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0687U -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0687U
CN215830687U CN202121916562.2U CN202121916562U CN215830687U CN 215830687 U CN215830687 U CN 215830687U CN 202121916562 U CN202121916562 U CN 202121916562U CN 215830687 U CN215830687 U CN 215830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booster pump
face
smooth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65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斌
李伟
王宏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65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0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0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0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隔膜包括:膜片,包括第一端面;多个凹槽,设于第一端面上;其中,凹槽的第一表面为平滑表面,且第一表面与第一端面间平滑过渡。通过将第一表面设置为平滑表面可以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基础上缓解隔膜上的应力集中效应。从而使该隔膜可以应用在复杂较大的高流量增压泵中,并确保该隔膜可以在长期工作过程中稳定可靠地工作。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延长隔膜寿命,提升关联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质泵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液体泵送装置的泵水流量需求的提高,泵送装置中的核心部件增压泵流量和寿命的提升成为必然。根据市场需求,目前增压泵流量需求正在从600G到800G、1200G大通量的方向发展。
相关技术中,增压泵中的TPV膜的寿命直接影响增压泵的寿命,尤其在大流量的增压泵中,TPV膜极易损坏,从而影响了增压泵的使用,并限制了增压泵的高功率设计。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攻克上述技术缺陷的隔膜的定位组件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增压泵的隔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增压泵。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净水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压泵的隔膜,隔膜包括:膜片,包括第一端面;多个凹槽,设于第一端面上;其中,凹槽的第一表面为平滑表面,且第一表面与第一端面间平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应用在增压泵上的隔膜。隔膜为增压泵中的主工作部,工作过程中,增压泵通过带动隔膜运动,使隔膜所分隔出的空间的大小发生改变,从而完成介质的抽取、介质的增压以及介质的排放。具体地,隔膜包括膜片,膜片为隔膜的主体结构,且膜片为弹性结构,工作过程中,膜片可以在被推动或拉伸时发生形变,以满足介质泵送需求。其中,膜片上相对的两个端面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
对此,相较于设置端面为平面的隔膜来说,通过在膜片上设置多个凹槽,有助于提升膜片的可延展性,一方面有助于增大膜片的形变幅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膜片被推拉损坏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提升隔膜性能,增强设置有该隔膜的增压泵的流量和性能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凹槽还可以在定位安装隔膜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在完成隔膜在增压泵上的装配后,凹槽与增压泵上的隔膜定位结构相接触。在此基础上,凹槽的内壁形成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平滑表面,且第一表面与第一端面之间平滑过渡。首先平滑表面为存在变化趋势的非平面,其次在平滑表面上,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突变所形成的表面突变断层。例如,平滑表面可以为平滑的曲面,还可以是多个相互间平滑过渡的平面和/或曲面。此处不对平滑表面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满足表面上不存在因形状突变所产生的断层即可。
通过将第一表面设置为平滑表面,一方面增大了增压泵内的定位结构和隔膜间的接触面积,起到了在不改变隔膜主体尺寸以及定位结构运动行程的基础上,降低定位结构对隔膜上所产生的压强的作用,从而降低隔膜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可能性,延长隔膜寿命。另一方面,平滑表面具备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结构断层的优点,通过将第一表面设置为平滑表面可以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基础上缓解隔膜上的应力集中效应。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流量的增压泵中,TPV(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热塑性硫化橡胶)膜极易损坏,影响增压泵正常使用,限制了增压泵选型和设计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隔膜结构,延长隔膜使用寿命,提升增压泵性能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隔膜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该上述方案中,膜片还包括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隔膜还包括:凸出部,设于第二端面上;其中,凸出部的第二表面为平滑表面,且第二表面与第二端面间平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膜上还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设置在背离凹槽的第二端面上。相较于设置端面为平面的隔膜来说,通过在膜片上设置凸出部,有助于提升膜片的可延展性,一方面有助于增大膜片的形变幅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膜片被推拉损坏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提升隔膜性能,增强设置有该隔膜的增压泵的流量和性能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凸出部还可以在定位安装隔膜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在完成隔膜在增压泵上的装配后,凸出部与增压泵上的隔膜定位结构相接触。在此基础上,凸出部上形成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为平滑表面,且第二表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平滑过渡。首先平滑表面为存在变化趋势的非平面,其次在平滑表面上,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突变所形成的表面突变断层。例如,平滑表面可以为平滑的曲面,还可以是多个相互间平滑过渡的平面和/或曲面。此处不对平滑表面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满足表面上不存在因形状突变所产生的断层即可。
