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7155U -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7155U
CN215857155U CN202121546092.5U CN202121546092U CN215857155U CN 215857155 U CN215857155 U CN 215857155U CN 202121546092 U CN202121546092 U CN 202121546092U CN 215857155 U CN215857155 U CN 215857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auxiliary plate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60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卓叶
秦四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Priority to CN2021215460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7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7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7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挡风装置,包括底板、辅助板和挡风板,辅助板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有辅助板、通孔和导风槽,使得当风吹向辅助板处时,风只能从辅助板表面的通孔处吹向挡风板,实现辅助板可以对吹来的风量进行大幅度变小,挡风板受到的风量减少后,使得各个导风槽可以及时的将吹来的风进行向上排出,避免风吹向桥中间对行驶的车辆造成影响,且辅助板在承受风力的冲击力时,冲击力会从弹力器处再传导至挡风板处,同时各个弹力器会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减少冲击力对挡风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挡风装置的实用性质。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汽车行驶时,自然风会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性,特别是垂直方向的横风加剧了车辆行驶的不稳定性。当车辆通过公路桥梁、隧道出口、峡谷、山区风口时,遇到强劲横风会酿成翻车或脱轨的事故,需要一个具有效果好的挡风装置进行挡住横风。
但是现有的桥梁挡风装置在对大风进行阻挡时,挡风板处的导风槽不能及时的将风向上进行导出,使得挡风板对风的导风效果降低,降低了挡风装置的实用性质,且现有的桥梁挡风装置在对风力进行阻挡时,挡风板直接对吹来的风力进行阻挡,从而使得挡风板受到风的冲击力过大,容易造成挡风板快速的损坏,降低挡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挡风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桥梁挡风装置在对大风进行阻挡时,挡风板处的导风槽不能及时的将风向上进行导出,使得挡风板对风的导风效果降低,降低了挡风装置的实用性质,且现有的桥梁挡风装置在对风力进行阻挡时,挡风板直接对吹来的风力进行阻挡,从而使得挡风板受到风的冲击力过大,容易造成挡风板快速的损坏,降低挡风装置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包括底板、辅助板和挡风板,所述辅助板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通孔;
所述挡风板的下端与底板为焊接设置,所述挡风板与辅助板为相对设置,所述通孔呈圆形分布在辅助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辅助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器,所述弹力器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圈,所述垫圈与挡风板为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呈三角状。
优选的,所述挡风板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均等距横向排列分布在挡风板的右侧,所述导风槽带倾斜角度,且导风槽最上端的角度更低。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均固定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壁均活动设置有钢珠,所述钢珠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缓冲板均等距环绕分布在转动轴的周围。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均贯通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加固杆均设置在两个安装块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挡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在对大风进行阻挡时,辅助板表面的通孔可以将吹向挡风板的风量进行变小,使得挡风板处的导风槽能够及时的将风向上进行导出,避免挡风板对风的导风速度不及时,提高了挡风装置的实用性质,且本装置在对风力进行阻挡时,缓冲板会在最前端对风的冲击力进行缓解,避免挡风板直接对吹来的风力进行阻挡,从而使得挡风板受到风的冲击力降低,挡风板不容易受到损坏,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1、通过设置有辅助板、通孔和导风槽,使得当风吹向辅助板处时,风只能从辅助板表面的通孔处吹向挡风板,实现辅助板可以对吹来的风量进行大幅度变小,挡风板受到的风量减少后,使得各个导风槽可以及时的将吹来的风进行向上排出,避免风吹向桥中间对行驶的车辆造成影响,且辅助板在承受风力的冲击力时,冲击力会从弹力器处再传导至挡风板处,同时各个弹力器会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减少冲击力对挡风板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挡风装置的实用性质。
2、通过设置有转动轴和缓冲板,使得当本装置在对风进行阻挡时,由于转动轴和缓冲板在本装置的最前端,风会最先经过缓冲板再进入到辅助板的位置,使得风与缓冲板进行接触后,风的冲击力会驱使缓冲板带着转动轴在固定块上进行旋转,对风的冲力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过大的风力吹向辅助板处,降低辅助板受到的冲击压力,使得辅助板和挡风板不容易受到损坏,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挡风板和辅助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块和转动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挡风板;3、辅助板;4、固定块;5、转动轴;6、缓冲板;7、限位圈;8、安装块;9、安装螺栓;10、加固杆;11、加固块;12、通孔;13、弹力器;14、垫圈;15、导风槽;16、轴承;17、钢珠;18、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桥梁挡风装置,包括底板1、辅助板3和挡风板2,辅助板3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通孔12;
挡风板2的下端与底板1为焊接设置,所述挡风板2与辅助板 3为相对设置,所述通孔12呈圆形分布在辅助板3的表面;
具体的,请参阅图2,通过此种设计,使得辅助板3在承受风力的冲击力时,冲击力会从弹力器13处再传导至挡风板2处,同时各个弹力器13会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减少冲击力对挡风板2造成的影响,且挡风板2一侧的加固块11可以对挡风板2的支撑效果加强。
