送放置座19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第四转动轴66机械连接传动。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1或第三转动轴65两端部机架10上的调节块26,所述第一转动轴11或第三转动轴65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块26上,所述机架10上位于所述调节块26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导轨27,所述调节块26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27相配合的导槽28,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块26位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杆29,所述调节块26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片30,所述调节片内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第二调节片31,所述第二调节片31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螺纹杆29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所述螺纹杆29上位于第一调节片30与第二调节片31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螺母32。调节链条松紧度时,转动第二调节片31两侧的螺母32的位置,随后调节第一调节片30与第二调节片31之间的距离,使调节块26沿着导轨滑移至适当的位置上,在调节第二调节片31两侧上的螺母32,使得螺母32贴合第二调节片31限制螺纹杆29的移动,以间接调节第一调节片30与第二调节片31之间的距离,对链条进行拉紧或放松。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六关节机器人33,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33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一侧,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33的执行末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支重轮上料的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34、两个第一气缸35,所述第一固定块34设置于所述第一六关节机器人33的执行末端的法兰盘上,所述第一固定块34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固定腔36,两个所述第一气缸35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腔36内,所述第一气缸35的活塞杆穿出所述第一固定腔36,所述第一气缸35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第一夹块37,所述第一夹块37上开设有用于夹住支重轮的第一夹槽38。
所述轴承套安装机构包括第二气缸39、第一压块40,所述第二气缸39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一压块4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缸39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一压块40上的自由端可伸入贴合轴承套内壁,另一端沿径向设置有与轴承套端面相贴合的第一凸沿41,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自动下料轴承套的第一上料装置。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平行所述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倾斜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第一上料板42,所述第一上料板42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轴承套直线滚落的第一挡板43,所述第一上料板42上开设有供轴承套端面伸入的导向槽9,所述第一上料板42的出料端上可上下滑移设置有第一取料块44,所述第一取料块44上开设有与轴承套外壁贴合的第一弧形槽45,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取料块44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气缸46,所述第三驱动气缸46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一取料块44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气缸46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三驱动气缸46带动第一取料块44向下运动,使得第一上料板42上的轴承套滚落至第一取料块44的第一弧形槽内,随后第三驱动气缸46带动第一取料块44向上复位准备轴承套的安装,第一取料块44带动轴承套向上运动时第一取料块44的侧壁挡在第一上料板42的下料端上,限制其他的轴承套下落。
所述浮动油封安装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气缸47、第二压块48,所述第四驱动气缸47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二压块48设置于所述第四驱动气缸47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二压块48的自由端可伸入贴合浮动油封的内部,另一端沿径向设置有与浮动油封端面贴合的第二凸沿49,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自动下料浮动油封的第二下料装置。所述第二下料装置包括平行所述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倾斜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第二上料板50,所述第二上料板50两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浮动油封直线滚落的第二挡板51,所述第二上料板50的出料端上可上下滑移设置有第二取料块8,所述第二取料块上开设有与浮动油封外壁贴合的第二弧形槽52,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取料块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五驱动气缸53,所述第五驱动气缸53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二取料块设置于所述第五驱动气缸53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五驱动气缸53带动第二取料块向下运动,使得第二上料板50上的浮动油封滚落至第二取料块的第二弧形槽内,随后第五驱动气缸53带动第二取料块向上复位准备浮动油封的安装,第二取料块带动浮动油封向上运动时第二取料块的侧壁挡在第二上料板50的下料端上,限制其他浮动油封的下落。
