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0044U -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80044U CN215880044U CN202120774921.9U CN202120774921U CN215880044U CN 215880044 U CN215880044 U CN 215880044U CN 202120774921 U CN202120774921 U CN 202120774921U CN 215880044 U CN215880044 U CN 2158800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 seat
- milling machine
- chip removal
- dis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包括刀柄和切削盘,刀柄和切削盘一体结构,刀柄和切削盘均为柱形结构,刀柄的轴线与切削盘的轴线相重合,切削盘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座,各切削座上均固定有切削刀片,多个切削座由切削盘的外周沿至切削盘的轴线方向错位布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切削盘上错位布置有多个切削刀头,可以同时对待加工工件端面进行倒角加工,把需要多次换刀才可完成的加工,升级为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换刀时间,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用户对机械产品的加工质量、加工可靠性、刀具的交货期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阶梯孔的机械加工都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切削刀片加工而成。传统的加工方式是采用不同的刀具分别对通孔和台阶孔进行单独加工,在台阶孔端口还要进行倒角加工,倒角加工通常也是采用倒角刀具进行独立加工,由于换刀所消耗的时间导致加工效率低下,并且因此不能很好的保证孔的同轴度。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且能够提高加工效率的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包括刀柄和位于所述刀柄上的切削盘,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一体成型,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均为柱形结构,所述刀柄的轴线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切削盘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座,各所述切削座上均固定有切削刀片,多个所述切削座由所述切削盘的外周沿至所述切削盘的轴线方向错位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切削盘包括第一切削盘和与所述第一切削盘相连接的第二切削盘,所述第一切削盘包括第一排屑台面和第一排屑斜面,所述第二切削盘包括第二排屑台面和第二排屑斜面,所述第一排屑台面与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斜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二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一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一楔形缺口,所述第一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一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一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二楔形缺口,所述第二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二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二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若干个所述切削座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切削座、第二切削座、第三切削座以及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一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二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切削座和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一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外倒角的第一切削刀片和第四切削刀片,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沿所述切削盘的轴线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切削座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平面的第二切削刀片,所述第三切削座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内倒角的第三切削刀片,各所述切削刀片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在对应的所述切削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90°,所述第二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三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30°~60°所述第四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9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切削盘与所述刀柄之间采用过渡段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刀柄与所述切削盘呈“T”字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过渡段上对称设有两个与铣床的爪手固连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刀柄可为圆柱形或者方柱形,整体上呈锥度角为1∶14~18的圆锥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刀柄、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切削盘均采用硬质合金一次成型。
