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1866U -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21866U
CN215921866U CN202122454396.5U CN202122454396U CN215921866U CN 215921866 U CN215921866 U CN 215921866U CN 202122454396 U CN202122454396 U CN 202122454396U CN 215921866 U CN215921866 U CN 215921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compressor installation
nacelle
sets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543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兵
姜大修
李天奇
邢小锋
李功明
宋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543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21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21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21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包括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本体及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每组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每个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竖向方向贯穿所述横梁本体且与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机舱横梁结构采用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本体,并在横梁本体上设置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增强了横梁结构的强度与刚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由于布置需求,通常需要在前舱内需要增加横梁,为充电机、蓄电池以及其他零部件提供固定点,并通过此横梁来提高前舱的刚度与模态,并作为整车Y向的碰撞传递路径上的一个结构件,提升碰撞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电动车机舱横梁总成,其通过在本体上加上单独的蓄电池托盘,构成横梁总成,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碰撞性能,但是对横梁总成在强度上与刚度上的性能提升有限,不能有效保证横梁总成的使用性能。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汽车的铝合金机舱横梁,其通过在上面集成各种安装支架,使各部件与本体形成一个整体,优化了整体的安装工艺,但是其采用前后双梁结构,重量增加明显,增加了车辆总体的重量,无疑增大了车辆磨损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通过设置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本体,并在横梁本体上设置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使得横梁结构强度刚度更高的同时成本更低,且对结构设计的局限性更小。
本申请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通过支架提供充电机以及储物盒安装点,相比双梁结构,重量低,同时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包括:
横梁本体,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
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每组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每个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竖向方向贯穿所述横梁本体且与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机舱横梁结构还包括:
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间隔开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处,每组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每个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沿所述竖向方向贯穿所述横梁本体且与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机舱横梁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的至少两组充电机支架组,每组所述两组充电机支架组均包括对称布置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侧的两个充电机支架;
每个所述充电机支架均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且均采用至少三个搭接面焊接在所述横梁本体处。
优选地,所述机舱横梁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支架;
每个所述连接支架均呈“L”形,且每个所述连接支架上均具有与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对应的贯通孔,以使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贯穿所述贯通孔后与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两个连接支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支架上焊接有蓄电池卡接支架。
优选地,所述机舱横梁结构还包括用于固定蓄电池位置的蓄电池压板,所述蓄电池压板靠近所述蓄电池卡接支架安装。
优选地,所述蓄电池卡接支架具有第一压合面,所述蓄电池压板具有第二压合面,所述第一压合面与所述第二压合面的向下移动公差范围均在0.5mm~1mm之间。
优选地,所述机舱横梁结构还包括分别与两个连接支架连接的两个安装支架,每个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连接支架对应的连接固定。
