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2243U -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2243U
CN215972243U CN202120763181.9U CN202120763181U CN215972243U CN 215972243 U CN215972243 U CN 215972243U CN 202120763181 U CN202120763181 U CN 202120763181U CN 215972243 U CN215972243 U CN 215972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support frame
automatic capping
station automatic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31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小明
陈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ngya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ngya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ngya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ngya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07631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2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2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2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ing Of Containers (AREA)
  • Sealing Of Ja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具体采用多储存工位、多个桶盖同时上盖的自动上盖设备方案,各个工位之间自动切换,实现了自动上盖,上盖速度快效率高,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同时多个工位旋转切换,节省的场地,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生产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桶装原料装配工艺中,带盖的容器桶盖与容器是分开的装配元件,在容器内填充好物料后需要由人工分盖上盖,而人工上盖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现有技术中,对于采用自动化流水线装配的生产线的大多数采用上盖装置是单个上盖、独立工位,即待装配的桶身在流水线中至装盖机构单个进行装盖操作,这样会在每个待装配桶均会产生停滞,此种方案对于大批量高效生产的流水线会显著限制流水线的装配效率,不能满足其生产效率的需求。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多工位操作的上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储存工位、多个桶盖同时上盖的自动上盖装置,各个工位之间自动切换,实现了自动上盖,上盖速度快效率高,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同时多个工位旋转切换,节省的场地,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包括吸盖机构、升降机构和存盖机构,所述吸盖机构包括吸盘装置、横推气缸,所述横推气缸用于推动吸盘装置作水平运动;所述吸盘装置包括吸盘支撑架、均匀分布在吸盘支撑架上的多个真空吸盘;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立柱、升降气缸、托板支撑架、均匀分布在托板支撑架上的多个升降托板,所述升降气缸用于推动托板支撑架作升降运动;所述存盖机构包括电机、转盘、托盘、限位杆,所述转盘由电机驱动旋转,所述托盘上开设多个孔,即安装多个工位,所述工位上安装多个限位杆,限位杆用于限定工位大小,限位杆将托盘与转盘固定,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托盘实现该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桶盖。
所述吸盖机构还包括立柱、横梁、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架设在横梁之上,吸盘装置在横推汽缸的驱动下沿横向导轨水平移动,所述吸盘装置还包括放盖气缸、放盖导向滑轨,所述吸盘支撑架及真空吸盘在放盖汽缸的驱动下沿放盖导向滑轨上下移动。
所述吸盘支撑架长度为800mm~1200mm,上面均匀分布1-5个真空吸盘,优选地,分布 3、4或5个真空吸盘,所述吸盘支撑架的升降行程为10mm~50mm。
所述升降托板的直径与托盘的孔的直径比例为0.5~0.9,每个托板支撑架上面均匀分布1-5个升降托板,优选地,分布3、4、5个升降托板。
所述存盖机构还包括支撑座、连杆、减速机,所述电机通过连杆串联同时驱动至少一个转盘,所述连杆上连接减速机。
所述连杆上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用于转盘减速,所述托盘上安装多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安装多个防撞环。