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切削盘上错位布置有多个切削刀头,可以同时对待加工工件端面进行倒角加工,把需要多次换刀才可完成的加工,升级为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换刀时间,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铣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铣床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铣床的俯视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铣床的送料机构、推料机构以及夹持机构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铣床的送料机构、推料机构以及夹持机构相配合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待加工工件配合时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9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铣床的第二刀具与待加工工件配合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待加工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台1、出料轨道21、横梁30、第一送料机构31、第一侧板 311、第二侧板312、第三侧板313、第四侧板314、第五侧板315、第二送料机构32、推料机构4、推料机架40、推料气缸41、连接块42、第一连接块421、第二连接块422、推料座43、推料板44、第一V型槽441、夹持机构5、夹持座51、夹持板52、第二V型槽521、强制到位气缸53、第二连接板531、凹槽532、第三V型槽533、铣床6、铣床底座61、第一直线导轨611、铣床工作台63、第一滑块631、铣床动力头64、铣床刀具641、刀柄6411、切削盘6412、过渡段6413、凹槽6414、第一切削盘65、第一排屑台面651、第一排屑斜面652、第二切削盘66、第二排屑台面661、第二排屑斜面662、第一切削座671、第二切削座672、第三切削座673、第四切削座674、第一切削刀片681、第二切削刀片682、第三切削刀片683、第四切削刀片684、镗床7、镗床底座71、第二直线导轨711、第二滑块712、镗床工作台73、镗床动力头74、镗床刀具741、主动链轮81、从动链轮82、输送链条83、工件9、第一平面91、第二平面92、第三平面93、第四平面 94、第五平面95、第六平面96、回收装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0
本实施例主要是为了加工待加工工件9,具体的,待加工工件9包括第一平面91、第二平面92、第三平面93、第四平面94、第五平面95和第六平面96。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是第一平面91、第二平面92、第三平面 93、第四平面94和第五平面95,第六平面96可通过镗床刀具741(下面会详细介绍)进行镗孔。
参照图6至图8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下面简称为铣床刀具641),包括刀柄6411 和位于刀柄6411上的切削盘6412,刀柄6411和切削盘6412一体结构,刀柄6411和切削盘6412均为柱形结构,刀柄6411的轴线与切削盘6412的轴线相重合,切削盘6412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座,各所述切削座上均固定有切削刀片,多个所述切削座由切削盘6412的外周沿至切削盘6412 的轴线方向错位布置。
切削盘6412包括第一切削盘65和与第一切削盘65相连接的第二切削盘66,第一切削盘65包括第一排屑台面651和第一排屑斜面652,第二切削盘66包括第二排屑台面661和第二排屑斜面662,第一排屑台面651与第二排屑台面661相向设置,第一排屑斜面652和第二排屑斜面662相背设置,第二排屑台面661和第一排屑斜面652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一楔形缺口,所述第一楔形缺口由第一切削盘65的轴线方向往第一切削盘65的外周沿方向设置,第一排屑台面651和第二排屑斜面662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二楔形缺口,所述第二楔形缺口由第二切削盘66的轴线方向往第二切削盘66的外周沿方向设置。
所述切削座为多个,本实施例以四个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所述切削座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切削座671、第二切削座672、第三切削座673以及第四切削座674,第一排屑台面651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切削座671和第二切削座672,第一切削座671和第二切削座672均面向第二切削盘66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切削座671和第二切削座672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第二排屑台面661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切削座673和第四切削座674,第三切削座673和第四切削座674均面向第一切削盘65的方向设置,且第三切削座673和第四切削座674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第一切削座671和第四切削座674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9 的外倒角(第一平面91)和第二平面92的第一切削刀片681和第四切削刀片684,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仅采用第一切削座671或第四切削座674,采用两组镜像的所述切削座,目的是为了平衡整个铣床刀具641的重心,便于后续进行切削待加工工件9的精确。第一切削座671和第四切削座674 沿切削盘6412的轴线镜像设置,第二切削座672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9的第三平面93的第二切削刀片682,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切削座672 和第三切削座673设置切削盘6412的轴线的两侧,且均二者的重心离切削盘6412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第三切削座673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9的内倒角(第五平面95)和第四平面94的第三切削刀片683。各所述切削刀片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在对应的所述切削座上。第一切削刀片 681、第二切削刀片682、第三切削刀片683以及第四切削刀片684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第一切削刀片681的端面与切削盘6412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 90°,第二切削刀片682的端面与切削盘6412的轴线相垂直,第三切削刀片683的端面与切削盘6412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30°~60°,第四切削刀片684的端面与切削盘6412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90°。
切削盘6412与刀柄6411之间采用过渡段6413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且刀柄6411与切削盘6412呈“T”字形结构,过渡段6413上对称设有两个与铣床的爪手固连的凹槽6414。
刀柄6411可为圆柱形或者方柱形,整体上呈锥度角为1∶14~18的圆锥体。刀柄6411、过渡段6413和切削盘6412均采用硬质合金一次成型。
通过采用前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切削盘 6412上错位布置有多个切削刀头,可以同时对待加工工件9端面进行倒角加工,把需要多次换刀才可完成的加工,升级为一道工序即可完成,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节省了换刀时间,提高了产品加工质量和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对待加工工件9多个平面同时进行切削,提高了切削刀的使用范围,在铣床6(下面会详细介绍)上都能在一把铣床刀具641上得到实现,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其具有以下优点:
1)、能对待加工工件9的内外圆同时进行倒角;