通过将第二表面设置为平滑表面,一方面增大了增压泵内的定位结构和隔膜间的接触面积,起到了在不改变隔膜主体尺寸以及定位结构运动行程的基础上,降低定位结构对隔膜上所产生的压强的作用,从而降低隔膜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可能性,延长隔膜寿命。另一方面,平滑表面具备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结构断层的优点,通过将第一表面设置为平滑表面可以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基础上缓解隔膜上的应力集中效应。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流量的增压泵中,TPV膜极易损坏,影响增压泵正常使用,限制了增压泵选型和设计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隔膜结构,延长隔膜使用寿命,提升增压泵性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平滑表面为弧形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平滑表面的形状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平滑表面为弧形面。通过将凹槽上的平滑表面设置为弧形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定位结构和隔膜上第一端面上相接触区域的受力均匀性,从而进一步缓解隔膜和定位结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同理,通过将凸出部上的平滑表面设置为弧形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定位结构和隔膜上第二端面相接触区域的受力均匀性,从而缓解隔膜和定位结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以降低隔膜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概率,延长隔膜的使用寿命。同时,相较于其他平滑曲面来说,弧形面的加工难度相对较低,可以在满足增大接触面积以及缓解应力集中现象的基础上降低定位组件的工艺复杂度。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提升隔膜定位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隔膜寿命,降低增压泵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平滑表面包括多个子面,多个子面中任两个相邻子面间平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另一种平滑表面结构。具体地,平滑表面由多个子面组成。子面可以为平滑面,还可以为平面。在此基础上,在该平滑表面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字面间设置有平滑的过渡面,从而防止子面间出现结构断层。通过将平滑表面设置为由多个子面组成的表面,有助于提升定位结构和隔膜间的摩擦力。可以降低隔膜在定位结构上发生错位的可能性。同时,将平滑表面设置为多个不同形状的子面,可以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有助于降低隔膜装配姿态错误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提升隔膜定位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隔膜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凹槽在以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同一个圆上均匀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隔膜上凹槽的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膜片包括中轴线,该中轴线即为该膜片的轴线。在膜片上,多个凹槽在以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同一个圆上均匀分布,以在膜片上形成环形分布的凹槽阵列。通过将多个凹槽沿环线均匀分布在膜片上,可以提升膜片的受力均匀性,防止膜片因受力不均而损坏。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提升隔膜结构稳定性,延长隔膜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凸出部的数量与凹槽的数量相同;在膜片上,每个凹槽的对侧均设置有一个凸出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凸出部在膜片上的分布方式和数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膜片上所设置的凸出部的数目与凹槽的数目一致。并且,分布在第一端面上的凹槽和分布在第二端面上的凸出部一一对应设置。承接前述技术方案可知,凹槽在膜片上以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同一个圆上均匀分布,因此对应于凹槽设置的凸出部的分布方式与凹槽的分布方式一致,从而同样实现了提升受力均匀性,延长隔膜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通过在膜片上设置相对的凹槽和凸出部,可以为增压泵上的定位结构装夹隔膜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装配结构可以包括支架和压紧结构,支架上设置有与凹槽相匹配的表面,压紧结构上设置有与凸出部相配合的表面。装配过程中,先将凹槽对准并放置在支架上。其后,在第二端面针对每个凸出部应设置一个压紧结构,并将压紧结构紧压在膜片上,以使隔膜被压紧结构紧压在支架上,从而完成隔膜的装夹。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为定位结构推拉隔膜提供便利条件,具体可以提升隔膜的形变幅度,并降低推拉隔膜所需要的作用力。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提升应用该隔膜的增压泵的泵送流量和泵送压力,提升关联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表面为部分球面;第二表面为部分球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具体形状做出了限定。其中,第一表面为部分球面,第二表面同样为部分球面。该部分球面小于半球面,具体可以为四分之一球面,此处不作硬性限定。球面具备加工难度低,加工误差小的优点,通过将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为球形面,可以在满足增加接触面积,缓解应力集中现象的基础上缩减降低隔膜的工艺复杂度。