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5914U -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95914U CN209995914U CN201920182605.5U CN201920182605U CN209995914U CN 209995914 U CN209995914 U CN 209995914U CN 201920182605 U CN201920182605 U CN 201920182605U CN 209995914 U CN209995914 U CN 2099959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be
- pot body
- pot
- water level
- prob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8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5000011389 fruit/vegetable juice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group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02 ferro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of the cooker co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和电磁炉炊具,锅具包括锅体(10),锅体(10)上设有与锅体(10)绝缘的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锅体(10)和所述检测探针(40)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探针(40)在所述锅体(10)上的位置高于其余所述检测探针(40),当所述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不同位置的所述检测探针(40)时,所述锅体(10)与不同位置的所述检测探针(40)导通,以使加热装置根据不同的导通信号控制加热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解决了现有电磁炉炊具中由于NCT组件设锅盖上而导致锅盖移开时便无法进行防溢以及易出现干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炊具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单元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其中,为了在电磁炉炊具使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加热功率,需要对锅具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目前,精确控温的电磁炉炊具中,精确控温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简称:NTC)组件安装在锅盖上,食物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蒸汽和使锅具内部空气温度升高,NTC组件检测蒸汽或者锅具内部空气温度的变化,NTC组件还作为防溢检测的一个电极,另一个电极通过锅盖的金属边缘和锅身连接,汤汁类溢出的时候会有水泡产生,水泡接触到NTC组件时候产生电流的变化,反馈给锅盖上的电路,锅盖手柄内部的无线发射装置把温度变化的信号和溢出的信号发射给电磁炉炊具腔体内部的电路,智能芯片处理信息,并根据信息指令电磁炉炊具不同的加热方式从而达到精确控温和防溢的目的。
然而,上述电磁炉炊具中,由于NTC组件是安装在锅盖上的,锅盖必须放置在锅身上才能进行检测,一旦锅盖移开时便无法进行防溢,而且烹煮过程中,易出现干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炊具中由于NCT组件设锅盖上而导致锅盖移开时便无法进行防溢以及易出现干烧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和防干烧的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上设有与所述锅体绝缘的至少两个检测探针,所述锅体和所述检测探针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探针在所述锅体上的位置高于其余所述检测探针,当所述锅体内的汤汁接触到不同位置的所述检测探针时,所述锅体与不同位置的所述检测探针导通,以使加热装置根据不同的导通信号控制加热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所述锅体上设有与所述锅体绝缘的至少两个检测探针,所述锅体和所述检测探针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探针在所述锅体上的位置高于其余所述检测探针,这样,锅体内的汤汁接触到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时,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与锅体通过汤汁导通,控制单元控制该导通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内的汤汁达到了最高检测探针处,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从而起到防溢的目的,而当锅体的汤汁超过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时,检测探针与锅体导通,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得到锅体内的汤汁超过了最低检测探针,不存在干烧风险,而当锅体内的汤汁低于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时,该检测探针与锅体之间断开,加热装置根据该断开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内的汤汁低于最低检测探针,存在干烧风险,此时加热装置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即最低处的检测探针起到了防干烧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实现了防溢和防干烧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磁炉炊具中由于NCT组件设锅盖上而导致锅盖移开时便无法进行防溢以及易出现干烧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探针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探针为防溢探针,其余所述检测探针为水位探针,且所述防溢探针在所述锅体上的位置高于所述水位探针。
可选的,所述水位探针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水位探针沿着所述锅体的外壁纵向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防溢探针靠近所述锅体顶端设置,所述水位探针靠近所述锅体的底端设置,且所述防溢探针的一端伸入所述锅体内或者朝向所述锅体的顶端向外伸出且与锅体上的锅盖的金属区域接触,所述水位探针的一端伸入所述锅体内。
可选的,所述锅体上设有手柄,且所述手柄罩设在所述检测探针上。