2)、降低了刀具的使用数量与设备运行的动作量;
3)、提高了机械加工的工作效率;
4)、节省购买多种形式刀具的成本;
5)、降低了机械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1至图5
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镗铣床,包括工作台1、上料机构(图中未示出)、送料机构、推料机构4、夹持机构5、铣床6、镗床7、输送机构以及所述控制系统,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1的一侧,所述送料机构、推料机构4、夹持机构5、铣床6以及镗床7均设置在工作台1上。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铣床6、镗床7、推料机构4以及夹持机构5的数量与所述送料机构的数量相同,均可以设置一台,或者多台;本实施例,均采用设置两台的进行详述。
具体为一种镗铣床,包括一个工作台1、一个所述上料机构、两个所述送料机构、两个推料机构4、两个夹持机构5、两个铣床6、两个镗床7、一个输送机构以及一个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
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1的一侧,所述上料机构的出料端连接有出料轨道21,出料轨道21设置在所述送料机构的上方,且与所述送料机构的进料端相连接,出料轨道21倾斜设置,即出料轨道21的进料端高于出料轨道21的出料端,所述上料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料机构可采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CN208217651U)的轴承提升送料装置。所述上料机构的作用是将姿态不正确的待加工工件9筛选掉,并有序地从所述上料机构的所述出料端进入出料轨道21的所述进料端时,待加工工件9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料轨道21的所述进料端移动至出料轨道21的所述出料端,然后进入后道工位。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料机构也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规的震动上料机构,这边就不予详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上料机构可采用各种方式的上料机构,只要能实现将待加工工件9能避免卡塞现象且有序地输送到下一个工序即可。
为了方便叙述,这边采用2个所述送料机构(即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具体的,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均竖直设置在工作台1上,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均设置有供待加工工件9放置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 的横梁30,横梁30、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三者呈龙门架架设在工作台1上,所述输送机构沿横梁3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横梁30上。待加工工件9经送料轨道21移送至横梁30上的所述输送机构,而后靠自身的重力垂直落下,进入下一个工序。当然,本实用新型如果采用一个所述送料机构时,无需设置横梁30和所述输送机构,即出料轨道21直接将待加工工件9移送至所述送料机构的进料端,而后靠自身的重力垂直落下至下一道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避免占用厂房空间,我们一般采用多个送料机构,对此我们就不对单个所述送料机构进行详细阐述。
具体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图中未示出)、一个主动链轮81、两个从动链轮82和输送链条83,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两个从动链轮82分别设置在横梁30的两端,输送链条83依次饶设在主动链轮81和两个从动链轮82上,输送链条83呈闭合链条结构,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链轮81相连接,并驱动其转动,进而带动输送链条83转动。输送链条8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送料机构31的上方和第二送料机构32的上方。输送链条83为双链条结构,所述输送电机驱动输送链条83 正/反转动,使得将落入横梁30中的待加工工件9可分别落入第一送料机构31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或第二送料机构32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同时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上还设置有满载感应装置(图中未示出),当第一送料机构31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或第二送料机构32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处于满载状态时,所述输送电机反向驱动输送链条83转动,使得多余的待加工工件9可落入相对较少的第一送料机构31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或第二送料机构32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第一送料机构31和第二送料机构32为结构相同的设备,且结构均一致。下面仅对第一送料机构31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送料机构31为顶部开口的框体,所述框体包括竖直设立的四个侧板(即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第三侧板313以及第四侧板314),其中,第一侧板311的长度和第二侧板312的长度大于第三侧板313的长度和第四侧板314的长度,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相向设置,第三侧板313和第四侧板314相向设置,且第三侧板313和第四侧板314设置在第一侧板311上,第二侧板312通过第五侧板315与第一侧板311相连接,第五侧板315设置在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的底部,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第三侧板313、第五侧板315以及第四侧板314围成供待加工工件9放置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第三侧板313、第四侧板314以及第五侧板315均为可调侧板,均可以相对调整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加工工件9。