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缩减隔膜成本,提升隔膜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膜还包括:围边,与膜片相连接,环绕膜片的周侧面设置,凸出于第一端面;凸筋,设于第一端面上,与围边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膜上还设置有围边,围边环绕膜片的周侧面设置,并与膜片的周侧面相连接,并且围边凸出于第一端面,以形成环绕第一端面的围边。在此基础上,第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凸筋,凸筋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呈环形分布,且与围边的内环面相间隔。隔膜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形变来实现介质的抽取和输送,通过设置围边可以提升隔膜在与增压泵相连接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隔膜周侧在形变过程中撕裂。通过设置凸筋,使凸筋和围边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用于配合增压泵上的结构,以将隔膜安装在增压泵工作腔内。进而实现了优化隔膜结构,提升隔膜结构强度和实用性,延长隔膜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膜还包括:加强筋,设于第一端面上;其中,加强筋在以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圆上沿径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膜上还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其中,加强筋在第一端面上沿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圆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以在第一端面上形成辐射状的加强筋阵列。通过在第一端面上设置加强筋,可以提升隔膜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隔膜在工作过程中因推拉而损坏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加强筋同样在以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圆上均匀分布,且与多个凸出部错位分布。通过将多个加强筋沿环线均匀分布在膜片上,并将加强筋和凸出部错位设置,可以提升隔膜的受力均匀性,防止隔膜因受力不均而损坏。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提升隔膜结构稳定性,延长隔膜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膜片,围边,凸筋和加强筋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膜片,围边,凸筋和加强筋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膜片,围边,凸筋和加强筋,一方面简化了隔膜的生产工艺并缩减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的隔膜上不存在结构断面,因此提升了隔膜的结构强度,避免隔膜在结构连接断面处出现结构弯折甚至断裂的现象。进而实现优化隔膜结构,降低隔膜工艺复杂度和装配复杂度,提升隔膜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增压泵,增压泵包括:壳体,包括腔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隔膜,设于腔体内,与壳体相连接,且分隔腔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隔膜的增压泵,因此该增压泵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隔膜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隔膜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地,增压泵包括壳体,壳体为增压泵的外部框架结构,用于围合限定出腔体。隔膜设置在腔体。其中,隔膜上的围边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以将腔体分隔为两个子腔体。在隔膜被拉伸时,与隔膜形变方向相背离的子腔体的体积增大,以使增压泵可以将介质吸入该子腔体内。在隔膜被推动时,上述子腔体的体积减小,以使该子腔体内的介质被推出增压泵。进而实现增压泵的介质泵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连通隔膜单侧腔体的入口和出口,增压泵还包括:支架,设于腔体内,位于隔膜背离单侧腔体的一侧,与隔膜相连接;驱动组件,与支架相连接,用于驱动支架相对壳体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置有供介质进出的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均与隔膜一侧的子腔体相连通。增压泵上还设置有支架和驱动组件。支架和驱动组件设置在背离入口和出口一侧的子腔体中。具体地,驱动组件固定在壳体上,支架连接驱动组件和隔膜。增压泵工作时,驱动组件带动支架相对壳体运动,以通过推拉隔膜实现介质的吸入和排出。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偏心轮和轴承。驱动电机固定在壳体上,偏心轮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并与偏心轮相连接。以实现动力传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支架包括:本体;凸台,设于本体上,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内;其中,每个凹槽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凸台。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支架的结构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支架包括本体和凸台。本体为支架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设置在本体上的凸台。凸台设置在本体上。装配隔膜时,将隔膜放置在凸台上,其后将压紧结构对准凸台并将压紧结构紧压在隔膜上,即可完成隔膜的装配。其中,凸台至少为三个,以保证凸台对隔膜承托的稳定性,降低隔膜在支架上出现倾斜问题的可能性。通过在支架上构造出凸台结构,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为支架推拉隔膜提供便利条件,具体可以提升隔膜的形变幅度,并降低推拉隔膜所需要的作用力。进而实现优化增压泵结构,提升增压泵的泵送流量和泵送压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凸台包括与第一表面形状相同的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台上形成有用于承托隔膜的第三表面。具体地,第三表面的形状与第一表面的形状相同,第一表面在膜片上为内凹面,对应的第三表面在凸台上为外凸面。完成隔膜的装配后,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贴合,从而通过增大凸台和隔膜的接触面积来缓解隔膜上的应力集中现象。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流量的增压泵中,TPV膜极易损坏,影响增压泵正常使用,限制了增压泵选型和设计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支架结构,延长隔膜使用寿命,提升增压泵性能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净水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增压泵。