可选的,所述手柄与所述锅体之间设有安装座,所述检测探针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顶端具有可供所述防溢探针穿过的第一装配孔,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处设有可供所述水位探针穿过的第二装配孔,所述锅体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对应的位置开设可供所述防溢探针伸入所述锅体内的第一通孔和可供水位探针伸入所述锅体内的第二通孔。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将所述防溢探针与所述第一装配孔之间以及所述防溢探针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将所述水位探针与所述第二装配孔之间以及所述水位探针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进行密封。
可选的,还包括:测温组件,且所述测温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锅体侧壁之间,所述测温组件用于对所述锅具温度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与所述防溢探针、测温组件、所述锅体以及所述水位探针电连接的探针组件,且所述探针组件的一端从所述手柄的底端向外伸出,所述探针组件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手柄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探针组件的腔体。
可选的,所述探针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至少两个可伸缩的探针,其中,锅体、测温组件以及所述防溢探针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密封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包括电磁炉和上述任一所述的锅具。
可选的,所述电磁炉上设有与所述锅具上的探针电极对应的感应电极,所述锅具上的防溢探针和测温组件通过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探针电极接触与所述电磁炉电性相连。
可选的,所述电磁炉上设有与所述锅具上的手柄配合的适配部,以使所述锅具在所述电磁炉上实现定位,且所述感应电极设在所述适配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锅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炊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锅具;
10-锅体;
11-上金属片;
12-下金属片;
13-第一通孔;
14-第二通孔;
101-第一导线;
102-第二导线;
103-第三导线;
20-手柄;
30-安装座;
31-第一装配孔;
32-安装孔;
33-腔体;
331-缺口;
332-开口;
34-凹槽;
35-第二装配孔;
40-检测探针;
41-防溢探针;
411-第一密封件;
42-水位探针;
421-第二密封件;
50-探针组件;
200—电磁炉;
210—适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单元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单元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电磁炉炊具存在锅盖拿开时无法防溢以及易出现干烧的问题,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在于:现有的锅具中,NTC组件安装在锅盖上,锅盖必须放置在锅身上才能进行检测,这样锅盖拿开时,无法进行防溢,而且烹煮过程中,易出现干烧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示例如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锅体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锅具,该锅具可以为汤锅,也可以为炒锅,还可以为煎锅,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以锅具为汤锅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锅具包括锅体10,锅体10上设有与锅体10绝缘的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即本实施例中,检测探针40的数量为多个,且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检测探针40的一端可以伸入锅体10内,或者部分检测探针40的一端可以伸入锅体10内,部分检测探针40的一端可以朝上向外伸出,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与控制单元相连,每个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之间形成检测电路,当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检测探针40时,锅体10与汤汁接触到的检测探针40导通,形成检测回路,即本实施例中,锅体10作为检测电路中的其中一个电极,检测探针40作为检测电路中的另一个电极,这样当检测探针40的数量为多个时,锅体10与多个检测探针40之间形成多个检测电路。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烹煮过程中对锅体10内汤汁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实现防溢和防干烧的目的,具体的,将其中一个检测探针40在锅体10上的位置高于其余检测探针40,这样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通过汤汁导通,控制单元控制该导通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达到了最高的检测探针40处,存在溢出的风险,所以为了做到提前防溢的目的,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从而起到防溢的目的,即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起到防溢作用,而位于锅体10较低位置的其余检测探针40可以伸入锅体10内,对锅体10内的汤汁达到不同位置进行检测,这样对于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而言,当锅体10的汤汁超过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得到锅体10内的汤汁超过了最低检测探针40,这样不存在干烧风险,加热装置可以正常加热或加大加热功率,一旦当锅体10内的汤汁低于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该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之间断开,加热装置根据该断开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低于最低检测探针40,存在干烧风险,此时加热装置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即最低处的检测探针40起到了防干烧的作用。
所以,通过在锅体10上设置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且其中一个检测探针40高于其余检测探针40,这样最高处的检测探针40可以起到防溢作用,最低处的检测探针40可以起到防干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防溢、防干烧的双重功能,实现了对锅体10内的汤汁位置准确检测的目的,从而使得加热装置根据不同的导通信号控制加热单元以不同的加热状态对锅具进行加热,确保了加热装置对烹煮过程的准确控制。