推料机构4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推料机架40、设置在推料机架40上的推料气缸41、与推料气缸41的活塞杆相连接的连接块42、与连接块42 相铰接的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块422、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311上的推料座43以及活动连接在推料座43上的推料板44,推料座43上设置有供推料板44穿置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通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块422对称设置在连接块42的两侧,且第一连接块421 的一端通过铰接地设置在推料机架40上,第二连接块422的一端与推料板 44相铰接,第一连接块421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块422的端部处于同一平面上。即当推料气缸41的活塞杆向下运动时,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块 422相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一连接块421与第二连接块422之间的夹角变大,使得第一连接块421与第二连接块422相连接的一端向下运动,即与第二连接块422相铰接的推料板44沿水平方向移动,即将推料板44沿推料座43推出,推料气缸41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推料板44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夹持待加工工件9的第一V型槽 441。第三侧板313与第五侧板315之间和第四侧板314与第五侧板315之间形成供推料板44活动的第二容置空间。当待加工工件9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落下时,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第一V型槽441、以及第五侧板315用于将该工件9固定在该工序位置上。
第一V型槽441和第二V型槽521(下面会详细介绍)通过相互靠近形成夹持机构5,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311上的夹持座51以及设置在夹持座51上的夹持板52,夹持板52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夹持待加工工件9的第二V型槽521,第一V型槽441和第二V型槽521相对设置,第一V型槽441与第二V型槽521均为V型槽结构,主要的目的在于可以更好地夹持待加工工件9。
夹持座5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强制到位的强制到位气缸53,强制到位气缸53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强制到位气缸53的缸体设置在第一侧板 311上,且强制到位气缸53的伸缩杆沿水平方向设置,强制到位气缸53的伸缩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531,且夹持板52上设置有供第二连接板 531穿过的凹槽532,第二连接板531相对第二V型槽521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V型槽533。使用时,强制到位气缸53的活塞杆伸出,使得第三V型槽533推出至第一V型槽441处,第一V型槽441和第三V型槽533夹持待加工工件9,然后驱动推料气缸41的活塞杆伸出,使得推料板44的第一V型槽441和第三V型槽往第二V型槽521的方向移动,为下一个工序做好固定准备。强制到位气缸53的设置主要用于强制固定待加工工件9,避免待加工工件9脱落。
铣床6包括铣床底座61、铣床移动装置、铣床工作台63、铣床联轴器 (图中未示出)、铣床转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及铣床动力头64,具体的,所述铣床转动电机和所述铣床联轴器均设置在铣床工作台63上,所述铣床转动电机通过所述铣床联轴器与铣床动力头64相连接,铣床动力头64上设置有铣床刀具641,铣床刀具641对所在工位的待加工工件9进行切削。铣床底座61上安装有第一直线导轨611,铣床工作台63上安装有第一滑块 631,二者组成通过铣床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移动以实现待加工工件9的进给动作。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铣床联轴器、所述铣床转动电机以及所述铣床移动装置均为常规使用的结构,在此不予详述。
镗床7包括镗床底座71、镗床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镗床工作台 73、镗床联轴器(图中未示出)、镗床转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以及镗床动力头74,具体的,所述镗床转动电机和所述镗床联轴器均设置在镗床工作台73上,所述镗床转动电机通过所述镗床联轴器与镗床动力头74相连接,镗床动力头74上设置有镗床刀具741,镗床刀具741对所在工位的待加工工件9进行镗孔。镗床底座71上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711,镗床工作台73 上安装有第二滑块712,二者组成通过所述镗床移动装置驱动移动以实现待加工工件9的进给动作。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镗床联轴器、所述镗床转动电机以及所述镗床移动装置均为常规使用的结构,在此不予详述。
参照图9
具体的镗床刀具741可采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CN201820338539)的一种整体合金内冷四阶钻复合刀具,对第六平面96进行镗孔,在此不予详述。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接收已完成加工的工件9的回收机构10,回收机构10设置在工作台1的下方,回收机构10设置在第一出料机构31和铣床6之间和第二出料机构32和铣床6之间,且位于推料机构4与夹持机构 5之间,回收机构10为一倾斜设置的回收板,方便已完成加工的工件9通过自身重力滑出。当待加工工件9加工完成后,推料机构4的推料气缸41的活塞杆缩回,带动推料板44往远离第一送料机构31的方向移动,此时,位于夹持机构4的第二V型槽441上的已完成加工的工件9通过自身重力落入回收机构10中,而后进行收集。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自动攻丝的工作过程:
将待加工的工件9放置在所述上料机构上,通过所述上料机构输送至出料轨道21中,然后从出料轨道21落入横梁30中的输送机构中,所述输送电机驱动输送链条83转动,使得待加工工件9被输送至第一送料机构31 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或第二送料机构32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驱动强制到位气缸53使得第二连接板531的第三V型槽533到位等待;推料气缸 41的活塞杆驱动连接块4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连接块421和第二连接块 422连接的一端均向下移动,因第一连接块421的一端与推料机架40固定连接,使得第二连接块422的一端沿远离第一连接块421固定的一端的方向水平移动,即推料座43可沿水平方向移动,即设置在推料板44上的第一V型槽441和第三V型槽533沿夹持机构5的第二V型槽521的方向移动,推动时,第一V型槽441和第三V型槽533夹紧待加工工件9,防止待加工工件9脱离,此时该待加工工件9位于铣床动力头64和镗床动力头74 的正前方,通过驱动对应的所述铣床移动装置,使得铣床工作台63可以沿对应的第一直线导轨611上做直线运动,即运动到待加工工件9的工位上,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所述铣床转动电机驱动对应的铣床动力头64转动,通过铣床刀具641的刀柄6411固定在铣床动力头64上,所述切削刀片对待加工工件9进行切削加工作业;通过驱动对应的所述镗床移动装置,使得镗床工作台73可以沿对应的第二直线导轨711上做直线运动,即运动到待加工工件9的工位上,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所述镗床转动电机驱动对应的镗床动力头74转动,通过镗床刀具741固定在镗床动力头74上,所述镗孔刀片对待加工工件9进行镗孔加工作业;待完成后,驱动对应的所述铣床移动装置和所述镗床移动装置,使铣床工作台63和镗床工作台73可以沿对应的第一直线导轨611和第二直线导轨711上相对待加工工件9做向后移动,然后驱动推料气缸41,使得推料板44可以相对加工工件9向后移动,即工件9掉落至回收机构10中,至此整个机床对零件的加工工件9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上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推料机构、夹持机构5、攻丝机构6、所述输送机构、控制系统9以及回收机构10的优化,便于自动上下料,便于各个加工机构实现工件9的交接,避免了人工手动交接的繁琐性。