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增压泵的净水器,因此该净水器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增压泵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增压泵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膜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膜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膜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膜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图1至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隔膜,110膜片,120凹槽,122第一表面,130凸出部,132第二表面,140围边,150凸筋,160加强筋,200支架,210本体,220凸台,300压紧结构,40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泵的隔膜100,隔膜100包括:膜片110,包括第一端面;多个凹槽120,设于第一端面上;其中,凹槽120的第一表面122为平滑表面,且第一表面122与第一端面间平滑过渡。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应用在增压泵上的隔膜100。隔膜100为增压泵中的主工作部,工作过程中,增压泵通过带动隔膜100运动,使隔膜100所分隔出的空间的大小发生改变,从而完成介质的抽取、介质的增压以及介质的排放。具体地,隔膜100包括膜片110,膜片110为隔膜100的主体结构,且膜片110为弹性结构,工作过程中,膜片110可以在被推动或拉伸时发生形变,以满足介质泵送需求。其中,膜片110上相对的两个端面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20。
对此,相较于设置端面为平面的隔膜100来说,通过在膜片110上设置多个凹槽120,有助于提升膜片110的可延展性,一方面有助于增大膜片110的形变幅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膜片110被推拉损坏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隔膜100性能,增强设置有该隔膜100的增压泵的流量和性能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凹槽120还可以在定位安装隔膜100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在完成隔膜100在增压泵上的装配后,凹槽120与增压泵上的隔膜100定位结构相接触。在此基础上,凹槽120的内壁形成第一表面122,第一表面122为平滑表面,且第一表面122与第一端面之间平滑过渡。首先平滑表面为存在变化趋势的非平面,其次在平滑表面上,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突变所形成的表面突变断层。例如,平滑表面可以为平滑的曲面,还可以是多个相互间平滑过渡的平面和/或曲面。此处不对平滑表面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满足表面上不存在因形状突变所产生的断层即可。
通过将第一表面122设置为平滑表面,一方面增大了增压泵内的定位结构和隔膜100间的接触面积,起到了在不改变隔膜100主体尺寸以及定位结构运动行程的基础上,降低定位结构对隔膜100上所产生的压强的作用,从而降低隔膜100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可能性,延长隔膜100寿命。另一方面,平滑表面具备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结构断层的优点,通过将第一表面122设置为平滑表面可以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基础上缓解隔膜100上的应力集中效应。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流量的增压泵中,TPV膜极易损坏,影响增压泵正常使用,限制了增压泵选型和设计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隔膜100结构,延长隔膜100使用寿命,提升增压泵性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膜片110还包括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隔膜100还包括:凸出部130,设于第二端面上;其中,凸出部130的第二表面132为平滑表面,且第二表面132与第二端面间平滑过渡。
在该实施例中,隔膜100上还设置有凸出部130,凸出部130设置在背离凹槽120的第二端面上。相较于设置端面为平面的隔膜100来说,通过在膜片110上设置凸出部130,有助于提升膜片110的可延展性,一方面有助于增大膜片110的形变幅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膜片110被推拉损坏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隔膜100性能,增强设置有该隔膜100的增压泵的流量和性能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凸出部130还可以在定位安装隔膜100时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在完成隔膜100在增压泵上的装配后,凸出部130与增压泵上的隔膜100定位结构相接触。在此基础上,凸出部130上形成有第二表面132,第二表面132为平滑表面,且第二表面132与第二端面之间平滑过渡。首先平滑表面为存在变化趋势的非平面,其次在平滑表面上,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突变所形成的表面突变断层。例如,平滑表面可以为平滑的曲面,还可以是多个相互间平滑过渡的平面和/或曲面。此处不对平滑表面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满足表面上不存在因形状突变所产生的断层即可。
通过将第二表面132设置为平滑表面,一方面增大了增压泵内的定位结构和隔膜100间的接触面积,起到了在不改变隔膜100主体尺寸以及定位结构运动行程的基础上,降低定位结构对隔膜100上所产生的压强的作用,从而降低隔膜100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可能性,延长隔膜100寿命。另一方面,平滑表面具备表面线形变化,不存在表面结构断层的优点,通过将第一表面122设置为平滑表面可以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基础上缓解隔膜100上的应力集中效应。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流量的增压泵中,TPV膜极易损坏,影响增压泵正常使用,限制了增压泵选型和设计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隔膜100结构,延长隔膜100使用寿命,提升增压泵性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中,平滑表面为弧形面。