所述转盘的驱动个数为3、4、或5个,所述转盘的直径为600mm~1000mm,每个托盘上开2~5个孔,即安装2~5个工位,优选地,安装3、4、5个工位,每个托盘上安装3~8 个限位杆,其长度为400mm~1000mm,优选地,安装4或5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安装1~ 4个防撞环,优选地,安装2或3个防撞环,所述限位杆限定的工位直径范围为150mm~400mm,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桶盖。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包括吸盖机构、升降机构和存盖机构,所述存盖机构的上面的转盘由电机驱动旋转,当托盘的孔与升降机构上面的托板重合,转盘上的磁性接近开关感应到位,电机停止,电机停稳后升降气缸推动托板支撑架上升,升降托板将桶盖提升,当检测光电检测到桶盖时升降托板停止上升,升降托板停稳后吸盘装置下降,真空吸盘吸盖,完成吸盖后吸盘装置上升到位,横推气缸将吸盘装置推至容器桶上方,控制系统发送命令放盖。完成后吸盘装置回到转盘上方,准备下一次吸盖上盖动作,转盘内的桶盖用完后,升降气缸下降到底,电自动旋转至下一工位,重复上述步骤。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吸盘同时上盖,多个工位存放桶盖,工位之间自动切换,实现了自动上盖,上盖速度快效率高,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同时多个工位旋转切换,节省的场地,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定位精准,桶盖能准确的放置在每一个桶上,减少了桶盖的损耗。特别是吸盖机构采用多吸盘同时作业,一次动作能吸附多个桶盖,大幅度提升操作效率。存盖机构采用转盘式多工位放盖,既提升了3~5倍储存能力、节省空间,也避免流水线效率太高时需要专人放盖,节省了劳动力。限位杆调节灵活方便,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桶盖,适用范围广,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存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1-吸盖机构,11-立柱,12-横梁,121-横推气缸,122-横向滑轨,13-吸盘装置,131-放盖气缸,132-放盖导向滑轨,133-吸盘支撑架,1331-真空吸盘,2-升降机构,21-升降机构立柱,211-升降导向滑轨,22-升降气缸,23-托板支撑架,231-升降托板, 3-存盖机构,31-电机,311-连杆,312-减速机,32-转盘,321-托盘,322-限位杆,3221- 防撞环,33-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包括吸盖机构1、升降机构2和存盖机构3,所述吸盖机构1包括立柱11、横梁12、横向导轨122,吸盘装置13、横推气缸121,横梁12设置在两个立柱11之间,横向导轨122架设在横梁12之上,吸盘装置13在横推气缸 121的驱动下沿横向导轨122水平移动,所述横推气缸121用于推动吸盘装置13作水平运动;所述吸盘装置13包括吸盘支撑架133、均匀分布在吸盘支撑架上的多个真空吸盘1331、放盖气缸131、放盖导向滑轨132,吸盘支撑架133及真空吸盘1331在放盖气缸131的驱动下沿放盖导向滑轨132上下移动。
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机构立柱21、升降气缸22、托板支撑架23、均匀分布在托板支撑架23上的多个升降托板231,升降机构立柱21上设置有升降导向滑轨211,托板支撑架23在升降气缸的驱动下沿着升降导向滑轨211上下移动。
所述存盖机构包括电机31、转盘32、托盘321,支撑座33、连杆311、减速机312,所述电机31通过连杆311串联同时驱动至少一个转盘32,所述连杆311上连接减速机312,所述转盘32由电机31驱动旋转,所述托盘321上开设多个工位。
所述吸盘支撑架133长度为800mm~1200mm,上面均匀分布1-5个真空吸盘1331,所述吸盘支撑架133的升降行程为10mm~50mm。
所述升降托板231的直径与托盘321的孔的直径比例为0.5~0.9,每个托板支撑架23 上面均匀分布1-5个升降托板231。
所述存盖机构的工位上安装多个限位杆322,限位杆322用于限定工位大小,所述限位杆322上安装多个防撞环3221。
述转盘32的驱动个数为3、4或5个,所述转盘32的直径为600mm~1000mm,每个托盘321上安装2~5个工位,每个托盘321上安装3~8个限位杆322,其长度为400mm~ 1000mm,所述限位杆322上安装1~4个防撞环3221,所述限位杆322限定的工位直径范围为150mm~400mm,限位杆将托盘与转盘固定,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托盘实现该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桶盖。
操作工将瓶盖放置于托盘321上所有工位上,所述存盖机构3的上面的转盘32由电机 31驱动旋转,转盘32带动托盘321旋转,当托盘321的工位与升降机构2上面的升降托板231重合,转盘32上的磁性接近开关感应到位,电机31停止,电机31停稳后在升降气缸 22推动下托板支撑架23上升,升降托板231将桶盖提升,当检测光电检测到桶盖时升降托板231停止上升,升降托板231停稳后吸盘装置13下降,真空吸盘1331吸附升降托板231 上的桶盖,完成吸盖后吸盘装置13上升到位,横推气缸121将吸盘装置13水平推至容器桶上方,控制系统发送命令放盖。完成后,吸盘装置13在横推气缸121推动下回到转盘32 正上方,准备下一次吸盖上盖动作,转盘32内的桶盖用完后,升降气缸22下降到底,电机 31自动旋转至下一工位,重复上述步骤。

Claims (8)

1.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装置包括吸盖机构(1)、升降机构(2)和存盖机构(3),
所述吸盖机构(1)包括吸盘装置(13)、横推气缸(121),所述横推气缸(121)用于推动吸盘装置(13)作水平运动;所述吸盘装置(13)包括吸盘支撑架(133)、均匀分布在吸盘支撑架上的多个真空吸盘(1331);
