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8683U -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8683U
CN215808683U CN202122179495.7U CN202122179495U CN215808683U CN 215808683 U CN215808683 U CN 215808683U CN 202122179495 U CN202122179495 U CN 202122179495U CN 215808683 U CN215808683 U CN 215808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control unit
induction cooker
arc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7949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de Jingwei Glass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de Jingwei Glas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de Jingwei Glas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de Jingwei Glas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7949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8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8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8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温控单元,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三角形的中部;所述温控单元的上表面为平面;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的弧形面配合固定圆底炒锅,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的平面配合固定平底煎锅;所述温控单元与电磁炉的电路板电连接;还包括安全控温单元,所述安全控温单元位于三角形的中部,所述安全控温单元的上端低于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底面的锅具,保证对锅具温度检测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磁炉、多头灶等家电领域,需要控温时,一般都是使用一个或者多个热敏电阻,直接接触需要控温的部件,根据热敏导电材料遇热后电阻变大的特点,来判断温度是否达到需要的值。缺点是当被控温的部件变形或者受热不均匀时,可能会出现判断错误。
在电磁炉、多头灶领域,因为用户口使用的锅具可能有单底锅、劣质复底锅、非平底炒锅等,现有的控温结构无法适应多种锅具的底面,由于锅具底面无法与控温部件进行良好接触,锅具的底面与控温部件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严重影响控温部件的检测精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底面的锅具,保证对锅具温度检测的精准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温控单元,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三角形的中部;所述温控单元的上表面为平面;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的弧形面配合固定圆底炒锅,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的平面配合固定平底煎锅;所述温控单元与电磁炉的电路板电连接;还包括安全控温单元,所述安全控温单元位于三角形的中部,所述安全控温单元的上端低于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温控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壳、第一支撑座和第一热电偶传感器,所述第一安装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热电偶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壳内,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壳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壳的中空结构相对的通孔,所述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弧形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弧形面的上下两端连线的倾斜角度为30-60°。
优选的,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安装壳通过所述第一锁紧部固定在电磁炉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紧部为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下端配合将第一安装壳固定在电磁炉的面板;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第一隔热片和第二隔热片,所述第一隔热片夹设在面板和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二隔热片夹设在面板和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之间。
优选的,所述安全控温单元包括第二安装壳和第二热电偶传感器,所述第二安装壳设置在电磁炉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热电偶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壳内。
优选的,所述安全控温单元还包括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安装壳通过所述第二锁紧部固定在电磁炉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安全控温单元的上端比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低1-10mm。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烹饪锅具的底面为圆弧面时,烹饪锅具的底面与多个温控单元上的弧形面接触,起到支撑圆底炒锅的作用,减少了锅具的底面与其它导热装置如面板、外壳,等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量的损失。烹饪锅具的底面为平面时,多个温控单元的平面配合支撑平底煎锅,使平底煎锅能够稳定放置。至少三个温控单元呈三角形分布,能够分开三个支点与锅具底面接触,保证锅具安放的平稳性。