在该实施例中,对平滑表面的形状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平滑表面为弧形面。通过将凹槽120上的平滑表面设置为弧形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定位结构和隔膜100上第一端面上相接触区域的受力均匀性,从而进一步缓解隔膜100和定位结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同理,通过将凸出部130上的平滑表面设置为弧形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定位结构和隔膜100上第二端面相接触区域的受力均匀性,从而缓解隔膜100和定位结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以降低隔膜100因应力集中而损坏的概率,延长隔膜100的使用寿命。同时,相较于其他平滑曲面来说,弧形面的加工难度相对较低,可以在满足增大接触面积以及缓解应力集中现象的基础上降低定位组件的工艺复杂度。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隔膜100定位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隔膜100寿命,降低增压泵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实施例中,平滑表面包括多个子面,多个子面中任两个相邻子面间平滑过渡。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另一种平滑表面结构。具体地,平滑表面由多个子面组成。子面可以为平滑面,还可以为平面。在此基础上,在该平滑表面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字面间设置有平滑的过渡面,从而防止子面间出现结构断层。通过将平滑表面设置为由多个子面组成的表面,有助于提升定位结构和隔膜100间的摩擦力。可以降低隔膜100在定位结构上发生错位的可能性。同时,将平滑表面设置为多个不同形状的子面,可以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有助于降低隔膜100装配姿态错误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隔膜100定位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隔膜10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实施例中,多个凹槽120在以膜片110的轴线为轴的同一个圆上均匀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对隔膜100上凹槽120的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膜片110包括中轴线,该中轴线即为该膜片110的轴线。在膜片110上,多个凹槽120在以膜片110的轴线为轴的同一个圆上均匀分布,以在膜片110上形成环形分布的凹槽120阵列。通过将多个凹槽120沿环线均匀分布在膜片110上,可以提升膜片110的受力均匀性,防止膜片110因受力不均而损坏。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隔膜100结构稳定性,延长隔膜10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六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实施例中,凸出部130的数量与凹槽120的数量相同;在膜片110上,每个凹槽120的对侧均设置有一个凸出部130。
在该实施例中,对凸出部130在膜片110上的分布方式和数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膜片110上所设置的凸出部130的数目与凹槽120的数目一致。并且,分布在第一端面上的凹槽120和分布在第二端面上的凸出部130一一对应设置。承接前述实施例可知,凹槽120在膜片110上以膜片110的轴线为轴的同一个圆上均匀分布,因此对应于凹槽120设置的凸出部130的分布方式与凹槽120的分布方式一致,从而同样实现了提升受力均匀性,延长隔膜10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通过在膜片110上设置相对的凹槽120和凸出部130,可以为增压泵上的定位结构装夹隔膜100提供便利条件。例如,装配结构可以包括支架200和压紧结构300,支架200上设置有与凹槽120相匹配的表面,压紧结构300上设置有与凸出部130相配合的表面。装配过程中,先将凹槽120对准并放置在支架200上。其后,在第二端面针对每个凸出部130应设置一个压紧结构300,并将压紧结构300紧压在膜片110上,以使隔膜100被压紧结构300紧压在支架200上,从而完成隔膜100的装夹。通过限定上述结构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为定位结构推拉隔膜100提供便利条件,具体可以提升隔膜100的形变幅度,并降低推拉隔膜100所需要的作用力。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应用该隔膜100的增压泵的泵送流量和泵送压力,提升关联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2为部分球面;第二表面132为部分球面。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表面122和第二表面132的具体形状做出了限定。其中,第一表面122为部分球面,第二表面132同样为部分球面。该部分球面小于半球面,具体可以为四分之一球面,此处不作硬性限定。球面具备加工难度低,加工误差小的优点,通过将第一表面122和第二表面132设置为球形面,可以在满足增加接触面积,缓解应力集中现象的基础上缩减降低隔膜100的工艺复杂度。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缩减隔膜100成本,提升隔膜100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八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实施例中,隔膜100还包括:围边140,与膜片110相连接,环绕膜片110的周侧面设置,凸出于第一端面;凸筋150,设于第一端面上,与围边140间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隔膜100上还设置有围边140,围边140环绕膜片110的周侧面设置,并与膜片110的周侧面相连接,并且围边140凸出于第一端面,以形成环绕第一端面的围边140。在此基础上,第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凸筋150,凸筋150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呈环形分布,且与围边140的内环面相间隔。隔膜100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形变来实现介质的抽取和输送,通过设置围边140可以提升隔膜100在与增压泵相连接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隔膜100周侧在形变过程中撕裂。通过设置凸筋150,使凸筋150和围边140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用于配合增压泵上的结构,以将隔膜100安装在增压泵工作腔内。进而实现了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隔膜100结构强度和实用性,延长隔膜100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九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实施例中,隔膜100还包括:加强筋160,设于第一端面上;其中,加强筋160在以膜片110的轴线为轴的圆上沿径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隔膜100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60,加强筋160设置在第一端面上。