而且,当设置一个检测探针40时,会出现锅体10内的汤汁较少但是液体将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误报防溢的情况,而本实施例中,当设置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时,液体将较高处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时,此时根据其余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的导通情况判断出锅体10内汤汁的实际情况,从而不易出现防溢功能误报的情况,而且,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在不同高度设置时,若出现液体将较高处的检测探针40(例如防溢探针41)与锅体10导通的情况,此时可以根据导通信号先停止加热,当停止加热后,若较高处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仍保持导通状态,而其余检测探针40(例如水位探针42)与锅体10是断开的,此时便可以判断较高处的检测探针40存在故障导致出现防溢功能误报的情况,所以本实施例中,设置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在不同高度设置时,还可以起到判断检测探针40是否存在误报的情况以及判断检测探针40是否存在故障的情况。
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实现了对锅体10内的汤汁位置准确检测的目的。
其中,本实施例中,检测探针40为至少两个时,当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不同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锅体10与不同位置的检测探针40导通,而不同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之间导通时会产生不同的导通信号,加热装置根据不同的导通信号控制加热状态,例如,当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时,此时导通信号可以为防溢信号,加热装置根据该防溢信号启动防溢对应的加热状态,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时,此时导通信号可以为防溢信号,加热装置根据该防溢信号启动防溢功能对应的加热状态,当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之间导通时,即锅体10内的汤汁高于防干烧的液位,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正常加热,当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断开时,此时存在干烧风险,所以该断开信号为防干烧的信号,加热装置根据该防干烧信号启动防干烧对应的加热状态。
同时,本实施例中,检测探针40设在锅体10上,一旦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检测探针40,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加热装置便根据导通信号对加热状态进行控制,起到了较好的防溢和防干烧的作用,从而不易使得锅体10内的汤汁向外溢出,而且检测探针40设在锅体10上,这样即使锅盖拿开,但是当汤汁接触到检测探针40时,检测探针40和锅体10导通,加热装置根据导通信号仍可以控制加热状态,所以,本实施例中,实现了即使锅盖拿开仍能起到防溢和防干烧的目的。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具体可以设置在锅体10上,这样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直接相连,当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导通时,控制单元将导通信号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发送为加热装置(例如电磁炉),加热装置根据导通信号控制加热状态,或者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具体设置在加热装置中,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具体通过导线或感应触点与加热装置上的感应触点接触与加热装置内的控制单元实现电连接,当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导通时,控制单元根据导通信号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状态。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锅体10上设有与锅体10绝缘的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其中一个检测探针40在锅体10上的位置高于其余检测探针40,这样,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通过汤汁导通,控制单元控制该导通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达到了最高检测探针40处,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从而起到防溢的目的,而当锅体10的汤汁超过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得到锅体10内的汤汁超过了最低检测探针40,不存在干烧风险,而当锅体10内的汤汁低于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该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之间断开,加热装置根据该断开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低于最低检测探针40,存在干烧风险,此时加热装置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即最低处的检测探针40起到了防干烧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实现了防溢和防干烧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磁炉炊具中由于NCT组件设锅盖上而导致锅盖移开时便无法进行防溢以及易出现干烧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中的其中一个检测探针40为防溢探针41,其余检测探针40为水位探针42,如图1所示,检测探针40为两个,一个为防溢探针41,一个水位探针42,且防溢探针41在锅体10上的位置高于水位探针42,这样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防溢探针41时,防溢探针41与锅体10导通,控制单元根据该导通信号控制加热装置启动防溢程序,当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水位探针42时,此时根据水位探针42的位置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的位置,加热装置根据该水位探针42与锅体10导通的信号对加热装置进行相应的控制,本实施例中,根据防溢探针41和水位探针42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位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水位探针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水位探针42沿着锅体10的外壁纵向间隔设置,这样不同位置的水位探针42与锅体10导通时,根据导通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10内汤汁位置,这样可以对防溢探针41起到提前预防的目的,避免防溢不及时而出现溢锅的问题,其中,本实施例中,多个水位探针42还可以沿着锅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防溢和防干烧的目的,具体的,将防溢探针41靠近锅体10顶端设置,水位探针42靠近锅体10的底端设置,这样锅体10内的汤汁达到防溢探针41时,启动防溢程序,当锅体10内的汤汁低于水位探针42时,启动防干烧程序。