具体的,请参阅图2,通过此种设计,使得当挡风板2在受到风的冲击时,挡风板2一侧表面的导风槽15会将风进行向上导出,由于导风槽15带倾斜角度,使得导风槽15在进行导风工作时,导风的速度会加快。
具体的,请参阅图3,通过此种设计,使得转动轴5在被风力驱使转动时,转动轴5和固定圈18会利用钢珠17的旋转作用下在轴承16处进行稳定的旋转,且固定块4是加固轴承16对转动轴5 的支撑稳固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1,通过此种设计,使得吹来的风在经过缓冲板6处时,风的冲击力会驱使缓冲板6带着转动轴5进行旋转工作,对风的冲力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过大的风力吹向辅助板 3处,降低辅助板3受到的冲击压力。
具体的,请参阅图1,通过此种设计,使得安装块8和安装螺栓9可以对本装置进行快速的进行安装工作,且安装块8一侧的加固杆10可以增加两个安装块8之间的稳固性,避免安装块8在底板 1的下端容易出现变形现象。
工作原理:将本装置通过安装块8和安装螺栓9安装好,使得本装置可以对风进行阻挡工作,由于转动轴5和缓冲板6在本装置的最前端,吹来的风会最先经过缓冲板6再进入到辅助板3的位置,使得风与缓冲板6进行接触后,风的冲击力会驱使缓冲板6带着转动轴5在固定块4上进行旋转,对风的冲力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过大的风力吹向辅助板3处,降低辅助板3受到的冲击压力,使得辅助板3和挡风板2不容易受到损坏,且当风吹向辅助板3处时,风只能从辅助板3表面的通孔12处吹向挡风板2,实现辅助板3可以对吹来的风量进行大幅度变小,挡风板2受到的风量减少后,使得各个导风槽15可以及时的将吹来的风进行向上排出,避免风吹向桥中间对行驶的车辆造成影响,且辅助板3在承受风力的冲击力时,冲击力会从弹力器13处再传导至挡风板2处,同时各个弹力器13会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减少冲击力对挡风板2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挡风装置的实用性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桥梁挡风装置,包括底板(1)、辅助板(3)和挡风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3)的一侧均开设有通孔(12);
所述挡风板(2)的下端与底板(1)为焊接设置,所述挡风板(2)与辅助板(3)为相对设置,所述通孔(12)呈圆形分布在辅助板(3)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力器(13),所述弹力器(13)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圈(14),所述垫圈(14)与挡风板(2)为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固块(11),所述加固块(11)呈三角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2)的一侧表面均设置有导风槽(15),所述导风槽(15)均等距横向排列分布在挡风板(2)的右侧,所述导风槽(15)带倾斜角度,且导风槽(15)最上端的角度更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上端均固定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的内壁均活动设置有钢珠(17),所述钢珠(17)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圈(18),所述固定圈(18)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圈(7),所述缓冲板(6)均等距环绕分布在转动轴(5)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8),所述安装块(8)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杆(10),所述安装块(8)的一侧均贯通连接有安装螺栓(9),所述加固杆(10)均设置在两个安装块(8)的中间。
CN202121546092.5U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Active CN215857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6092.5U CN215857155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6092.5U CN215857155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7155U true CN215857155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6092.5U Active CN215857155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71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6278A (zh) * 2017-12-14 2018-05-29 青岛破浪舟车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上平台防横风围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6278A (zh) * 2017-12-14 2018-05-29 青岛破浪舟车船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水上平台防横风围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4766Y (zh) 一种带气阀箱的双气囊式轻轨与地铁用受电弓
CN215857155U (zh) 一种桥梁挡风装置
CN204368174U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转向架
CN109183637A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可旋转挡风装置
CN205223912U (zh) 一种无轨胶轮车失速保护系统阻拦索装置
CN212925748U (zh) 一种用于桥梁工程的盆式橡胶支座
CN110481585B (zh)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防脱轨装置及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19472642U (zh) 一种吸能式构架翻转平台
WO2023193510A1 (zh) 一种导向柱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导向系统
CN215883324U (zh) 一种轻轨地铁用受电弓
CN106183831A (zh) 一种单滑板弓头及其受电弓
CN215474496U (zh) 一种受电弓弓头减震复位组件
CN2839560Y (zh) 锚索支护与棚式支护耦合一体化装置
CN212685533U (zh) 超高速超导磁浮轨道交通系统
CN210597105U (zh) 一种路桥限高架
CN211166466U (zh) 一种带导向机构的升弓气囊
CN11218630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电池散热防护装置
CN207003305U (zh) 一种浮动式限高架
CN219988916U (zh) 一种适应山字形三轨结构的轮对
CN114277701B (zh) 一种模块化挡风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7259550U (zh) 自动化码头的动力电池安装装置及码头智能导引车
CN220767856U (zh) 一种用于路灯灯杆的防撞结构
CN114635346B (zh) 一种用于冰水域中地震滑坡涌浪对桥梁冲击时的防落梁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9839994U (zh) 一种高速公路收费岛
CN215714741U (zh) 一种高安全性声屏障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