其中,加强筋160在第一端面上沿膜片110的轴线为轴的圆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以在第一端面上形成辐射状的加强筋160阵列。通过在第一端面上设置加强筋160,可以提升隔膜100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隔膜100在工作过程中因推拉而损坏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加强筋160同样在以膜片110的轴线为轴的圆上均匀分布,且与多个凸出部130错位分布。通过将多个加强筋160沿环线均匀分布在膜片110上,并将加强筋160和凸出部130错位设置,可以提升隔膜100的受力均匀性,防止隔膜100因受力不均而损坏。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提升隔膜100结构稳定性,延长隔膜10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实施例中,膜片110,围边140,凸筋150和加强筋16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膜片110,围边140,凸筋150和加强筋160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一体成型通过一体成型膜片110,围边140,凸筋150和加强筋160,一方面简化了隔膜100的生产工艺并缩减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的隔膜100上不存在结构断面,因此提升了隔膜100的结构强度,避免隔膜100在结构连接断面处出现结构弯折甚至断裂的现象。进而实现优化隔膜100结构,降低隔膜100工艺复杂度和装配复杂度,提升隔膜100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一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压泵,增压泵包括:壳体,包括腔体;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隔膜100,设于腔体内,与壳体相连接,且分隔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隔膜100的增压泵,因此该增压泵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隔膜100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隔膜100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地,增压泵包括壳体,壳体为增压泵的外部框架结构,用于围合限定出腔体。隔膜100设置在腔体。其中,隔膜100上的围边140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以将腔体分隔为两个子腔体。在隔膜100被拉伸时,与隔膜100形变方向相背离的子腔体的体积增大,以使增压泵可以将介质吸入该子腔体内。在隔膜100被推动时,上述子腔体的体积减小,以使该子腔体内的介质被推出增压泵。进而实现增压泵的介质泵送。
实施例十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连通隔膜100单侧腔体的入口和出口,增压泵还包括:支架200,设于腔体内,位于隔膜100背离单侧腔体的一侧,与隔膜100相连接;驱动组件,与支架200相连接,用于驱动支架200相对壳体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上设置有供介质进出的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均与隔膜100一侧的子腔体相连通。增压泵上还设置有支架200和驱动组件。支架200和驱动组件设置在背离入口和出口一侧的子腔体中。具体地,驱动组件固定在壳体上,支架200连接驱动组件和隔膜100。增压泵工作时,驱动组件带动支架200相对壳体运动,以通过推拉隔膜100实现介质的吸入和排出。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偏心轮和轴承。驱动电机固定在壳体上,偏心轮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200上,并与偏心轮相连接。以实现动力传递。
实施例十三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三;其中,每个凹槽12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凸台220。
在该实施例中,对支架200的结构做出了展开说明。具体地,支架200包括本体210和凸台220。本体210为支架2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设置在本体210上的凸台220。凸台220设置在本体210上。装配隔膜100时,将隔膜100放置在凸台220上,其后将压紧结构300对准凸台220并将压紧结构300紧压在隔膜100上,即可完成隔膜100的装配。其中,凸台220至少为三个,以保证凸台220对隔膜100承托的稳定性,降低隔膜100在支架200上出现倾斜问题的可能性。通过在支架200上构造出凸台220结构,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为支架200推拉隔膜100提供便利条件,具体可以提升隔膜100的形变幅度,并降低推拉隔膜100所需要的作用力。进而实现优化增压泵结构,提升增压泵的泵送流量和泵送压力,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其中,压紧结构300和隔膜100通过连接件400连接,连接件400贯穿压紧结构300和隔膜100。
实施例十四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方面实施例中,凸台220包括与第一表面122形状相同的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122相贴合。
在该实施例中,凸台220上形成有用于承托隔膜100的第三表面。具体地,第三表面的形状与第一表面122的形状相同,第一表面122在膜片110上为内凹面,对应的第三表面在凸台220上为外凸面。完成隔膜100的装配后,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122相贴合,从而通过增大凸台220和隔膜100的接触面积来缓解隔膜100上的应力集中现象。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流量的增压泵中,TPV膜极易损坏,影响增压泵正常使用,限制了增压泵选型和设计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支架200结构,延长隔膜100使用寿命,提升增压泵性能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五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净水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压泵。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一种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压泵的净水器,因此该净水器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压泵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增压泵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增压泵的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膜片,包括第一端面;