而且,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溢探针41的一端可以伸入锅体10内,或者所述防溢探针41的一端可以朝向所述锅体的顶端向外伸出且与锅体的锅盖上的金属区域接触,当锅盖盖设在锅体10上时,防溢探针40与锅盖的金属区域接触,这样当锅体内的汤汁接触到金属区域或者防溢探针40时,此时锅体10与防溢探针40导通,形成防溢回路,此时控制单元根据导通信号控制加热装置(例如电磁炉)的加热状态。
本实施例中,由于水位探针42用于对锅体10内的液位进行检测,所以,本实施例中,水位探针42的一端要伸入锅体10内。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多个检测探针40在锅体10上设置时,为了防止检测探针40在锅体10表面裸露而对锅体10外观造成影响,所以,本实施例中,锅体10上设有手柄20,且手柄20罩设在检测探针40上,这样检测探针40隐藏在手柄20与锅体10之间,在外观上不可见,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两个手柄20在锅体10上对称设置,这样移动锅具时,可以用双手对两个对称的手柄20进行操作。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20与锅体10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或者卡接等卡设进行固定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锅体10上分别设有上金属片11和下金属片12,其中,上金属片11和下金属片12可以深入手柄20内,且手柄20上开设可供紧固件穿过的孔,紧固件穿过孔与上金属片11以及下金属片12紧固相连,以使手柄20固定在锅体10上,其中,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与上金属片11和下金属片12紧固相连时,紧固件未伸入手柄20内的一端在外观上位于手柄20的背面,外观上不可见,实现了手柄20与锅体10之间隐藏式固定的目的。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检测探针40在锅体10上设置,具体的,手柄20与锅体10之间设有安装座30,检测探针40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30上,其中,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0与锅体10之间具体通过紧固件紧固相连,或者安装座30可以焊接或卡接在锅体10上,手柄20具体罩设在安装座30上,这样使得安装座30和检测探针40被手柄20覆盖住,安装座30和检测探针40在锅体10上不可见。
其中,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0与锅体10之间具体通过紧固件紧固相连,或者安装座30可以焊接或卡接在锅体10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锅体10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柱(未示出),安装座30与安装柱对应的位置设有安装孔32,安装柱可以穿过安装孔32与紧固件连接来实现安装座30与锅体10的固定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防溢探针41和水位探针42在安装座30上安装时,当防溢探针41的一端伸入锅体10内时,此时,安装座30的顶端处设有可供防溢探针41穿过的第一装配孔31,锅体10与第一装配孔31对应的开设可供防溢探针41伸入锅体10内的第一通孔13,安装座30的底端处设有可供水位探针42穿过的第二装配孔35,锅体10与第二装配孔35对应的开设可供水位探针42伸入锅体10内的第二通孔14,其中,本实施例中,防溢探针41的一端伸入锅体10内,另一端大于第一装配孔31,所以防溢探针41的另一端位于安装座30朝向手柄20的一侧且与安装座30之间具体通过紧固件紧固相连,相应的,水位探针42的一端伸入锅体10内,另一端与安装座30之间具体通过紧固件紧固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锅体10内的汤汁从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向外渗出,具体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11和第二密封件421,第一密封件411用于将防溢探针41与第一装配孔31之间以及防溢探针41与第一通孔13之间进行密封,第二密封件421用于将水位探针42与第二装配孔35之间以及水位探针42与第二通孔14之间进行密封,第一密封件411和第二密封件421具体为硅胶圈,第一密封件411套设在防溢探针41上,第二密封件421套设在水位探针42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锅具温度的准确检测,具体的,还包括:测温组件,且测温组件位于安装座30和锅体10侧壁之间,其中,测温组件可以设在安装座30上,或者测温组件还可以设在锅体10上,其中,当测温组件设在安装座30上时,测温组件的采温端抵接在锅体10侧壁上。
同时,为了将测温组件检测到的锅具温度以及检测探针40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加热装置的控制单元,以使控制单元来加热装置的加热状态,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0上安装有与防溢探针41、测温组件、锅体10以及水位探针42电连接的探针组件50,且探针组件50的一端从手柄20的底端向外伸出,探针组件50用于与加热装置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即本实施例中,防溢探针41、测温组件、锅体10以及水位探针42通过探针组件50与加热装置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具体的,加热装置上设有与探针组件50可接触的感应电极,当锅具放置在加热装置上时,探针组件50与加热装置上的感应电极接触,使得锅体10、测温组件、水位探针42和防溢探针41与加热装置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具体位于加热装置中。
其中,本实施例中,防溢探针41、测温组件、锅体10以及水位探针42具体通过导线与探针组件50电连接,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导线101、第二导线102和第三导线103,第一导线101的一端与锅体10相连,另一端与探针组件50相连,第二导线102的一端与防溢探针41相连,另一端与探针组件50相连,第三导线103的一端与水位探针42相连,另一端与探针组件50相连。
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防溢探针41、测温组件、锅体10以及水位探针42还可以通过无线模块与加热装置的控制单元进行信号传递,或者,防溢探针41、测温组件、锅体10以及水位探针42直接通过导线与加热装置的控制单元进行电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具体可以为电磁炉,或者加热装置可以为独立的加热底座,其中,为了实现与探针电极的电连接,具体的,在电磁炉上设有与探针电极对应的感应电极,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探针电极与感应电极接触实现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探针组件50包括: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相连的至少两个可伸缩的探针电极,即本实施例中,探针组件50中带有电路板,控制单元可以设置电路板上,这样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时,控制单元将导通信号通过探针电极传递给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启动相应的加热状态。
