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6910U -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6910U
CN215796910U CN202121422509.7U CN202121422509U CN215796910U CN 215796910 U CN215796910 U CN 215796910U CN 202121422509 U CN202121422509 U CN 202121422509U CN 215796910 U CN215796910 U CN 215796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plate
transportation
conveyor
splitt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225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序友
杜维毅
万小勇
邢长勇
郑英建
冉强
鲁中平
雷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Xuyong No 1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Furong Group Xuyong No1 Coa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Furong Group Xuyong No1 Coal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Furong Group Xuyong No1 Coa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225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6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6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6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运输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第一皮带运输机包括第一运输机架以及铺设于第一运输机架上的第一运输皮带,第一运输皮带上设有分流机构,分流机构包括提升装置以及设于第一运输皮带顶面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第一分流板一端与第一运输机架一侧铰接,其另一端朝第一运输皮带的进料端延伸后与第二分流板一端连接;第二分流板另一端与第一运输机架另一侧铰接,提升装置用于提升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运输皮带上增设分流机构,实现将运输皮带上运输成品煤分流出来;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分流机构分流出来的成品煤的量的多少,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专门的堆放点来堆放加工好的成品煤。现有的方式往往是为每一个成品煤堆放点单独设置一个皮带运输机,利用单个皮带运输机将成品煤单独运输到每一个堆放点。
然而,采用上述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成品煤堆放点往往较多,为每一个堆放点单独设置皮带运输机将增大实际投入的成本;同时,由于成品煤输出点往往是固定的,这就导致难以实现设置多条输送线路来输送成品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其通过增设分流机构,能够实现对一个皮带运输机上运输的成品煤进行分流,以输送至不同的堆放点进行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所述第一皮带运输机包括第一运输机架以及铺设于所述第一运输机架上的第一运输皮带,所述第一运输皮带上设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包括提升装置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运输皮带顶面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架一侧铰接,其另一端朝所述第一运输皮带的进料端延伸后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架另一侧铰接,所述提升装置用于提升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
可选的,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点铰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运输机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皮带运输机,所述第二皮带运输机包括第二运输机架以及铺设于所述第二运输机架上的第二运输皮带,所述第二运输皮带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运输皮带分流出来的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输机架两侧均设有防护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运输皮带的中心。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其通过在运输皮带上增设分流机构,实现将运输皮带上运输成品煤分流出来;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分流机构分流出来的成品煤的量的多少,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中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未提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中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提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皮带运输机,101-第一运输机架,102-第一运输皮带,2-第二皮带运输机,201-第二运输机架,202-第二运输皮带,3-第一分流板,4-第二分流板,5-支架,6-直线驱动装置,7-连接点,8-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用于在成品煤输送过程中对运输皮带上的成品煤进行分流。
其中,分流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1,第一皮带运输机1包括第一运输机架101以及铺设于第一运输机架101上的第一运输皮带10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皮带运输机1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为了实现分流,第一运输皮带102上设有分流机构,分流机构包括提升装置以及设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的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
第一分流板3一端与第一运输机架101一侧铰接,其另一端朝第一运输皮带102的进料端延伸后与第二分流板4一端连接;第二分流板4另一端与第一运输机架101另一侧铰接,提升装置用于提升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分流板3与第二分流板4均竖直设置,且在某一状态下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的底面均完全与第一运输皮带102的顶面完全贴合,此时,第一运输皮带102上运输的成品煤全部由分流机构分流出去。
通过上述设置,在实际运输成品煤的过程中,在不需要进行分流时,提升装置工作将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提升起来,此时,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绕各自与第一运输机架101的铰接点转动,使得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的底面均未与第一运输皮带102的顶面接触,且第一分流板3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第二分流板4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之间的间隙均大于成品煤的堆放高度,此时第一运输皮带102上运输的成品煤从第一分流板3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第二分流板4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之间的间隙通过。而当需要进行分流时,可以根据第一运输皮带102上的成品煤的堆放高度调节第一分流板3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以及第二分流板4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成品煤的堆放高度,此时,部分成品煤仍然从第一运输皮带102上被输送走,而另一部分成品煤在第一分流板3以及第二分流板4的阻挡作用下从第一运输皮带102上落下,以实现分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提升装置调节第一分流板3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以及第二分流板4底面与第一运输皮带102顶面之间的间隙,实现调节第一运输皮带102上实际运输的成品煤的量。