通过多个温控单元和安全控温单元配合,对烹饪锅具的底面的多个点进行温度检测,避免烹饪锅具干烧变形而造成检测点与锅具表面不接触的情况发生,控温效果更佳灵敏,通过多个点的温度识别能够快速地作出判断,安全性能极大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温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安全控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温控单元1、弧形面11、第一安装壳12、第一支撑座13、第一锁紧部14、第一隔热片15、第二隔热片16、安全控温单元2、第二安装壳21、第二锁紧部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包括至少三个温控单元1,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1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温控单元1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面11,所述弧形面11朝向三角形的中部;所述温控单元1的上表面为平面;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1的弧形面11配合固定圆底炒锅,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1的平面配合固定平底煎锅;所述温控单元1与电磁炉的电路板电连接;还包括安全控温单元2,所述安全控温单元2位于三角形的中部,所述安全控温单元2的上端低于所述温控单元1的上端。
采用这种结构,烹饪锅具的底面为圆弧面时,烹饪锅具的底面与多个温控单元1上的弧形面接触,起到支撑圆底炒锅的作用,减少了锅具的底面与其它导热装置如面板、外壳,等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热量的损失。烹饪锅具的底面为平面时,多个温控单元1的平面配合支撑平底煎锅,使平底煎锅能够稳定放置。至少三个温控单元1呈三角形分布,能够分开三个支点与锅具底面接触,保证锅具安放的平稳性。
通过多个温控单元1和安全控温单元2配合,对烹饪锅具的底面的多个点进行温度检测,避免烹饪锅具干烧变形而造成检测点与锅具表面不接触的情况发生,控温效果更佳灵敏,通过多个点的温度识别能够快速地作出判断,安全性能极大地提高。
温控单元1和安全控温单元2安装于电磁炉的表面,优选但不限于安装于电磁炉的面板。
具体地,所述温控单元1包括第一安装壳12、第一支撑座13和第一热电偶传感器,所述第一安装壳1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热电偶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壳12内,所述第一支撑座1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壳12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座13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壳12的中空结构相对的通孔,所述弧形面1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13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弧形面11呈倾斜设置,所述弧形面11的上下两端连线的倾斜角度为30-60°。
采用这种结构,弧形面11能够增大烹饪锅具与温控单元1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不影响温度检测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温控单元1对锅具的支撑稳定性,弧形面11设置成倾斜角度,能够适应多种不同弧度的圆底锅具。
本申请中,所述温控单元1还包括第一锁紧部14,所述第一安装壳12通过所述第一锁紧部14固定在电磁炉的上表面。
同时,所述第一锁紧部14为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座13的下端配合将第一安装壳12固定在电磁炉的面板;所述温控单元1还包括第一隔热片15和第二隔热片16,所述第一隔热片15夹设在面板和所述第一支撑座13之间,所述第二隔热片16夹设在面板和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之间。
采用这种结构,配合第一锁紧部14将第一安装壳12固定在面板3上,安装结果简单,方便对第一热电偶传感器进行安装或拆卸,通过第一隔热片15和第二隔热片16能够阻隔面板3与温控单元1之间的温度传递,提高温控单元1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安全控温单元2包括第二安装壳21和第二热电偶传感器,所述第二安装壳21设置在电磁炉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壳2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热电偶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壳21内。
具体地,所述安全控温单元2还包括第二锁紧部22,所述第二安装壳21通过所述第二锁紧部22固定在电磁炉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安全控温单元2的上端比所述温控单元1的上端低1-10mm。
安全控温单元2的高度可根据烹饪锅具底面弧度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使烹饪锅具的底面始终保持与安全控温单元2和温控单元1之间有至少三个接触点,起到支撑作用。多个温控单元1之间出现一个点没有与锅具底面接触,则多个温控单元1之间的温差过大,控制单元1可直接判定加热异常而发出断电保护,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温控单元1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时,一般的锅具放置在上面时,至少可以保证有三个温控单元1接触,当电磁炉或多头灶工作时,根据三点支撑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正常工作时,三个温控单元1的温度基本一致,容差可以接受5摄氏度左右,系统取三个温控单元1的平均温度做为实际锅具的温度值。此时安全控温单元2不直接接触锅底与锅底的距离可根据设备所需用锅的形状进行调整,所以安全控温单元2的测控温度正常情况下会比控制控温点的温度低,升温速度也会比温控单元1慢。系统不匀许安全控温单元2的温度高于温控单元1的温度。一但超过,就可以判定已经出现干烧,并可能锅具变形。
当干烧锅具变形时,会出现以下几种可能性:
一是在某一个温控单元1上出现了烧红或变形突起,则此点的温度会比其它点都高出很多,系统可以在几秒内直接判定。
二是在两个温控单元1之间出现了锅具烧红变形,则这两个温控单元1的温度会比没有出现干烧的温控单元1高很多,系统也可以根据三个温控单元1的温度反差,直接判定出现异常。
三是在三个温控单元1同时出现了烧红或者变形突起,那么这三个温控单元1的连接线中心位置附近就会接触安全控温单元2,安全控温单元2就会出现异常。同时,从直撑锅具重量的支点接触概率上来看,这四个点极高概率会探测到温度超标异常。