其中,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0朝向手柄20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探针组件50的腔体33,如图2所示,腔体33位于第二装配孔35之下,探针组件50安装在腔体33内,且腔体33上开设可供探针电极穿出的开口332,以及可供第一导线101、第二导线102和第三导线103穿入腔体33内的缺口331。
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将电路板安装在腔体33内,当第一导线101、第二导线102和第三导线103与电路板连接后,向腔体33内灌胶,使得电路板密封在腔体33内,这样第一导线101、第二导线102和第三导线103与电路板连接的连接处不易被液体或其他导电材料连通而出现短路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探针组件50中可以只包括两个探针电极,该两个探针电极用于与加热装置上的两个感应电极导通实现信号传递,或者本实施例中,电路板上未设置控制单元,此时,锅体10、水位探针42以及防溢探针41均需与加热装置中的控制单元电连接,所以,探针组件50中需包括至少三个探针电极,图1中示出三个探针电极,三个探针电极分别与锅体10、水位探针42和防溢探针41电连接,当设置测温组件时,此时探针组件50中需包括四个探针电极,四个探针电极分别与防溢探针41、测温组件、锅体10以及水位探针42电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探针电极具体是上下伸缩,其中,探针电极伸缩时,探针电极可以自带弹性进行伸缩,例如探针电极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探针电极使用硅胶或者弹簧支撑使之有弹性进行伸缩。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座30朝向手柄20的一面上设有至少两个与腔体33连通的凹槽34,探针电极沿着凹槽34伸缩,即本实施例中,探针电极位于凹槽34中,且探针电极可沿凹槽34进行伸缩,其中,本实施例中,凹槽34不仅起到安装探针电极的目的,同时凹槽34起到对探针电极伸缩方向进行引导的目的,使得探针电极不易在伸缩过程中出现跑偏而无法复位的现象。其中,本实施例中,凹槽34数量具体与探针组件50中的探针电极数量相关。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炊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磁炉炊具,如图5所示,电磁炉炊具包括电磁炉200和上述任一的锅具100,其中,本实施例中,锅具100的结构可以参考如图1-4以及上述实施例记载的内容,本实施例中,锅具100的结构不再赘述,其中电磁炉200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电磁炉2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再赘述。
其中,本实施例中,电磁炉200上设有与锅体10上的探针电极接触的感应电极,感应电极与电磁炉200内设置的控制单元电性相连,其中,锅体10上的防溢电极和/或测温组件通过探针电极和感应电极接触实现与控制单元的电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电磁炉200上设有与锅具100上设置的手柄20配合的适配部210,手柄20的底端与适配部210配合使得锅具100在电磁炉200上实现定位,其中,本实施例中,适配部2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此时手柄20对应设置两个,这样锅具100放置在电磁炉200上加热时,只要手柄20与适配部210相对应时,锅具100才能准确地放置在电磁炉200上,锅体10与电磁炉200通过两个手柄20与适配部210实现了较好的定位作用,而且防止锅体10在电磁炉200上转动,本实施例中,手柄20的底端与适配部210具体通过插接配合方式进行定位。
其中,本实施例中,感应电极具体可以设在适配部210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炊具,通过包括上述锅具,且上述锅具的锅体10上设有与锅体10绝缘的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锅体10和检测探针40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其中一个检测探针40在锅体10上的位置高于其余检测探针40,这样,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最高位置的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通过汤汁导通,控制单元控制该导通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达到了最高检测探针40处,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从而起到防溢的目的,而当锅体10的汤汁超过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导通,加热装置根据该导通信号可以得到锅体10内的汤汁超过了最低检测探针40,不存在干烧风险,而当锅体10内的汤汁低于最低位置的检测探针40时,该检测探针40与锅体10之间断开,加热装置根据该断开信号可以判断出锅体10内的汤汁低于最低检测探针40,存在干烧风险,此时加热装置可以降低加热功率或者停止加热,即最低处的检测探针40起到了防干烧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实现了防溢和防干烧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磁炉炊具中由于NCT组件设锅盖上而导致锅盖移开时便无法进行防溢以及易出现干烧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锅具,包括锅体(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10)上设有与所述锅体(10)绝缘的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所述锅体(10)和所述检测探针(40)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探针(40)在所述锅体(10)上的位置高于其余所述检测探针(40),当所述锅体(10)内的汤汁接触到不同位置的所述检测探针(40)时,所述锅体(10)与不同位置的所述检测探针(40)导通,以使加热装置根据不同的导通信号控制加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检测探针(40)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检测探针(40)为防溢探针(41),其余所述检测探针(40)为水位探针(42),且所述防溢探针(41)在所述锅体(10)上的位置高于所述水位探针(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探针(4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水位探针(42)沿着所述锅体(10)的外壁纵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探针(41)靠近所述锅体(10)顶端设置,所述水位探针(42)靠近所述锅体(10)的底端设置,且所述防溢探针(41)的一端伸入所述锅体内或者朝向所述锅体的顶端向外伸出且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的金属区域接触,所述水位探针(42)的一端伸入所述锅体(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上设有手柄(20),且所述手柄(20)罩设在所述检测探针(4