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6447U -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6447U
CN215826447U CN202023186908.6U CN202023186908U CN215826447U CN 215826447 U CN215826447 U CN 215826447U CN 202023186908 U CN202023186908 U CN 202023186908U CN 215826447 U CN215826447 U CN 215826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absorbing structure
energy absorbing
side plate
door t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69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869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6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6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6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包括:装饰板基材;第一缓冲件,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上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缓冲件;显示装置,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中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壳体、与所述显示装置壳体连接的面板总成、以及设于所述显示装置壳体和所述面板总成之间的光源;至少一第二缓冲件,所述显示装置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缓冲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整个门上装饰板总成的刚度降低到满足CAE侧撞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
现有技术上,车门上的装饰板容易与乘客的肩部发生碰撞,从而会对乘客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车门上装饰板为刚性结构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将整个门上装饰板总成的刚度降低到满足CAE侧撞要求。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包括:
装饰板基材;
第一缓冲件,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上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缓冲件;
显示装置,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中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壳体、以及与所述显示装置壳体连接的面板总成;
至少一第二缓冲件,所述显示装置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缓冲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上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弱化开口,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弱化开口。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装饰板基材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弱化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弱化开口沿所述装饰板基材的车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部分地覆盖每一所述第一弱化开口。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中部设有至少一第二弱化开口。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装饰板基材至少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水平部、第三竖直部、第四水平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三竖直部、所述第四水平部合围形成容纳所述显示装置的容置槽。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为曲面,所述第一缓冲件覆盖所述第一缓冲部。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连接处沿车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弱化开口。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三竖直部上沿车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二弱化开口。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还设有氛围灯和饰条总成。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壳体至少包括:沿车长方向竖直设置的底板、与所述底板的上端连接的上侧板、以及与所述底板的下端连接的下侧板,其中,竖直设置的所述面板总成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连接。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安装槽。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沿车长方向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槽。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上侧板的所述安装槽处和/或所述下侧板的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处向所述显示装置壳体的内部延伸形成有翻边。
上述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发泡块,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橡胶堵盖。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装饰板基材上设置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能够降低整个门上装饰板总成的刚度;
(2)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空间里将氛围灯、饰条、面板总成集成在装饰板基材上,同时设计吸能的第一缓冲件、第一弱化开口、第二弱化开口以及在面板总成上下侧设计溃缩吸能用的第二缓冲件以将整个门上装饰板总成的刚度降低到满足CAE侧撞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装饰板基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第二缓冲件和面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缓冲件;2、第二缓冲件;3、装饰板基材;4、面板总成;5、第一弱化开口;6、第二弱化开口;7、氛围灯和饰条总成;11、第一缓冲部;12、第二水平部;13、第三竖直部;14、第四水平部;17、容置槽;20、显示装置;21、显示装置壳体;22、安装槽;31、底板;32、上侧板;33、下侧板;34、翻边;35、第一缓冲段;36、第二缓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装饰板基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的第二缓冲件和面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包括:装饰板基材3、第一缓冲件1、显示装置和至少一第二缓冲件2,装饰板基材的上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设有第一缓冲件,装饰板基材的中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安装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0包括:显示装置壳体21、与显示装置壳体21连接的面板总成4、以及设于显示装置壳体21和面板总成4之间的光源,显示装置壳体21上开设有至少一安装槽22,第二缓冲件2设于安装槽22内。
优选的,面板总成4可为发光面板或触控面板等智能电子电器类显示面板。
优选的,当面板总成4为发光面板时,发光面板的内侧可设有光源;当面板总成4为触控面板时,触控面板上有触摸键、显示屏等。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装饰板基材3的上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弱化开口5,第一缓冲件1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一弱化开口5。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装饰板基材3上设有多个第一弱化开口5,多个第一弱化开口5沿装饰板基材3的车长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缓冲件1至少部分地覆盖每一第一弱化开口5。