具体的,提升装置包括支架5以及设于支架5上的直线驱动装置6,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7,直线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与连接点7铰接连接,直线驱动装置6的固定端铰接于支架5上。通过直线驱动装置6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之间的连接点7铰接连接,在直线驱动装置6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即可同时带动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绕各自的铰接点转动,以实现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按4同时靠近或远离第一运输皮带10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时,直线驱动装置6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类似于气缸、液压缸或电推杆等常规的装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将从第一运输皮带102上分流出来的成品煤运输至相应的堆放点,第一皮带运输机1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皮带运输机2,第二皮带运输机2包括第二运输机架201以及铺设于第二运输机架201上的第二运输皮带202,第二运输皮带202用于接收第一运输皮带102分流出来的物料。本实施例以设置一个第二皮带运输机2为例,此时的第二运输皮带202可以垂直于第一运输皮带102铺设,且第二运输皮带202穿过第一运输皮带102,从而实现由第一运输皮带102两侧分流出来的成品煤均落在第二运输皮带202上。当然,在实际实施时也可以在第一运输皮带102的两侧单独设置第二皮带运输机2,实现从第一运输皮带102两侧的成品煤分别落在不同的第二皮带运输机2的运输皮带上。
同时,为了使得从第一运输皮带102上分流下来的成品煤能够顺利的落在第二运输皮带202上,第一运输机架101两侧均设有防护板8,从而利用防护板8起到一定的导向和防护作用。本实施例的防护板8呈弧形,且设置在第一运输皮带102两侧的第一运输机架101上,还可以将其与支架5连接,进一步提高防护板8的稳定性。在实施时应避免其与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之间发生干涉;同时,第一运输皮带102每一侧的防护板8可以设置两个,两个防护板8刚好位于第二运输皮带202的两侧,以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实施时还可以在第一运输皮带102两侧的第一运输机架101以及第二运输皮带202两侧的第二运输机架201上均设置侧板,以防止成品煤从第一运输皮带102或第二运输皮带202上散落。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在实际分流过程中,从第一运输皮带102两侧落下的成品煤的量基本一致,上述第一分流板3与第二分流板4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运输皮带102的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分流效果,第一分流板3与第二分流板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的,第一分流板3与第二分流板4之间的夹角为60°,从而利用第一分流板3和第二分流板4构成类已于等边三角形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分流板3与第二分流板4会经常与成品煤接触,从而出现摩擦损伤的情况。因此。上述第一分流板3与第二分流板4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从而提高第一分流板3与第二分流板4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包括第一皮带运输机,所述第一皮带运输机包括第一运输机架以及铺设于所述第一运输机架上的第一运输皮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皮带上设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包括提升装置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运输皮带顶面的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所述第一分流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架一侧铰接,其另一端朝所述第一运输皮带的进料端延伸后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输机架另一侧铰接,所述提升装置用于提升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直线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分流板和所述第二分流板的连接处形成连接点,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点铰接,所述直线驱动装置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运输机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皮带运输机,所述第二皮带运输机包括第二运输机架以及铺设于所述第二运输机架上的第二运输皮带,所述第二运输皮带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运输皮带分流出来的物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机架两侧均设有防护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运输皮带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运输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与所述第二分流板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CN202121422509.7U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Active CN215796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22509.7U CN215796910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22509.7U CN215796910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6910U true CN215796910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8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22509.7U Active CN215796910U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6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07369A1 (zh) 一种全滚动摩擦链板托轮给料机
CN104860083A (zh) 环保料场堆取料系统
WO2022088475A1 (zh) 多通道进料全平面卸料折叠式刮料的矩形料库
US4562918A (en) En-mass conveyor for verticle or steep delivery of bulk material
CN215796910U (zh) 一种皮带运输分流装置
CN209322398U (zh) 便于手动液压搬运车作业的升降式输送机
CN203473884U (zh) 一种炭块输送装置
CN201834537U (zh) 生产线有序输送间隔装置
CN102241337A (zh) 一种散料堆放存取系统
KR101278565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용 원료 이송방향 전환장치
JP5371516B2 (ja) 積付・払出し装置
CN202657591U (zh) 刮斗输送机
CN107380898A (zh) 一种传送带
CN103482282B (zh) 生活垃圾料仓及垃圾处理系统
CN104444269A (zh) 一种炭块输送装置
AU2010283664A1 (en) Arm for a forklift fork and a forklift fork
CN212049266U (zh) 物料输送单元
CN205240680U (zh) 分道靠边式生产线
CN208361299U (zh) 一种转弯滚筒输送系统
KR20130002414A (ko) 이동슈트
CN204643202U (zh) 一种环保料场堆取料系统
CN208631512U (zh) 一种托轮组件和板式给料机
CN205602634U (zh) 矿仓带式卸料系统
DE3170965D1 (en) Device for piling stackable goods, especially mineral-fibre plates in a production line
JP2015221714A (ja) ヤード積付量の増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46400 deciduous Ba, Zhengdong Town, Xuyong County, L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Xuyong No. 1 Coal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646400 deciduous Ba, Zhengdong Town, Xuyong County, Lu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Furong group Xuyong No.1 Coal Min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