本实用新型定位精度高、工作效率高,且大大减少人工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包括刀柄和位于所述刀柄上的切削盘,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一体成型,所述刀柄和所述切削盘均为柱形结构,所述刀柄的轴线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相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盘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切削座,各所述切削座上均固定有切削刀片,多个所述切削座由所述切削盘的外周沿至所述切削盘的轴线方向错位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盘包括第一切削盘和与所述第一切削盘相连接的第二切削盘,所述第一切削盘包括第一排屑台面和第一排屑斜面,所述第二切削盘包括第二排屑台面和第二排屑斜面,所述第一排屑台面与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斜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二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一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一楔形缺口,所述第一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一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一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排屑台面和所述第二排屑斜面之间形成便于加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排出的第二楔形缺口,所述第二楔形缺口由所述第二切削盘的轴线方向往所述第二切削盘的外周沿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座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切削座、第二切削座、第三切削座以及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一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二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二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排屑台面的端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三切削座和第四切削座,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均面向所述第一切削盘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外倒角的第一切削刀片和第四切削刀片,所述第一切削座和所述第四切削座沿所述切削盘的轴线镜像设置,所述第二切削座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平面的第二切削刀片,所述第三切削座上设置有用于切削待加工工件的内倒角的第三切削刀片,各所述切削刀片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在对应的所述切削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90°,所述第二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三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30°~60°所述第四切削刀片的端面与所述切削盘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盘与所述刀柄之间采用过渡段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刀柄与所述切削盘呈“T”字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上对称设有两个与铣床的爪手固连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可为圆柱形或者方柱形,整体上呈锥度角为1∶14~18的圆锥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切削盘均采用硬质合金一次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74921.9U CN215880044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74921.9U CN215880044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80044U true CN215880044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49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7492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880044U (zh) | 2021-04-15 | 2021-04-15 |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80044U (zh) |
-
2021
- 2021-04-15 CN CN202120774921.9U patent/CN2158800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71632A (zh) | 一种生产锥套的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3020983A (zh) | 一种高效的锁芯套切槽工序自动加工设备 | |
CN110948233B (zh) | 一种钻孔倒角攻丝一体机 | |
CN115351603A (zh) | 一种车铣复合式机床 | |
CN110216485B (zh) | 一种把手端部组合加工装置 | |
CN209886797U (zh) | 数控圆锯机转角结构 | |
CN215880044U (zh) | 一种铣床的快速成型刀具 | |
CN210703814U (zh) | 一种十字轴自动转向机 | |
CN210412545U (zh) | 一种双主轴双通道数控车床 | |
CN109877368B (zh) | 一种多功能自动换刀铣床 | |
CN214054400U (zh) | 一种用于小型工件的加工机床 | |
CN114310405A (zh) | 一种异型材铣削锯切设备 | |
CN216263487U (zh) | 一种双主轴半自动化车床 | |
CN211539521U (zh) | 一种自动换刀机床 | |
CN212286653U (zh) | 一种直轨式对质双主轴车铣加工设备 | |
CN211566209U (zh) | 木手指六工位转盘式组合专机 | |
CN108817423B (zh) | 一种六轴车床 | |
CN113290392A (zh) | 一种额温枪配件自动加工机 | |
CN111300057A (zh) | 一种直轨式对质双主轴车铣加工设备 | |
CN219465364U (zh) | 一种下轴前套的多工序加工设备 | |
CN215431702U (zh) | 一种双端面铣床 | |
CN221754808U (zh) | 一种自动倒角设备 | |
CN209737078U (zh) | 一种长杆类零件钻孔夹具 | |
CN221064707U (zh) | 一种双头自动攻丝机 | |
CN219464779U (zh) | 一种走心机刀架结构及走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