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1050U -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1050U
CN215851050U CN202121317836.6U CN202121317836U CN215851050U CN 215851050 U CN215851050 U CN 215851050U CN 202121317836 U CN202121317836 U CN 202121317836U CN 215851050 U CN215851050 U CN 215851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ventilation
trim panel
main body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783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783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1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1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1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通风饰板总成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侧饰板,侧饰板包括硬质主体和软质层,软质层至少部分包裹硬质主体,硬质主体与翼子板钣金总成连接,软质层与前风挡玻璃总成和翼子板钣金总成抵接。侧饰板采用双层结构,硬质主体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性,增强了侧饰板的刚性强度,不易发生松软塌陷的现象;同时,软质层包裹硬质主体,能够吸收前风挡玻璃总成和翼子板钣金总成安装间隙中的装配公差,保证了侧饰板与前风挡玻璃总成以及翼子板钣金总成之间的匹配度,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通风饰板位于前风挡玻璃下部,与前风挡玻璃、翼子板以及前围板连接,是汽车重要的装饰部件。
通风饰板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位于通风饰板主体两侧的侧饰板,侧饰板设置于前风挡玻璃与翼子板之间,通常采用软胶材质,便于在前风挡玻璃与翼子板之间进行装配。
传统的软胶材质的侧饰板,由于材质较软,容易发生形变,尤其是在侧饰板的面积较大时,会出现松软塌陷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饰板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胶材质的侧饰板容易发生形变,尤其是在侧饰板的面积较大时,会出现松软塌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风饰板总成,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风挡玻璃总成、翼子板钣金总成,所述通风饰板总成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侧饰板;
所述通风饰板主体与所述前风挡玻璃总成连接,所述侧饰板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连接;
所述侧饰板包括硬质主体和软质层;
所述软质层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硬质主体;
所述硬质主体与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连接;
所述软质层与所述前风挡玻璃总成和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通风饰板总成的车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中通风饰板总成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侧饰板,侧饰板设置于通风饰板主体的两侧,侧饰板包括硬质主体和软质层,软质层至少部分包裹硬质主体,硬质主体与翼子板钣金总成连接,软质层与前风挡玻璃总成和翼子板钣金总成抵接。侧饰板采用双层结构,硬质主体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性,避免侧饰板发生形变,同时,软质层包裹硬质主体并与前风挡玻璃总成和翼子板钣金总成抵接,由于软质层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能够吸收前风挡玻璃总成和翼子板钣金总成安装间隙中的装配公差。通过采用双层结构的侧饰板,既增强了侧饰板的刚性强度,不易发生松软塌陷的现象,又保证了侧饰板与前风挡玻璃总成以及翼子板钣金总成之间的匹配度,减少了装配公差,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通风饰板总成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侧饰板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侧饰板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侧饰板;20前风挡玻璃总成;30-翼子板钣金总成;101-硬质主体;102-软质层;103-加强筋;1011-第一卡接件;1021-翻边;1022-第二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饰板总成,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风挡玻璃总成20、翼子板钣金总成30,所述通风饰板总成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侧饰板10;所述通风饰板主体与所述前风挡玻璃总成20连接,所述侧饰板10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连接;所述侧饰板10包括硬质主体101和软质层102;所述软质层102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硬质主体101;所述硬质主体101与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30连接;所述软质层102与所述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30抵接。
具体的,车辆通风饰板位于前风挡玻璃下部,覆盖在车身流水槽上,与前风挡玻璃、翼子板、发动机盖板以及前围板连接,是车辆的重要零部件,在整车中起到密封、导水、装饰等作用。通风饰板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侧饰板10,侧饰板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通风饰板主体的两侧。侧饰板10设置于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翼子板钣金总成30之间,此区域中,各部件之间的匹配公差较大,侧饰板10在安装时,要充分吸收此区域内的匹配公差,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装配的整体性。