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0)与所述锅体(10)之间设有安装座(30),所述检测探针(40)安装在所述安装座(3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的顶端具有可供所述防溢探针(41)穿过的第一装配孔(31),所述安装座(30)的底端处设有可供所述水位探针(42)穿过的第二装配孔(35),所述锅体(10)与所述第一装配孔(31)和所述第二装配孔(35)对应的位置开设可供所述防溢探针(41)伸入所述锅体(10)内的第一通孔(13)和可供水位探针(42)伸入所述锅体(10)内的第二通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11)和第二密封件(421),所述第一密封件(411)用于将所述防溢探针(41)与所述第一装配孔(31)之间以及所述防溢探针(41)与所述第一通孔(13)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第二密封件(421)用于将所述水位探针(42)与所述第二装配孔(35)之间以及所述水位探针(42)与所述第二通孔(14)之间进行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组件,且所述测温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座(30)和所述锅体(10)侧壁之间,所述测温组件用于对所述锅具温度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上安装有与所述防溢探针(41)、测温组件、所述锅体(10)以及所述水位探针(42)电连接的探针组件(50),且所述探针组件(50)的一端从所述手柄(20)的底端向外伸出,所述探针组件(50)用于与所述加热装置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朝向所述手柄(20)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探针组件(50)的腔体(3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组件(50)包括: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的至少两个可伸缩的探针电极,其中,锅体(10)、所述测温组件以及所述防溢探针(41)通过导线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电路板密封设置在所述腔体(33)内。
13.一种电磁炉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炉和上述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锅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炉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上设有与所述锅具(100)上的探针电极对应的感应电极,所述锅具(100)上的防溢探针(41)和测温组件通过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探针电极接触与所述电磁炉电性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磁炉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上设有与所述锅具(100)上的手柄(20)配合的适配部(210),以使所述锅具(100)在所述电磁炉上实现定位,且所述感应电极设在所述适配部(210) 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82605.5U CN209995914U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82605.5U CN209995914U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95914U true CN209995914U (zh) | 2020-01-31 |
Family
ID=6930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82605.5U Active CN209995914U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959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1235A (zh) * | 2020-04-26 | 2020-08-11 | 中能华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极水位开关检测装置 |
-
2019
- 2019-02-01 CN CN201920182605.5U patent/CN2099959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21235A (zh) * | 2020-04-26 | 2020-08-11 | 中能华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极水位开关检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68562B1 (ko) | 음식 조리를 위해 조리용기 안 온도를 감지하는 전자모듈 | |
CN20616660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995914U (zh) |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 |
CN107912962A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 |
CN209235764U (zh) | 用于烹饪器具开合盖的检测装置、上盖、机身及烹饪器具 | |
CN208677044U (zh) | 电水壶 | |
CN210018972U (zh) |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 |
CN210018909U (zh) |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 |
CN209899109U (zh) |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 |
CN209595494U (zh) | 一种一体式烹饪装置 | |
CN209863294U (zh) | 一种可恒定控制任意温度的烹饪装置 | |
CN210300603U (zh) | 烹调器 | |
CN218978605U (zh) | 防溢结构及烹饪器具 | |
CN204698353U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3605835U (zh) | 锅具和烹煮器具 | |
CN216790253U (zh) | 一种电加热灶具 | |
CN204698349U (zh) |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107912963A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 |
CN211403260U (zh) | 一种精准控温的智能化多功能锅 | |
CN219264376U (zh) | 电磁感应加热的智能烹饪器具 | |
CN209899110U (zh) |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 |
CN210018974U (zh) | 电磁炉炊具 | |
CN21577722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264369U (zh) | 电磁感应加热的双温检测烹饪器具 | |
CN217464550U (zh) |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