优选地,其一所述连接支架的圆角位置处设有第一加强筋,另一所述连接支架的圆角位置处设有第二加强筋;其一安装支架的圆角位置处有第三加强筋,另一所述安装支架的圆角位置处有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及所述第四加强筋均贯穿圆角位置设置。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前述的机舱横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舱横梁结构采用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本体,并在横梁本体上设置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增强了横梁结构的强度与刚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利用横梁结构作为蓄电池的承载面,并通过蓄电池卡接支架与蓄电池压板将蓄电池安装在横梁上,将传统的蓄电池托盘简化为两个安装板,保证蓄电池安装、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两个安装支架,进一步提升横梁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模态。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横梁本体安装于连接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蓄电池卡接支架与蓄电池压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该机舱横梁结构主要由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本体及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组成,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分别设置在上述横梁本体的两端,每组上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11,每个上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11沿垂直于上述横向方向的竖向方向贯穿上述横梁本体且与上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通过设置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本体,并在横梁本体上设置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增强了横梁结构的强度与刚度,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了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将横梁本体的主结构采用上横梁本体1与下横梁本体2,上横梁本体1与下横梁本体2为两个开口的冲压成型的梁体结构,上横梁本体1与下横梁本体2的开口相对设置且上下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形成封闭截面,能够有效保证横梁结构的结构强度,上横梁本体1与下横梁本体2采用冲压梁的结构形式还能使机舱横梁结构调整的灵活度增高,使之应用范围更广。
上横梁本体1设有多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11,上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11自上述上横梁本体1的上表面向上述下横梁本体2的方向延伸;上述上横梁本体1还设有多个横梁安装加强套管12,上述横梁安装加强套管12靠近上述上横梁本体1的端面设置;上述上横梁本体1与上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11、上述横梁安装加强套管12之间均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11与横梁安装加强套管12可以均设置为四个,加强套管可以提升安装点刚度以及避免横梁在螺栓轴向力方向上的变形度。
上横梁本体1安装有左前充电器支架3、右前充电机支架4、左后充电机支架5及右后充电机支架6,上述左前充电器支架3与上述左后充电机支架5、上述右前充电机支架4与上述右后充电机支架6均相对安装于上述上横梁本体1的两侧;上述左前充电器支架3、上述右前充电机支架4、上述左后充电机支架5及上述右后充电机支架6与上述上横梁本体1之间采用三个搭接面焊接,保证上述支架与横梁本体的连接强度。通过左前充电器支架3、右前充电机支架4、左后充电机支架5及右后充电机支架6提供充电机以及储物盒的安装点,相比于双梁结构,能够减轻重量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上横梁本体1两端分别设有左连接支架7与右连接支架8,上述左连接支架7与上述右连接支架8沿上述上横梁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在保证满足纵梁焊点焊接空间的同时,提升横梁结构与车身的连接,更有效提升强度和刚度。
在上述左连接支架7上安装有蓄电池卡接支架9,上述蓄电池卡接支架9与上述左连接支架7之间采用点焊焊接。还设置了用于固定蓄电池位置的蓄电池压板10,上述蓄电池压板10靠近上述蓄电池卡接支架9安装。通过将传统的蓄电池托盘简化成蓄电池卡接支架9与蓄电池压板10来实现横梁整体结构重量的进一步减轻,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在蓄电池放置至定义位置后,蓄电池压板10从上而下,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好蓄电池,以保证蓄电池安装牢靠。
为了进一步保证蓄电池安装牢靠,上述蓄电池卡接支架9具有第一压合面9-1,上述蓄电池压板10具有第二压合面10-1,上述第一压合面9-1与上述第二压合面10-1的向下移动公差范围均在0.5mm~1mm之间。
为了便于安装,降低安装难度,本实施例中的横梁结构还包括机舱横梁安装左下支架13与机舱横梁安装右下支架14,上述左连接支架7与上述机舱横梁安装左下支架13连接固定,上述右连接支架8与上述机舱横梁安装右下支架14连接固定。
为了提升支架刚度,进而保证支架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上述左连接支架7的圆角位置处设有第一加强筋7-1,上述右连接支架8的圆角位置处设有第二加强筋8-1,上述机舱横梁安装左下支架13的圆角位置处有第三加强筋13-1,上述机舱横梁安装右下支架14的圆角位置处设有第四加强筋14-1,上述第一加强筋7-1、上述第二加强筋8-1、上述第三加强筋13-1及上述第四加强筋14-1均贯穿圆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其具体的安装步骤为:
(1)先将分别将上横梁本体1与下横梁本体2冲压成型,再将上横梁本体1与四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11以及四个横梁安装加强套管12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连接,然后再与左前充电机支架3、右前充电机支架4、左后充电机支架5、右后充电机支架6之间采用三个搭接面焊接的方式固连,形成机舱横梁上本体分总成;
(2)与下横梁本体2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的方式固连,形式形成机舱横梁本体分总成;紧接着,机舱横梁安装左上支架7与蓄电池卡接支架9采用点焊的方式固连,形成机舱横梁安装左上支架分总成;
(3)机舱横梁上本体分总成在总装车间分装线与充电机、压缩机等分装完成后,由底盘托举机构从下往上托举至机舱横梁安装左下支架13以及机舱横梁安装右下支架14所在位置,再将右连接支架8、左连接支架7与蓄电池卡接支架9采用点焊的方式固连,再将形成的机舱横梁安装左上支架分总成放置于安装位置后,两侧采用螺栓固定;
(4)将蓄电池放置至定义位置后,蓄电池压板10从上而下,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好蓄电池,完成安装。
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包括前文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该电动车辆包括但不限于纯电动车辆、混动车辆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通过采用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的横梁本体,并在横梁本体上设置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增强了横梁结构的强度与刚度,降低了制造成本;通过利用横梁结构作为蓄电池的承载面,并通过蓄电池卡接支架与蓄电池压板将蓄电池安装在横梁上,将传统的蓄电池托盘简化为两个安装板,保证蓄电池安装、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增设机舱横梁安装左下支架与机舱横梁安装右下支架,进一步提升汽车机舱横梁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模态。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常用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本体,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延伸;