优选的,相邻两第一弱化开口5呈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装饰板基材3的中部设有至少一第二弱化开口6。
优选的,若干第一弱化开口5和第二弱化开口6均位于车门的后端,且若干第一弱化开口5和第二弱化开口6均靠近乘客的附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图4所示,装饰板基材3至少包括:第一缓冲部11、第二水平部12、第三竖直部13、第四水平部14,其中,第二水平部12、第三竖直部13、第四水平部14合围形成容纳显示装置20的容置槽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11为曲面,第一缓冲件1覆盖第一缓冲部11。
优选的,第一缓冲件1与第一缓冲部11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11与第二水平部12的连接处沿车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弱化开口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三竖直部13上沿车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弱化开口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和第二水平部12之间还设有氛围灯和饰条总成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壳体21至少包括:沿车长方向竖直设置的底板31、与底板31的上端连接的上侧板32、以及与底板31的下端连接的下侧板33,其中,竖直设置的面板总成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侧板32和下侧板3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侧板32和下侧板33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2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侧板32和下侧板33沿车长方向均开设有多个安装槽22。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侧板32的安装槽22处和/或下侧板33的安装槽22的边缘处向显示装置壳体21的内部延伸形成有翻边34。
优选的,第二缓冲件2呈“Π”字型,第二缓冲件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缓冲段35、以及环状的与第一缓冲段35朝向显示装置壳体21的内部的表面连接的第二缓冲段36,其中,第二缓冲段36抵于翻边34。
更优选的,第二缓冲段36上设有棱,棱沿车长方向延伸或呈环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1为发泡块,第二缓冲件2为橡胶堵盖。
本实用新型在装饰板基材3上设置第一缓冲件1和第二缓冲件2,能够降低整个门上装饰板总成的刚度。
本实用新型在有限空间里将氛围灯和饰条总成7、面板总成4集成在装饰板基材3上,同时设计吸能的第一缓冲件1、第一弱化开口5、第二弱化开口6以及在面板总成4上下侧设计溃缩吸能用的第二缓冲件2以将整个门上装饰板总成的刚度降低到满足CAE侧撞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饰板基材;
第一缓冲件,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上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缓冲件;
显示装置,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中部的朝向车内方向的一侧安装有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壳体、以及与所述显示装置壳体连接的面板总成;
至少一第二缓冲件,所述显示装置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缓冲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总成为发光面板总成或触控面板总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上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弱化开口,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第一弱化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基材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弱化开口,多个所述第一弱化开口沿所述装饰板基材的车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缓冲件至少部分地覆盖每一所述第一弱化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基材的中部设有至少一第二弱化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基材至少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水平部、第三竖直部、第四水平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三竖直部、所述第四水平部合围形成容纳所述显示装置的容置槽;
所述第一缓冲部为曲面,所述第一缓冲件覆盖所述第一缓冲部;
所述第一缓冲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连接处沿车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一弱化开口;
所述第三竖直部上沿车长方向开设有至少一所述第二弱化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弱化开口和所述第二弱化开口均位于车门的后端,且若干所述第一弱化开口和所述第二弱化开口均位于靠近乘客的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第二水平部之间还设有氛围灯和饰条总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壳体至少包括:沿车长方向竖直设置的底板、与所述底板的上端连接的上侧板、以及与所述底板的下端连接的下侧板,其中,竖直设置的所述面板总成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安装槽;
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沿车长方向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安装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的所述安装槽处和/或所述下侧板的所述安装槽的边缘处向所述显示装置壳体的内部延伸形成有翻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为发泡块,所述第二缓冲件为橡胶堵盖。
CN202023186908.6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Active CN215826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6908.6U CN215826447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6908.6U CN215826447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6447U true CN215826447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86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6908.6U Active CN215826447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6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355A (zh) 用于汽车的车身结构柱和具有车身结构柱的汽车
KR20180049833A (ko) 자동차용 fmh 충격 감소용 플레이트
US20180257597A1 (en) Impact absorber
KR20180066903A (ko) Fmh 충격 흡수 성능을 개선한 자동차용 커튼 에어백 램프 브래킷
KR20140032775A (ko) 선 루프 차량의 상부 차체 구조
JP2008290559A (ja) 自動車の車体側部構造
CN215826447U (zh) 一种门上装饰板的肩部碰撞区域吸能结构
JP5000279B2 (ja) 自動車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取付構造
JP4550524B2 (ja) 自動車用トリム構造
KR102645133B1 (ko) 차량용 가니시 구조물
JP6706718B2 (ja) 車両用内装部材
CN1325303C (zh) 车辆的后保险杠装配机构
JP2012066687A (ja) カウルカバー構造
US20180257596A1 (en) Impact absorber
JP5235126B2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CN110466447B (zh) 车门装饰件
KR100391201B1 (ko) 차량용 커튼 에어백
CN220701043U (zh) 一种c柱上内饰板和车辆
JP5023677B2 (ja) 車室内側部構造
KR100552053B1 (ko) 커튼 에어백이 장착된 차량의 헤드 라이닝 구조
KR20230141138A (ko) 자동차용 fmh 플레이트
JP2006290113A (ja)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JPH072029A (ja) 自動車用緩衝内装材
KR100482680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의 보강구조
KR19980038564U (ko) 자동차용 플로어 덕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