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机构立柱(21)、升降气缸(22)、托板支撑架(23)、均匀分布在托板支撑架(23)上的多个升降托板(231),所述升降气缸(22)用于推动托板支撑架(23)作升降运动;
所述存盖机构包括电机(31)、转盘(32)、托盘(321),所述转盘(32)由电机(31)驱动旋转,所述托盘(321)上开设多个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吸盖机构(1)还包括立柱(11)、横梁(12)、横向导轨(122),所述横向导轨(122)架设在横梁(12)之上,吸盘装置(13)在横推气缸(121)的驱动下沿横向导轨(122)水平移动,所述吸盘装置(13)还包括放盖气缸(131)、放盖导向滑轨(132),所述吸盘支撑架(133)及真空吸盘(1331)在放盖气缸(131)的驱动下沿放盖导向滑轨(132)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吸盘支撑架(133)长度为800mm~1200mm,上面均匀分布1-5个真空吸盘(1331),所述吸盘支撑架(133)的升降行程为10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升降机构立柱(21)上设置有升降导向滑轨(211),所述托板支撑架(23)在升降气缸的驱动下沿着升降导向滑轨(211)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升降托板(231)的直径与托盘(321)的孔的直径比例为0.5~0.9,每个托板支撑架(23)上面均匀分布1-5个升降托板(2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存盖机构(3)还包括支撑座(33)、连杆(311)、减速机(312),所述电机(31)通过连杆(311)串联同时驱动至少一个转盘(32),所述连杆(311)上连接减速机(3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盖机构的工位上安装多个限位杆(322),限位杆(322)用于限定工位大小,所述限位杆(322)上安装多个防撞环(3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转盘(32)的驱动个数为3、4或5个,所述转盘(32)的直径为600mm~1000mm,每个托盘(321)上安装2~5个工位,每个托盘(321)上安装3~8个限位杆(322),其长度为400mm~1000mm,所述限位杆(322)上安装1~4个防撞环(3221),所述限位杆(322)限定的工位直径范围为150mm~400mm,可适用于多种尺寸的桶盖。
CN202120763181.9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Active CN215972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3181.9U CN215972243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3181.9U CN215972243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2243U true CN215972243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6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3181.9U Active CN215972243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2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76423A1 (zh) 自动上料系统
US6830425B2 (en) Process and plant for handling thermoformed objects for a single-station thermoforming machine with form and cut mould
CN105600717B (zh) 一种全自动上盖机
CN105643248B (zh) 筒体盖上料及压入装置
CN203292359U (zh) 高效全自动送、码整板落料机组
CN211888733U (zh) 全自动四工位冲压用转盘式积料机
CN110370331B (zh) 一种自动裁切上模并自动摆盘的设备
CN105945286A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215972243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上盖装置
CN214113004U (zh) 一种自动摆盘设备
CN210012578U (zh) 一种油脂自动灌装机
CN108689113B (zh) 一种托板分离输送装置
CN210099549U (zh) 用于自动倒角装置的分度上料机构
CN210504585U (zh) 萃盘上下料机构
CN210388468U (zh) 上料机构
CN216302672U (zh) 一种料盘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6834469U (zh) 一种转盘式自动下料机构
CN216917873U (zh) 一种线缆绕线纸盘制作用自动化上下料装置
CN206242062U (zh) 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
CN214559358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上料装置
CN113788324A (zh) 一种料盘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其供料方法
CN113990786A (zh) 一种单轨硅片收篮机
CN110482238B (zh) 全自动插盘机
CN111170244A (zh) 一种酒坛封口自动取料续料装置
CN108994666B (zh) 一种用于玻璃加工机的旋转升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