现有的侧饰板10通常采用软胶材质,由于软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够充分吸收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翼子板钣金总成30之间匹配公差。但采用软胶材质的侧饰板10,由于缺乏支撑,侧饰板10刚性强度不足,尤其是在侧饰板10面积较大时,软胶材质的侧饰板10容易发生松软塌陷的现象,影响车辆装配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饰板10采用双层结构,第一层结构为硬质主体101,第二层结构为软质层102,硬质主体101相对于软质层102具有较好的刚性强度,能够对侧饰板10主体形成良好的支撑,侧饰板10主体不易发生形变。硬质主体101的材质可以采用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软质层102至少部分包裹硬质主体101,在装配时,软质层102至少包裹硬质主体101的一个侧面和边缘位置;或是软质层102完全包裹硬质主体101。软质层102采用软胶材质,侧饰板10在安装时,软质层102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在与前风挡玻璃总成20以及翼子板钣金总成30抵接时,能够充分吸收此区域内的匹配公差。软质层102可采用热塑性弹性体、聚氨基甲酸酯、聚氯乙烯等材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通风饰板总成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侧饰板10,侧饰板10设置于通风饰板主体的两侧,侧饰板10包括硬质主体101和软质层102,软质层102至少部分包裹硬质主体101,硬质主体101与翼子板钣金总成30连接,软质层102与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翼子板钣金总成30抵接。侧饰板10采用双层结构,硬质主体101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性,避免侧饰板10发生形变,同时,软质层102包裹硬质主体101并与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翼子板钣金总成30抵接,由于软质层102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能够吸收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翼子板钣金总成30安装间隙中的装配公差。通过采用双层结构的侧饰板10,既增强了侧饰板10的刚性强度,不易发生松软塌陷的现象,又保证了侧饰板10与前风挡玻璃总成20以及翼子板钣金总成30之间的匹配度,减少了装配公差,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品质。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硬质主体101与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30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侧饰板10与翼子板钣金总成30装配时,通过硬质主体101与翼子板钣金总成30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粘结、螺纹连接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侧饰板10与翼子板钣金总成30的装配,降低了安装成本,并且,在侧饰板10或是翼子板钣金总成30出现故障时,可对其进行单独拆卸维修或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硬质主体101设有第一卡接件1011,所述硬质主体101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1011卡接于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30。
具体的,硬质主体101与翼子板钣金总成30连接时,优选地,可以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在硬质主体101上设置第一卡接件1011,第一卡接件1011具体可以为卡勾、卡扣等,对应的,在翼子板钣金总成30上设置有卡接配合结构,从而侧饰板10可通过硬质主体101上的第一卡接件1011与翼子板钣金总成30实现装配。采用卡接的方式,便于侧饰板10与翼子板钣金总成30的装配,降低了安装成本,并且,在侧饰板10或是翼子板钣金总成30出现故障时,可对其进行单独拆卸维修或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侧饰板10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侧饰板10与通风饰板主体装配时,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卡接、粘结、螺纹连接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侧饰板10与通风饰板主体的装配,降低了安装成本,并且,在侧饰板10或是通风饰板主体出现故障时,可对其进行单独拆卸维修或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软质层102设置有翻边1021,所述翻边1021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抵接。
具体的,侧饰板10在与通风饰板主体装配时,侧饰板10的软质层102与通风饰板主体抵接,在软质层102与通风饰板主体抵接的一侧,软质层102上设置有翻边1021,翻边1021与通风饰板主体的表面贴合,增加了侧饰板10与通风饰板主体的接触面积,提升了侧饰板10与通风饰板主体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翻边1021设置有第二卡接件1022,所述侧饰板10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1022卡接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
具体的,在软质层102的翻边1021上设置第二卡接件1022,第二卡接件1022具体可以为卡勾、卡扣等,对应的,在通风饰板主体上设置有卡接配合结构,从而侧饰板10可通过翻边1021上的第二卡接件1022与通风饰板主体实现装配。采用卡接的方式,便于侧饰板10与通风饰板主体的装配,降低了安装成本,并且,在侧饰板10或是通风饰板主体出现故障时,可对其进行单独拆卸维修或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侧饰板10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103分别与所述翻边1021和所述硬质主体101连接。
具体的,侧饰板10设置有加强筋103,加强筋103可以为板状或是杆状结构,加强筋103可以设置于侧饰板10的硬质主体101上,并与软质层102的翻边1021连接,对硬质主体101和软质层102实现支撑,增强了硬质主体101和软质层102的强度,进一步避免了侧饰板10出现松软塌陷的现象,提升了整车的品质。
可选地,所述硬质主体101与所述软质层102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在实际制作中,可以采用一体开模注塑的方式制作硬质主体101和软质层102,以提升侧饰板10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具体的制作方式可以为:先制作硬质主体101,在硬质主体101成型后,在硬质主体101的基础上开模制作软质层102,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之间无需采用粘合剂即可实现贴合;或是同时开模制作硬质主体101和软质层102,采用双侧同时注塑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之间的整体性。