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每组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每个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竖向方向贯穿所述横梁本体且与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组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间隔开设置在所述横梁本体处,每组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组包括至少一个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每个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沿所述竖向方向贯穿所述横梁本体且与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的至少两组充电机支架组,每组所述两组充电机支架组均包括对称布置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侧的两个充电机支架;
每个所述充电机支架均沿垂直于所述横向方向的纵向方向延伸,且均采用至少三个搭接面焊接在所述横梁本体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的两个连接支架;
每个所述连接支架均呈“L”形,且每个所述连接支架上均具有与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对应的贯通孔,以使所述压缩机安装加强套管贯穿所述贯通孔后与所述横梁本体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支架中的其中一个连接支架上焊接有蓄电池卡接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蓄电池位置的蓄电池压板,所述蓄电池压板靠近所述蓄电池卡接支架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卡接支架具有第一压合面,所述蓄电池压板具有第二压合面,所述第一压合面与所述第二压合面的向下移动公差范围均在0.5mm~1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两个连接支架连接的两个安装支架,每个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连接支架对应的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一所述连接支架的圆角位置处设有第一加强筋,另一所述连接支架的圆角位置处设有第二加强筋;其一安装支架的圆角位置处有第三加强筋,另一所述安装支架的圆角位置处有第四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及所述第四加强筋均贯穿圆角位置设置。
10.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舱横梁结构。
CN202122454396.5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Active CN215921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4396.5U CN215921866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54396.5U CN215921866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21866U true CN215921866U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07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54396.5U Active CN215921866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21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6754A (zh) * 2022-09-06 2022-12-0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机舱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6754A (zh) * 2022-09-06 2022-12-0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机舱总成及车辆
CN115416754B (zh) * 2022-09-06 2023-08-2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机舱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19682U (zh) 车辆前地板总成及横梁
CN216943300U (zh) 车身后地板面板结构及汽车车身
CN114261268B (zh) 一种新能源车车身与电池包集成结构
CN215921866U (zh) 一种用于纯电动车辆的机舱横梁结构以及电动车辆
CN112606912B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CN21356540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油箱共用安装结构
CN218505982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341397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后地板前横梁结构
CN213892144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托架以及车辆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5398286U (zh) 一种前座椅横梁总成结构
CN216002288U (zh) 一种新能源车型的前座椅安装支架总成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212796764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CN216886899U (zh) 一种副车架横梁及副车架及汽车
CN217553685U (zh) 一种电子水泵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2579800U (zh) 一种后排安全带固定结构
CN217022163U (zh) 车辆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20483417U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18548678U (zh) 边梁、框架、电池包及车辆
CN214607050U (zh) 电动重卡用内置结构动力电池箱支架
CN2112230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承载框架
CN114889696B (zh) 一种电动汽车
CN219406619U (zh) 前机舱末端连接结构与车辆
CN212605455U (zh) 一种汽车的前围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7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