所述压装机构包括压台76、第三压块77,所述压台76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三压块77设置于所述压台76上方,所述压台7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压块77上下运动的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为第六驱动气缸78,所述第六驱动气缸78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三压块77设置于所述第六驱动气缸78的活塞杆上,所述第六驱动气缸78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三压块77向下运动将弹性销压装至支重轮的侧盖上,压装完成后第六驱动气缸78带动第三压块77复位。
所述压力测试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两侧上的测试块54、第一塞嘴55,所述测试块54上设置有测试通道7,所述第一塞嘴55设置于所述测试块54上,所述第一塞嘴55与所述测试通道7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测试通道7的出气端上连接设置有抽气泵(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抽气泵为公知产品,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使用,故不再此进行详细赘述。),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塞嘴55向支重轮的侧盖上的注油孔内移动和复位的第六驱动装置。所述第六驱动装置为第七驱动气缸(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七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测试块54设置于所述第七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七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测试块54和第一塞嘴55向支重轮侧盖上的注油孔运动,使得第一塞嘴55塞入注油孔内,随后抽气泵工作对支重轮进行抽气试验,试验压力为0.6MPa,持续18-20秒,压力不低于0.5MPa就合格,试验完成后第七驱动气缸带动测试块54和第一塞嘴55复位,随后支重轮被继续输送进行下一步的注油步骤,不合格的支重轮直接被输送走不进行注油。
所述注油机构包括注油块56、第二塞嘴57,所述注油块56内开设有注油通道6,所述第二塞嘴57设置于所述注油块56上,所述第二塞嘴57与所述注油通道6的出油端相连通,所述注油通道6的进油端上连接设置有注油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注油器为公知产品,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使用,故不再此进行详细赘述。),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塞嘴57向支重轮移动和复位的第七驱动装置。所述第七驱动装置包括第八驱动气缸(图中未示出),所述第八驱动气缸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注油块56设置于所述第八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第八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注油块56和第二塞嘴57向支重轮侧盖上的注油孔运动,使得第二塞嘴57塞入注油孔内,随后注油器工作工作对支重轮进行注入润滑油,完成后第八驱动气缸带动测试块54和第二塞嘴57复位,随后支重轮被继续输送。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六关节机器人59,所述第二六关节机器人59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一侧,所述第二六关节机器人59的执行末端设置有用于带动支重轮和放置座19下料的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块60、两个第九气缸61,所述第二固定块60设置于所述第二六关节机器人59的执行末端的法兰盘上,所述第二固定块60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固定腔62,两个所述第九气缸61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腔62内,所述第九气缸61的活塞杆穿出所述第二固定腔62,所述第九气缸61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第二夹块63,所述第二夹块63上开设有用于夹住支重轮的第二夹槽64。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的工作原理:上料机构中的第一六关节机器人33先从货架上抓取一个放置座19放置在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上,随后从货架上抓取一个未组装的支重轮放置在放置座19上,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将放置座19和支重轮输送至轴承套安装机构处停止输送,同时第三驱动气缸46带动第一取料块44先向下运动进行取料随后进行复位准备轴承套的安装,随后第二驱动气缸带动第一压块40向轴承套运动,第一压块40的自由端伸入贴合轴承套的内壁上,第一凸沿41顶住轴承套的端面使得轴承套随第一压块40向支重轮运动,在第二驱动气缸的挤压下将轴承套压入支重轮内部,随后第二驱动气缸复位。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输送支重轮至浮动油封安装机构处停止输送,同时第五驱动气缸53带动第二取料块先向下运动进行取料随后进行复位准备浮动油封的安装,随后第四驱动气缸47带动第二压块48向轴承套运动,第二压块48的自由端伸入贴合浮动油封的内壁上,第二凸沿49顶住浮动油封的端面使得浮动油封随第二压块48向支重轮运动,在第四驱动气缸47的挤压下将浮动油封压入支重轮上,随后第四驱动气缸47复位。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继续输送支重轮至下一工位停止,人工将左侧盖与支轴通过弹性销组装在一起后安装在支重轮上。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继续输送支重轮至下一工位停止,人工将右侧盖安装在支重轮上后将弹性销预安装在右侧盖上。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继续输送支重轮至压装机构处停止,右侧盖的下端面刚好贴着压台76的压合面上,所述第六驱动气缸78的活塞杆伸出带动第三压块77向下运动将弹性销压装至支重轮的侧盖上,压装完成后第六驱动气缸78带动第三压块77复位。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继续输送支重轮至压力测试机构处停止,第七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测试块54和第一塞嘴55向支重轮侧盖上的注油孔运动,使得第一塞嘴55塞入注油孔内,随后抽气泵工作对支重轮进行抽气试验,试验压力为0.6MPa,持续18-20秒,压力不低于0.5MPa就合格,试验完成后第七驱动气缸带动测试块54和第一塞嘴55复位。随后第一链条17和第二链条18继续输送支重轮至注油机构处进的注油步骤,不合格的支重轮直接被输送走不进行注油。第八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带动注油块56和第二塞嘴57向支重轮侧盖上的注油孔运动,使得第二塞嘴57塞入注油孔内,随后注油器工作工作对支重轮进行注入润滑油,完成后第八驱动气缸带动测试块54和第二塞嘴57复位。随后支重轮被继续输送至下料机构处停止,第二六关节机器人59先抓取一个放置座19放置在第三链条71和第四链条72上,随后从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上将装配好的支重轮抓取放置在第三链条71和第四链条72上的放置座19上,第三链条71和第四链条72将放置座19和支重轮输送至上料机构处,第一六关节机器人33先抓取一个放置座19放置在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上,随后将装配好的支重轮放置回货架上,随后抓取一个未装配的支重轮放置在第一链条17、第二链条18上的放置座19上,第一六关节机器人33将合格的支重轮放置在合格区的货架上,将不合格的支重轮放置在不合格区的货架上,不合格的支重轮后续会进行返工重新组装。