可选地,所述硬质主体101与所述软质层102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进行装配,可以分别制作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在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预留安装孔,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实现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的连接;或是在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预留安装卡扣,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也可以在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之间填充热塑性粘合剂,实现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的粘合。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硬质主体101与软质层102的独立制作,仅需要简单安装即可使用,提升了制作以及安装过程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通风饰板总成的车辆。
采用上述通风饰板总成,侧饰板10采用双层结构,硬质主体101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性,避免侧饰板10发生形变,同时,软质层102包裹硬质主体101并与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翼子板钣金总成30抵接,由于软质层102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能够吸收前风挡玻璃总成20和翼子板钣金总成30安装间隙中的装配公差。通过采用双层结构的侧饰板10,既增强了侧饰板10的刚性强度,不易发生松软塌陷的现象,又保证了侧饰板10与前风挡玻璃总成20以及翼子板钣金总成30之间的匹配度,减少了装配公差,提升了车辆的整体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通风饰板总成,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风挡玻璃总成、翼子板钣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饰板总成包括:通风饰板主体和侧饰板;
所述通风饰板主体与所述前风挡玻璃总成连接,所述侧饰板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连接;
所述侧饰板包括硬质主体和软质层;
所述软质层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硬质主体;
所述硬质主体与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连接;
所述软质层与所述前风挡玻璃总成和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主体与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主体设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硬质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件卡接于所述翼子板钣金总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饰板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层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设置有第二卡接件,所述侧饰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于所述通风饰板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饰板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翻边和所述硬质主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主体与所述软质层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主体与所述软质层可拆卸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通风饰板总成。
CN202121317836.6U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5851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7836.6U CN215851050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7836.6U CN215851050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1050U true CN215851050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14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7836.6U Active CN215851050U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1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77955A1 (en) Interior Trim Member of Work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862334B2 (en) Wheel-flare molding
US20100225136A1 (en) Seal member for door
CN215851050U (zh) 一种通风饰板总成及车辆
CN204775031U (zh) 一种上安装装饰板结构
CN103057386B (zh) 汽车水切与门框上饰条的端部连接结构
CN213035756U (zh) 用于车辆的装饰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90093U (zh) 一种汽车外饰角饰密封结构
CN215663660U (zh) 顶盖包边结构、行李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0652616U (zh) 一种车门
CN216684641U (zh) 一种扰流板上下两部分的固定结构
CN219339370U (zh) 用于车辆的顶棚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5056860B (zh) 翼子板增强刚度的支撑结构、翼子板及车辆
CN215663270U (zh) 防水饰板、车载设备及车辆
CN213831563U (zh) 车辆的迎宾踏板组件以及车辆
CN204340914U (zh) 车门内饰板和车辆
CN214929494U (zh) Obd安装支架与主驾下护板一体式结构及汽车
CN219257008U (zh) 包边条、玻璃总成和车辆
CN219096162U (zh) 备胎盖基材及备胎盖饰板
CN202573754U (zh) 一种粘结式可调节天窗外轮廓尺寸的密封条
CN209719359U (zh) 一种汽车脚垫
CN220809294U (zh) 行李架组件和车辆
CN21659671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4415101U (zh) 一种汽车车门内饰板
CN209955724U (zh) 一种上风窗玻璃密封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