使用弧形底锅具:从能效上来看,弧形底锅具并不是电磁炉理想的锅具,在使用此控温系统的电磁炉上,根据温控单元1与安全控温单元2之间的落差距离不同,当锅具圆弧半径过小,有可能不支持使用,一般只支持以下的情况:当锅具放到炉头上后,温控单元1能够支撑锅具,安全控温点没有技撑重量,达到如上条件,则可以象平底锅一样进行控制,不满足以上条件时,因为安全技撑点在支撑重量,其它三个控制点必然有一个没有接触到锅底,所以会出现三个控温点温差过大或者安全控温点温度超过控制控温点,系统可直接判定异常而断电保护,防止出现安全隐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温控单元,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呈三角形分布,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设置有弧形面,所述弧形面朝向三角形的中部;所述温控单元的上表面为平面;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的弧形面配合固定圆底炒锅,至少三个所述温控单元的平面配合固定平底煎锅;所述温控单元与电磁炉的电路板电连接;还包括安全控温单元,所述安全控温单元位于三角形的中部,所述安全控温单元的上端低于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包括第一安装壳、第一支撑座和第一热电偶传感器,所述第一安装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热电偶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壳内,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壳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壳的中空结构相对的通孔,所述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面呈倾斜设置,所述弧形面的上下两端连线的倾斜角度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第一锁紧部,所述第一安装壳通过所述第一锁紧部固定在电磁炉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为第一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下端配合将第一安装壳固定在电磁炉的面板;所述温控单元还包括第一隔热片和第二隔热片,所述第一隔热片夹设在面板和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第二隔热片夹设在面板和所述第一锁紧螺母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温单元包括第二安装壳和第二热电偶传感器,所述第二安装壳设置在电磁炉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壳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热电偶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壳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温单元还包括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安装壳通过所述第二锁紧部固定在电磁炉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温单元的上端比所述温控单元的上端低1-10mm。
CN202122179495.7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Active CN215808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9495.7U CN21580868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9495.7U CN21580868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8683U true CN215808683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58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79495.7U Active CN215808683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8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9877A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215808683U (zh)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温控结构
CN220471694U (zh) 基于红外热电堆阵列的测温组件、灶具
CN108954402B (zh) 防干烧灶具
CN215412012U (zh) 一种悬空式电磁加热节能控温电路及结构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330914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09995914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15777446U (zh) 温度探头与面板的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8096076U (zh) 电磁烹饪装置
CN215808681U (zh) 一种温度探头与面板的安装结构及使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9264376U (zh) 电磁感应加热的智能烹饪器具
CN216868561U (zh) 一种温度探头结构及使用它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882054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01628275U (zh) 一种双面测温的电磁炉
CN211673765U (zh) 一种壶底设有防干烧结构的ih温控水壶
CN211212583U (zh) 锅具
CN215982716U (zh) 温度探头防松脱结构及使用其的电磁烹饪器具
CN214964702U (zh) 烹饪器具
CN211432249U (zh) 烹饪锅具
CN217978933U (zh) 面板组件和烹饪设备
CN108449816A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113883555B (zh) 一种温度检测结构、电磁炉及温度检测方法
CN22012026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264369U (zh) 电磁感应加热的双温检测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for induction cook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11

Pledgee: Bank of Guangzhou Co.,Ltd. Foshan Nanhai sub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SHUNDE JINGWEI GLASS PRODUC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934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