上述是一个支重轮的组装过程,后面的支重轮重复上述工作直至所有的支重轮都完成组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两端部分别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链轮、第四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上绕设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二链轮与第四链轮上绕设有第二链条,所述机架上可脱离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支重轮的放置座,所述放置座两端部分别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所述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滚动的第一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放置座输送回上料工位的返回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输送装置包括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第四转动轴分别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下方两侧的机架上,所述第三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五链轮、第六链轮,所述第四转动轴两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七链轮、第八链轮,所述第五链轮与第七链轮上绕设有第三链条,所述第六链轮与第八链轮上绕设有第四链条,所述第三链条与第四链条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上分别均匀设置有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所述机架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滚动的第二轨道,所述放置座下端部伸入所述第二轨道内,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松紧度的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输送放置座的第二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部机架上的调节块,所述第一转动轴或第三转动轴两端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调节块上,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调节块上、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调节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块位置的固定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杆,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片,所述调节片内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调节片,所述第二调节片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螺纹杆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孔内,所述螺纹杆上位于第一调节片与第二调节片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的滚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滚轮、第四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的滚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部开设有用于限制支重轮转动的V型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机械连接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第四转动轴机械连接传动。
CN202122315118.1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215973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5118.1U CN21597346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15118.1U CN21597346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3465U true CN215973465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15118.1U Active CN21597346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3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1848B (zh) 一种电机转子组装装置
CN107910999B (zh) 一种基于电机转子组装装置的装配方法
CN205949697U (zh) 针对钢管的自动缩管生产装置
CN109533917A (zh) 一种立式固化炉输送机构及立式固化炉
CN113751992B (zh) 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
CN109048334B (zh) 一种兽用针组装设备
CN109453954A (zh) 衬套外管全自动内涂胶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111924198A (zh) 烟支烟盒填装条盒的设备及方法
CN215973465U (zh) 一种用于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输送装置
CN202635112U (zh) 鲜糯玉米剥叶机
CN114378913B (zh) 一种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制作板材的热压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16503291U (zh) 支重轮自动装配生产线
CN103071738A (zh) 二极管引出线校直机
CN209480659U (zh) 一种转角处自动化送料工装
CN112222833A (zh) 一种蠕动泵自动组装及检测用流水线
CN113600493A (zh) 一种全自动循环塞芯检测装盒机
CN205869132U (zh) 一种汇流条自动折弯装置
CN209467793U (zh) 一种立式固化炉输送机构及立式固化炉
CN110919311B (zh) 一种高效的链条组装生产线
CN203013684U (zh) 二极管引出线校直机
CN218424202U (zh) 一种全自动循环塞芯检测装盒机
CN212023900U (zh) 一种流水线
CN209291324U (zh) 滚带输送机的自动上料机构
CN221516808U (zh) 一种塑料链板轴承自动压装机
CN221295253U (zh) 一种镀膜线自动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