多个凹槽,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上;
其中,所述凹槽的第一表面为平滑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端面间平滑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所述隔膜还包括:
凸出部,设于所述第二端面上;
其中,所述凸出部的第二表面为平滑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端面间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表面为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表面包括多个子面,所述多个子面中任两个相邻子面间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在以所述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同一个圆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的数量与所述凹槽的数量相同;
在所述膜片上,每个所述凹槽的对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凸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为部分球面;
所述第二表面为部分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围边,与所述膜片相连接,环绕所述膜片的周侧面设置,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
凸筋,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上,与所述围边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上;
其中,所述加强筋在以所述膜片的轴线为轴的圆上沿径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所述围边,所述凸筋和所述加强筋为一体式结构。
11.一种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腔体;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隔膜,设于所述腔体内,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且分隔所述腔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连通所述隔膜单侧腔体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增压泵还包括:
支架,设于所述腔体内,位于所述隔膜背离所述单侧腔体的一侧,与所述隔膜相连接;
驱动组件,与所述支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架相对所述壳体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本体;
凸台,设于所述本体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其中,每个所述凹槽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凸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形状相同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贴合。
15.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增压泵。
CN202121916562.2U 2021-08-16 2021-08-16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Active CN215830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6562.2U CN215830687U (zh) 2021-08-16 2021-08-16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6562.2U CN215830687U (zh) 2021-08-16 2021-08-16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0687U true CN215830687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5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6562.2U Active CN215830687U (zh) 2021-08-16 2021-08-16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0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639455T3 (en) Electromagnetic vibrating diaphragm pump
CN215830687U (zh) 增压泵的隔膜、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6198922U (zh) 阀芯组件、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5830686U (zh) 增压泵的隔膜组件、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6198923U (zh) 阀芯组件、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5830705U (zh) 阀芯组件、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5521214U (zh) 隔膜的定位组件、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0106128U (zh) 隔膜泵
CN115704382A (zh) 阀芯组件、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6477771U (zh) 阀芯组件、隔膜泵和净水器
CN100416098C (zh) 往复式压缩机的汽缸支承结构
CN216477768U (zh) 支架机构、阀芯组件、增压泵和净水器
CN217538996U (zh) 应用于涡旋压缩机的静涡旋盘以及涡旋压缩机
CN212563596U (zh)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及压电泵
CN205876672U (zh) 增压泵、净水机及热水器
JPH1193841A (ja) 密閉形電動圧縮機
CN111779760A (zh) 止推轴承、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7960874U (zh) 微型活塞泵
CN221169922U (zh) 一种隔膜泵
CN216198856U (zh) 泵体驱动机构及微型电动隔膜泵
CN108757409B (zh) 隔膜组件、稳压泵及净水机
CN212337893U (zh) 止推轴承、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3838849U (zh) 一种多腔增压泵
CN216198857U (zh) 膜片结构及微型电动隔膜泵
CN214789159U (zh) 一种商用阀的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